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故宮門朝哪個方向
天安門坐北朝南。
天安門,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隔長安街相望。
(1)北京故宮朝向是多少度擴展閱讀:
1、天安門在明、清兩朝是皇帝頒發詔令之地。稱為「金鳳頒詔」,遇有新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慶典活動和皇帝父母進宮,都要啟用天安門。只有每年祭天、祭地、祭五穀時,才由此門出入。此外,皇帝大婚、將領出征時祭旗、御駕親征時祭路、刑部秋審等重大儀式也都在此舉行。同時,還是「金殿傳臚」的場所。
2、1949年以後,天安門已經成為現代中國的象徵,並被設計入國徽。天安門以其500多年厚重的歷史內涵,高度濃縮的中華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同時它還是新中國的象徵和無與倫比的政治矚目和神往,成為了世界和中國各族人民嚮往的地方。
⑵ 北京故宮的座向是什麼方向從人類居住環境來看,什麼座向最適合居住
1 北京故宮的座向是:座北朝南。
2「坐北朝南」,南北通透,最適合居住。
⑶ 故宮主體建築的朝向和原因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詳情參見
http://ke..com/view/5681.htm#2
⑷ 故宮真的是朝南嗎
北京故宮不是正南正北朝向
中國古代帝王皆自命天子,是以大建九重天庭,「坐北朝南,殿宇接天」,試圖構建君之權「受命於天」的假象。但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夔中羽發現,自元代始,至清朝亡,有33個皇帝辦公和寢居的北京故宮,並不是「正南正北」的朝向。
空中攝影與遙感專家夔中羽閑暇時喜歡研究大型的《北京衛星影像圖》和《北京航空影像圖》,一天,當他的視線沿著影像圖上的北京中軸線一路「北上」,腦袋竟不知不覺偏向了左側,這使他感到吃驚——中軸線應是「正南正北」的朝向呀,難道是空拍的影像圖出了問題?拿地理坐標一驗證,夔中羽發現北京城的中軸線偏離子午線兩度十幾分。
中軸線是元、明兩朝建北京城的中心標志。它南永定門,北止到鍾鼓樓,全長7.7公里,是世界上現存最長的城市中軸線。夔中羽說,在精確的地形圖上,北京中軸線顯示了一種「偏離」:從南端起始點向北延伸時開始呈逆時針方向偏離子午線,而終點位置,換算後的實際距離,已經離開子午線約300米。
在多數人的「常識」中,北京中軸線同子午線重合,呈「正南正北」方向。如今,在夔中羽的測量中,中軸線卻「歪」了。夔也覺得納悶,難道是測繪專家、地圖製作者犯了群體性錯誤?
參與繪制地圖的專家告訴夔中羽,當初他們嚴格根據實地測量將地圖繪制出來後,也發現中軸線是歪的。他們也很困惑,其間有人曾提議把地圖上的中軸線「正」過來。
在尋訪中,夔中羽了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規劃市政建設,北京市的測量專家就已經發現了這種「偏離」,據說,他們曾將這個問題向有關機構做過匯報,但歷史事實無法改動。
為了搞清楚現實中的北京中軸線走向,夔中羽在2004年底做了一個「立竿見影」的日晷實驗。實驗結果與他此前在地圖上的發現相吻合
北京現有的中軸線是沿用元大都時的中軸線。當年成吉思汗攻克金中都(今北京)時,將它破壞殆盡。此後,忽必烈在原址上建成元大都;到了明朝,為防範蒙古人,又在元大都基礎上,加建了德勝門,而東西城牆則沿用元代的土城,中軸線方向未動。清沿用明城,也未改動,至今已有730多年。
那麼,中軸線為何是偏斜的呢?有歷史學者認為,由於元代實行民族壓迫政策,當時北京建城的監工是漢臣劉秉忠和他的弟子郭守敬,為反抗元朝統治,他倆有意讓中軸線偏離子午線。也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建造者採用磁針定位法,造成了技術上的誤差。
夔中羽認為上述兩種看法證據不足。經過量算地圖和野外考察。夔中羽驚奇地發現:北京中軸線繼續往北延伸,延長線恰好通過距離北京270多公里的古開平,即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蘇默(這是元上都遺址所在地)。當年忽必烈就是從此地遷都到北京的。而元世祖忽必烈當時實行「兩都巡幸制」:冬天在北京辦公,夏天在元上都辦公。由此,夔中羽認為,中軸線偏離的事實,乃是元代開國皇帝忽必烈有意為之。
從元代到清代,歷史上以北京為都城的封建帝王共有33位,這33位所謂的「真命天子」,也許除忽必烈本人外,其他的恐怕都不知道自己的龍椅坐「歪」了。
摘編自《北京科技報》
⑸ 故宮的建築為什麼不是正南正北
因為故宮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的,元大都中軸線是偏斜的。
北京現有的中軸線是沿用元大都時的中軸線,明朝將城南移,但中軸線方向未動;清沿用明城,中軸線也未改動,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元世祖忽必烈實行「兩都巡幸制」:冬天在元大都辦公,元大都就是所謂的「冬都」;夏天在元上都辦公,元上都即是「夏都」。
在建元大都前的堪輿工作中,按當時皇帝忽必烈的意願,為體現上都——大都的兩都統一,而採用上都——大都連線作為大都中軸線的基準線。
因此產生了故宮中軸線和子午線不重合,偏離的現象。
(5)北京故宮朝向是多少度擴展閱讀
北京的中軸線空間格局是,前導:燕墩及乾隆碑。燕墩在永定門外,是一座高約8米的墩台,其上豎有清朝乾隆皇帝御制石碑一座,碑上用滿、漢文字刻著乾隆皇帝撰寫的《帝都篇》和《帝京篇》兩篇碑文,記述了燕京建都的概況,是北京城重要的歷史文化景觀。
北京內城西城牆和東城牆均是在元大都土城基礎上,包砌城磚築成。西直門-阜成門-復興門一線是西城牆;東直門-朝陽門-建國門一線是東城牆。
東、西兩城牆均不是正南正北,均與北京中軸線平行。因此可以判定,北京中軸線偏離子午線是元朝建元大都時鑄成。
⑹ 故宮地理位置
其地理坐標:北緯——39度54分56.92秒;東經——116度23分26.93秒。
