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老北京麻餅一個多少克
擴展閱讀
福州去哪裡看眼科比較好 2025-07-14 04:12:47
杭州下水道拋屍是哪裡人 2025-07-14 03:49:32

老北京麻餅一個多少克

發布時間: 2025-07-13 19:45:35

㈠ 炸油餅怎麼做又軟又好吃

用料准備麵粉(標准粉)500 g,鹽 2茶匙(10 g),小蘇打 1/2茶匙(3 g),發酵粉 1/2茶匙(3 g),油 1000 ml(實耗30 ml)。做法一步驟:

1、取200克麵粉,安琪酵母一小勺放在碗里用溫水化開,水緩緩澆在面上,用筷子攪拌成面碎狀,然後用手把面碎和成面團。因為天氣暖和,室溫發酵,不到兩個小時已經發酵了,圖中是發酵好的狀態。扒開面團,已經有氣孔狀了。

拓展資料:

炸油餅不必用全發酵面,微微發酵即可,這是當時鄰居告訴我的。所以,現在的室溫20度左右,發酵不超過兩個小時即可,如果是夏季,好像是半個小時就能做油餅了。

㈡ 老北京立夏吃什麼

老北京立夏常吃以下食物:

  1. 咸鴨蛋:有「立夏吃個蛋,腿腳賽鐵漢」的說法,不過餐桌上「明星」是咸鴨蛋。《隨息居飲食譜》記載,鴨蛋腌透能瀉火滋陰,立夏後陽氣浮於外,人易口舌生瘡,咸鴨蛋鹽分可引火下行。
  2. 水塘三寶:即蓮子、蓮藕、菱角,中醫講「夏養心」,它們都是護心高手。如帶芯蓮子煮糖水能防心火過旺導致的失眠;什剎海邊的「立夏三白」,蓮藕切片焯水,拌梨絲,撒蓮子芯,清甜養心。
  3. 綠豆製品:綠豆湯是老北京立夏傳統飲品,煮時撒把糙米,二者味道完美交融,解暑還不傷脾胃。也可選擇「立夏三鮮」——綠豆芽、嫩蠶豆、鮮萵苣,拌芝麻醬,清爽開胃。
  4. 櫻桃:是「立夏見三鮮」的頭一鮮,鐵含量達蘋果的20倍之多。吃法多樣,如去核櫻桃裹山葯泥上鍋蒸,補氣血不上火;熬醬時加片陳皮,酸甜助消化。
  5. 面條:意在慶祝小麥豐收,寓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有強健體魄、帶來好運之意。常見的有炸醬面和打鹵面。
  6. 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現代多以海蠣餅代替。有甜、咸兩種口味,立夏吃有不病夏、不瘦夏之說。
  7. 春卷:由古代立春食春盤習俗演變而來,卷菜的餅是新鮮燙面薄餅,講究圓、薄、滑,卷的蔬菜可按需選擇。
  8. 扒糕:用蕎麥面製作,夏天涼吃,冬季油煎,搭配腌胡蘿卜絲、蒜泥等佐料,因蕎麥營養價值高,受老北京人喜愛。

