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人春節過年有哪些習俗
(1)臘月二十三:祭灶
灶神,俗稱「灶王爺」。祭灶是舊歷到來的信號,老北京人稱「過小年」。童謠傳:「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人們會為貼在廚房的灶王爺、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們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匯報。然後,把灶王爺、灶王奶奶燒掉,送灶神上天。
(1)北京過年有什麼節氣擴展閱讀: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B. 快端午節了,北京都有哪些習俗呢
寵物:養貓養貓,是人們生活的樂趣之事,且由來已久,《禮記》中就有記載。老北京養貓講 究品種,大多以毛長者為貴,「柔毛有四五寸者為珍」。這種貓尤顯頭大威武,且披肩長毛下垂,類似雄獅之相,故稱為獅子貓。在這個品種內,還要以毛色的好壞來區別貓的高下。
一般認為白者、黃者為上品,黑者、雜色者次之。又按皮毛花紋賦予不同的雅稱,如白貓黑尾 者,稱為「雪中送炭」;上半身黑而下半身白者,謂之「烏雲蓋雪」;白貓頭尾具黑者為「鞭打綉球」。據說,貓的花色變幻有百餘種,但絕佳的並不多見。此外,貓眼必以兩色者為貴, 名曰「雌雄眼」。俗說「爹一隻,媽一隻」,此為「波斯種」。但老北京人不喜歡養白尾貓,以為不祥。
早年富戶養貓者以羊肝煮熟、剁碎拌以白米飯,以熏苦腸拌飯者次之,貧戶則從油鹽店 買來無鹽干魚,謂之「貓魚兒」,用溫水發開剁碎,摻在揉碎的窩頭渣子里,屬於窮喂。
北京人認為養貓乃高尚之情趣,其來源多系親朋間互相贈送,以為禮品。那時的老北京 人不賣貓,還把賣貓、賣狗視為破產的象徵,決不肯為。
很多知名人士都養貓。比如,著名畫家豐子愷養貓、畫貓;冰心老人家的咪咪在貓譜上 名「雪裡送炭」;老舍先生養貓,端木蕻良先生也養貓。作家養的貓有一種「優越」,它們常 是名家筆下的生花文章。
一些愛貓者還賦予某個品種的貓以特殊的意義———貓王。據說「貓王」的條件是:體重須達八斤以上,謂「八斤貓能逼千斤鼠」;其膚色只限於純黃或純狸,且有虎紋,頭扁圓, 耳小而薄;眼睛須是所謂「金眼夜明燈」者。其臉譜須是白嘴盔子、紅鼻頭,嘴旁各有手指肚大小的一塊黃點,俗稱「蝴蝶斑」,觸須堅如鋼針。不論黃、狸毛色,肚皮須純白色。尾巴由長毛組成,狀如「火焰」,謂之「麒麟尾」,不認識的往往稱為「禿尾巴根子」。總起來即是獅頭、虎身、麒麟尾。另外,貓王都是雄性的,雌性一律不上譜。
養狗
狗與人類打交道,亦由來已久。現在北京遍街都是的「京叭」,「祖上」是十分高貴的。 宮中飼養的玩賞狗名「獅子狗」(北京狗),六七寸高、十二三斤重,尤以絳色、白色為珍貴,有所謂「絳為金液白如銀」之句。
老北京在護國寺廟會有狗市,但所交易的都是觀賞狗:袖狗、叭狗。袖狗僅一掌大小, 然生性好鬥,又叫「斗狗兒」,可藏於袖間,因此得名。兩位飼狗者將狗置於桌案上觀其爭 斗、撕咬,以博得一樂。
此舉多為有錢有閑的人所為,且將弈棋、品茗、論畫交匯其中,當算是雅事的。「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這兩句對北京四合院的精闢概括,說明被寵愛的狗比主人宅第中的僕人要高得多。
蟋蟀
蟋蟀,咱們北京人稱之為「蛐蛐」,又名促織。民間有「促織鳴,懶婦驚」的俚語。風 緊秋寒,過冬的服裝不可再遲緩,促織鳴唱即是節氣已到,催婦人做針線女紅,織布成衣。