故宮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長安街上,是北京市的中心。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6)北京故宮朝向是多少度擴展閱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
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於封建皇宮在古代屬於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但明朝初期稱為「皇城」,直接稱呼為「紫禁城」則大約始於明朝中晚期。
⑺ 北京故宮的建築為什麼不是嚴格的正南正北
因為故宮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的,元大都中軸線是偏斜的。
北京現有的中軸線是沿用元大都時的中軸線,明朝將城南移,但中軸線方向未動;清沿用明城,中軸線也未改動,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在建元大都前的堪輿工作中,按當時皇帝忽必烈的意願,為體現上都——大都的兩都統一,而採用上都——大都連線作為大都中軸線的基準線。
因此產生了故宮中軸線和子午線不重合,偏離的現象。
(7)北京故宮朝向是多少度擴展閱讀
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鍾鼓樓,長約7.8公里,有「北京脊樑」之譽,從南往北依次坐落著永定門、正陽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乾清門、神武門、地安門九座門,沿途還點綴著數十處皇家園林和民宅四合院。
梁思成先生曾點評說,北京中軸線是全世界最長,也是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
現存的北京中軸線,是當年建造元大都的時候就確定下來的,後來歷經明清兩代都城未曾改變。當年的元朝重臣劉秉忠在規劃設計元大都時,首先就確定了中軸線的位置,那就是今天的永定門、正陽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殿、神武門、地安門鼓樓、鍾樓正門的門縫連接線。
⑻ 故宮有點「斜」怎麼個「斜」法呢
從谷歌地球上看,故宮是斜的,不是正坐北朝南的子山午向,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許多人,現在的專家學者對此也是眾說紛紜。多數認為「故宮的斜是為了坐向元上都」。筆者的觀點是:從風水學上講,這是子山午向兼壬山丙向3分,「丙子--丙午」分金,坐危星2度,向張星5度。撇開了孤虛、殺耀、差錯、空亡,屬於48珠寶旺相分金。北京的中軸線以此延伸。 「分金坐度」 是風水學上的關鍵和核心,幾千年來,風水術在中國是一直被王公貴族乃至平民百姓所崇尚的學說,故宮的建築肯定是依照中國風水術所建造的,其他所有解釋都是附庸之說。
我國風水學三合派的「分金坐度」與現代科學鑒定的「磁偏角」基本吻合。正常情況下,在我國磁偏角最大值可達6度,一般情況下為2--3度。「分金坐度」的48珠寶就是地磁子午的偏左或右2.5度。本人認為48珠寶分金,事實上是矯正了磁偏角,以求子山午向或其他山向的地球正向。在我國磁偏角是向西偏的,故宮建築是以地磁的正子午朝東偏2.5度,「丙子--丙午」分金,正好是地球的正子午。可見古人風水學的偉大之處,通過東偏2.5度,九五之尊才真正坐在了地球正南北向的位置之上,從而包攬宇宙,統領萬方。《羅經透解》曰:「24山向,四維八干正中一度為大空亡,地支兩邊各一度為小空亡,大凶,分金架線絕不可相侵,地支山向正中1度為孤虛、殺耀、差錯,亦不可用之。」故宮 「子山午向」屬於地支向,豈有坐正子午之理!今天我們所測到的南北極是地磁的南北極,並非地球的南北極,古人通過羅盤的2.5度分金給與了矯正。所以正確的中國古代建築都是斜的,沒有正向,可見,所持「故宮的斜是為了坐向元上都」之說,純屬無稽之談。殊不知,故宮的歪斜是中國古代風水術使然。
⑼ 北京故宮為什麼偏2度
北京中軸線向北延伸,這個箭頭直接指向古平開,古平開就是元朝忽必烈的老窩,元上都!
當時的元大都在建立的時候,中軸線就是採取了開平(元上都)——元大都連成的直線,所以北京城也就和現在一樣,因為整體偏差,所以才認為修建故宮的時候也有所偏差,實際上是不存在的,而所謂的修故宮的人發現故宮修歪了,也只是對故宮以及北京城的建築史比較了解,這才有了這個說法。
故宮簡介
北京故宮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
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其後為御花園。
後三宮兩側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後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東六宮東側是天穹寶殿等佛堂建築,西六宮西側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築。外朝、內廷之外還有外東路、外西路兩部分建築。
⑽ 北京故宮是坐南朝北嗎
坐北朝南, 中國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和低緯度地區,由這種自然地理環境所決定,房屋朝南可以冬暖夏涼,所以中國的房屋基本上以南向為主。
不僅如此,中國的政治文化也有「南面」的特徵。歷代帝王的統治之術被稱為「南面之術」,《易經》說:「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古代天子、諸侯、卿大夫及州府官員等升堂聽政都是坐北向南,因此中國歷代的都城、皇宮、州縣官府衙署都是南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