㈢ 北京有哪些特色小吃

北京為四朝古都,其小吃博採四方小吃之精華,兼收各族小吃之特色,已形成漢民、回民和宮廷三種風味。目前的北京小吃,已逾百種,並已形成蒸、煮、煎、炸、烤、烙、爆、沖等多種技藝,其間融匯多民族的傳統食藝、食俗,形成了琳琅滿目、繽紛斑斕的誘人品相。
蒸煮類
大蜂糕、果料糖蜂糕、碗糕、花糕、藉糕、榆錢糕、壽桃、小窩頭、棗荷葉、銀絲卷、肉丁鏝頭、菠菜簍、燙面餃、燒麥、羊眼包子、倒僧帽、豌豆包、開花饅頭、千屋餅、扒糕、餎餎、莜麵搓魚子、芸豆餅、木樨小棗。
炸烙烤類
江米面炸糕、燙面炸糕、奶沒炸糕、棒槌果子、焦圈、脆麻花、饊子麻花、蜜麻花、蜜三刀、薑汁排叉、開口笑、春卷、炸卷果、炸三角、白薯鈴、炸口袋、龍須餅、蒸食炸、炸肉火燒、炸回頭、一品燒餅、脂油餅、鍋貼、京樂肉餅、羊肉餅、煎餅、腰子餅、褡褳火燒、鍋餅、灌腸、墩餑餑、糖火燒、糖螺螄轉、芝麻醬燒餅、馬蹄燒餅、肉末燒餅、藤蘿餅、玫瑰餅、牛舌餅、咸酥燒餅、蛤蟆吐蜜、蘿卜絲餅、卷酥 、硬面鐲子。
粘貨類
愛窩窩、豌豆黃、江米涼糕、栗子涼糕、小豆涼糕、棗切涼糕、芝麻卷糕、驢打滾、芸豆糕、芸豆卷、盆糕、山葯糕、紫米糕、八寶飯、小棗粽子、江米糕、白年糕。
流食類
豆汁、豆腐腦、老豆腐、鹵炸豆腐、麵茶、茶湯、油茶、杏仁茶、小豆粥、八寶蓮子粥、大麥米粥、豌豆粥、荷葉粥、元宵、核桃酪、元寶餛飩、羊肉雜面、杏仁豆腐、牛乳酪、漏魚、果子乾、西瓜酪、冰碗。
肉食類
白水羊頭肉、白湯雜碎、鹵煮丸子、鹵煮小腸、羊霜腸、燉吊子、燒羊肉、爆肚、炒肝、爆煳。[2]
編輯本段三、北京小吃樣式
奶油炸糕
北京特色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營養的小吃品種。它用上好麵粉為原料,先 奶油炸糕
[3]燒適量開水,水開後,改用小火,將麵粉倒人鍋內,迅速攪拌直到面團由自變成灰白色,不粘手時,取出稍晾成燙面。白糖用水化開,香草粉用水化開,適量雞蛋液在碗內攪勻,分幾次加入燙面中,最後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勻。 然後在鍋內倒油,旺火燒至冒煙後,改用小火,此時將揉勻攪拌好的面團,500克分成40個均勻小球,人油鍋前用手摁成圓餅,逐個下人油中,待餅膨起如球狀,並呈金黃色時撈出,滾上白糖即成。
驢打滾兒
驢打滾兒,是北京特色小吃中比較古老品種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後,軋成粉面。製作時將蒸熟發黃米面外 驢打滾
[4]面沾上黃豆粉面擀成片,然後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捲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製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驢打滾兒的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 為何稱作驢打滾兒?是一種形象比喻,製得後放在黃豆面中滾一下,如郊野真驢打滾兒似的,故而得名。現在北京的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但大多數已不用黃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滾黃豆粉面,其顏色仍為黃色,是群眾非常喜愛的一種北京特色小吃。
愛窩窩
愛窩窩是傳統北京特色小吃,每年農歷春節前後,北京的小吃店要上這個品種,一直賣到夏末秋初,所以愛窩窩也屬春秋品種,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供應。艾窩窩是用糯米洗凈浸泡,爾後入籠屜蒸熟,晾涼後揉勻,揪 愛窩窩
[5]成小劑,摁成圓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餡兒的。但為什麼這種北京特色小吃被稱為愛窩窩呢?在清人李光庭的《鄉諺解鈁》一書中我們找到了說明。原來是有一位皇帝愛吃這種窩窩食品,想吃時就吩咐說:「御愛窩窩。」後來這種食品傳入民間,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說「御」字,所以省卻了「御」字而稱「愛窩窩」。
糖卷果
糖卷果是北京特色小吃中的名品,尤其深受女性食客的喜愛。糖卷果主料用山葯和大棗,配以青梅、桃仁、 糖果卷
[6]瓜仁等輔料。這些都是非常有營養的吃食,卷果主料中的山葯、大棗,是一道名副其實的葯膳。糖卷果軟綿香甜,十分可口。因其有滋補作用,去南來順飯庄用餐的食客每每點要,成為飯店的名牌北京特色小吃之一。
姜絲排叉兒
姜絲排叉兒,顧名思義,它原料中有鮮姜,因而食用時有明顯的鮮姜味而得名。過蜜後的排叉成淺黃色,有酥、甜、香的特點,食用時有姜味。南城「南來順」的姜絲排叉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獲「中華名小吃」稱號。是北京特色 薑汁排叉兒
[7]小吃中名氣比較大的一個。還有一種帶鹹味的排叉,原料為面麵粉、蘇打和鹽,也用油炸,做法與姜絲排叉一樣,不同的是它不過蜜,有酥、脆、味微鹹的特點,愛喝酒的人常以咸排叉當下酒菜用。
糖耳朵
糖耳朵又名蜜麻花,因它成形後形狀似人的耳朵得名。蜜麻花棕黃油亮,質地綿潤松軟,甜蜜可口。南城的南來順飯庄的蜜麻花由於常年製作。質量穩定,主要是放鹼合適,沒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勻,達到 糖耳朵
[8]了松軟綿潤的質量要求,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和「中華名小吃」。
麵茶
