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的道教宮觀,除白雲觀外,還有沒有別的
北京的道教宮觀除白雲觀,還有
北京都城隍廟 北京市西城區成方街33號,現僅存後殿(寢祠)5間。
朝天宮 北京西城區阜城門內,早已廢棄。
崇真萬壽宮 現已廢棄。
大慈延福宮 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 203號,現大部分荒廢。
大高玄殿 北京西城區景山前街,故宮神武門西北。
東岳廟 北京市朝陽區朝陽門外大街。
北京火神廟 即「敕建火德真君廟」,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什剎海旁,歷來由正一派道士住持。北京市道教協會所在地。
呂祖宮
呂祖閣 北京西城區和平門內北新華街 41號和光明胡同6號。
凝和宮 北京市東城區北池子大街市46號。舊稱「雲神廟」。
蟠桃宮 北京市原東便門內,護城河橋南。現已損毀。
神樂署 北京市崇文區天壇外壇西牆內。
玉皇閣 北京市西城區育強胡同 22號,又稱「玉皇廟」。現大部分已損毀。
玉虛觀 北京昌平縣十三陵德勝口西的溝崖中峰,海拔1,500米。
供參考。
❷ 北京哪裡有正一派道士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區東部朝陽區朝陽門外神路街。佔地約6萬平方米,是道教正一派在華北地區最大的廟宇。始建於元延六年 (1319),由玄教大宗師張留孫和其弟子吳全節募資興建。至治三年(1323)完工,賜名東岳仁聖宮,主祀泰山神東岳大帝。清道光年間擴建。廟坐北朝南,由正院、東院、西院三部分組成。正門前有高大雄偉的三洞七幢琉璃牌樓。正院建築主要有山門、戟門(又稱瞻岱門、龍虎門)、岱宗寶殿(又名仁聖宮)、育德殿、玉皇殿。進戟門始自左右再向北環繞的廡殿為地獄七十六司殿。再向北左有廣嗣殿、太子殿,右有阜財殿、太子殿。岱宗寶殿左右有三茅真君祠堂、吳金節祠堂、張留孫祠堂、山府君祠堂、蒿里丈人祠堂等。最後為後罩樓。東院原為花園,西院為規制不一的小型殿宇,多為民間善會修建。東岳廟雖經重修,但其主體建築仍保持元代風格,廟內以神像、石碑、楹聯眾多而享譽海內外,趙孟頫書"張天師神道碑"(俗稱道教碑)即存於廟中。今正院已修葺一新,辟為北京民俗博物館。
張留孫本為江西龍虎山上清宮道士。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他隨第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到大都朝覲。不久,張宗演回到江西,留張留孫在北京作為天師代表。由於張留孫治療太子和皇後的疾病有功,很快就得到了元世祖的寵信。世祖在京城建崇真宮供張留孫居住。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張留孫為玄教宗師,授道教都提點,賜銀印。大德年間,元成宗加封張留孫為玄教大宗師,同知集賢院道教事。武宗及仁宗出生,都由張留孫取名。可見元朝皇帝對張留孫的寵信之至。
東岳廟
