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會寧縣醫保局電話是什麼
社保中心辦公室:0943-3221898會寧縣醫療保障局是會寧縣機構改革組建的新部門,為會寧縣人民政府工作部門,位於會寧縣會師鎮現代路嘉禾大廈七樓。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醫療保障局是國務院直屬機構,為副部級,成立於2018年3月。其主要職能為擬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的政策、規劃、標准並組織實施,監督管理相關醫療保障基金,完善國家異地就醫管理和費用結算平台,組織制定和調整葯品、醫療服務價格和收費標准,制定葯品和醫用耗材的招標采購政策並監督實施,監督管理納入醫保范圍內的醫療機構相關服務行為和醫療費用等。
為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不斷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確保醫保資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葯「三醫聯動」改革,更好保障病有所醫,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職責,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葯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民政部的醫療救助職責整合,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醫療保障局。 以往衛生部門、人社部門爭論不休的,葯品采購工作究竟誰管這個問題,如今國家給出了答案,將由醫療保障局全盤接手。
早在2017年6月28日,國務院頒布《關於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強調其重要性和急迫性,將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到了新的高度。
《指導意見》提出,健全醫保支付機制和利益調控機制,實行精細化管理,激發醫療機構規范行為、控製成本、合理收治和轉診患者的內生動力,引導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和患者有序就醫,支持建立分級診療模式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健康發展,切實保障廣大參保人員基本醫療權益和醫保制度長期可持續發展。 可見,如今,國家醫療保障局的成立,將極大的促進該文件的落實推進,對於醫療機構、葯企都將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 醫保局,成為葯企及醫療器材企業最關注的部門。
醫療保障局成立之後,將成為葯企和醫療器材企業最關注的政府部門。有以下三個原因:
1、 市場准入 對於國內醫葯行業來說,到底什麼是市場准入我們可以狹義的理解為:招標,進醫保。 葯品通過不了招標,就等於喪失整個醫院市場。再者,葯品若進不了醫保目錄,即使通過招標,對其市場也將有非常巨大的影響。 招標、醫保目錄都是市場准入,而現在這兩項權利都落到了醫療保障局的手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 嚴控用葯 醫保控費,顯然還是2018年的關鍵詞。在醫保控費的大招下,對於葯企而言,進目錄只是個門檻,醫院准入和醫保支付標准才是重中之重。 醫療保障局擁有從源頭控制費用的權利,對於此前用量大的葯品、輔助用葯將有直接的控制權。此外,在醫保支付標准下,將促使醫院在合理用葯的基礎上,使用成本最低的葯品治療患者。未,,在醫保大環境下,各方利益的博弈會更加明顯。
3、直接決定葯價 此前,對於葯品價格,發改委管定價,人保部管醫保目錄,衛計委管招標采購,最後由醫保來支付,花錢的談不了價格、管不了規范使用,結果造成醫保壓力越來越大。 如今,由醫療保障局接手葯品招標采購,一方面體現了「誰付費、誰操盤」,另一方面,在現實的醫保資金下,將採取葯品中標價格與醫保支付標准緊密捆綁的方式,以實現各方利益最大化。 在這種情況下,醫院或者醫聯體可以根據醫保支付標准,來對葯價進行談判。他們甚至可以委託第三方平台
