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BA球隊是怎麼運作的
俱樂部其實就相當一個公司,股東出錢,總經理負責日常運營。大體上,組建一支球隊是這樣的:股東發起,聘用總經理,組建俱樂部行政人員,總經理招聘教練組,教練組和總經理共同買球員,進行球票和相關紀念品的銷售,賽季中的各種相關的運作,賽季結束進行評估,開始下一個賽季准備。
而球隊的營收大體來源於三方面,一個是轉播收入,一個是球票及周邊產品的銷售,第三是廣告收入。其中,轉播收入由聯盟統一管理,其中一半轉播收入會給球隊;球票收進球隊也要上繳給聯盟一定比例,常規賽大概6%,季後賽45%,這些錢用於給季後賽球隊發出場費以及最後的獎金;而廣告收入完全是球隊自身品牌的影響了,這部分是完全球隊掌控的。
球隊的支出呢,大頭是球隊相關人員的工資,尤其是球員及教練組的薪金,其他的就是各種運營費用了,包括場地維護、差旅費用。
球隊的運營類比電影製作的話,老闆就是出品人(出錢),總經理就是製片人(管賬,負責一系列運營),主教練就是總導演(負責具體人員的組織協調與工作),教練組其他教練相當於各種美術指導、攝影指導(負責具體某一領域的工作),球員就是演員。劇本就是比賽,但沒有編劇,因為參與比賽的每個人都是編劇。
所以一個俱樂部也就是一個公司,而公司是要盈利的,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小俱樂部為了節省開支就不能簽到大牌的球員,或者為了簽大牌球員而只能搭配很多底薪的角色球員。因此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看似球隊頂樑柱的球星經常被交易,因為球隊不是只獲勝就行的,還要賺錢。
2. 鳥巢、水立方等北京奧運會的大型體育場館目前的運營狀況如何盈利還是虧損
營運狀況目前來看還好了 鳥巢出了賣門票收入以外 還經常舉辦大型文體商演活動 收入也是不菲啊 至於水立方 現在裡面已經變成了水上樂園了 名字叫歡樂水魔方 感覺還不錯了 這兩個肯定是盈利的 另外的一些場館 名氣小一些的如國家體育館就不一定了 不過這些都是國家的公共設施 即使錢不夠應該會有政府撥款的 而且北京作為全國中心城市對大型場館的吸納力還是很強的 還有更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北京奧運會的好些場館都是建在大學里 奧運會結束就交個大學了 所以樓主完全沒有擔心這個的必要了
3. 經營一支NBA球隊,一年能夠賺到多少錢呢
NBA球隊,可遇不可求的擁有機會,雖然原則上,只要你給足夠的錢就能擁有球隊,但是實際操作層面上,要擁有一支NBA球隊挺難的,君不見,籃網的蔡老闆為了得到一支球隊,幾乎砸出了一半的身價。為什麼NBA球隊會有如此的誘惑力呢?經營一支NBA球隊,一年能夠賺到多少錢呢?那啥,還請諸君聽我往下細細道來。
4. NBA籃球國度去過的介紹一下經驗。
我去過2013年NBA籃球國度西安站的活動,勇士克萊湯普森親臨現場。
1、NBA籃球國度是NBA最大的球迷互動巡遊活動「NBA籃球國度」來到中國城市進行巡遊,旨在給籃球愛好者帶來包括籃球比賽、NBA球星互動等豐富多彩的NBA籃球體驗活動。同時,NBA總冠軍獎杯拉里-奧布萊恩杯也將隨NBA籃球國度到訪球迷將有機會與總冠軍獎杯近距離接觸。
2、2013年到訪12座城市分別是:廣州、長沙、 西安、成都、 武漢、上海、 杭州、南京、 濟南、青島、 天津、 北京。
3、前來的球星有:O.J. 梅奧、保羅-喬治、拉馬庫斯-阿爾德里奇、克萊-湯普森和哈里斯-巴恩斯等。多支NBA拉拉隊親臨現場,為球迷奉獻精彩表演。
4、現場主要活動:海飛絲三分球大賽、海飛絲雙人配合投籃大賽、匹剋扣籃大賽、匹克投籃淘汰賽、佳得樂校園籃球賽、哈爾濱啤酒技巧挑戰賽、NBA三對三冠軍賽。
註:附上幾張現場照片、克萊湯普森合照及親筆簽名
5. 北京後各奧運場館的運營狀況:運營成本、盈利方式、門票售價等方面
鳥巢、水立方如何「變臉」
來源: 今日早報 2008-09-19 北京2008年殘奧會・後續
鳥巢、水立方如何「變臉」
一屆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奧運會――這是8月24日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給予北京奧運會的評價;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屆殘奧會――這是9月17日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克雷文給予北京殘奧會的評價。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在世界矚目的「籌備、舉辦」大考面前,北京、中國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然而,考試還沒有結束。
奧運會後的場館利用是歷屆奧運會東道主的「頭疼事」,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屆奧運會能夠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
殘奧會結束後,北京將面對同樣的「世界難題」。北京,將如何應對未來的挑戰?