廟在朝陽門外二里,元延佑中建,以祀東岳天齊仁聖帝。殿宇廓然,而士女瞻禮者,月朔望日晨至,左右門無閑閾,座前拜席為燠,化楮錢罏,火相及,無暫熄。帝像巍巍然,有帝王之度,其侍從像,乃若憂深思遠者,相傳元昭文館學士藝元手制也。元,寶坻人,初為黃冠,師事青州杞道錄,得其塑土範金摶換像法。摶換者,漫帛土偶上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儼成像雲。始元欲作侍臣像,久之未措手,適閱秘書圖畫,見唐魏徵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稱為相臣。遽走廟中為之,即日成。今禮像者,仰瞻周視,一一嘆異焉。元仁宗嘗敕元,非有旨,不許為人造他神像也。殿前豐碑三:趙孟頫楷書一,孟頫弟世延楷書一,虞集隸書一。正統中,益拓其宇,兩廡設地獄七十二司。後設帝妃行宮,宮中侍者十百,或身乳保領兒嬰以嬉,或治具,妃將膳,奉匜櫛為妃裝,纖纖縫裳,司妃之六服也。宮二浴盆,受水數十石,道士贊洗目,無目諸疾,入者輒洗。帝妃前懸一金錢,道士贊中者得子,入者輒投以錢,不中不止,中者喜,益不止,磬所攜以出。三月廿八日帝誕辰,都人陳鼓樂、旌幟、樓閣、亭彩,導仁聖帝游。帝之游所經,婦女滿樓,士商滿坊肆,行者滿路,駢觀之。帝游聿歸,導者取醉松林,晚乃歸。
張留孫晚年見大都未有泰山神東岳大帝之廟,遂發願籌資興建。延佑六年(1319年),張留孫在齊化門(即今朝陽門)外買好了地,但還沒來得及興建廟宇,便去世了。嗣宗師吳全節繼承師志,於至治二年(1322年)春建成了大殿及大門,次年又建東西兩廡,塑了神像,朝廷賜名「東岳仁聖宮」。泰定二年(1325年),魯國大長公主捐資興修建後殿,作為東岳大帝的寢宮。
玄教在在元朝,因受到歷代帝王的尊崇而盛極一時。但隨著元朝的滅亡,玄教也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明朝只承認龍虎山正一天師道,不承認玄教大宗師,玄教遂自行消亡。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將南京朝天宮的清微派道士禹貴黌委任為北京東岳廟住持,從此北京東岳廟的法派就不再是玄教,而是清微派了。(清微派是興起於宋朝時候的一個道教派別。)
明英宗正統十二年(1147年),對東岳廟進行了修葺,英宗親自撰寫了《御制東岳廟碑》。此後,明、清兩代先後多次對東岳廟進行了維修和擴建。
東岳廟的清微道士從明朝一直傳承到民國時期,先後傳承了二十三代。解放後,東岳廟改作他用,道士被遣散。20世紀80年代,朝陽區成立了「東岳廟騰退修復領導小組」。90年代,朝陽區出資2000萬元對東岳廟進行了修繕。1996年,國務院將東岳廟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北京東岳廟管理處暨北京民俗博物館正式成立。1999,恢復了傳統的東岳廟廟會。廟會一經恢復,這座建於元代的古觀,便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令人叫絕的古建、楹聯、碑刻等而離譽京城,名揚四海。
東岳廟的主殿是岱嶽殿,殿內供奉著幽冥世界的最高主宰泰山神東岳大帝。東岳大帝的祖庭在泰山岱廟,北京東岳廟乃是其行宮。泰山在古代被視為距天最近的地方,與王朝的命運息息相關,故自秦始皇起便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的聖地。但在民間,自東漢以來,即流傳著泰山為治鬼之所的說法,認為人死歸土,都要到這里接受審判。泰山腳下的蒿里山、梁父山,便成了招人魂魄的幽冥地府,泰山神則被奉為冥界之王。
人們傳說,東岳大帝統領下的幽冥地府,有七十六個辦事機構,稱為七十六司。各司皆有神主,俗稱判官。北京東岳廟塑有七十六司神像,但因殿堂不足,有的殿只好讓兩個司合署辦公,故七十六司共佔用殿堂六十八間。過去,七十六司殿堂前都掛有白底黑字的楹聯,內容既是對各殿司神職能的詮釋,也是中國人善惡報應思想的集中體現。它們或言簡意賅,發人深省:或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或意蘊深長,寓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七十六司的設置,是以人世政治加諸鬼神,宣揚的是仁民愛物、忠君孝親的傳統倫理。
