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你知道的北京有哪些新變化嗎

你知道的北京有哪些新變化嗎

發布時間: 2022-07-13 17:11:36

『壹』 北京城市新總規正式發布有什麼新變化

今天(29日)上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正式發布。相比此前的草案,新總規主要有三大變化,一是為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進程更好地銜接,本輪規劃期限由此前的2030年改為2035年;二是城市空間結構由「一主一副、兩軸多點」改為「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此外,
新增單獨章節,對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作出安排,提出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記者注意到,新版城市總規共6萬余字,主要內容涉
及人口、生態控制、京津冀等方面。

房價

未來5年新供應各類住房150萬套以上。未來5年新供應住房中,產權類住房約佔70%,租賃類住房約佔30%;產權類住房中,商品住房約占
70%,保障性住房約佔30%;商品住房中,共有產權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約佔70%。共有產權住房中,70%面向本市戶籍人口,30%面向非京籍
人口。

水源資

2020年人均水資源量提高到約185立方米,2035年提高到約220立方米。到2018年年底全面消除全市黑臭水體。2020年基本實現城
鎮污水全收集、全處理,2035年全市城鄉污水基本實現全處理。202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由2015年的約57%提高到77%,2035
年達到95%以上。

文保

構建四個層次、兩大重點區域、三條文化帶、九個方面的全覆蓋、更完善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拓展和豐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內容,保護和恢復老字型大小等文化資源。

京津冀

要發揮好北京「一核」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化北京、天津雙城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主要引擎作用,強化節點城市的支撐作用;攜手津冀兩省市推進交通、
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著力構建協同創新共同體,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動京津冀區域建設成為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
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範區。

雄安

一是建立與河北雄安新區便捷高效的交通聯系,構建便捷通勤圈和高效交通網。二是支持在京資源向河北雄安新區轉移疏解,積極引導中關村企業參與河
北雄安新區建設,在河北雄安新區合作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三是促進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支持市屬學校、醫院到河北雄安新區合作辦學、辦醫聯體等。

願北京越來越好。

『貳』 北京疫情防控措施最新調整,具體發生了哪些變化

改變了目前的疾病控制方式,而且對核酸檢測進行分批進行,對每一個人進行核酸檢測,對核酸檢測進行嚴格的檢查,還要對每個人的健康寶進行調查。

『叄』 北京的新變化有哪些

2008年奧運會將會給北京帶來什麼?它讓北京更美麗 ———古老與現代的完美結合;它讓北京更清潔———建成園林生態城市;它讓北京更文明———全體市民文明素質得到提高……
■場館

「鳥巢」成新景觀

人們親切地稱呼2008年奧運會主會場———國家體育場為「鳥巢」。

從奠基那天起,10萬建設者為之付出汗水,撐起了「鳥巢」的鋼筋鐵骨。

「鳥巢」創下多項世界之最:設計最新奇、鋼結構用鋼最多、鋼材強度最高、設施最先進、容納觀眾最多……

而在「鳥巢」西側,夢幻般的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牆體設計中,建設者也大膽求新,首創以泡沫結構為基礎分割出建築的整體形狀和各個內部空間。

「鳥巢」「水立方」等一大批奧運場館從宏偉的藍圖變為令人稱奇的現實,也將在奧林匹克歷史上留下極為精彩的一頁。

. ■奧運經濟

涵蓋多方面內容

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說,奧運經濟是一個大概念,涵蓋了多方面、多層次的內容,可打的「牌」挺多。首先是「運動會經濟」,就是奧運會的投資和消費。第二是舉辦城市經濟牌。第三張是舉辦國家牌。舉辦奧運會將從整體上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第四張牌是中華牌和世界牌。包括文化熱、經濟熱、旅遊熱、餐飲熱等。

「北京奧組委贏利1600萬美元的目標完全可以實現。」蔣效愚說,但這絕對不是說,北京辦一個奧運會,就只能掙1600萬美元,這不是同一個概念,因為企業的收益、政府的收益、社會的更大范圍的收益都沒有統計在組委會的賬上。

『肆』 首都有啥發展新變化

」共有產權住房」「城市體檢」「三山五園」…正在召開的北京兩會上,北京市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一些新提法、新詞彙。這些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的概念,折射出首都發展的新變化、新目標和新理念。

北京市政協委員黃孝斌表示,目前城市管理建立了很多數據系統,但存在信息孤島問題,政府之間、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溝通渠道尚未打通。北京市代市長陳吉寧表示,建立北京大數據計劃,就是要解決信息孤島問題。目前,北京大數據計劃的工作已開始實施,未來,政府能公開的大數據要全部公開

『伍』 你知道北京有哪些新變化嗎和同學交流

北京有許多柏油馬路,道路兩旁有綠樹和花草,北京建立了立交橋,周圍有草坪和拼成圖案的花壇,立交橋上車輛來來往往。北京還有名勝古跡的公園和高樓大廈,還新建了鳥巢、游泳中心的水立方、機場新航站樓、奧運村等,這些都是為成功舉辦奧運會而建的,成為北京一道美麗的風景。北京全城到處是綠樹和高樓。北京真美啊!

