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奧運會主火炬是如何出現的
擴展閱讀
廈門有個什麼晉物流 2025-07-19 04:55:24
杭州到香港飛機多少時間 2025-07-19 04:26:36

北京奧運會主火炬是如何出現的

發布時間: 2022-08-20 07:14:31

⑴ 奧運聖火的來歷是什麼

早在公元前776年第一屆古奧運會上,就有點「聖火」的儀式。它起源於古希臘的神話。傳說有一個名叫普羅米修斯的人,有一次捉弄了霸道的天神宙斯。宙斯一怒之下,拒絕給人類降火。普羅米修斯為了給人類取火種,不顧自身安全,把茴香樹枝伸上天空,從太陽那裡引來火種。宙斯知道後怒不可遏,把普羅米修斯吊在高加索山的懸崖絕壁上,任其風吹雨打、烈日曝曬、鷲鷹啄食。普羅米修斯受盡了煎熬。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給人類帶來溫暖和光明的勇敢的取火者,就製成火炬來傳遞,並把火炬作為光明、勇敢和威力的象徵。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為了把奧林匹克精神永遠傳播開來,繼承下去,提出了在奧運會上點聖火的建議。1936年在第11屆奧運會上,這條建議正式實施。那麼奧運聖火又是從哪裡取得火種的呢?它就取自於古代奧運會的發祥地奧林匹亞。在希臘女神赫拉的廟旁,一個女神裝束的女子用凹面鏡聚焦點燃火炬,然後火炬以接力傳遞的方式被傳送出去,在奧運會開幕前一天到達舉辦城市。

⑵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主火炬點燃儀式的創意是如何產生的

主創設計師把一些數字化的可視化編程手段運用到了我們的設計和製作過程中,用中國結和橄欖枝編織成了一朵雪花。而喜歡內部閃爍的鑽石光是用分形編程實現的。點火的瞬間應該是全場最高光的時刻。

⑶ 奧運火炬是如何起源的

在聖地奧林匹亞祭祀時,人們還要進行短跑競賽活動。哪個運動員首先從祭司手中接過火把,把火神普羅米修斯前祭壇上的聖火點燃,他就是勝利者。他還將被視為英雄而受到人們的尊敬。

運動會中進行的「火炬接力」活動,是從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運會開始的。當時,德國長跑運動員到希臘奧林匹亞點燃火炬,然後一個接一個把火炬傳到柏林運動場。

我國在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上,首次舉行了「火炬接力」活動。

北京奧運火炬的設計:

北京奧運會火炬設計研究規劃工作從2005年8月開始。結合北京奧運會舉辦理念,通過對往屆奧運會火炬設計經驗的分析,確定了火炬設計理念、設計要求和創作方式。

根據火炬工業設計的特點,為使設計方案達到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經北京奧組委辦公會批准,確定了火炬設計方案以藝術造型為主導,燃燒技術與工業設計同時徵集、公開徵集和定向委託創作相結合的創作方式。

2005年12月6日,北京奧組委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出公開徵集火炬設計的邀請。截至2006年2月28日,北京奧組委共收到海內外設計機構和設計師提交的應征參賽作品847件,其中有效應征作品388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奧運火炬

⑷ 北京冬奧的火炬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北京冬奧會的火炬是根據我國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場景繪制出來的,從而設計出了北京冬奧會的火炬。我們應該有所了解,北京冬奧會火炬的設計是經過阿里巴巴集團設計委員會和奧運會團隊共同設計,經過長達九個月的時間才完成設計,其設計核心團隊是由天貓精靈工業設計團隊製作。

經歷了大半年的時間才能夠將火炬的外觀設計做的比較圓滿成功,離不開阿里巴巴設計團隊和冬奧會的設計團隊和一些辛勤的設計工作者的付出,最終能夠讓火炬從設計初稿達到設計成功的地步,從而實現冬奧會火炬的最終落地成功,非常感謝他們。

