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哪裡買油葫蘆
擴展閱讀
廣州哪裡有車到樂從 2024-05-19 12:31:18
上海杭州烏鎮多少公里 2024-05-19 12:10:30
福州萬能膠哪裡有賣 2024-05-19 11:42:39

北京哪裡買油葫蘆

發布時間: 2022-09-03 20:32:07

1. 北京油葫蘆的介紹

學名 Teleogryllus emma (Ohmachi 8L Matsuura)屬直翅目,蟋蟀科。異名 Gryllusmitratus Burmeister.分布在全國各地。雄體長22—24mm,雌23—25mm,體黑褐色大型,頭頂黑色,復眼四周、面部橙黃色,從頭背觀兩復眼內方的橙黃紋「八」字形。前胸背板黑褐色,1對羊角形深褐色斑紋隱約可見,側片背半部深色,前下角橙黃色;中胸腹板後緣中央具小切口。雄前翅黑褐色具油光,長達尾端,發音鏡近長方形,前緣脈近直線略彎,鏡內1弧形橫脈把鏡室1分為2,端網區有數條縱脈與小橫脈相間成小室。4條斜脈,前2條短小,亞前緣脈具6條分枝。後翅發達如長尾蓋滿腹端。後足脛節背方具5—6對長刺,6個端距,財節3節,基節長於端節和中節,基節末端有長距1對,內距長。雌前翅長達腹端,後翅發達伸出腹端如長尾。產卵管長於後足股節。年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4—5月孵化為若蟲,經6次脫皮,於5月下—8月陸續羽化為成蟲,9—10月進入交配產卵期,交尾後2—6日產卵,卵散產在雜草叢、田埂或墳地,深2cm,雌蟲共產卵34—114粒,成蟲和若蟲晝間隱蔽,夜間活動,覓食、交尾。成蟲有趨光性。

2. 夏天的蛐蛐叫到幾點就不叫了

陽歷七月上旬到九抄月初之間。

蟈蟈的鳴叫主要和溫度有關,溫度低即使是白天他也不愛叫,溫度高的話晚上也會叫個不停。

雄蟈蟈叫聲的是用兩葉前翅摩擦發出醇美響亮的音色,這種聲音作用於吸引異性、呼喚同性、驚叫敵人。雄蟈蟈的鳴器前翅在背區,前寬後窄而扁,前翅背呈黃褐色,前翅側區多呈綠色,多翅脈網紋,翅背很厚,翅側較薄。

一般雄蟲前翅長為14—18mm,也有少數的大翅者,長度可以達到20—30mm。雌蟲前翅短,一般在6—8mm左右。雄蟲前翅一般為左搭翅,即左翅蓋於右翅之上。鳴叫發聲時兩前翅斜豎起,來回摩擦,從而發出巨大的音響。

蟋蟀種類:

1、北京油葫蘆

北京油葫蘆,廣布中國各地和國外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體大型,雄蟲長22~24毫米,雌蟲長23~25毫米。黑褐色。兩眼內方有「八」字形橙黃色紋。發音鏡大致為正方形,內有一橫脈,另有4~5條斜脈。端網區較長。後翅發達,露出腹端如長尾。產卵管比後腿節長。

2、大扁頭蟋

大扁頭蟋,分布於北京、陝西、河北、安徽、江蘇等省及國外日本。體中等大,長19毫米。黑褐色。雄頭頂顯著向前凸出,面扁平傾斜,凹凸不平,兩側向外突出。發音鏡近正方形。無橫斷脈,斜脈2~3條。

3. 怎麽會有人養油葫蘆

在京 津兩地養油葫蘆的人有兩種,一是當其他寵物的飼料,二是飼養公的油葫蘆主要是聽叫,叫聲----悠悠---悠悠----很好聽。在北京很受歡迎,將油葫蘆裝在葫蘆罐中放在懷里,大白天能聽見叫聲,是一種放在懷中隨身的寵物,北京的葫蘆罐很有講究這里就不多說了,在天津放在《拉子》里即能看又能聽叫,養油葫蘆是老北京人才玩的東西,一般人不會養,現在玩的人很多了,尤其是在春節前後冰天雪地時,懷中的油葫蘆或蟈蟈在鳴唱,自己聽著心裡美,別人聽見感到新鮮。這才是真正的玩家。

4. 北京人都愛說老北京,老北京是指什麼年代

經過數百年上千年的發展,養蟲幾乎成了一種傳統,自然也就是北京民俗的一部分,民俗總有其深邃厚重的東西。關於養蟲就有不少講究,這里略談幾點常識,窺豹一斑,算是幫助那些不了解北京民俗或知知之甚少的人啟蒙吧(當然也包括我本人,這叫助人自助)

養蟲講究很多,譬如在夏天玩蟈蟈兒講究用籠,冬天要用葫蘆。一位養了幾十年鳴蟲的老人說:鳴蟲從份到養,從點葯到葫蘆,處處都能看出老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來。此話當然不假。

冬日蓄蟲,多用葫蘆,每蟲一式,大小長短均須適於蟲之體。蟈蟈兒葫蘆式必長圓,子口間須用銅絲蒙子,以防戳須。油葫蘆葫蘆,式稍短而下部稍闊,下底須用三合土砸實成坡形,宛如野穴。蟋蟀葫蘆又小於油葫蘆葫蘆,體式相同,亦必砸底,金鍾兒葫蘆,扇形闊體而不砸底。冬日酷寒,故養者常將葫蘆揣入棉襖以本身之體溫,暖秋蟲以聽其鳴。翁偶虹先生在《冬日話秋蟲》一文中敘述得更引人入勝,有嗜蟲而不願揣入懷中者,別出水暖法,以大圓籠(木製)中置錫壺,壺內沸盛水,可達半日而猶溫,晚飯後,再易沸水一次,可溫通宵。

