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欣欣公寓怎麼樣
擴展閱讀
瀘州飛杭州要多久 2025-08-21 04:34:07
廣州中醫院茶菊怎麼用 2025-08-21 03:36:43

北京欣欣公寓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5-08-21 00:43:20

1. 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怎麼樣

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挺好的。

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簡介:

北京經濟技術職業學院佔地面積340餘畝,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和諧優美,現代化教學樓、學生公寓、食堂、超市、健身房等一應俱全。新升級的學校餐廳造型優美,環境優雅,菜品豐富,味美價廉;

新裝修的學生公寓配有獨立衛浴、陽台、空調等宜居設施,寬敞明亮,舒適愜意;學校操場配有標準的400米跑道、草坪、盤球場和排球場,並且擁有1000平米設施齊全的室內健身房,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人們揮灑汗水的樂趣;

雙證書制度:為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學院實行「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教學制度。

各專業都把本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課程納入教學計劃,計入相應學分。部分訂單專業培養的學生,還針對其就業單位的要求,設置相應課程納入教學體系計入學分開展教學,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2. 我住在畫家村

我和先生現在住在北京六環外的小堡村,這里說起來是一個村莊,但其實它早已不是鄉村了。

熟悉北京的人都知道,宋庄是北京著名的畫家村,宋庄的出名一開始是從小堡村開始的。因為最早那批成名的畫家最早的落腳地就是這里。後來來的人越來越多,最多時這里聚集了上萬的畫家,還有作家、詩人、導演,搞音樂的,大凡是搞藝術的人都愛往這里扎。

其實對於宋庄我有一種獵奇心理,早就聽說過宋庄,但一直沒來過。四年前來這里拜訪一個畫家,才第一次來了宋庄。

我對宋庄的第一印象並不太好,看起來就是一個城鄉結合部,可能因為一直住在城市裡的原因,怎麼看這里怎麼覺得土。

後來因為辭了職不想在城市住了,就想來農村找一處院子住,換一種心情。那時幾乎每天下午都會往宋庄跑,開著車在小堡村的胡同里瞎轉悠,轉了一條胡同又一條胡同,看見誰家院子上貼著「出租」的條子,就趕緊打電話詢問。

我們看的第一個院子是北街的一個院子,當時院子里住的是兩個搞服裝設計的女孩,看房那天她們不在家,房東開了門只讓我們看了一下主房,兩個卧室沒有看。我不太喜歡這個院子,太破舊不說,廚房和廁所都在院子里,到了冬天根本沒法住,而且院子也太小。

這里的院子很搶手,差不多出來一個院子很快就沒了。

第二個院子在西街,那天正好開車路過,看見電線桿上房東的電話。這個院子是房東兒子的婚房,所以裝修看起來還不錯,房子也高,院子很方正,改造起來也不會太費事。當即我們就決定租下這個院子。後來經過了兩個月的改造,拆了吊頂,露出了粗木的房梁,換了落地的門窗,一切都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設計的。

第三個院子是南街的一個院子,當時的房租比較便宜,不知是頭腦發熱還是怎麼回事。我們又租了這個很破的院子,後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都在裝修。

剛搬過來的時候特別興奮,有了一種別樣的感受,精神一下子就放鬆了。村裡很安靜,關起院門幾乎與世隔絕。我們把房子搞得很舒服,先生還給我弄了一整面牆的書架。呆在家裡哪也不想去。

我喜歡早上在廚房裡做早餐,每天吃早飯的時候都被陽光照著。

在這里,我們誰也不認識,接觸最多的是我們的房東。西街的房東姓崔,南街的房東姓史,這是村裡的兩個大姓。

兩個房東兩個性格。老崔家性格開朗隨和,他和他老婆總是笑盈盈的。老史家性格古板守舊,總是綳著一張臉,有時說起話來也不給人面子。

兩個房東跟我們都是房前房後地住著。因為在西街住了兩年多的時間,自然就跟老崔家更熟絡。他有事沒事地就會過來找我們聊聊天,有什麼事了他也喜歡幫忙。我們出國時,他會幫我們喂貓、澆花。

胡同里的一排房都是他們家的,一共有五個院子,老崔兩口子住一個院,他家二兒子住一個院子。其餘的三個都出租。他兒子在村裡的村委會上班,是個電工,他兒媳婦是燕郊的,偶爾會去周圍的畫廊上上班。

老崔有三個小孫女,有兩個孫女是他大兒子的,一個小孫女是二兒子的。兩個小一點的女孩經常會被放在爺爺奶奶家讓他們帶看,一個叫欣欣,一個叫二妮。

房東老史性格截然相反,特別怕麻煩,還事兒多。住他家的房子既不能在牆上釘釘子,也不能在他家門口停車,稍不注意停了車他就會給你車上貼張紙條罵你。老史家有個86歲的老爹,老史和他老婆見了他爹就像老鼠見了貓。爺倆長得很像,簡直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只不過老頭比兒子高出了大半頭。

不過聽人說,在村裡住著還是得跟房東搞好關系,畢竟房子是人家的,就算你裝修的再好,人家還是該轟你就轟你。

跟老崔家簽了三年的合同,跟老史家簽了五年。去年年底老崔家的合同到了期,房租一下子漲了差不多一倍,沒辦法,只好退了西街的院子搬到南街這邊來住了。

南街的合同還有兩年才到期,交房租時老史很不高興,他說房租要漲,我們說合同簽了五年,要漲也是按照合同來,老史拉著一張臉勉強接過了我們交的錢。後來碰上我們,還追跟我們說漲房租的事情,說哪天如果他老爹死了,房租就得漲,因為房子是他和他大哥的,他一個人做不了主。

雖然小堡村已經城市化了,但是老崔和老史還是保持著農村的生活習慣。他們幾乎不出村,固守家園。有時看我們出國玩兒,他們特別不理解。老史就曾經問我出國有什麼好,他說每天吃完飯跟他老伴兒出去遛個彎兒他就覺得像是旅行一樣。

村裡的紅白事也讓我特別開眼界。誰家結婚了娶媳婦了、辦滿月了,他們就會在馬路中間搭上一個大紅棚子,然後宴請村裡的人大吃大喝三天。路過的車看到這種情況也只能繞著走。

小堡村這幾年變化很大,越來越商業化,根本不像一個鄉村。餐廳、咖啡廳、私人會所、酒吧比比皆是,還有書店、花店、服裝店,當然最多的是畫家的工作室和做畫框的店。

房租也是水漲船高,院子的租金更是漲得厲害。很多畫家承受不了高的房租就都搬走了,搬去了周邊其他的村子或是搬去了燕郊,很多的廣告公司、攝影公司、直播帶貨的工作室、刺青室、教古琴的就開始搬進來。不過他們也都大多呆不長,一般呆個一、兩年就會換一撥。

村裡很多人家都拆了自己家的院子蓋起了兩層的樓房,有的整座樓房做成了很多個公寓,出租給那些在通州上班的打工族。

我們在村裡已經住了三年的時間,也越來越習慣這里的生活。這里的房子空間大不擁擠,住起來也相對安靜。而且在這里生活也很方便,超市快遞送餐什麼都有。

我們沒事幾乎不進城,進了城辦完事就總想著趕緊回到村裡。我們也不知道能在這里住多久,反正現在我們已經把這里當成家了。

【無戒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