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正規鹹菜包哪些好
擴展閱讀
深圳搬家香港怎麼收費 2025-05-15 02:08:45
去哪裡買福州地鐵票 2025-05-15 01:59:52

北京正規鹹菜包哪些好

發布時間: 2022-07-21 00:01:04

1. 北京有什麼特產比較好吃可以買回去帶給親戚朋友

北京特產有:稻香村的糕點、月盛齋的醬肉、全聚德的烤鴨、張一元的茶葉、六必居的鹹菜,布瀛齋的布鞋,餛燉侯的餛燉(帶包裝)、茯苓夾餅,小甘薯,懷柔甘栗,玉皇酥,糖葫蘆,龐各庄西瓜
,通州小樓與燒鯰魚 大順齋糖火燒 螺絲轉 豆面糕 年糕、切糕 油茶、麵茶 扒糕 芸豆卷 豌豆黃 炸回頭 艾窩窩 糖火燒 炸年糕坨
冰碗 小窩頭 炸糕 墩餑餑 姜絲排叉 春餅、春卷 爆肚 褡褳火燒 豆汁 焦圈,京鴨梨、北京秋梨膏、茯苓夾餅、北京酥糖、六必居醬菜、北京織毯、北京雕漆、景泰藍、北京玉器、內畫壺、北京葡萄酒、北京白鳳丸、安宮牛黃丸、虎骨酒、京綉、桃補花、涮羊肉、北京酸菜、密雲金絲小棗,九園醬菜。

平谷大桃、妙峰山玫瑰花、大磨盤柿、北京面人、爆肚馮的爆肚、小腸陳的鹵煮火燒、天興居的炒肝、錦馨的豆汁/焦圈、白魁老號的白水羊頭、不老泉的冰糖葫蘆/蒸餃、全聚德的烤鴨、東來順的涮羊肉、天福號的醬肉、護國寺小吃、牛街齋月、華天小吃、月盛齋的燒羊肉。
你挑幾件帶回去吧。

2. 北京特產有哪些好吃的能帶走的

1、北京烤鴨

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起源於中國南北朝時期,《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在當時是宮廷食品。用料為優質肉食鴨北京鴨,果木炭火烤制,色澤紅潤,肉質肥而不膩,外脆里嫩。北京烤鴨分為兩大流派,而北京最著名的烤鴨店也即是兩派的代表。

4、六必居醬菜

六必居醬菜是北京市傳統名菜。由北京六必居生產。六必居是北京醬園中歷史最久、聲譽最顯著的一家,其生產的六必居醬菜,選料精細、製作嚴格,加工技藝精湛、色澤鮮亮、脆嫩清香、醬味濃郁、咸甜適度。六必居醬菜原料都有固定的產地,保證了六必居醬菜的質量。

六必居醬園始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至今已有487年的歷史,如今不但是京城許多家庭的必備小菜,也是國宴上必備的名小菜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5、密雲金絲小棗

密雲金絲小棗是密雲特產。產地:中國北京。特點:色澤殷紅,果實小,果皮薄,果汁較多,味道極甜,即可鮮食,也可曬制干棗。

3. 北京在哪有北京特產賣,都有什麼特產,那些特產比較好吃

編輯本段基本內容
北京小吃 北京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

著名的北京小吃有:
·麵食類:
艾窩窩、炸醬面、褡褳火燒、驢打滾、豌豆黃、燒麥 、麻豆腐、炒疙瘩等
·火鍋類:
豆汁、炒肝、爆肚、鹵煮火燒 等
·油煎類:
油條、炸糕、灌腸、焦圈 、薑汁排叉、糖耳朵等
·飲品類:
酸梅湯、蓮子粥 等
北京特色小吃蒸煮類
大蜂糕、果料糖蜂糕、碗糕、花糕、藉糕、榆錢糕、壽桃、小窩頭、棗荷葉、銀絲卷、肉丁鏝頭、菠菜簍、燙面餃、燒麥、羊眼包子、倒僧帽、豌豆包、開花饅頭、千屋餅、扒糕、餎餎、莜麵搓魚子、芸豆餅、木樨小棗。

