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東陵位置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佔地80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
清東陵於1661年(順治十八年)開始修建,歷時247年,陸續建成217座宮殿牌樓,組成大小15座陵園。陵區南北長12.5公里、寬20公里,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後、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清東陵的建築恢宏、壯觀、精美。有580多單體建築組成的龐大古建築群中,有中國現存面闊最寬的石牌坊,五間六柱十一 樓的仿木結構巧奪天工,中國保存最完整的長6000多米的孝陵主神路。
隨山勢起伏極富藝術感染力,乾隆裕陵地宮精美的佛教石雕令人嘆為觀止,班禪大師贊譽為"不可多得的石雕藝術寶庫",慈禧陵三座貼金大殿,其豪華裝修舉世罕見。
(1)北京東陵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清東陵是一部用磚、木、瓦、石寫就的清王朝盛衰的歷史。孝陵的建築反映出清朝定鼎中原初期財力不足,但是雄健古拙,規模龐大的石像生則反映出八旗子弟以武力征服中原,靠弓馬開創天下的雄姿。
景陵、裕陵則反映出「康乾盛世」天下太平的時代特徵,定陵和惠陵則是清王朝一步步走向衰亡的寫照;慈禧陵則是權力的象徵,反映出慈禧兩度「垂簾聽政」的那段特殊的歷史。
網路-清東陵
2. 慈禧太後的陵墓-東陵具體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縣西北部馬蘭峪的昌瑞山,距離北京125公里,是清朝三大陵園中最大的一座。共有帝陵5座,為世祖順治孝陵、聖祖康熙景陵、高宗乾隆裕陵、文宗咸豐定陵、穆宗同治惠陵,慈禧太後的菩陀峪東陵也建在此。
3. 清東陵一共葬了多少個清朝皇帝清東陵在什麼地方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佔地80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埋葬著5位皇帝——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
順治皇帝入關後,除了做好皇帝,和董鄂妃上演了帝後痴情絕戀的故事外,還為後世子孫選定了一塊絕佳的風水寶地作為陵寢,即我們現在都非常熟悉的清東陵。順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豐—定陵,同治—惠陵。
參考資料
清東陵的15座陵寢從1661年(順治十八年)首建順治皇帝的孝陵開始,到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最後建成慈禧皇太後的菩陀峪定東陵為止,營建活動延續了247年。
1661年(順治十八年)入關第一帝順治皇帝的孝陵開始營建,1664年(康熙三年十一月)主體工程告竣。1668年(康熙七年)營建聖德神功碑亭。
1674年(康熙十三年),康熙皇帝的嫡皇後孝誠仁皇後崩逝,開始籌建景陵。1676年(康熙十五年)破土興工。1681年(康熙二十年)孝誠、孝昭二位皇後入葬時,景陵隆恩殿尚在修建之中。與此同時,埋葬康熙帝妃嬪的景陵妃園寢也隨著完工,成為清王朝在關內修建的第一座妃園寢。
4. 清東陵在哪
清東陵(Ea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 清東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首要的帝王後妃陵墓群,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築,共建有皇陵五座—順治帝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以及東(慈安)、西(慈禧)太後等後陵四座、妃園五座、公主陵一座,計埋葬14個皇後和136個妃嬪。
清東陵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的遵化市境,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
門票價格:截至2009年10月,清東陵門票旺季價格分120元和150元兩種,120元可以游覽重要景點(不含順治的孝陵及祭祀典禮表演),150元的可游覽全部陵墓;60歲以上老人,學生等半票。 旅遊提示:由於陵墓之間距離較遠,自駕車可以進入陵區,自助游可乘坐陵內的出租三輪車。 交通信息 自駕車路線: 1、沿京通快速路和京哈高速路一直向東,途經通縣北關環島、燕郊、三河縣城、天津薊縣。在69KM處,在薊縣大橋下左轉(直行唐山,右轉天津)進入薊縣縣城。在城中環島向右轉彎,駛入薊縣-遵化公路,途經馬伸橋、石門鎮。過了石門鎮收費站,左轉4.7公里,再左轉即是清東陵神路的入口。沿途共有四個收費站,單程收費共計40元 2、沿機場南線或第二高速上京平高速(收費35元),向東經津薊高速延長線到薊縣出口(收費10元,津薊高速薊州出口)下高速進入薊縣城區,此後路線同上。上述省道收費站已經全部取消,單程收費45元,均為高速。需要說明的是,從薊縣下高速後到陵區收費處約38公里,道路限行段很多,經過學校,村莊等多為30公里/小時,有的路段為40或50公里/小時。按照限行速度需要行駛60分鍾左右,加上高速路段,從北京東四環起算需要120分鍾以上。另外,東陵收費處到達主要景點還很遠,例如到定東陵還有7公里以上。陵區內部分道路狀況較差,有的路段要小心掛底盤。 註:景區內停車,小車每次6元,收費不超過2次(憑票)。 公交路線: 1、3月中旬到11月中旬的周六、日及節假日,有從天津- -黃崖關 - -清東陵的專車,發車時間:早6:30- -7:00 還可以從河北客運站乘長途車到薊縣換乘去清東陵的班車。 2、唐山或遵化都有直通景區的公共汽車。節假日在北京宣武門教堂前有前往清東陵的旅遊專線車。
5. 清東陵在什麼位置,有人能告訴我嗎
清東陵 位於唐山市遵化縣馬蘭峪鎮,清東陵始建於公元1661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整個陵區以昌瑞山主峰腳下的孝陵為中軸線,呈扇面形,先後營建了孝陵、景陵、裕陵、定陵、惠陵五座皇帝陵、四座皇後陵、五座妃園寢和一座公主園寢。這十五座陵寢中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後、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每一座陵寢都記載著輝煌或衰敗的歷史,每一座陵寢都傳承著動人或神秘的故事。入關第一帝順治,開創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文武兼備和十全老人乾隆,輔佐聖世二祖的傑出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後,兩度垂簾聽政的慈安、慈禧,給人以撲朔迷離之感的香妃,還有咸豐、同治……。這些曾主宰過國家命運,在清王朝政治舞台上扮演極為重要角色的人物,如今都長眠於此,任由自然的洗禮、歷史的評說。
