㈠ 北京城八區包括哪些
西城區、東城區、宣武區、崇文區、海淀區、朝陽區、豐台區、石景山區
拓展資料:
西城區下轄15個街道:西長安街街道、金融街街道、牛街街道、廣安門內街道、廣安門外街道、椿樹街道、德勝街道、天橋街道、月壇街道、展覽路街道、白紙坊街道、大柵欄街道、什剎海街道、陶然亭街道和新街口街道,261個居民社區。西城區政府駐二龍路27號。
東城區,北京市的一個市轄區,地處北京市中心城區的東部,東、北與朝陽區接壤,南與豐台區相連,西與西城區毗鄰 。東西最大距離5.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3千米 。區境介於東經116°22'17"—116°26'46",北緯39°51'26"—39°58'22"之間。2010年,東城區合並崇文區,成立新東城區,轄區面積擴大到41.84平方千米。
宣武區,北京市原轄區,位於北京城區西南部,是原4個中心城區之一;總面積約19.04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4.4萬;原政府所在地設在廣安門南街68號。 2010年國務院批准撤銷北京市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以原西城區、宣武區的行政區域為新的西城區的行政區域。
㈡ 北京哪個地方回民最多
北京回民最多的聚居地區是牛街,社區常住回族人口大約2萬多人,是北京回民最多的社區,是北京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窗口,今年牛街被評為「第四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中央民族大學信仰伊斯蘭教的10個民族加起來總人數大概是4000人左右,回族是10個民族中的1個。
㈢ 北京市宣武區屬於哪個區
宣武區是北京市原轄區,位於北京城區西南部,現已撤銷,歸為北京市西城區。
㈣ 北京城八區是哪幾個區
西城區、東城區、宣武區 、崇文區 、海淀區 、朝陽區 、豐台區 、石景山區。
1、西城區
北京四城區之一,面積31.6平方公里,人口71萬,位居北京老城西北部,由西單區和西四區合並而來。
西城區有434條胡同,中南海國務院就位於西城區,著名的北海、什剎海風景區、西單商業區也位於西城區。
北京新興城區之一,面積86平方公里,人口50萬,位於北京西部,背靠西山,曾經是北京的鋼鐵基地,首都鋼鐵公司和北京康復醫院就在石景山區。
㈤ 牛街的檔案
◆名稱來歷:原本是一片石榴園,石榴園的居民區簡稱為榴街。因為榴街的住戶多為回民,做出的牛肉出了名的好吃,再加上「牛」、「榴」諧音,於是人們乾脆改稱「榴街」為「牛街」了。
◆地理位置:北京市西城區(2010年之前屬宣武區)。
◆歷史淵源:宋遼時期建了禮拜寺,回民願意住在禮拜寺附近,經過滄桑的變化,演變成今天的牛街。
◆消費客群:穆斯林群眾,喜愛民族小吃的食客。
◆牛街之最:禮拜寺是北京最大、最古老、最著名的伊斯蘭教清真寺。
◆主色調:綠 (牛街建築的主色調是綠色的,不管是店鋪還是禮拜寺都是穆斯林群眾喜愛的綠色)。
◆特色小吃:麵茶、豆汁、豆腐腦、豆面丸子湯、鹵炸豆腐、雜碎湯、漏魚、糖耳朵、糖火燒、焦圈、麻花、炸糕、奶油炸糕、螺絲轉、墩餑餑、豆餡火燒、豆餡酥、蜂糕、碗糕、驢打滾、艾窩窩、豌豆黃、江米涼糕、蜜三刀、開口笑、薑汁排叉、卷果、爆肚。
◆公共交通:公交10、48、88、717路牛街站下車;公交5、38、6、特5、687、715、109、613、381路牛街路口站下車前行50米即到。 1949年後,牛街成為人民政府民族政策的象徵,很多國家領導人專程視察、參觀和考察過這里。1997年,牛街危改一期工程上馬,2000年牛街危改二期上馬,牛街及其附近地區的「危房」大多拆除,胡同肌理被完全破壞。2003年新牛街大街通車,新牛街大街長670米、寬40米,兩上兩下四車道,在寬闊的大街面前,作為文物保存的牛街禮拜寺如同盆景一般渺小。
