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沈陽的故宮,比北京故宮小許多,但是沈陽故宮卻是最早的故宮,清朝的發源地。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進入中原前的行宮。沈陽故宮在瀋河區沈陽路, 又稱後金故宮,始建於公元1625年(後金天命十年),是清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
沈陽故宮那金龍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萬字炕口袋房的清寧宮,古樸典雅的文朔閣,以及鳳凰樓等高台建築,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絕無僅有;那極富滿族情調的「宮高殿低」的建築風格,更是「別無分號」。濃郁的滿族特色是它最大的特點。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稱紫禁城。歷代宮殿都「象天立宮」以表示君權「受命於天」。由於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名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今天人們稱它為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故宮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到72萬平方米,為世界之最。
北京故宮與沈陽故宮的八大不同:
北京故宮:明清兩朝皇帝共用
沈陽故宮: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
北京故宮:漢文化為主導
沈陽故宮:滿清文化為主
北京故宮:殿(金鑾寶殿)高宮(後宮)低
沈陽故宮:殿低宮高(後宮在四米高台之上)
北京故宮:琉璃瓦全部為金黃色
沈陽故宮:金黃色為主體,邊是綠色
北京故宮:君臨天下之地
沈陽故宮:十王亭和大政殿體現君臣合署辦公
北京故宮:建築等級高
沈陽故宮:建築等級低
北京故宮:建築面積大
沈陽故宮:北京故宮的1/12
北京故宮:牌匾或碑文漢字左滿文在右
沈陽故宮:牌匾或碑文漢字在右滿文在左
② 為什麼沈陽會有故宮和北京故宮有什麼區別
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皇家宮殿,建於明朝,歷時14年建成。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擁有70多座宮殿、9000多座房屋。 紅牆黃瓦,精緻霸氣,壯觀威嚴,彰顯了大國風范和王室地位。 除北京故宮外,我國另一個城市也有故宮,知名度也不低。 這是位於遼寧沈陽的故宮。 這座建築建於清朝初期,使用的皇家宮苑,佔地約6萬平方米,與故宮相差約十幾倍,古建築約110多間,500多間,也是保存歷史豐富的古代遺跡。 雖然有些景點不應該比較,但同一個故宮,這樣的事情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比之下,清朝建造的沈陽故宮處處被明朝建造的北京故宮碾壓。 那麼兩者有什麼區別呢?
③ 中國的四個故宮,分別指的是哪四個地方
分別指的是位於北京的故宮博物館,位於南京的南京故宮,位於沈陽的沈陽故宮,以及位於台北的台北故宮,合稱中國四大故宮。
④ 故宮有三個,為何有沈陽故宮、北京故宮、台北故宮
先說說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為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國家5A級旅遊區,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1987年入選巜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現為故宮博物院,藏品主要以明、清兩代宮廷收藏為基礎。
⑤ 沈陽故宮和北京故宮的區別
故宮又被稱為紫禁城,是明清的皇家宮殿,始建於明朝,用時14年建成,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高達15萬平方米,擁有70多個宮殿,9000多間房屋。紅牆黃瓦,精緻霸氣,壯觀威嚴,將大國風范與皇家地位彰顯了出來。
除了北京故宮外,我國的另一個城市,也有一座故宮,知名度也不低,它就是位於遼寧沈陽的故宮。這座建築是清朝初期修建並使用的皇家宮苑,佔地近六萬多平方米,與故宮相差了大概十幾倍,古建築大概有110多座,500多間房間,也是一處保存完好歷史豐富的古代遺跡。雖然不該將一些景點拿來進行比較,但同為故宮,這種事也是在所難免的。兩者相比之下,清朝所建的沈陽故宮可以說是處處都被明朝所建的北京故宮所碾壓。
其實,沈陽故宮這樣的皇家宮苑與別處相比絕對是碾壓,但同樣的,如果將它與北京故宮進行對比的話,那麼,北京的故宮也絕對碾壓沈陽故宮,也難怪清軍一定要入關。
總體建築區別
除了最直觀的大小外,還有其它的方面,比如說建築風格:
上面也說了,北京故宮是由明朝修建,而沈陽故宮則是由滿清修建,這就導致了兩處建築的總體風格各有不同。沈陽故宮是滿人的第一個金鑾殿,在建造時融合了漢滿藏等多民族的建築特點。
這一點我們從大正殿就可以看得出來,而且由於當地的一些傳統,內部的建築大多都是宮高殿低,也就是大臣的議事的地方,要低於皇家所居住的寢宮,是中國宮殿建築史上僅有的存在。使用的也大多都是帶著綠邊的黃琉璃瓦,保留了很多滿族建築的風格,而且這里門額上的字大多都是滿文在左,漢文在右。
而故宮則是由漢人所建,彰顯的是我們漢族人的文化特徵。不過在裡面也是能發現與沈陽故宮的相似之處,因為後來滿清入關之後入住故宮,對其也進行了一定的修繕和改建,使得與沈陽故宮在某些細節上有一些相似之處,但總體沒有太大的改變。
這里的大多數建築採用的都是中原地區的傳統宮殿建造技術,三大殿都在高台之上,並且高於寢宮,使用的也都是黃琉璃瓦,文字也與沈陽故宮相反,漢文在左,滿文在右。
我們常說一個人處在什麼樣的位置,便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色。當時,建造北京故宮的明朝和建造沈陽故宮的清朝,二者所在的位置,所懷揣著的心態,是截然不同的。也使得在建築最初期,沈陽故宮就低了一檔,它所採用的是較為低級的民間硬山式,而當時的明朝正值鼎盛時期,為彰顯國力,採用的是最高等級的傳統,宮殿建築疾廡殿頂。