門票價格:清東陵門票價格120元,可游覽全部陵墓
交通信息:
自駕車路線:
沿京通快速路和京哈高速路一直向東,途經通縣北關環島、燕郊、三河縣城、天津薊縣。在69KM處,在薊縣大橋下左轉(直行唐山,右轉天津)進入薊縣縣城。在城中環島向右轉彎,駛入薊縣-遵化公路,途經馬伸橋、石門鎮。過了石門鎮收費站,,再左轉即是清東陵神路的入口。沿途共有四個收費站,單程收費共計40元
公交路線:
1、3月中旬到11月中旬的周六、日及節假日,有從天津- -黃崖關 - -清東陵的專車,發車時間:早6:30- -7:00 還可以從河北客運站乘長途車到薊縣換乘去清東陵的班車。
2、唐山或遵化都有直通景區的公共汽車。節假日在北京宣武門教堂前有前往清東陵的旅遊專線車。
6. 想知道:北京市 北京清東陵在哪
北京到東陵的交通秘籍
地鐵一號線到四惠站下車,A口出站,出站後向東走到四惠長途汽車站,購買到遵化的長途車(早上六點多就有到遵化的長途車),
50元的樣子吧,快到遵化時有一個叫石門收費站的地方,到那個地方下車,一般到遵化的車子都會在那裡停車,跟司機打個招呼吧,下車後就有一個丁字路口,然後向北走,有指示到東陵的路牌,走大約一公里遠就可以到東陵售票處,購票,乘陵園的車子就可以進去旅遊啦。在陵園內乘車是免費的,因為票內含園內車費。
景區內有電動觀光車,在景區內只可以乘這樣的車,其他的車是不給進入的。買票是包括景區內的電動車票的。這車可以隨便坐,需要到什麼地方去與這些車的司機商量,他們會帶你去你想到的地方的。
回來的時候大概在下午兩點半的樣子,同樣是在石門的那個丁字路口有一輛回北京的大巴車。可以乘這個車回去。 價格大概是四十元吧。 也可以乘路過的車子。
7. 清東陵在什麼地方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佔地80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埋葬著5位皇帝——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
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歷十一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終年68歲。廟號聖祖,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
景陵位於清孝陵東側一公里處,建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景陵建築規制以孝陵為藍本,局部又有創新,如聖德神功碑亭內立雙碑。
景陵的建築風格和喪葬形式為後世所效仿。景陵內葬康熙皇帝、孝誠、孝昭、孝懿、孝恭四位皇後和敬敏皇貴妃,共6人。
8. 清東陵和清西陵在北京的什麼地方
清東陵坐落在河北的遵化縣境,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
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約100公里,面積達800餘平方公里。
9. 東陵在哪裡
清東陵坐落在河北的遵化縣境,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據說是順治到此打獵時選定的,康熙2年(1663年)開始修建。陵區南北長125公里、寬20公里,四面環山,正南煙燉、天台兩山對峙,形戌寬僅50公尺 的谷口,俗稱龍門口。清代在此陸續建成217座宮殿牌樓,組成大小15座陵園,諸陵園以順治的孝陵為中心,排列於昌瑞山南麓,均由宮牆、隆恩門、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樓及寶頂等建築構成。其中方城明樓為 各陵園最高的建築物,內立石碑,碑上以漢、滿、蒙三種文字刻寫墓主的謐號;明樓之後為"寶頂"(大墳頭),其下方是停放靈柩的"地宮"。由陵區最南端的石牌坊向北到孝陵寶頂,由一條約12公尺寬、6公里長的神道連成一氣,沿途大紅門、大碑樓(聖德神功碑樓)、石像生、龍鳳門、七孔橋、小碑樓(神道碑樓)、隆恩門、隆恩殿、方城明樓等建築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兩大陵寢之一,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約100公里,面積達800餘平方公里。這里北依峰巒疊翠的永寧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參天,景態雄偉。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選此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來是選在清東陵九鳳朝陽山,但他認為「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因而將原址廢掉,命另選「萬年吉地」。選陵址者奏稱,易縣永寧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咸備。」雍正皇帝覽奏後十分高興,也認為這里「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間隔分葬於遵化和易縣東、西兩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緒的崇陵建成,歷經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後陵3座,王公、公主、妃嬪園寢7座,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個皇帝,9個皇後,56個妃嬪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建築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1000多間,石雕刻和石建築100多座,構成了一個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古建築群。清西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清西陵與清東陵一起,被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