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有什麼特有的節日習俗
正月
順星:正月初八黃昏後,以紙蘸油,燃燈108盞,燒香祭祀,叫順星(清時習俗)。 天誕:正月初九為天帝誕辰。禁屠宰。大高玄殿設皇壇,各道觀設醮。 散花燈:十三日,也叫散小人。由堂屋到大門都燃燈,除不祥。 上元節:正月十四至十六日,除了上節述說之外,還有婦女們"走橋摸釘"。凡有橋處,頭人拿香開路,後邊結伴而過。叫"度厄",也叫"丟百病"。"摸釘"是到正陽門的門扇上摸門釘,能生子。
二月
年後興盡,各業恢復正常。東直門外雞鴨房人工孵化小雛兒,本月下旬大街上始售。 初一:原為中和節。大街上賣太陽糕祭太陽神。左安門內太陽宮熱鬧一天。 龍抬頭:即二月初二。這天吃餅叫龍鱗餅,吃面叫龍須面。婦女停針錢,恐傷龍眼。農民把灶灰從門外灑進廚,繞缸一周,叫"引龍回"。私塾開學,叫"占鰲頭"。 花誕:二月十二。傳說花王生日。文人雅士,留連賞花,以牧丹為主。 道誕:二月十五,是太上玄元皇帝誕辰,禁殺生。各道院設醮。 觀音誕:二月十九日,觀音大士生日。各觀音庵、大悲壇、紫竹林等廟大誦經卷。
三月
天氣漸暖,春意盎然。郊外春遊。 清明:全家備祭品掃墓,帶著風箏,祭畢墓前遊玩。兒童戴柳條圈。戴柳之俗始自唐代,唐高宗三月三日在渭陽祓禊(除不祥)賜柳圈一個說戴了可免蠆毒。祭祀後用柳條穿剩下的蒸食。立夏時用油煎了給小兒吃,說不怵夏。 廟會:初三蟠桃宮,十五東岳廟,而潭柘寺從初一開廟半月。
四月
日麗風輕,適於春遊。郊外廟會多。 廟會:西直門外萬壽寺、蘭靛廠的西頂娘娘廟、妙峰山、丫髻山的碧霞元君祠、北頂皆有廟會。 結緣:舍緣豆:四月初八是佛的生日叫浴佛日。人們在街上施茶,並煮豆加鹽給路人吃,叫普結良緣。這天去法源寺遊玩。 葯王誕:二十八日是葯王的生日。京城四座葯王廟都有廟會。
五月
天氣漸熱,極易生病,北京人叫"惡五月",因此本月禁忌很多。如禁曬床、修繕房屋;初一,端五,不汲泉水、不搬家、不糊窗、不剃頭。 夏至:是國家大典。民間吃過水面。 五月諺語:"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 初一至端五,用1酒塗小兒臉,避毒物。 端五節:街上賣用黃紙蓋印的天師符,也有畫鍾馗或五毒符咒之類。買回去貼在中門上,可避祟惡。當日用菖蒲和艾子插在門邊,避毒惡,是"蒲龍艾虎"、"艾虎蒲劍"之意。婦女們用絲線羅製成小虎、粽子、葫蘆、櫻桃、桑椹等,用綵線穿好戴好在身上,兒童掛在胸前或背後,叫"長命縷"。用彩紙剪成葫蘆倒貼在門上,叫"泄毒氣"。過午扔掉。嫁出之女,今日回娘家,故亦叫"女兒節"。節日食品:粽子。 粽子的起源:按《續齊諧記》,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汩羅江,楚人哀之,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以粽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不為蛟龍所竊。 磨刀雨:據說五月十三日是關公過江會東吳之期。這天有雨叫磨刀雨。 分龍兵:五月二十三是分龍兵日。此後雷雨無常,傳說神龍此後分區負責。
六月
六月是北京地區的"伏天"。人們常找涼快地方消夏避暑。民間事情不多。 初六日是各廟曬晾經卷之日。民間於這天曬衣服、書籍。婦女洗頭發。騾馬犬貓等在河裡洗澡。宣內象房中的象,牽出來去宣外河內洗澡。 二十三日祭馬王。所有養馬處均於此日祭祀。 二十四日祭關帝。這天京城內鞭炮齊鳴。
七月
立秋。立秋日下雨主秋田茂盛。諺雲:"騎秋一場雨,遍地出黃金。"立秋日小兒上學。私塾門首大書"秋爽來學。" 乞巧節:也叫女兒節,即七月七日。民間1用碗盛水在日下投針,叫乞巧丟針。1將綠豆於前數日置碗內,用布蓋上。每天澆水,七夕打開蓋布。若芽生不亂,其女必巧。傳說這天是牛郎會織女的日子。 中元節:即七月十五,是掃墓的日子,庵觀設盂蘭會,傳說今日是目蓮僧救母的日子。晚上放荷燈,荷花燈。"荷花燈,今天買了明天扔。" 地藏會: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誕辰。各寺院誦經、扎法船、晚上燒。大者數丈。