Ⅱ 民國時期會寧縣歷屆縣長叫什麼名字
縣知事:張仲駿,靈石(今山西靈石縣),民國元年。創辦通俗閱報所、通俗講演所。
縣知事:岳世英,僉城(今甘肅榆中縣),拔貢,民國3年。
縣知事:張華林,壽縣(今安徽壽縣),蔭生,民國4年。
縣知事:王維卿,直隸(今河北省), 民國4年至11年。滌除婦女裹足、青壯年吸毒。
縣知事:饒守謙,湖北, 民國4年至11年。
縣知事:王興炯,南溪(今四川南溪縣),附生,民國4年至11年。
縣知事:楊子鳳,岳陽(今湖南嶽陽縣), 民國4年至11年。
縣知事:畢丕盛,曲阜(今山東曲阜市), 民國4年至11年。
縣知事:王興炯,南溪(今四川南溪縣),附生,民國4年至11年。創辦初級女校。(回任)
縣知事:饒蔚祥,南城(今江西南城縣),附生,民國12年。拓修車道,復興女學,推廣鄉村教育。第九次編修縣志。
縣知事:王 密,通渭(今甘肅通渭縣),附生,民國13年。
縣知事:王學泰,平番(今甘肅永登縣), 民國14年。
縣知事:葉啟勛,山西省, 民國14年。
縣知事:孫雲奎,黃陂(今湖北黃陂縣), 民國15年。
縣知事:李朝傑,臨清(今山東臨清市), 民國16年。
縣知事:趙廷干,臨清(今山東臨清市), 民國17年 。
縣長:孫居塏,鍾祥(今湖北鍾祥縣), 民國18年。創辦平民學校。
縣長:段燕平,英山(今湖北英山縣),民國19年。賑濟災民。與牛培章、王肇南第十次編修縣志。
縣長:牛培章,固始(今河南固始縣),北平政法大學,民國19年。
縣長:楊 恕,會寧縣 監生 民國19年。代行兩月。
縣長:王肇南,通渭(今甘肅通渭縣),北平政法大學,民國19年。
縣長:杜維天,黃陂(今湖北黃陂縣), 民國20年。
縣長:郭宸樞,通渭(今甘肅通渭縣), 民國21年。
縣長:陳萬選,河南省, 民國21年。
縣長:王震宇,遼陽(今遼寧遼陽縣), 民國22年。代行1月。
縣長:聶振軒,天水(今甘肅天水市),北平大學, 民國22年。
縣長:郭樹幟,崞縣(今山西原平縣), 民國24年。
縣長:馬廷秀,皋蘭(今甘肅皋蘭縣),北平大學, 民國24年。回族。
縣長:聶振軒,天水(今甘肅天水市),北平大學, 民國24年。(回任)
縣長:楊國楨,榆中(今甘肅榆中縣), 民國25年。
縣長:牛劍秋,通渭(今甘肅通渭縣), 民固25年。
縣蘇維埃政府主席:馮青選,會寧縣, 民國25年10月。
縣長:劉廷傑,天水(今甘肅天水市),北平大學, 民國26年。
縣長:范德民,邵陽(今湖南邵陽縣),黃埔軍校,民國27年4月至29年3月。新修華會公路,嚴禁吸毒。第十一次編修縣志。
縣長:劉伯余,北平市(今北京市),北平大學,民周29年3月至30年3月。回族。
縣長:張耀華,紹興(今浙江紹興縣),黃埔軍校,在任27日。
縣長:彭之琦,桐城(今安徽桐城縣),朝陽大學,民國30年4月至31年3月。
縣長:王一怒,陽谷(今山東陽谷縣), 民國31年3月至33年2月。興辦縣苗圃。
縣長:楊可顯,榆中(今甘肅榆中縣),民國33年3月至34年4月。在東山辦紀常林。
縣長:劉尚一,臨洮(今甘肅臨洮縣),民國34年4月至37年1月。緝匪安民。
縣長:劉肇華,武都(今甘肅武都縣),民國37年1月至38年8月。
其中,民國34年4月至37年1月的縣長劉尚一,是我姥爺。
Ⅲ 北京有多少年歷史曾是哪些朝代的國都,當時的名稱叫什莫
歷史上的北京是怎樣建成國都的
金中都宮殿遺址紀念闕正在建設
中國地理學會地理知識編輯委員會編輯的《地理知識》(1953年1月號)刊有侯仁之先生的署名文章《迎接北京建都八百年》,文章認為:北京建都始於公元1153年4月21日。
侯仁之原文如下:
通常我們說北京是我國歷史上最近五個朝代建都之地,這五朝指的是遼(916~1125)、金(1115~1234)、元(1279~1368)、明(1369~1644)、清(1645~1911)。但是遼朝只把北京作為陪都,並沒有真正在這里建都。真正在這里建都的,不始於遼而始於金。《金史》海陵紀有如下的記載說:
「貞元元年三月辛亥,上至燕京……乙卯以遷都詔中外,改燕京為中都。」
這是北京正式建都的開始,燕京就是北京在當時的名稱,正式建都之後,改稱中都。貞元元年合公歷為1153年;三月乙卯合陽歷為4月21日。所以到本年4月21日,正是北京建都八百周年的紀念日。
公元916年,即五代時期後梁貞明二年,世代生活於遼河上游地區的游牧民族契丹族部落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族各部落,建立了契丹國(後改稱遼國),定都於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命名為「皇都」,自稱皇帝,即遼太祖。