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曾於1924年先後兩次到東岳廟,研究七十六司,並發表了兩篇研究文章。後又不斷有中外學者赴東岳廟進行調查研究,以探討中國人關於冥府的各種傳說及老北京的舊風俗。
東岳廟除塑有東岳大帝和七十六司神像外,還供奉有其他眾多的神靈仙真。據稱,東岳廟曾供有三千尊神,號稱神像最全。據1928年北平社會局對東岳廟的神像進行統計,那時尚有神像1316尊。東岳廟的神像中,既有天界至尊玉皇大帝、科舉之神文昌帝君、伏魔大帝關聖帝君、盪魔天尊真武大帝、賜福赦罪解厄天地水三官大帝、眾星之母斗姥元君等天界大神,又有保佑婦女兒童、賜子廣嗣的碧霞元君、子孫娘娘,保佑人們發財的文武財神,賜給人們姻緣的月老,除瘟去疾的五瘟神、行醫治病的葯王、保護糧倉的倉神以及灶王爺等民俗之神,還有建築業祖師爺魯班、騾馬驢行的祖師爺馬王爺、梨園界的祖師爺喜神等各種行業之神。
東岳廟的另一大特色是碑刻數量眾多,為京城各廟之冠。由於碑刻散落在正院、東廊、西廊、北院各處,且排列不甚規整,故歷次統計數目都有所差異,民間甚至流傳「東岳廟的碑數也數不清」的說法。五十年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東岳廟的碑刻進行了拓制。北京文物研究所分別於1959年、1963年對東岳廟的碑刻進行了普查,將每塊碑編號。文革期間,廟內碑刻遭到嚴重破壞。1995年底東岳廟交歸朝陽區文化文化局收歸時,完好樹立的碑僅存18通。1997年重修東岳廟時,又發現了許多被埋在地下的石碑。目前,中路正院共有石碑89通。而在歷史上,有資料記載的碑刻就有163通。最早的碑刻是元天歷二年(1329年)的《大元敕賜開府儀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師張公碑》,最晚的是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立於新魯班殿前的魯班會碑。
在眾多碑刻中,最著名的就是由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撰寫的《大元敕賜開府儀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師張公碑》,俗稱道教碑,號稱鎮廟之寶。趙孟頫喜好道教,與玄教大宗師張留孫、吳全節交往甚密,曾奉旨為二人畫像,懸掛在大都崇真宮中。至治二年,張留孫羽化,趙孟頫悲痛不已,不顧年老體衰,欣然奉詔撰寫《張公碑》。洋洋兩千餘字,詳細記述了張留孫平生之盛跡,贊美之意,溢於言表。數月後,趙孟頫也辭世而去。七年後,碑文刊刻立石。民國年間,每到春季,琉璃廠榮寶齋就要來搭棚立架,拓印碑文,在廟會上賣。2001年經專家鑒定,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東岳廟的碑刻中,數量最多的是香會碑刻。在已知的163通碑刻中,有135通是由各類香會所立。東岳廟的香會是由各行各業人士所組成的為東岳廟廟會服務的團體。
東岳廟的廟會由三月十五日開始,持續半個月,以三月二十八日東岳大帝誕辰之日為最盛。廟會規模宏大,而東岳廟的道眾最多不過十幾人,因此籌辦廟會,全仗各香會出錢出力。