⑸ 奧運火種從哪裡來

奧運火種是從奧林匹亞宙斯神廟來的。

奧運會召開前,依照宗教規定人們聚集在奧林匹亞宙斯神廟前,舉行庄嚴肅穆的儀式,從祭壇點燃火炬,然後奔赴希臘各個城邦。

火炬手高舉火炬,一邊奔跑,一邊呼喊:「停止一切戰爭,參加運動會!」火炬像一道嚴格的命令,有至高無上的的權力,火炬到哪裡,哪裡的戰火就熄滅了。即使是在激烈廝殺的城邦也都紛紛放下武器,神聖休戰開始了。

象徵意義:

奧運會期間在主會場燃燒的火焰即是奧林匹克聖火,象徵著光明、團結、友誼、和平、正義。聖火起源於古希臘神話傳說。古希臘神普羅米修斯為解救飢寒交迫的人類,瞞著宙斯偷取火種帶到人間,火一到人間就再也收不回去。

宙斯只好規定,在燃起聖火之前,必須向他祭祀。根據這個神話,古奧運會在開幕前必須舉行隆重的點火儀式,由祭司從聖壇上點燃奧林匹亞之火,所有運動員一齊向火炬奔跑,最先到達的三名運動員將高舉火炬跑遍希臘,傳諭停止一切戰爭,開始四年一度的奧運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奧林匹克聖火

⑹ 奧運火炬的來歷是什麼

運動會的火炬儀式,已有2700多年歷史。相傳古希臘的奧林匹亞山 是眾神棲息之地,當地人們為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每隔4年就要祭祀眾 神。在聖地奧林匹亞祭祀時 ,人們還要進行短跑競賽活動,哪個運動員首 先從祭司手中接過火把,把火神普羅米修斯前祭壇上的聖火點燃 ,他就是 勝利者。並將被視為英雄而受到人們的尊敬 。以後,短跑活動逐漸演變成 為體育競技大會而延續下來,成為奧運會開幕式上不可缺少的儀式了 。運 動會中進行「火炬接力」活動 ,是從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十一屆奧運會開 始的。當時,德國長跑運動員到希臘奧林匹亞點燃火炬 ,然後一個接一個 把火炬傳到柏林的運動場。我國在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上 ,首次舉行 了「火炬接力」活動。

⑺ 奧運火炬從哪裡開始傳遞

奧運火炬從希臘奧林匹亞開始傳遞。奧利匹克聖火通常於奧運會開幕前幾個月在希臘奧林匹亞的赫拉神廟前點燃,通過將太陽光集中在凹面鏡的中央,產生高溫引燃聖火,隨後開始前往奧運會舉辦城市傳遞。

奧運火炬從哪裡開始傳遞

奧運會火炬的設計者是愛德華·巴伯和傑伊·奧斯戈比,形狀為三棱形,顏色為金色。

奧運會進行「火炬接力」活動是從1936年柏林奧運會開始的,火種直接采自雅典奧林匹亞的古代奧運會聖殿。

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的材質是鋁和橡膠,以銀色和紅色組成,高為72厘米,上部呈現「祥雲」圖案。