公元926年,即五代時期後唐同光四年,遼太祖去世,其次子耶律德光於公元927年即位為皇帝,即遼太宗。
地處今北京城西南廣安門一帶的幽州,被升格為遼國的陪都
公元936年,即五代時期後唐清泰三年,後唐軍閥石敬瑭為篡奪後唐政權,以許諾割讓國土為條件,換取遼太宗發兵協助。得逞之後,石敬瑭做了後晉皇帝,他割讓北方國土幽、薊、雲、朔等十六個州(史稱「燕雲十六州」),送給遼國作為回報,並尊稱遼太宗為「父皇帝」,石敬瑭自己則做了千載罵名的「兒皇帝」。
當時割讓給遼國的幽州,即在今天北京城西南部的廣安門一帶。
公元938年,即後晉天福三年,遼太宗將國都「皇都」改名為「上京臨潢府」,定幽州為「南京析津府」,定遼陽(今遼寧省遼陽)為「東京遼陽府」,加上後來於公元1007年定今內蒙古寧城西南為「中京大定府」,公元1044年定雲州(今山西省大同)為「西京大同府」,遼國共建有一個國都、四個陪都,號為「五京」。
由此,自公元938年起,地處今北京城西南廣安門一帶的幽州,被升格為遼國的陪都,被稱為「南京析津府」,也稱「燕京」。北京城的別稱「燕京」,即始於這時。
在遼國統治期間,世居松花江流域一帶的女真族逐漸崛起。為削弱女真族實力,遼國把一部分女真部落遷居到遼陽以南,由遼國官員直接統治,史稱「熟女真」。沒有遷居,不受遼國直接統治的那些女真部落,史稱「生女真」。
公元1112年,遼國天祚帝到混同江(即松花江)漁獵,按慣例,「生女真」各部落首領都必須前來朝拜。在宴會上,天祚帝命令各部落首領依次起舞祝酒,「生女真」完顏部落的首領完顏阿骨打不肯屈尊獻媚,險些被天祚帝殺掉。自此,完顏阿骨打決心積蓄力量,起兵反遼。
公元1113元,完顏阿骨打率久受遼國欺凌的「生女真」各部落起兵攻遼,連獲勝仗。
公元1115,完顏阿骨打創建金國,定都於今黑龍江省阿城東南,命名為「上京會寧府」,自稱皇帝,並改名為完顏旻,即金太祖。
完顏亮沒有說出的另一個遷都動機,是由於他系政變篡位
公元1123元,金太祖在奪取了遼國的「南京析津府」即「燕京」之後,於歸途中去世。其弟完顏晟即位為皇帝,即金太宗。
公元1125元,金太宗俘獲了遼國皇帝天祚帝,遼國滅亡。金國兵鋒,指向北宋。
公元1126年,即北宋靖康元年,金軍攻陷北宋國都開封。
金國在燕京設立了「中書樞密院」和「行尚書省」,以就近統治管理新征服的北方(對金國而言是南方)廣大地區。
公元1135元,即南宋紹興五年,金太宗去世,由金太祖的孫子完顏亶即位為皇帝,即金熙宗。南宋的岳飛主戰抗金及秦檜的主和投降均發生在金太宗及金熙宗在位期間。
公元1149年,即南宋紹興十九年,金太祖的另一個孫子、時任丞相的完顏亮發動政變,殺死了酗酒嗜殺、殘暴成性的金熙宗,即位為皇帝。
公元1151年陰歷四月,完顏亮即位的第三年,下詔預備遷都燕京。他在詔書中說明了遷都的理由,他說:以前新征服的南部地區(指北宋失去的北方半壁江山),統治未穩,邊防未寧,法令未具,所以設臨時機構加以鎮守,但那不是長久之計。現在北方民清而事簡,南方地遠而事繁,地方官員要向上京會寧府請示工作,往返一次費時半年,不如遷都燕京,位置居中,地勢沖要,便於控制四方。完顏亮沒有說出的另一個遷都動機,是由於他系政變篡位,很多豪門勢族不擁護他,他想換個環境,以擺脫敵對勢力的牽制。由於抗金名將岳飛已於公元1142年被秦檜害死,多年來南宋君臣偏安江南,求和納貢,也給了完顏亮實現遷都大計的外部環境條件。
金中都大興府轄區面積大於今北京市
為了貫徹遷都的意圖,完顏亮還親自向官員們做說服工作。他對一個叫梁漢臣的官員說,我栽了200棵蓮花,都沒有成活,這是什麼原因?梁漢臣心領神會地回答說:「自古江南為桔,江北為枳,非種者不能栽,蓋地勢也。上京(指會寧府)地寒,惟燕京地暖,可栽蓮。」梁漢臣還說:「燕京自古霸國,虎視中原,為萬世之基。」完顏亮遷都燕京之後,在蓮花池栽種了大量的蓮花,今天北京還有蓮花池這個地名和遺跡。
完顏亮派官員梁漢臣、張浩、蔡松年等征調軍隊40萬人、工匠民夫80萬人去燕京營建宮殿城池。還派畫工去北宋故都開封,測量描繪北宋宮殿,呈完顏亮審閱批准,依樣仿建。營建宮殿的木材取自真定府(今河北省正定),營建城牆的黃土取自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史載當時自涿州至燕京運土的方式,是用大批民夫排成人牆,「人置一筐,左右手排立定,自涿州至燕京傳遞,空筐出,實筐入,人止土一畚,不日成之」(見《順天府志·金故城考》)。史載完顏亮為加快建都進度,曾多次賞賜工匠民夫,其中公元1151年陰歷八月那次,賜每人帛一匹,合銀一兩。工匠民夫們因勞累、瘟疫死亡的也為數甚多。