蟋蟀是一種分布廣泛的昆蟲,北京地區的蛐蛐以京北蘇家坨的「伏地兒蛐蛐」和京西福 壽嶺的「青麻頭」最佳。老北京養蛐蛐、斗蛐蛐的用具極講究,在冬至前用的澄漿罐,是用 澄漿泥淀製成型、入窯燒制而成的。三四十年代,製作藝人中以「泥人黃五」、「大關」、「通州李」等最著名。養蛐蛐,趣在蛐蛐的廝斗與鳴唱,一般的蛐蛐拚鬥並不引人注意。自中秋 節後至重陽節左右,一些專門養蟋蟀的,備好戰場,隨即下帖約人。請帖外皮寫的多半就是 「樂戰九秋」。蟋蟀的爭斗,本是昆蟲的一種自然本能,卻往往摻入許多人的成分在其中。
五六十年代,蛐蛐是北京兒童不花錢或極廉價的玩意兒(當然此間無上品),大概沒有哪個男孩子沒玩過蟋蟀。
金魚
享譽國內外的水中寵物金魚,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金魚系鯽魚變種, 因其色赤而鱗片閃爍若金,故名金魚。金魚的品種很多。望天、龍睛、珍珠、紅頭、帽子、 絨珠、水泡眼、獅子頭……北京人圖吉利,養金魚討的是「吉慶有餘」、「年年有餘」的口彩。 在北京人的口語中,宮廷中四尾的珍貴金魚稱為「金魚」,而各色的兩尾鯉魚類的金魚稱為 「小金魚兒」。加一個小字,再讀出兒化音,這魚可就兩碼事了,其價格相差也甚遠。小金 魚兒十分耐寒,臘月、正月是小金魚兒最好銷的季節。貧窮者買兩條小金魚兒,又哄孩子, 又圖吉利,討個「來年有餘」的兆頭。其實,孩子玩了幾天之後魚就全到上面「仰泳」了。 而有身份、有地位的主兒,家中養魚則專有魚把式伺弄。
老北京家庭養魚的,一般都以圓形三足缸或長方形玻璃缸為多,家庭富足者則用瓦盆飼養。因時間用的已久,盆內都有一層綠茸苔,觀魚更為艷麗。
養鳥、養鴿子
北京人養鳥久已有之。養鳥的人,有閑階級為多。文人多養百靈、靛頦、紅子一類;體 壯者多養畫眉;撂地賣藝者則多養交咀、「老西兒」一類。無論文人墨客、梨園名優、杏林 國手還是車夫、轎夫都有好養鳥的,只是貴賤不同而已。算命先生多養馴化成熟的黃鳥,以用其叼卦騙人。
早年間北京養鴿者眾多。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曹禺先生的《北京人》中,都有對 鴿子的描寫。老北京的鴿子市很熱鬧,諸如陰歷逢七、逢八的護國寺廟會,逢九、逢十的隆福寺廟會。此外,在崇文門外的花兒市還有一家專門的鴿子市。
每逢廟會,成籠的鴿子便手 攜車載源源而來。鴿子的品種很多,珍貴的有短嘴、鐵牛、青毛、七星、紫點子、紫玉翅等。 冬末春初之際,北京人習慣到景山公園的萬春亭賞景觀鴿。盡管寒冬尚在,那鴿哨也都會讓人感到古老京城的活力。
春節:春節,俗稱過年。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初二至十六)、「東岳廟」(初一至十五)、「白雲觀」(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廟會,最富有北京過年的特色。
「五顯財神廟」的正式活動從正月初二算起。初二一大清早,往財神廟進香者,除巨富顯貴外,絕大多數是騎自行車。他們多身著各種綢緞的棉袍,外罩馬褂或坎肩,頭戴細氈禮帽。香客們從城裡出發出廣安門向南,當然基本順風,(因北京冬季多西北)。但一出廣安門就須逆風而行了。
紙魚,用一根竹劈兒綴上白線拴好,以便手提;還有成串的、泥胎、外糊金銀箔的金銀元寶,也拴在竹劈兒上。另外還有一種卜碌碌帶響的風車。這種風車系用細篾兒和彩紙條兒糊成風輪,安裝在秫秸架子上,每個風輪帶有白線拴好的一對小鼓腿兒,敲打著一個泥塑蒙紙面的小鼓,大風一刮,卜碌碌直響。
這種風車有單一的,有四個以至十幾個連在一起的。傍晚,太陽平西的時候,你只要仁立街頭,就能見到一輛接一輛的自行車形成了湍急的車流.