事實上,應對挑戰的行動,早在北京申辦奧運成功後不久就已經展開。
先行減負 科學選址
按照最初的計劃,北京奧運會需要37個比賽場館,其中新建22個(3個在京外地區),需要翻新的5個,無需任何改建工程的10個。出於賽後利用方面的考慮,此後北京對奧運場館建設的規模、布局、投資等重新進行了評估,並先後做了兩次較大的調整。北京賽區的奧運場館從32個減少到31個,其中新建場館從19個減少到12個,改擴建場館從5個增加到11個,臨時場館則從沒有增加到8個。
可以說,計劃的調整,為今後奧運場館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減輕了負擔。
比如,針對北京西部地區沒有大型綜合體育設施的狀況,奧運會籃球場館五棵松體育中心填補了這個空白。這個國內第一個達到NBA比賽要求的籃球場館,將成為NBA在中國的第一個固定比賽場地,承擔NBA表演賽、季前賽及各種娛樂文化活動,並會作為全民健身場所向普通市民開放。
北京奧運會有乒乓球、柔道、跆拳道等項目放在大學校園里,在北京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新建了體育館,改建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等原有的體育館。這些建在大學校園的體育館,將主要由學校維護,用於學生的教學、訓練及比賽,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
多元投資 規劃先行
大型運動會體育場館一般是由政府投資興建。由於回收周期長,容易使當地政府背上沉重的財政負擔。雅典奧運會興建的30個場館,僅每年一億歐元的維護費用,就令當地政府十分「頭疼」。
中國從全國十運會開始,就開始嘗試吸引多元化的投資渠道。北京奧運場館同樣引入了多元投資、分散風險、專業經營等方式。
國家體育場「鳥巢」,30億元的建設資金,來源於2003年中國中信集團聯合體。中信集團聯合體中標成為「鳥巢」項目法人合作方,與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共同組建國家體育場有限公司,負責國家體育場的融資、建設、管理、運營、維護和移交等各項工作,並享有政府授予的30年特許經營權。
由於產權制度明晰,責、權、利清楚,「鳥巢」、「水立方」等場館的經營方案得以與建設規劃同步。國家體育場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一對記者說:「我們將原汁原味保存奧運賽事時的場景和設施,今後『鳥巢』最主要的用途是體育比賽和文藝演出。」
據透露,「鳥巢」賽後將充分利用自身的場地優勢,拉動場館商業發展,將商業面積擴展到35%左右。運營規劃以承接大型體育賽事和文藝演出、開發無形資產、出租配套商業地產為三大主要經營模式。
「水立方」改造工程將於2009年春節後開始,改造期一年左右,屆時將變身成一個「酷」感十足、完全體驗式的多功能水上娛樂中心。國家游泳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康偉說:「比賽結束後,『水立方』內1.1萬個臨時席位將被移除,休閑場地將5倍於目前賽場的規模。」
因為姚明和美國「夢八」隊的出現,五棵松籃球館成為奧運會最炙手可熱的比賽場地之一。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董事長趙燕表示,奧運會之後,這里將打造成NBA在中國第一個固定的比賽場館,每年將為中國觀眾帶來NBA表演賽、季前賽、常規賽及多場次的籃球比賽。
除了經營體育及休閑活動外,奧運旅遊也成為奧運場館新的經營方向。由於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奧運場館游已成為旅行社經營的一大熱點。記者了解到,許多無緣到北京現場感受奧運會的外地遊客對奧運舉辦城市充滿興趣;廣東廣之旅國內游總部副總經理文爽說:「目前北京游線路增加了很多新景點,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游覽『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場館。」
算經濟賬
更算社會賬
北京奧運會給中國帶來的,絕不僅僅是一次高水平的體育賽事,這是人們已經形成的共識。對於奧運場館的賽後利用問題,在經濟分析之外,同樣需要人們以社會發展的眼光來看待。
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楊蔚鷹說:「作為國家體育場,除了商業開發外,『鳥巢』將大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據了解,「水立方」的商業改造,也以服務普通市民為原則。
北京市副市長陳剛表示,北京奧運場館的賽後利用,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同等重要。賽後利用將遵循四項原則――場館的公益性、公眾性原則;場館運行的市場化、法制化原則;堅持在場館運行中體現「綠色、科技、人文」三大理念的原則;堅持場館利用與城市功能定位、產業發展方向結合的原則。
其實,北京奧運會作為一屆世界性盛會,除了奧運場館直接投資130億元外,自2001年以來,北京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巨大。北京市的空氣質量、交通、綠化、城市面貌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座城市毫無疑問將從此長期受益。
結合歷屆奧運會的經驗,奧運會對於全民健身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僅北京市新增的12處場館,新增建築面積達到71.7萬平方米,這些都將為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供便利條件。而北京殘奧會的舉辦,不僅使北京的無障礙設施一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殘疾人運動員在場上的拼搏精神,也讓所有中國人收獲了感動。這些都是奧運會留給我們的遺產。
成功舉辦一屆奧運會,留下的絕不僅僅是物質財富,其精神遺產同樣寶貴。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說:「奧運會給北京和中國帶來的影響,是全面和多方位的,可能會持續10年到20年的時間。」(1912201)據新華社
6. nba是怎麼運營的
賣球票,賣周邊產品,廣告及轉播權
7. NBA體育文化發展(北京)有限責任公司 怎麼樣
公司還不錯,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建國路79號華貿中心寫字樓2座19層01、02、03、05、06、07、08及09室。
經營范圍:組織體育文化交流活動(演出、體育賽事除外);體育市場推廣;體育項目策劃;體育場館設計、建設與運營的咨詢;體育賽事咨詢;商務咨詢;體育技術服務;體育培訓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