⑻ 北京奧運會的火炬啥時候出來的咋掛上去的

10:30出來,傳了7棒後,由最後一棒李寧升上天空,然後從天空一直跑到主火炬,主火炬旁有一個引火的東西,用聖火點燃那個東西,聖火就傳遞到主火炬上了

⑼ 奧運會的祥雲火炬是如何來的

祥雲簡介 北京奧運會火炬「祥雲」於2007年4月26日正式發布。長72厘米,重985克,燃燒時間15分鍾,在零風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強光和日光情況下均可識別和拍攝。在工藝方面使用錐體曲面異型一次成型技術和鋁材腐蝕、著色技術。燃料為丙烷,符合環保要求。火炬外形製作材料為可回收的環保材料。 祥雲藝術和技術特色 【藝術特色】 北京奧運會火炬創意靈感來自「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的「祥雲」圖案。祥雲的文化概念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時間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化符號。火炬造型的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的紙卷軸。紙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人類文明隨著紙的出現得以傳播。源於漢代的漆紅色在火炬上的運用使之明顯區別於往屆奧運會火炬設計,紅銀對比的色彩產生醒目的視覺效果,有利於各種形式的媒體傳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勻分割,祥雲圖案和立體浮雕式的工藝設計使整個火炬高雅華麗、內涵厚重。 【技術特色】 北京奧運會火炬在燃燒穩定性與外界環境適應性方面達到了新的技術高度,能在每小時65公里的強風和每小時50毫米的大雨情況下保持燃燒。在工藝上採用輕薄高品質鋁合金和中空塑件設計,十分輕盈。下半部噴塗高觸感塑膠漆,手感舒適不易滑落。 北京奧運會火炬使用燃料為丙烷,這是一種價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氫,燃燒後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沒有其他物質,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在工藝上,為了適合各種體型和年齡的傳遞者,火炬要求盡可能輕巧,因此外殼採用輕薄高品質鋁合金和中空塑件設計。下半部噴塗高觸感塑膠漆,手感舒適不易滑落。北京奧運會(北京奧運會新聞,北京奧運會說吧)火炬是我國自主設計研發的產物,擁有完全的知識產權。 北京奧運會火炬可以在惡劣天氣如陣風、大風、強風(每小時≥65公里)、雨(最大雨量為每小時50毫米)、雪和冰雹等保持燃燒,並且在各種光照條件下都可以被清晰識別,完全滿足各種拍攝和電視攝像的要求。 外觀輕盈的奧運火炬,擁有一顆奔騰的芯,火炬燃燒技術也是火炬上天入地的保證,悉尼奧運會進行了史上首次水下火炬傳遞—聖火由潛水運動員帶到了水下,設計師解釋說,火炬上裝有特別設計的火焰艙,採取化學方法使火炬不論在空氣中還是水下都能產生火焰。 聖火登頂珠峰,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不能熄滅,作為奧運精神象徵的聖火,永不熄滅自然成為最關鍵的要求,不論強風、暴雨又或大雪、冰雹,火炬能夠在任何天氣條件下燃燒。依據國際奧委會要求,一旦火炬中途熄滅,就要用安全燈點燃,安全燈中保存著從希臘採集的火種,但如果安全燈熄滅了,就得到希臘重新採集。 已經載人航天器送入太空的中國,將聖火珠峰從技術角度分析並非難事,,北京奧運火炬在設計之初,就對火炬提出了苛刻的技術指標,不論是陣風、大風、甚至達到每小時85公里到100公里的強風,以每小時50毫米的大雨,又或最低零下6度到最高45度的溫度條件,都要保證火炬正常燃燒,由中國人自主研發的新技術將保證奧運火炬燃燒穩定性與外界環境適應性方面達到了新高度,而此項技術則被視為奧組委火炬接力中心的核心機密,不曾外泄。由航天科工集團設計研發的火炬內部燃燒系統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技術方案,並由航天科工集團負責完成火炬外形與燃燒系統結合的火炬樣品製作工作。 祥雲設計研發過程 北京奧運會火炬設計研究規劃工作從2005年8月開始。結合北京奧運會舉辦理念,通過對往屆奧運會火炬設計經驗的分析,確定了火炬設計理念、設計要求和創作方式。根據火炬工業設計的特點,為使設計方案達到藝術與技術完美結合,經北京奧組委辦公會批准,確定了火炬設計方案以藝術造型為主導,燃燒技術與工業設計同時徵集、公開徵集和定向委託創作相結合的創作方式。 