居住區別
由於沈陽故宮的佔地面積過小,宮殿也不多,所以皇帝的妃子們一起住在清寧宮。當然,這個清寧宮也是比較大的,裡面分為兩部分,皇後作為皇宮中地位最高的女人獨佔一間,剩下的則是其它嬪妃的居住地。
而北京故宮就不一樣了,擁有9000多個房間,還怕不夠住嗎?太後皇上皇後各有一個宮殿,有一些位置比較高,或者是比較得盛寵的妃嬪,也能獨居一個宮殿。或者是坐擁宮殿中最好的房間,剩餘的分給其它人,還能管理著其它不如自己的妃嬪。
背後歷史
沈陽故宮是由清朝的努爾哈赤所主持建造,在1625年開始建造,它從各方面考慮,定都沈陽,然後以當地的舊城為中心修建了這么一座宮殿。起初,為了議事只修建了大政殿和十王殿。後來陸續經過修建,形成了當下的規模。
而北京故宮則是由明朝的朱棣大帝下令建造,始建於1406年,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為修建這座令後世震驚的皇宮,朱棣曾下令派人前往全國各地開采最為名貴的石料和木材。為打造一座輝煌的大殿,無數人去深山老林中砍伐珍貴的金絲楠木,又順著水流運往北京。
運送石料的過程就更為艱辛了,而且故宮的地基有十幾層,前期的籌備工作就耗費了十幾年時間。不過,當時建成的宮殿,後來也經過了焚燒與損毀,我們現在看到的也是後世修建而成的。
總之,這么一座龐大的皇家宮殿的建成,也可以用奇跡來形容,我們很難想像,在交通不便的當時,人們是怎麼把來自世界各地的材料繪製成這么一座雄偉龐大的宮殿。所以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清軍一定要入關了吧!
沈陽故宮與北京故宮對比後,才明白清軍為何非要入關
⑥ 沈陽故宮被譽為「一朝發源地,兩代帝王都」,為何遠不如北京故宮有名
主要有以下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原因:首先是沈陽,沈陽在當時是二等城市,經濟相對不發達,再者這里離中原太過遙遠,不便控制中原以南的大部分區域,而且沈陽毗鄰蒙古,容易受其騷擾。而北京,在清以前,已是元、明兩朝的首都,經濟文化等已有一定的基礎沉澱;再者,在當時水路還不甚發達的條件下,北京有長城與渤海等天然屏障環繞,是易守難攻的天然都城。
沈陽故宮,按建築群的布局和建造的先後,可分為東中西三路。其中最早建造的是位於東路的建築群,據考,東路建築是建於清太祖努爾哈赤時,但具體建造時間,依舊是個謎,有幾種猜測,但仍存在較大爭議。中路建築,據考,原先系第二代開國君主皇太極的府邸,皇太極登上汗位後,將之改建成皇宮的主體部分。
西路建築群,則是在清朝入關後,經多位帝皇建造起來的,其中尤以乾隆皇帝的貢獻最大,西路的戲台、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都是乾隆時留下的手筆。所以,現今我們所看到的大氣庄嚴的具有濃郁滿族特色的沈陽宮殿,並不是一蹴而就建成的,而是歷經多位清朝皇帝之手歷時多年,才形成的。
⑦ 中國被稱博物院的是哪四個
中國被稱博物院的是:河南博物院、沈陽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
1、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農業路,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是中國建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
2、沈陽故宮博物院
沈陽故宮博物院,位於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沈陽路171號,原是清代初期營建和使用的皇家宮苑,始建於1625年(明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
3、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321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簡稱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
4、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一座中國綜合性博物館,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收藏品包括但不限於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
⑧ 沈陽也有個故宮,這個故宮和北京的有什麼區別嗎
沈陽也有個故宮,這個故宮和北京的有什麼區別嗎?
沈陽故宮始建於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清世祖福臨在此即位稱帝。
沈陽故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現存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築群之一,現已辟為沈陽故宮博物院。北京、沈陽兩座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明清皇宮建築群。
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中國的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它以獨特的歷史、地理條件和濃郁的滿族特色而迥異於北京故宮。沈陽故宮那金龍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萬字炕口袋房的清寧宮,古樸典雅的文朔閣,以及鳳凰樓等高台建築,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絕無僅有;那極富滿族情調的「宮高殿低」的建築風格,更是「別無分號」。
城外有一條寬52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繞,構成完整的防衛系統。宮城辟有四門,南面有午門,為故宮正門,北有神武門(玄武門),東面東華門,西為西華門,是中國現今為止最著名的宮殿,曾住見證過中國24位皇帝的更替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