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故宮里為什麼有那麼多烏鴉
故宮里之所以會雲集著許多烏鴉,這和最後的封建王朝——清朝有關,為什麼這樣說呢?
清朝有200多年的歷史,想一想,由於有吃有喝,再加上不受傷害,烏鴉到哪裡找這么合適的生存環境呢?後來改朝換代,時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盡管沒有人喂烏鴉了,但故宮由於被做為重點保護文物,裡面沒有再住人,而烏鴉正喜歡安靜,所以它們繼續在故宮里生存了下來,說來說去,它們歷經滄桑,只怕在它們心裡,一直覺得它們才是故宮的原住民。
⑵ 為什麼故宮的烏鴉很多呢
清朝烏鴉卻又被尊崇起來。據說是因為滿族某代祖先樊察,在被仇人追殺的途中躲在灌木叢里,有很多烏鴉飛來落在灌木上面。仇人追到這里,認為烏鴉下面肯定沒人,所以就沒有搜查,讓樊察逃過一劫。
大難不死的樊察回去之後,告誡子孫,不許射殺烏鴉,而且只要以後有自己吃的就不能讓烏鴉挨餓。後來努爾哈赤的名聲更大,所以這故事的主人公久轉移到了努爾哈赤身上。此後歷代清帝遵從祖訓,就在故宮中飼養烏鴉,以此報答烏鴉的恩德。
清太宗專門在瀋陽故宮清甯宮前設立「索倫桿」祭祀烏鴉,並在瀋陽城西專辟一地喂飼烏鴉,不許傷害。見《東三省古跡逸聞》中載:「必於盛京宮殿之西偏隙地上撒糧以飼鴉,是時烏鴉群集,翔者,棲者,啄食者,梳羽者,振翼肅肅,飛鳴啞啞,數千百萬,宮殿之屋頂樓頭,幾為之滿。」
(2)北京故宮怎麼有那麼多烏鴉擴展閱讀
烏鴉是鴉屬(學名:Corvus)鳥類的通稱,屬於雀形目鴉科,是雀形目鴉科數種黑色鳥類的俗稱。又叫老鴰,嘴大喜歡鳴叫,性情兇猛。為雀形目鳥類中個體最大的,體長400~490毫米。
主要棲息於低山、平原和山地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次生雜木林、人工林等各種森林類型中,尤以疏林和林緣地帶較常見。大多為留鳥。集群性強,一群可達幾萬只。群居在樹林中或田野間,為森林草原鳥類,多在樹上營巢。
⑶ 清朝時期,為何總能在故宮見到成群的烏鴉
因為清朝認為烏鴉是一種吉祥的徵兆,因此特意餵食烏鴉群。烏鴉在古代常常是一種凶兆,因為烏鴉是一種食腐動物,往往與戰爭聯系在一起。如果在路上遇到烏鴉叫,人們會覺得很可能會發生災禍,就連影視劇中,也常常用烏鴉來預示災難。而清朝時期,故宮卻經常有很多的烏鴉聚集,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清朝統一了中原地區後,入住在了故宮。他們不僅吸收了漢族的文化習慣,也帶來了自己的習俗。清朝對烏鴉是很尊重的,在宮中遇到烏鴉,他們都會餵食烏鴉。在故宮中,設置了索倫桿,每當祭祀時節的時候,皇帝會命人在杠上放一個碗,然後放滿碎肉,讓烏鴉能吃到。因此故宮經常會有大群烏鴉聚集。
總的來說,清朝統治者是故意吸引烏鴉來故宮前吃肉的,所以才會有很多烏鴉出現。而這些烏鴉群的出現,在滿族人看來是一種吉兆。
⑷ 一到晚上的故宮為何總會被一群烏鴉光顧發生了什麼事情
眾所周知,北京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家宮殿,又稱“紫禁城”,建築風格庄嚴肅穆,既彰顯了皇家氣派,同時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製結構古建築之一。而與北京故宮格格不入的,則是那一群群烏鴉。為何烏鴉會落戶故宮呢?別急,咱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清軍入主中原後,清朝統治者在長安左門之東建堂子,在坤寧宮設神堂,立神桿。
而滿清統治者為祭祀烏鴉所立的桿子,被稱為索倫桿,通常立於院內的東南角。在祭天時,他們通常會將豬下水切碎拌以碎米,然後放置在索倫桿上的錫斗內,供烏鴉、喜鵲享用。
因為滿清一直有這個傳統,所以烏鴉才會成群結隊地飛往紫禁城。
至今未走的原因
有人又問了:“那清朝滅亡後,已經沒人給烏鴉餵食,它們為何還往故宮飛呢?”這是因為溥儀等人被趕出紫禁城後,紫禁城就荒廢下來。而烏鴉正好喜歡這種荒涼的感覺,所以才一直沒走。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城高樓林立,城市出現了“熱島效應”。白天氣溫高,晚上氣溫低。烏鴉便白天飛往郊外,傍晚再飛回來。
⑸ 為什麼故宮有那麼多烏鴉
因為故宮在清朝努爾哈赤時期之後豢養了大量的烏鴉,所以故宮一直是烏鴉的重要棲息地。且故宮內環境十分適宜烏鴉居住。
據《滿洲實錄》和《東三省古跡遺聞》記載,明朝末年的時候,努爾哈赤被官兵追捕,當他走投無路的時候,遇見了一群烏鴉將他的身影掩蓋,追兵看到了一群烏鴉,以外沒有人,因此努爾哈赤逃過了一劫。
後來努爾哈赤當上了皇帝,不忘烏鴉當年的救命之恩,所以他命滿族人家中皆立「索羅桿」,又稱「神桿、得勝桿、祖宗桿、媽媽桿」等。滿族人家家立桿,在桿頂放肉和糧食酬謝烏鴉。這也是為何,無論在前期的沈陽故宮,還是後期的北京紫禁城,都會出現許多烏鴉的原因。
(5)北京故宮怎麼有那麼多烏鴉擴展閱讀:
清朝是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王朝,滿族人信奉薩滿教。在薩滿教的神諭中,烏鴉是黑色的報警鳥,據說有它在,就能保佑日夜平安。除了信仰外,滿族人通過長期的觀察,還發現烏鴉聚集的地方,往往能找到食物,這也是他們對烏鴉充滿感情的原因之一。
因烏鴉是成群的,所以一般的芝麻鷹類、鷂鷹、雀鷹之類都不敢與它為敵。過去故宮曾有許多樹,而且在周邊地區的六海范圍之內,都是它的棲息地。烏鴉的存在,使得其它的鳥類不敢再進入皇宮附近。所以又說它曾是皇宮的保護神。
⑹ 烏鴉是不祥之兆,為何故宮中會有大量烏鴉,還有專人喂養
一直以來,烏鴉都被人們視為不祥之兆,大家喜歡喜鵲,喜歡燕子,唯獨最忌諱見到烏鴉。而烏鴉以腐肉為食,一般屍體多的地方,就會聚集一大群烏鴉。
但令人不解的是,故宮里就有大量烏鴉。眾所周知,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紫禁城,皇帝居住的地方,自然不會出現大量的屍體。既然如此,為何會有大量烏鴉,甚至還有專人喂養呢?