麵茶是用麵粉放入鍋內炒到顏色發黃,麻仁也炒至焦黃,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勻,然後將搓得均勻的麵茶放在碗內,加上白糖,用開水沖成漿糊狀即可。喝麵茶很講究吃法,吃時 麵茶
[9]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著碗邊轉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無此吃法的。為什麼要用這種吃法呢?這與品嘗麵茶的風味有關。麵茶是北京特色小吃中的滋補佳品。
饊子麻花
饊子麻花是北京特色小吃中清真小吃里的精品,很受百姓歡迎,它的製作比較麻煩,也註定了它的美味。饊 饊子麻花
[10]子麻花顏色棕黃,質地酥脆,香甜可口。
薩其瑪
薩其瑪是滿族餑餑(糕點)。薩其瑪的前身是一種滿族的傳統餑餑—搓條餑餑。搓條餑餑是當時滿族的比較重要供品,所以也稱為「打糕穆丹條子」。後來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成了「糖纏」,更名為薩其瑪,漢名叫「金絲糕」,又叫「芙蓉糕」,但是還是薩其瑪這個名字為全國各族老百姓所接受。
焦圈
北京特色小吃中的焦圈兒,男女老少都愛吃,酥脆油香的味兒,是一種巨大的誘惑。北京人喝豆汁必吃焦圈 焦圈
[11]兒,豆汁兒就著焦圈兒,已經成了北京的一個標簽兒。焦圈兒可貯存十天半月,質不變,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來人們喜愛的食品。
糖火燒
糖火燒是北京人常吃的早點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歷史,以大順齋的糖火燒最出名。糖火燒香甜味厚,綿軟不粘,適合老年人食用。 缸爐燒餅原為河北省小吃,後傳入北京, 成為北京小吃。其特點是用缸作成爐子,將燒餅生坯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蛤蟆吐蜜
豆餡燒餅是北京特色小吃中的常見品種,因其以豆沙為餡而得名,在烤制過程中,因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吐出豆餡,掛著燒餅邊上,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種燒餅為蛤蟆吐蜜。
豌豆黃兒
北京春夏季節一種應時佳品。原為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清官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 豌豆黃兒
[12]色澤淺黃、細膩、純凈,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製法是,將豌豆磨碎、去皮、洗凈、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傳統做法還要嵌以紅棗肉。以仿膳飯庄所制最有名。[13]
編輯本段四、北京小吃地點
西城
華天小吃店:護國寺、地安門、西安門、白塔寺、新街口都有店面。 西來順飯庄:和平門西交民巷把口,原來在白塔寺。 又一順飯庄:黃寺大街西口路南。早點供應部分小吃。 南長街清真飯館:西華門南側路西。有部分小吃和爆肚、炒餅、炒疙瘩。炒疙瘩味道不錯,其疙瘩和恩元居的一樣都是手工、小炒。 六部口音樂廳路東有一家民樂軒清真鍋貼館,是原來的鴻賓樓鍋貼館。
東城
隆福寺小吃店:東四隆福寺街原隆福大廈斜對面。 白魁老號飯庄:原陽春回民小吃店。白魁老號的燒羊肉和門釘肉餅很有名。 興華美食爆肚店:坐落在沙灘紅樓對面,除了爆肚外也有清真小吃。 清真瑞珍厚飯庄:東四十字路口西南角。僅有小吃外賣,並設有「星月樓炸糕」專櫃。
崇文
錦芳飲食店:紅橋市場北側路東。離天壇東門很近。錦芳的元宵很有名,每到正月十五門前都會排起長隊。 錦馨豆汁店:磁器口十字路口向東路北,前些年是北京少數幾個能喝到豆汁的地方,不過現在大部分小吃店都有豆汁。 老磁器口豆汁店:新近開張,紅湖小吃店東側。錦馨豆汁店改制後,部分人員另起爐灶開了這家店。
宣武
南來順飯庄:坐落在大觀園西側,從菜市口拆遷到此,一層是小吃。 新華小吃店:虎坊橋十字路口北側路西,以前主要靠豆汁出名。現正餐只有豆汁和鍋貼。 恩元居:前門煤市街,大力胡同口對面。恩元居的炒疙瘩據說得到了「穆柯寨」的真傳。現有三鮮、木須、雞丁、牛肉、肉末、羊肉等六種口味,味道絕對一流。
其他有名小吃店
天興居:坐落在大柵欄對面鮮魚口內,炒肝最正宗。 都一處:坐落在前門大街鮮魚口把口,北京著名的燒麥就在這里。 瑞賓樓:大柵欄門框胡同,特色是褡褳火燒。 慶豐包子鋪:西安門清真飯館隔壁,經營包子炒肝。有一家新開張的分店在大柵欄街大觀樓影院對面。另一家分店在新街口丁字路口路東,新川面館隔壁。 餛飩侯:王府井大街八面槽。分店有:1.鼓樓東側;2.和平里十字路口北側路東;3.東四隆福寺小吃店隔壁。 戶部街馬記月盛齋:大柵欄門框胡同瑞賓樓西側,那的雜碎湯量大而且用料新鮮,松肉也不錯,現炸的。 爆肚滿:陶然亭公園東門南側路西(靠近立交橋)。爆肚滿最早在東四牌樓西南角,文革前停業。 金生隆爆肚店:健德門橋西側路北,從東直門拆遷到此。 東興順爆肚張:前海東沿,烤肉季東側。門臉很不起眼。新近恢復「羊霜腸」。 茶湯李:陶然亭東門南側路東,離爆肚滿不遠。 李記白水羊頭:珠市口西側路北,過街天橋下。除白水羊頭外,也有不少小吃。 羊頭馬:六里橋立交橋西北側,西貝莜麵村地下一層。西貝莜麵村開張時曾會聚8家著名小吃,但現在只剩下羊頭馬和爆肚馮。 爆肚王:地安門橋南側路西,經營爆肚和門釘肉餅。 門釘李:車公庄往西,三塔寺路北。經營門釘肉餅和爆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