粘貨類
愛窩窩、豌豆黃、江米涼糕、栗子涼糕、小豆涼糕、棗切涼糕、芝麻卷糕、驢打滾、芸豆糕、芸豆卷、盆糕、山葯糕、紫米糕、八寶飯、小棗粽子、江米糕、白年糕。

肉食類
白水羊頭肉、白湯雜碎、鹵煮丸子、鹵煮小腸、羊霜腸、燉吊子、燒羊肉、爆肚、炒肝、爆煳 北京烤鴨傳統北京小吃十大傳奇
燕京豆汁
豆汁是北京的特殊風味小吃,本身有股子酸溜溜的味兒,對它,就如同長沙火宮殿的炸臭豆腐,一般外地人輕易不敢沾口,可老北京人卻都喜歡喝它,特別是寒冷的冬天裡,配上碟兒細鹹菜絲兒或八寶醬菜,兩碗下肚兒,熱汗淋漓,既治感冒又開胃,別有風味。
相傳豆汁最早是遼國的民間食品,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而豆汁入宮,始自清代的乾隆年間。據說慈禧在幼年時,家住北京的新街口,因家境貧寒就常以豆汁代替蔬菜,到後來更讓豆汁成為了清宮御膳的一種飲料。解放前,專有以賣豆汁為生意的小攤販,或挑擔走街串巷,或在集市上擺攤,前沿兒圍著塊藍布,上邊有白布做的字型大小商標,叫賣時只吆喝:「汁兒,開鍋!」不過,這種遺風已盪然無存,今天的年輕人是感受不到這種氣氛了……
土造灌腸
在北京的小吃中,灌腸要算得上是物美價廉,絕對的大眾化。這種純北京式的真正土產多少年來在集市、廟會上隨處可見,尤其是北京的夜市上,都少不了由它來唱主調。您瞧,那賣灌腸的攤子上,大鐵鏟敲打著大鐵鐺的緣子「當當」作響,引得大人、孩子圍上前非要掏錢來兩盤兒嘗嘗。說實話,吃灌腸不在乎解餓,只是領略它的風味,過過饞癮。
在北京的傳統風味小吃中,要講風味,這外焦里嫩的灌腸味道最奇特;要講傳統,它更是千古不變,無論是誰,依舊將煎好的灌腸蘸上蒜汁;依舊是用小竹簽一片片扎著吃,如果哪位用筷子那就沒有一點情趣了。聽老人們講,當年,地安門外後門橋東西兩面各有一家灌腸鋪,在北京很有名。橋東一家較老的叫福興居,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關張後便只剩下橋西的合義齋一家了。當初,這合義齋也是以經營灌腸而出名,不過,今非昔比,當年的合義齋如今早已經改頭換面,成為一家經營多種風味小吃,門臉兒修得古色古香的鋪子了。
灌腸是把澱粉加紅曲灌到豬腸子裡面。不過,這種講究質量的貨色現已不易吃到了,通常在廟會、夜市上您所見到、吃到的,只是用澱粉加上紅曲捏成個棒槌形,切成片後上鐺煎,滋味當然不如真正的灌腸,但因為用油煎得特別香,而且價錢又比較便宜,吃者依然很多。甚至,有吃灌腸吃上癮的人索性就買上幾塊,回家去自煎自吃,獨享其樂。這也是一種吃法。

目前前門,王府井,各大商場和車站都有出售了

4. 北京韓國泡菜哪裡賣的好吃

告訴你一個近的 在翠微大廈那邊! 那裡有一個韓國料理相當不錯 但是價位有點高 2個人 300元左右可以吃的很好 坐地鐵到公主墳下 或者坐728 337 到翠微大廈下車

5. 什麼樣的鹹菜最好吃

吃過最好吃的鹹菜,廣東的鹹菜吃過蠻多,我來聊一聊。鹹菜在廣東,就像一套「日常生活的解決方案」,專治各種「我太難了」。

即使像我媽這種純正家庭主婦,也常為明天買什麼菜犯難,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建議她買點客家咸酸菜炒牛肉。

當你覺得口齒乾涸、沒有胃口、生活寡淡,不管是客家人、潮汕人還是老廣,整上一點鹹菜酸菜總沒錯,老饕買酸菜前都會先擠掉水分。

潮汕人吃鹹菜

鹹菜、老火湯,這兩個詞看似毫不相關,卻在潮汕名片「鹹菜豬肚湯」里融合得恰到好處。

整個豬肚先煲出味,再把豬肚撈出切條,和切成片的潮汕鹹菜一起咕嘟個10分鍾就可以。

鹹菜蓋掉豬肚的臟氣,暖心的肚湯同時多了一層酸鹹的活潑跳脫,切成大片的鹹菜莖吃起來刷刷脆,和豬肚的腍脆層次分明。

十月,正是一年中大芥菜品相的巔峰,這個芥菜品種莖多葉少,肉厚豐腴。

潮汕人剝下芥菜的老葉,切半曬得微皺,再用鹽把外瓣揉得稍軟,一層鹽一層菜疊放,壓上重石,壓出水分。

有的汕頭人還往裡頭加南姜碎或者米湯,增添風味。

芥菜在大缸中自然發酵三十天左右就能吃了,乳酸菌賦予了它嶄新的生命。

原本微苦辛辣、生性寒涼的芥菜,醞釀成了偏咸、微酸、爽脆生津的潮汕鹹菜。

有鹽味就下飯,有潮汕鹹菜就送粥。

這唾手可得的巧味,陪伴潮汕人從小到老,從老一輩到年輕一輩,從本地陪伴到外地,從大陸陪伴到南洋。

有的海外華僑回鄉探親,回程必須捎帶上一袋家鄉的鹹菜,以解鄉愁。

除了配白糜,鹹菜還能讓蔬果豆類、海鮮這類清淡的食材生立馬有味。

潮汕人愛用它炒個麻魚,燜個脆皖,蒸條鯧魚,鹹菜中的氨基酸把魚的鮮甜托起,除腥去異,這個烹飪思路適用於大量水產品。

潮汕鹹菜的厲害之處,不光是給清淡食材增味,更在於把味濃食物變得中和,開頭的豬肚湯、炒豬肚就是絕佳的應征。

不僅如此,要是沒有鹹菜,一碗肉汁黏嘴的隆江豬腳飯就不再完整。雖然量不比豬腳,但每一筷子清清爽爽的鹹菜,都彌足珍貴。

「沒肉吃,沒關系,如果沒雜咸,日子就過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