如今的牛街居住著回族、滿族、朝鮮族、維吾爾族、蒙古族、漢族等20多個民族,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幸福的生活在這里。牛街禮拜寺是北京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為宏大的清真古寺。全寺布局緊湊,形制完整,正門牌樓高懸「達天俊路」,金子匾額,是穆斯林主要宗教活動場所之一。開齋節這天所有回族群眾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這里聽教長講經佈道。
全寺主體建築有禮拜殿、喚禮樓、望月樓和碑亭等。主體建築禮拜殿坐西朝東, 殿宇寬敞, 殿內聖龕遍雕阿拉伯文和各種花卉圖案; 喚禮樓是一座歇山頂重檐方亭建築; 望月樓平面呈六角形, 重檐攢尖頂,構件裝飾帶有濃厚的伊斯蘭教風格。 牛街清真寺是中國傳統建築形式和阿拉伯建築風格相結合的代表。 牛街這個名稱的歷史遠遠沒有這條街悠久,明朝嘉靖年間張爵所著《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尚無牛街的記載,只有一條名叫「禮拜寺」的街道,相信就是今天的牛街。清朝末年,因牛街在庚子之變中較為安定,慈禧太後曾經頒詔將其改名為「太平街」,但始終未獲民間認同。
這是北京城唯一以牛為名的大街。街東有北宋至道二年(996年)修建的禮拜寺,是北京最大、最古老、最著名的伊斯蘭教清真寺。全寺主體建築有禮拜殿、喚禮樓、望月樓和碑亭等,是中國傳統建築形式與阿拉伯建築風格相結合的代表。歷史上這里是唐幽州城和遼南京、金中都城的中心,過去曾名「東湖柳村」;因地勢比較高,又叫「岡上」。明張爵所著《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中稱「禮拜寺」街,清代稱牛街。
建國後,曾把牛街西側東西向的堂子胡同、周家胡同、丁家胡同、羊肉胡同、張家胡同、穆家胡同等更名牛街頭條、牛街二條、牛街三條、牛街四條、牛街五條、牛街六條,這一帶從2000年開始拆除,建設成牛街西里。
地處牛街地區中間,北口接壤廣內大街,南口與南橫西街和棗林前街相連,接觸點是一個「十」字路口。牛街是南北縱向大街,轄區包括巴家、西大、石羊三條胡同。全長645米、均寬10.5米門牌:1—161號、2—146號,牛街是牛街地區的中心,街工委、辦事處,牛街派出所就坐落在此街上,特別是享譽國內外的牛街禮拜寺坐落在街里的中間地帶,顯現出牛街的特色。牛街一帶最初曾名柳河村、岡上,明時稱禮拜寺街,清乾隆圖稱牛街。它的歷史地理位置,曾是唐幽州藩鎮城以及遼南京、金中都的所在地,金時屬敬客坊,明代屬白紙坊。牛街的形成是在宋朝年間,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十世紀前(當時在唐末、遼、宋初時期)因北京地處永定河中游,水系分流於北京南、北、中三個通道,其南道分支涉及古代牛街西南部地區,因地勢低窪,常年積水,形成一片水鄉,河道縱橫,楊柳垂蔭,古時稱為柳河村(牛街中片的統稱),牛街南口聖安寺一帶曾名「東湖柳村」,聖安寺建於金亦稱柳湖寺,可知金中都城內不僅有河流,還有湖泊。因河道旁有一土崗高聳,當時稱岡上、「藁上」或「閣上」。至公元十世紀左右(北宋、遼)時代,有一些穆斯林在這里居住了,他們在土崗兒上建起了一所小型禮拜寺,這就是牛街禮拜寺的開始。