其實關於這一點,在古裝劇《金枝欲孽》中就有提到。在該劇中,陳豪飾演的孔武,與弟弟陳爽終於當上了侍衛,但在上班的第一天,就被安排去喂烏鴉,兄弟倆對於宮中養烏鴉這件事也很不解。
還有在孔武兄弟剛進宮的時候,有位宮女被指控打碎了寵妃的送子觀音,後來孔武為其證實,是烏鴉打碎的,並不關宮女的事。可是由於烏鴉在宮中地位尊貴,最後宮女還是被處死了。
什麼是索倫桿呢?相信看過《金枝欲孽》的人都見過了,索倫桿其實原本,是滿人用來祭天的一種工具,立於家中的東南角。木桿的下面鑲嵌在夾竿石中,最上面安置一個碗狀的錫斗。每天會有專門的人,在裡面放碎米和切碎的豬內臟,烏鴉便會自動來享用。
正是因為清朝皇帝對烏鴉的尊敬,導致宮里的烏鴉越來越多,甚至在宮中安營紮寨。而宮中的人都不敢去招惹這些“神鴉”,否則就是對滿清先祖不敬。那麼清朝滅亡後,這些烏鴉又何去何從呢?
當清朝滅亡後,便沒人再定時去喂養這些烏鴉了,沒辦法,這些以前養尊處優的“神鴉”,就只能自己出去覓食了。不過它們早已在宮中安營紮寨,所以夜晚還是會回來休息。
後來隨著時代發展,北京城內的高樓大廈增多,烏鴉覓食不再那麼方便,而且白天城內溫度過高,於是它們白天就去較為涼快的郊區覓食。到了夜晚,郊區寒冷,它們又會飛回故宮避寒。
因為烏鴉這個行為,還導致故宮曾傳出一個流言,就是說故宮每到晚上,就會“鬧鬼”。其實不過是烏鴉出去覓食,這時候才飛回來而已。所以今後在北京周圍見到烏鴉,不要總覺得是不祥之兆,說不定人家是“神鴉”,還能給你帶來好運呢。
⑺ 烏鴉為何偏愛聚集故宮
烏鴉之所以喜歡在故宮聚集。這和清朝時期的一個傳說有關系,還有就是故宮位於城市中央,冬天的時候,故宮那裡的溫度比較暖和,所以烏鴉選擇在故宮棲息。而且故宮里有很多古樹,方便烏鴉休息。
故宮位於城中心的位置,在寒冷的冬天裡,故宮比起郊外了,溫度又稍微暖和一些,所以烏鴉們忙碌了一天以後,晚上就會去故宮休息,而且故宮里還有很多參天古樹可以讓它們休息,它們喜歡在大樹上落腳。
⑻ 故宮為什麼烏鴉很多故宮現在又沒人餵食物還是那麼多呢
但事實上,對於烏鴉,自古以來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除了將烏鴉視作凶兆之外,另一種把烏鴉當作吉祥鳥的觀點,其實更為主流。譬如說“烏鴉報喜,始有周興”,說的便是周武王時期王的屋頂上出現一隻大烏鴉,周王和大夫們都很高興,因為這意味著喜事臨門,周要興起了(當然這時候的烏鴉范圍也比較廣泛,除了黑色的烏鴉之外,很可能還包括喜鵲。而且我要說一句,其實古人是對的,科學上鳥類有一個鴉科,烏鴉和喜鵲都在其中)。
而對於儒家文明來講,又有“烏鴉反哺“的說法,被視作孝道的代言鳥,就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說:烏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這些說法,又獲得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認可,武當山就把烏鴉奉為“靈鴉”,並在山上建有烏鴉廟,“烏鴉接食”為武當八景之一。
事實上,烏鴉在國外也頗受認可。譬如英國的倫敦塔,就存在大量烏鴉,曾有一位天文學家向國王抱怨烏鴉干擾他觀測星相,於是國王下令趕走烏鴉,卻不想立馬有大批臣民出來請願,說烏鴉乃是倫敦塔的聖物,如果趕走烏鴉,英國將國運走衰雲雲,最終這些烏鴉就在塔內住了幾個世紀,至今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