2005年12月6日,北京奧組委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出公開徵集火炬設計的邀請。 截至2006年2月28日,北京奧組委共收到海內外設計機構和設計師提交的應征參賽作品847件,其中有效應征作品388件。 經過北京奧運會火炬設計徵集活動初評評審委員會對應征作品初評和復評,按照評審程序的規定,選出3件作品提交北京奧組委執委會審議。2006年6月至8月,根據選擇最好藝術設計和技術設計方案的原則,北京奧組委執委會審議確定由聯想(北京)有限公司創新設計中心設計的火炬外形《祥雲》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藝術設計方案,由航天科工集團設計研發的火炬內部燃燒系統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技術方案,並確定由航天科工集團在聯想(北京)有限公司協助下完成火炬外形與燃燒系統結合的火炬樣品製作工作,形成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的完整設計,並於2007年1月經國際奧委會批准。 為了讓跨越五洲傳遞的奧運火炬能向世界傳遞千年華夏文明,設計團隊選用帶有中鮮明國文化符號特徵的漆紅色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的主題色。 因為中國盛產漆樹,大漆的應用和漆器文化在中國都擁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設計團隊希望通過巧妙地將漆紅色應用在「祥雲」銘文、火炬把手和其它一些細節中,來傳達熱情喜慶、祥和內在的文化內涵。因此,怎樣調出地道的中國漆紅色,就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祥雲」設計中反復斟酌的關鍵環節。 初選告捷後,聯想設計師周蘭和章駿、史曉岩幾個人組成設計調整子團隊,根據北京奧組委的反饋,做「祥雲」奧運火炬的整體比例分析、整體造型調整和建模、紅顏色的優化以及使用性的改進。 為了讓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祥雲」上半部雲紋圖樣的漆紅色能最完美地表現出華夏文明特色,周蘭煞費苦心。那段時間,她不僅仔細研究了聯想創新設計中心收藏的各種不同時期的漆器的顏色效果,還頻頻奔波於北京各處的漆器古玩市場,去圖書館翻閱了大量古代漆器的圖片資料,從中尋找對中國傳統的漆紅色的最好感覺。帶著這種感覺,周蘭開始調制色板。每塊色板調出來以後,她都要在不同的燈光下比較色板在不同場景下的視覺效果。為了弄清不同色板呈現效果的細微差別,周蘭就拿著色板兩兩比較,反復琢磨。功夫不負有心人,調制了三輪共計十八塊色板,周蘭終於調出了十足中國味的漆紅效果。周蘭還建議把火炬手握部分噴上漆紅色的橡膠漆,這樣不僅增加了火炬手使用時的觸感,還使最終的祥雲火炬上下都洋溢著東方文化細膩宜人的感受。 設計調整子團隊在火炬上下兩部分的比例是1:1還是黃金分割更好的問題上也煞費了一番心機。聯想創新設計中心設計戰略總監仇佳鈺多次參加設計調整子團隊的討論,用紙卷來模擬不同比例的呈現效果,反復徵求大家意見。調整到黃金分割比,火炬看起來似乎是更優雅了一些;但是上下平分的比例更符合強調陰陽平衡、中正大氣的中國式審美。團隊最後還用鋁材分別做成黃金分割比和上下比例是1:1的手板反復推敲,大家覺得還是上下平分的比例更符合北京2008年奧運會火炬祥雲整體所體現的鮮明華夏文化特徵。

⑽ 奧運會火炬的起源

奧林匹克火炬起源於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人類上天盜取火種的故事,在雅典,人們舉行賽跑向普羅米修斯表達敬意。這些賽跑是為了紀念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的壯舉,因為他在向人間傳遞火種的同時,也將智慧和知識傳播給了人類。為了紀念這位神話中的英雄,古代奧運會採取點燃聖火的儀式,便誕生了奧運火炬。現代奧運火炬傳遞是一個非比賽項目,形式與古希臘的火炬傳遞相同,它已經轉變成為慶祝奧運會開幕的一項重要活動。

古希臘人在舉辦第一屆古代奧運會時,就採用了點火炬的儀式,開會之前,希臘武士們舉著火炬跑到各個部落,轉告將戰爭停下來的消息,並從各部落中選取出優秀的武士來參加奧運會。1928年,國際奧委會做出規定,今後每屆奧運會都要在主會場上點燃象徵著光明,團結和友誼的火炬,火炬在希臘的奧林匹亞點燃,然後以接力跑的形式把火炬傳遞到奧運主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