在完顏亮的嚴厲督催下,上百萬軍民工匠奮力勞作,只用三年時間,燕京新都的宮殿城池基本完工(後期工程仍在續建)。
公元1153年陰歷三月乙卯日,完顏亮下詔正式遷都燕京。為此,他特意改元,建新年號為「貞元」元年,升內外文武官員皆進官一等。為促使留戀故土的貴族們盡快搬遷,也為了防止敵對勢力盤踞故都危害自己,完顏亮還下令徹底搗毀舊都上京會寧府的宮殿宅第,夷為平地。
完顏亮模仿遼國的「五京」制度,宣布燕京新都為「中都大興府」,另外立四個陪都:今內蒙古寧城西南為「北京大定府」,北宋故都開封為「南京開封府」,今遼寧省遼陽為「東京遼陽府」,今山西省大同為「西京大同府」。金中都大興府下轄十縣一鎮,十縣是大興、宛平、安次、漷陰(今通州)、永清、寶坻、香河、昌平、武清、良鄉,一鎮是廣陽鎮(今豐台區)。轄區面積大於今北京市。
大安殿基址在今白紙坊立交橋北端東側,於10年前建設「西廂道路工程」時被發現
遼國時期的燕京城(南京析津府)是遼國「五京」之中規模最大和最為繁華的一個城。遼燕京城中心位置在今廣安門一帶,城牆平面呈正方形,周圍27里,共開有8個城門,東面是安東門、迎春門,南面是開陽門、丹鳳門,西面是顯西門、清晉門,北面是通天門、拱辰門。現在北京僅存的遼代建築,也是北京現有年代最古老的地上建築物,就是當年矗立在遼燕京城內的密檐式十三層八角磚塔,位於今北京廣安門北濱河路西側天寧寺院內,距今已有上千年。
金中都城是環繞著遼燕京城擴建而成的。城牆平面基本呈正方形,北城牆與遼燕京城北牆重疊,東、南、西三面向外擴展,周圍36里,面積約為遼燕京城的1.8倍。共開有13個城門,東面是施仁門、宣曜門、陽春門,南面是景風門、豐宜門、端禮門,西面是麗澤門、顥華門、彰儀門,北面是會城門、通玄門、崇智門、光泰門。
中都城中心的皇城東西向窄,南北向長,其基址重疊在今廣安門南濱河路一線,平面呈長方形,周圍9里,共開有4個城門,東面是宣華門,南面是宣陽門,西面是玉華門,北面是拱辰門。
皇城之內是宮城,有宮殿36所,排列九重,正殿是大安殿,是皇帝上朝和典禮的地方。大安殿基址在今白紙坊立交橋北端東側,於10年前建設「西廂道路工程」時被發現。
皇城之內還建有太後壽康宮、太子東宮、妃嬪十六宮、文樓、武樓、來寧館、會同館等宮殿樓閣。
金中都的皇宮完全仿照北宋故都開封皇宮的樣式,承襲北宋末年奢華浮艷的風格。其部分建築構件,大部珍寶陳設,也是當年從開封掠來的原物。
清代官書《日下舊聞考·宮室》中說,金中都的皇宮「其宮闕壯麗,延亘阡陌,上切霄漢,雖秦阿房(宮)、漢建章(宮),不過如是。」
皇城西門玉華門外,是皇家園林同樂園,建有柳庄、杏庄、瑤池殿、魚藻池等勝境。魚藻池又名太液池,在今白紙坊立交橋西側鴨子橋路西端,解放後經過疏挖,命名為「青年湖」,現已無水,池底生滿野草。
公元1153年底,金朝的社稷壇落成,用以祭祀土神和穀神。金朝的太廟名「衍慶宮」,用以供奉先帝的神主牌位。
完顏亮還將先帝的皇陵也遷移到金中都來。新建的皇陵在西郊大房山雲峰寺,並設置萬寧縣負責保護和管理,後改名奉先縣,元朝時改名房山縣,即今北京市房山區。大房山下建有謁陵行宮,名為「磐寧宮」。
今天的釣魚台、玉淵潭、香山、玉泉山、北海、陶然亭,都是當年金代皇家的離宮別館
公元1155年陰歷十月,金太祖、太宗、德宗(完顏亮之父,被追尊為德宗皇帝)靈柩運至中都,停放在皇宮正殿大安殿。陰歷十一月,先帝靈柩入葬新建的大房山皇陵。這件事標志著完顏亮遷都程序至此完成。
自金貞元元年(1153年)完顏亮建立中都,至金貞佑二年(1214年)金宣宗迫於後起之雄蒙古成吉思汗的頻繁進攻,遷往北宋故都「南京開封府」,至金貞佑三年(1215年)中都城陷落,被蒙古軍徹底搗毀,金中都共存在63年。在這63年中,金代為北京地區留下大量名勝古跡。今天的釣魚台、玉淵潭、香山、玉泉山、北海、陶然亭,都是當年金代皇家的離宮別館。1990年在右安門外玉林小區工地發現的城牆水關遺址(已辟為博物館),現存於昌平區鐵壁銀山的法華禪寺塔林,都是金代遺存。舉世聞名的永定河盧溝橋,更是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的,當時叫廣利橋。
Ⅳ 歷史的金國是現在的哪幾個地方
歷史的金國是現在的東北到日本海、黑龍江流域一帶;西北到河套地區;西邊接壤西夏;南邊以秦嶺到淮河一線與南宋交界。
拓展資料
金朝歷史:
金朝,漢文文獻一致認為,女真是靺鞨(拼音:mò hé)部落中的一部,靺鞨的另一部分是被稱為「黑水靺鞨」的七個部落,居住在黑龍江的中下游地區(「黑水」是黑龍江的諸多名稱之一)。女真人的第一代祖先就源起於黑水靺鞨 。女真族首領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國號大金。
金朝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滅遼,然北宋兩次戰遼皆敗,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滅北宋。遷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 。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族與漢族的關系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
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斗,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 最終被迫南遷汴京(今河南開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 。」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說女真興起於金水,故國號名金,在部份文獻中,「金源」因此成為金國的代稱 。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製得以精簡而強大 。
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 。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佔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沖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
金朝在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降,女真貴族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朝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 。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歷》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
Ⅳ 安登科在會寧哪個單位任職
他應該是在政府,政府的那個司法部門上班嗯,應該是管法律的
Ⅵ 中國歷代王朝順序與時間和皇帝是怎麼樣的
中國朝代順序表: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1、秦朝
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嬴胡亥、秦三世嬴子嬰。
2、漢朝皇帝列表
西漢
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漢前少帝劉恭。
漢後少帝劉弘、漢高後呂雉、漢文帝劉恆。
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
昌邑王劉賀、漢宣帝劉詢(劉病已)、漢元帝劉奭。
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衎。
東漢漢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庄。
漢章帝劉炟、漢和帝劉肇、漢殤帝劉隆。
漢安帝劉祜漢、少帝劉懿、漢順帝劉保。
漢沖帝劉炳、漢質帝劉纘、漢桓帝劉志。
漢靈帝劉宏、漢少帝劉辯、漢獻帝劉協。
3、三國
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魏齊王曹芳(邵陵厲公)。
高貴鄉公曹髦、魏元帝曹奐。
蜀【蜀漢】
漢昭烈帝劉備、漢孝懷帝劉禪。
吳