北京(Beijing),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截至2020年,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893095人。

北京地處中國北部、華北平原北部,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中心位於東經116°20′、北緯39°56′,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也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所在地。

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北京的氣候為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



『陸』 北京通州建設的非常快,你知道有什麼大的變化嗎

通州區來打造水清岸綠的河流環境,向「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圖景一步步靠近。

治理完的果園商業街,二層違建統統不見了,統一整修後的外立面讓這條老街散發出古雅的氣息。中倉街道具有600年歷史的熊家胡同,整治後成了通州老城的民俗博物館。生於斯長於斯的老住戶們把自家保留多年的老物件捐獻出來,放在嵌在胡同牆壁上的櫥窗里展示,鄉愁抬眼可見。

運河西大街北側,有一片通州糧食局直屬庫的職工宿舍,是有著近40年歷史的胡同平房。曾經「巷是破巷,牆是危牆」,治理後,路平了,架空線入地了,消防栓進了胡同,口袋公園建起來了。

打造千年之城,任重而道遠。承擔特殊歷史使命的通州區,內外兼修,為把副中心建設成為新時代城市建設發展的典範,努力永無止境!

『柒』 北京的變化有哪些

  1. 人口幸福指數每年在不斷攀升,

  2. 人口GDP每年不斷上升

  3. 地鐵,公交線路發達便利,居民出行方便

  4. 有很多其它城市的特色小吃普及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也是我國重要的科技,文化,政治,經濟高速發展的城市,在當今中國日漸強大的背景下,在北京生活的人大多生活節奏較快,一個綠色的北京,已經呈現在世界面前。人們都知道:綠色是生命的顏色,一棵樹像是一個微型水庫,一台空氣凈化器,而一塊草地,簡直就是一個制氧工廠。和世界上那些著名的綠色首都相比,北京仍然不能盡如人意。北京的天空還不夠藍,空氣質量還不夠穩定,時不時的還有著沙塵暴的威脅。更重要的,北京還是個缺水的城市。

這一切,都和中央領導同志早就提出的「盡快地把我們的首都建設成為綠樹成蔭、百花盛開、綠草遍地的優美、清潔、具有第一流水平的現代化文明城市」,存在著差距。但是,北京的綠化畢竟已經大踏步的跨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北京的神速變化,凝聚著首都一千多萬人民和歷屆領導者的心血和汗水。我在80年代之初,曾經因為需要為《新觀察》雜志撰寫一篇關於北京的特寫,采訪過主持市政建設的領導人以及規劃局、城建局、園林局等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當時就聽說:北京正規劃著要向外擴展,修建二環、三環、四環、五環好幾條環形公路,每條環形公路周圍都要廣植樹木,叫做五個綠色花環;還聽說,在通往外地的京張、京密、京津、京周、京石的五條公路上,也將營造綠化帶,叫做五條綠色走廊;此外還有,要在西部和西北部山區,擴建八個風景旅遊區,以及要制服五條沙龍,等等。那時覺得像聽天書一樣,總以為只是些未必能夠實現的美好願望。沒有想到,僅僅過了20多年,這些願望幾乎全部變成了現實,有些地方,還超過了原來的設想。比如:今天的北京,已經不是四環和五環,六環也在建設之中;而京津、京張、京石那幾條通往外地的公路,則已成為全封閉的高速公路,並且已經順利通車了好些年。

『捌』 北京的新變化有哪些

平房、四合院、胡同越來越少;樓房越來越多;鄰里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淡漠;馬路越修越寬、汽車越來越多(同時堵車的路段也越來越多,而且堵車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地鐵越修越多,越修越遠;東西越來越貴,農貿市場越來越少;「你我他仨」聲越來越多,「您、怹」等老北京的敬語聲越來越少;全國及世界各地的食品、小吃越來越多,老北京的傳統小吃越來越少(即使有也不是原來的味道了——名同味兒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