關於牛街街道的形成,史料記載自建成遼南京城垣開始至金中都城建成,(指今右安門內大街、牛街、長椿街至鬧市口一線)已是主要南北通道,此時是牛街形成街道的前身,從此柳河村遺跡逐漸消失,今存有吳家橋地名可考證。清初牛街比較繁榮,清代曾設步軍統領南營守備署於現在的回民小學址,南側之小巷原稱守備胡同現劃入牛街。街道兩旁多大宅,房舍亦多考究,非常整潔。牛街地名來源於穆斯林先民喜種植棗樹和石榴樹,於是逐漸把東西走向的兩條長街稱棗林前街和棗林後街,把南北走向的街叫「榴街」。久而久之,人們說起「榴街」不如「牛街」順口,又因回民多從事養牛、販牛、屠牛和售牛肉行業者,所以習慣上把「榴街」說成牛街了。以後,在1902年慈禧太後封牛街改稱「太平街」,但沒有被沿用,至今人們都稱「牛街」。牛街也就從一個只有幾十戶的回族群眾居住的柳河村,發展成現在的回族群眾聚居區。解放前的牛街,文化、經濟都比較落後,大部分群眾以「兩把刀「(切糕刀、牛羊肉刀)為生,另外還有「八股繩」(挑筐買菜或其他小買賣)養活家小。由於過去兵荒馬亂,一般回族群眾都學些拳腳如:摔跤、形意拳、八極拳等。解放後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牛街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52年由土路修為瀝青路面,過去南口外稱為「南溝嘴子」,後來建起了全市唯一的、全國最大的回民醫院,1984年牛街被市政府命名為「民族團結街」的稱號。2002年,在市、區政府的推動下,牛街街道已被拓寬,成為西城區一條主要大街。
㈥ 北京牛街的作文四百字
北京牛街北起北京廣安門內大街,南至白廣路大街。牛街位於北京宣武區,是一條歷史相當悠久的民族文化街,這里的居民主要是回族,共有20多個民族的人生活在這里。經過大面積的翻新、改造工程,今天的牛街舊貌換新顏,現在她已經是北起廣安門內大街,南至南橫西街、棗林前街,西起白廣路,東至教子胡同的民族特色街區了。
牛街,據說這片地界原本是一片石榴園,石榴園的居民區簡稱為榴街。因為榴街的住戶多為回民,做出的牛肉出了名的好吃,再加上「牛」、「榴」諧音,於是人們乾脆改稱「榴街」為「牛街」了。
牛街是北京最大的回民聚落,大約在宋元時代,許多來自中亞的穆斯林信徒逐漸在此聚居,經歷近千年的發展而形成的。位於地鐵「長椿街」站南約2公里處,以區域中心的「牛街」為中軸,包含兩旁約60條彎彎曲曲的小巷弄胡同,聚居著1萬多回族居民,建築和飲食等都具有鮮明的伊斯蘭風格。
和北京其他街區最大的不同,在牛街,許多建築都帶有伊斯蘭風格的穹頂,顏色也以穆斯林喜愛的白色和綠色為主。以前的牛街只是一條窄窄的小路,從1997年開始,北京市政府對牛街地區進行了拆遷改造。經過幾年的建設,如今的牛街告別了往日的面貌,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社區出現了。牛街的馬路由七、八米 寬變成了四十米寬,馬路兩側
北京牛街
有超市、餐飲等各種清真網點。
牛街之所以出名,除了這里聚居了較多的回族居民外,還因為那座著名的清真寺--牛街清真寺,它是北京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為恢宏的清真古寺,已經有1000多年歷史了。經過不斷地擴建與重修,這座清真寺現已成為中國北方穆斯林主要宗教活動場所之一。回族人口約占牛街社區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回族大多信仰伊斯蘭教,他們有「圍寺而居」的居住特點, 牛街(清真寺)每天有五次禮拜,每次禮拜的人數大約在100至15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