武烈帝孫堅、長沙桓王孫策(孫堅子,孫權之兄)、吳大帝孫權。
4、隋朝皇帝列表
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隋恭帝楊侑、隋秦王楊浩。
5、唐朝皇帝
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
6、宋朝皇帝
北宋
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炅、宋真宗趙恆。
宋仁宗趙禎、宋英宗趙曙、宋神宗趙頊。
宋哲宗趙煦、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
南宋
宋高宗趙構、宋孝宗趙眘、宋光宗趙淳。
宋寧宗趙擴、宋理宗趙昀、宋度宗趙禥。
宋恭帝趙顯、宋端宗趙昰。
7、元朝皇帝
元太祖(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元睿宗(監國)。
孛兒只斤拖雷元太宗
孛兒只斤窩闊台馬乃真後(稱制)
元定宗孛兒只斤貴由海迷失後(稱制)
元憲宗孛兒只斤蒙哥
8、明朝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
明代宗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佑樘。
明武宗朱厚燳、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載垕。
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檢。
9、清朝皇帝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乾隆)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嘉慶)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
清廢帝愛新覺羅·溥儀(宣統)
歌訣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Ⅶ 安瀾會寧
它是一家專業培訓英皇考級的機構,裡面的教師均為國內外知名院校畢業,所有教學模式與教材都引自海外。它是與國際接軌的一家音樂培訓機構。
★英皇考級證書被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新加坡等90多個國家所認可,是音樂圈裡的「國際通用貨幣」。
★英皇考級證書具有申請歐美院校加分的優勢,這其中就包括世界著名學府——牛津、劍橋······尤其在英屬國家,高等學校(非音樂專業)入學時,擁有英皇音樂考級八級證書,最高能加至105分,自6級起獲得的證書就可以作為歐美多所院校申請入學的加分項。
★為優秀的學生前往英國四所皇家音樂學院深造提供全額獎學金,迄今為止已有近20名中國學生獲此殊榮。
★從樂曲、音階與琶音、視奏、聽覺測試全面提升演奏水準,深入全面了解樂理知識,讓學生真正掌握欣賞古典音樂的理論技巧。
★優秀的出版團隊支持教材創新,定期出版原版教材,吸收古典音樂的精華。
★通過預備級考試的考生會當場拿到證書,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聯合委員會定期對600名優秀考官進行培訓考察,從而保證考級的嚴謹性和公正性。
★因特殊原因無法按期在指定地點參加考試的考生,可以申請在有英皇考級的90多個國家免費轉考。
★英皇考級還為殘疾人提供考試(特殊考卷),我們得總之是幫助所有熱愛音樂的人來享受音樂,成就夢想。
本機構也有成人培訓。
如有想為孩子進一步咨詢的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Ⅷ 新朝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滅亡時間
新朝(9年1月15日—23年10月6日),是繼西漢之後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9年1月15日),王莽廢漢孺子(劉嬰)為安定公,改漢歷寅正為丑正,改元始建國,改國號為新,建都常安,史稱新莽。
地皇四年(23年),新朝滅亡,共1帝、15年國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