「份」是玩蟲人的行話,就是人工繁育的意思。再長壽的草蟲兒到了冬天也得死。「份」蟈蟈是門技術,老北京專門有「份」蟈蟈的人,行話叫「蟲兒把式」。秋天到山裡去逮母蟈蟈,放到罐里養著。罐里放上土,蟈蟈生的卵都在土裡,入冬以後,把土放在暖炕上,每天撒點水,用棉被蓋上,過不了半個月便從土裡出來,白的像蛆,放點蔬菜葉,曬幾天,便開始長腿和翅膀,慢慢變黑。蟈蟈前後要脫7次殼,7天脫一次殼,七七四十九天,蟈蟈也就長成了脫一次殼,它便長一點,而且要把自己的殼都吃掉。蟈蟈脫層皮,脫下的殼里有鈣質,它不吃掉就要得病,而且特別有意思,它吃哪兒補哪兒,不吃哪兒哪兒就出毛病。比如脫大腿,它沒吃,長大以後,大腿就掉。

關於本叫與點葯,本叫,乃天然鳴聲,它原來怎麼叫就怎麼叫;怎麼讓它變音,或者讓它叫得更好聽?北京人發明了一種點葯術,點葯則點在翅上,以變其音響。葯一說是由松香、柏油、黃臘加硃砂熬成;一說是用硃砂、銅渣、松香等製成。色鮮艷似火漆,遇熱即融,涼又凝固而酥脆,蟲在連膀後約半月,翅干透,音也定型,才可用葯點。其實點葯的作用就在借異物之著翅以降低其震動頻率,改變鳴聲。

蟋蟀盆,或稱蛐蛐罐。是用來飼養鬥蟋蟀的器皿。蛐蛐罐有瓷製、陶(泥)制、玉器、石器、漆器等等,目前存世最早的蛐蛐罐,應是現藏於國家博物館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賈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蛐蛐罐。比較常見的是葫蘆蟲具(用葫蘆做出的裝蟲器具),大致可分為雞心式葫蘆、棒子式葫蘆、柳葉式葫蘆、花瓶式葫蘆4種,葫蘆蟲具除去葫蘆本身外,還講究口和蓋,鋸掉葫蘆的上半部,配上紫檀、紅木或象牙的口再配上玳瑁、虯角或象牙的蓋(也叫芯子),養蟈蟈的還要在口內裝一個用黃銅絲盤成的膽,這才算是一個完整的葫蘆蟲具。蓋又分為高蒙芯、平蒙芯、低蒙芯,高蒙芯高一寸到一寸五,雕刻得玲瓏剔透,有花卉、山水、人物等圖案。

5. 才得的寶貝,像油葫蘆,比油葫蘆大得多。聲音像蟈蟈,不是油葫蘆叫聲。請鳴友前輩指點,謝。

蛐蛐,就是過去人們斗的蛐蛐。叫喚的聲音還不錯。不知道能否過冬,一般情況下是沒法過冬的。
僅供參考

6. 那位老師掌握油葫蘆和蟈蟈的人工繁殖方法,希望多指教。我在北京。

淘寶上有人賣蟈蟈卵的,他有詳細的孵化說明,你可以搜一下看看。油葫蘆就很簡單了,用一個大點的整理箱,公母混養,用塑料餐盒裝上椰土,用水把土澆濕,但水不能太多,有點濕度就可以了,每天觀察,不能讓土幹了,幹了就噴點水,溫度26-35度都可以,當你看到母蟲把產卵針插入土中就說明開始產卵了,產卵後一周左右就可以看到有小油葫蘆了,喂點白菜之類的嫩葉子。

7. 蟋蟀什麼時候叫

蟋蟀晚上叫,蟋蟀是夜間活動的動物。蟋蟀一般在夏季的8月開始鳴叫,野外通常在20度時鳴叫得最歡,10月下旬氣候轉冷時即停止鳴叫。雄蟲遇雌蟲時,其鳴叫聲可變為:「唧唧吱、唧唧吱」,交配時則發出帶顫的「吱……」聲。

當兩只雄蟲相遇時,先是豎翅鳴叫一番,以壯聲威,然後即頭對頭,各自張開鉗子似的大口互相對咬,也用足踢,常可進退滾打3~5個回合。



(7)北京哪裡買油葫蘆擴展閱讀

蟋蟀種類:

1、北京油葫蘆

北京油葫蘆,廣布中國各地和國外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體大型,雄蟲長22~24毫米,雌蟲長23~25毫米。黑褐色。兩眼內方有「八」字形橙黃色紋。發音鏡大致為正方形,內有一橫脈,另有4~5條斜脈。端網區較長。後翅發達,露出腹端如長尾。產卵管比後腿節長。

2、大扁頭蟋

大扁頭蟋,分布於北京、陝西、河北、安徽、江蘇等省及國外日本。體中等大,長19毫米。黑褐色。雄頭頂顯著向前凸出,面扁平傾斜,凹凸不平,兩側向外突出。發音鏡近正方形。無橫斷脈,斜脈2~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