香會名目繁多。有些香會以進獻的主要祭品命名,如白紙會、獻花會、路燈會、盤香會、凈水會、供膳會、壽桃會;有些香會以在廟內的活動命名,如撣塵會、放生會、凈爐會;還有些香會以供奉的神明命名,如魯班會、馬王會、精忠會(岳飛)、慶司會(供奉七十六司)。
在廟會前夕,諸香會都要在廟門和各街坊巷口張貼「報單」,也稱「會啟」,告知諸位會員及香客,作好准備。據清代的一份萬善撣塵會報單所載,該會的活動安排是:廟會的前一天會眾們齋戒沐浴,在三茅君殿前安壇設駕。夜裡子時,即為諸神撣塵。第二天清晨,禮拜神靈,進獻貢物。午間作素齋一桌。
從碑刻刊列的會眾署名中,我們看到東岳廟香會成員上至皇親國戚,下至販夫走卒,網羅了北京社會各個階層。
東岳廟的各個香會,規模都較大,一般在二三百人以上,有的甚至達萬人以上。其組織比較周密,香會的總負責人稱作會首,下設副會首若干。正、副會首之下有「都管」,都管之下又設各種「把兒」,分司事務。如錢糧把、水把、神堂把等等。
東岳廟的廟會,除了有眾多的香會外,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在東岳大帝誕辰日,要舉行東岳大帝出巡的盛大慶典。出巡的意思是東岳大帝於這一天降臨人間,走街串巷,監察下民,勸善懲惡。出巡時,東岳大帝聖像被放在八抬大轎內,由香客門抬著,隊伍的前面有旌旗鼓樂導引,有凶神惡煞的判官,有披枷戴鎖的「罪人」。緊跟在後面的是眾香會,身穿綵衣,邊走邊演,氣氛熱烈。所經之處,觀者如堵。出巡之後,香客們又把東岳大帝聖像抬回廟內大殿中,並給東岳大帝進獻新的服飾,焚香後才算禮畢。然後人們在廟外茂密的長松綠柳之下,開懷暢飲,享受神人同樂的歡娛,直至天黑。
從眾多的香會和東岳大帝出巡的盛況可以看出,自元代以來,東岳廟己成為凝聚北京民眾社會生活的重要載體。了解東岳廟及其各種香會,是了解老北京的重要途徑之一。
❸ 北京的著名道觀都有哪些
一、神樂署,地址在北京市崇文區天壇外壇西牆內。
❹ 北京有哪些道教廟。註:不是旅遊景點,不是著名的廟,比如:白雲觀,呂祖宮
北京除了白雲觀這個道教協會所在外,有道士入住的還有朝陽門外正一派的東岳廟,金融街旁邊的呂祖宮,後海新開放正一派的火神廟、昌平區回龍觀地區還有個真武廟。
北京遠郊區縣還有昌平區南口鎮龍潭村青龍觀(坤道)、通州區佑民觀、海淀西山鳳凰嶺的桃源觀、平谷區南獨樂河鎮峨嵋山村興隆觀、北京市平谷區掛甲峪龍王廟、市平谷區金海湖鎮滑子村葯王廟。
❺ 北京都有哪些道觀
白雲觀 西城區西便門外
呂祖宮 西城區北順城街15號
火神廟 西城區地安門大街
桃源觀 海淀區鳳凰嶺自然風景公園
凝和宮北京市東城區北池子大街市46號。舊稱「雲神廟」。蟠桃宮 北京市原東便門內,護城河橋南。現已損毀。
神樂署 北京市崇文區天壇外壇西牆內。玉皇閣 北京市西城區育強胡同 22號,又稱「玉皇廟」。現大部分已損毀。
玉虛觀 北京昌平縣十三陵德勝口西的溝崖中峰,海拔1,500米。
❻ 北京白雲觀都有哪些參觀內容
白雲觀是北京有名的道觀,屬於道教全真派。中國道教協會會址和中國道教學院都設在裡面。
裡面有很殿堂,各個殿堂裡面供奉了不同的神仙,我印象比較深的是裡面有八仙、慈航道人、財神、六十甲子神等等。
還有個道醫館,門口進去有售賣各種法器和靈符的,可以求個符,保平安的、桃花運的,反正很多。
有一些宣傳資料,你可以拿些回來看,另外白雲觀接受個人和團體的法事活動。
外面有不少看相算命的,我算了一卦,也沒遇到高人,我覺得他們只是對《周易》略知,不是很精。據說道觀里有算得準的道士,但是不知道怎麼聯系。
門票10塊,總的來說,還是值得去的,拜拜神祈福還不錯!
❼ 中國北方有哪些正一道觀(相當道士)
北方大多為全真,樓下說的白雲觀是全真!北京東岳廟是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