香客們求財心虔,哪還管你撲面而來的五、六級大風呢!臨近財神廟一里余,路旁遍設香燭表紙的攤子。入廟首要就是參拜財神。只見殿內香煙絛繞,燈燭通明,也能聽到鍾磐悠揚之聲。這時殿里殿外,熙熙攘攘,擁擠不堪。敬神已畢,除可以在廟內品嘗一些北京的風味小吃外,最重要的則是「請」上一些別具特色新福商品。這里有大小不等的「福」、「壽』』字的紅絨花和剪金紙花;還有長尺半、闊半尺的印有金鱗圖案和「吉慶有餘」、「吉祥如意」等吉利話的大紅香客們在車前的燈叉上插著一隻或大或小的風車,車把掛滿了成串兒的金銀元寶和紅紙金鱗魚;頭戴氈帽緞帶的隙縫中滿插紅絨花、金「福」「壽」字和孔雀翎——他們神采飛揚地「勝利」返航了。一路行來,只聽風車卜碌碌亂響,紙魚撲楞楞隨風招展;又見凱旋的香客滿頭金碧輝煌,滿面春風,真好像從趙公元帥那裡得來了無盡財源似的。各自抵家,絨花金宇分贈家人,元寶、孔雀翎插在神桌的撣瓶里,大風車就高掛在北京住家院中特有的棗樹上。這時滿眼的財喜氣,充耳的風車聲,年意盎然,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出朝陽門約五里之遙的東岳廟,也是春節時重點廟會之一。東岳廟建築雄偉高大,氣勢非凡。尤其山門對面的「琉璃牌坊」堪稱一絕。這牌坊系由黃綠兩色帶有浮雕的琉璃磚瓦所築成,高約六、七米,闊約十數米,兀立在東岳廟前。
東岳廟內所供奉的神祗可分三類:一為東岳大帝,這是人所共知的;二為地獄陰司之神;三曰喜神,即所謂「月下老人」,並建有「喜神祠」。其中尤以執掌地獄陰司之「七十二司」和喜神祠最能吸引香客。「七十二司」,即傳說中陰曹地府里執掌對來自陽世的善惡鬼魂給以獎懲的「執法官」。以前廟內還設有「閻羅寶殿」。殿中塑有牛頭馬面、勾魂使者、小鬼、夜叉之類的陰司「皂隸」。
他們有的勾鎖亡魂,有的押著所謂陽世間的「惡人」在濫施非刑。什麼上刀山,下油鍋,大鋸鋸,上磨研以及敲牙割舌、過奈何橋等,真是陰森恐怖,令人毛骨悚然。當初有個別小鬼行刑場面的塑像前還設有「機括」。只見小鬼們雙手高擎鐵鏈,正欲拘拿亡魂。其青臉紅發,鋸齒猿牙的凶惡相令人望而生畏。但因殿內光線陰暗,香客們好奇心勝,必欲走近以窺端倪,誰料剛一上前,恰好踩中消息,只聽嘩啦啦一響,小鬼猛抖手中鎖鏈,不偏不倚,端端地套在了那倒霉香客的脖子上。事出不防,香客們心中早已是恐懼不安的了,陡然經此一嚇,竟有當場斃命者。以後,事出多起,在輿論的壓力下,也就將這種滅絕人性的玩藝兒拆掉了。而「喜神祠」卻是與它截然相反的一種情況了。男女青年,或單獨,或成雙地到月下老人的塑像前虔心祝禱,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當然也有父母來為子女祈福的。
西便門外的白雲觀是春節期間開放時間最長、香火最盛、最具特色的廟會之一。且設有各種新奇別致的玩藝兒,其中包括初八的「順星」和十八的」會神仙」,雖屬宗教儀式,但也新鮮有趣。
上午八時左右,這里早巳萬頭攢動了。門口遍布賣小吃的攤販,所賣小吃也與其它廟會大同小異。但是終究太早,生意還比較清淡。而最熱鬧的一幕卻是進山門時的「摸石猴兒」。觀門呈拱形(共三門,中間大,兩翼小),門的內圈系以一弧形石雕為飾。石雕的左下方有一石猴浮雕,傳說人們摸了它可以清心明目不患眼病,』即使患病亦可痊癒。當然這純系無稽之談,但遊人則必欲摸之而後慰。久而久之,「摸石猴兒」也就成為新正逛白雲觀的傳統節目了。長期經人們的撫摸,山門上彎窿般的石雕,別處依然呈青砂石的深灰色,唯獨這個小猴兒被摸得鋥光瓦亮,特別逗人喜愛。
進得門來,第一進院落中有三座石橋,但橋下無水。三座橋只開中間一個橋洞,洞中朝東西方向平分開,兩側各設一方桌,桌上有兩位道士分東西盤腿打坐——從早開山門起,一直坐到傍晚遊客散盡他們才能如釋重負地回堂休息。「溜溜」一天,也真夠辛苦的了。他們是白雲觀的主要節目,也是過年廟會的主要財源之一「打金錢眼」的一對「活道具」。他們所坐的橋洞上端,東西各高懸一直徑約為兩尺、厚為三寸余的紙胎,上麵糊以金紙的大金錢。金錢是用紅絨繩從南北兩端綳緊的,中孔內系一小銅鈴。在東西兩側橋畔,設有許多以現鈔兌換已不流通的制錢攤子(多為本觀道士經營),以一角錢兌換十個制錢。遊客們即於兩側橋面上瞄準相距五米開外的金錢孔上的小銅鈴投擲。誰能打得准,把銅鈴打中打響,這一年他就會順順當當兒,事事如意。這就是著名的「打金錢眼」。因距離較遠,銅鈴又小,能打中者,純系偶然。不過人總是要試試「運氣」,即使花多少錢去兌換制錢也在所不惜。
繞橋後,再進一院落,即為「順星殿」。這里是廟會中求簽的地方,每年正月初八日,香客來自雲觀在自己的本命星塑像前焚星祝告,祈求一年平安,並買一張讖圖,以查今年究竟主吉主凶,以便做好趨吉避凶的准備。
中秋: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於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只大耳朵,亦謔亦諧。有曲為?quot;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閑。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裡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
中秋節,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春明采風志》里有「中秋臨節,街市遍設果攤,雅爾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蘋果、海棠、歐李、鮮棗、葡萄、晚桃,又有帶枝毛豆、果藕、西瓜。」過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四兩日燈火如晝。並有吆喝:「今兒是幾來?十三四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蘋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現在,這些秋果街上都買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變成的人的最美時刻。美中不足的是蘿卜有點貴,和蘋果一個價。難免有老年人痛斥這沒有道理的價格。值得一提的還有毛豆,過去中秋並不常見,今年在北太平庄副食店的月餅攤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鍋,而且確實是帶枝的毛豆。習俗上看,和過去中秋靠近的還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僕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北京這兩年似乎又興起了中秋送禮大行動。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里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想,現在到底拜的是那裡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月餅源自民間祭祀,同樣,北京人常吃的點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於民間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從製作工藝上說,油炸、蜜餞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連餃子,也是春節供後的食品。
其實,不僅僅吃食是這樣,延順這個思路推廣開來,藝術的誕生(謹慎的人在這里會用某些藝術門類這個概念)一樣離不開民間祭祀的。還記得上學時曾對這個問題發生興趣,翻看一些河南、山東地區的考古資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頭腦的是一柄出土於山東日照的玉斧,當然真的玉斧無緣得見,但是單單就那圖畫已經足以讓人驚訝了。那斧薄得能夠透過光線而上面精緻的一條夔紋是很難讓人簡單地以「活靈活現」這個詞將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時代,它的存在又能夠說明什麼?
與其說玉斧是斧,倒不如稱之為一種語言,描述著艱難的砍砸者同上天對話。或者稱之為精靈,這是一個屏棄了功利取捨的精神的精靈。於是有了它,藝術方才出現。更於是人才徹底地脫落。
就這些了!!!!
C. 過年的時候是什麼節氣
小咔咔啊
2019-12-05
1、春節一般在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節氣里。
2、立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叫立春節氣。
3、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拓展資料:
1、春節,即農歷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2、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