八月
中秋節:八月十五。此日祭月、拜月。在月亮出來的方向供上"月光馬兒",用紙畫成菩薩,下面畫月宮和玉兔。祭月時男子不拜。供品主要是鮮果,考究的要用娑羅果、紅花脆棗、中山御李、河南石榴、紫葡萄、綠毛豆、黃梨紅柿、白藕青蓮等。節前大街上最盛的是"兔爺攤子"。以黃土捏成兔型,外面上彩。有騎虎、騎馬者,有寬袍大袖、金盔金甲者,形形色色活潑可愛。
九月
北京地區開始入秋。有興致的外出秋遊叫"辭青"。北京之季花為菊花,也叫黃花、九花等。本月節氣是霜降。 腌菜:此時北京的鮮菜近尾聲,人們開始腌菜准備過冬。 重陽節:即九月初九,也叫登高節。據說這天登高可避晦氣,也說"登高長膘"。這天供品用花糕。講究者喝良鄉酒佐糟蟹。重陽日喜遇雨。古詩有"菊為重陽冒雨開"之句。
十月
十月後北京地區進入冬季。北京人開始為過冬而忙碌。 送寒衣:初一日,各家為死去的人燒五彩紙糊的衣服。後來以燒包袱代替。 添火:也叫薰炕。北京人於十月初一屋內生火(二月初一叫撤火)。 八旗練兵:十月十五日。清代在安定門外十多里的仰山窪(將台)八旗合操。
十一月
農歷十月的冬至是國家大典,民間不為節,但大都於這天吃餃子。 京內閑人於冬至開始繪染"九九消寒圖"。 十二月即臘月,開始進入年關了。
拓展資料:
指個人或集體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主要包括民族風俗、節日習俗、傳統禮儀等等。風俗由於一種歷史形成的,它對社會成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為制約作用。風俗是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基礎和相輔部分。
風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范差異,稱之為「風 」;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風俗是一種社會傳統,某些當時流行的時尚、習俗、久而久之的變遷,原有風俗中的不適宜部分,也會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改變,所謂「移風易俗」正是這一含義。風俗由於一種歷 史形成的,它對社會成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為制約作用。風俗是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基礎和相輔部分。
解釋:個人或集體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
出處:鄧小平《關於西南少數民族問題》:「例如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尊重藏民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
示例:1.我們到一個地方就要尊重當地的~。2.由「成丁禮」到「冠禮」斷發文身或鑿齒拔牙、以及血緣復九、父仇不共戴天、女子結婚不落夫家等等,都是由氏族公社遺傳下來的風俗習慣。(黃現璠《試論百越和百濮的異同》)
Ⅱ 北京經常會發生霧霾,那冬天的北京人該如何外出運動
大家的嚴寒地域都是在開展原煤採暖,因此 ,每一年周期性最比較嚴重的的環境污染階段就到,每日出門都是會覺得模糊不清的,吸氣的氣體都是會覺得有一種煙熏火燒的味兒,出門迫不得已戴上口罩,即便 在屋子裡,還要把空氣凈化機所有開啟,作為愛運動的運動健身發燒友,想出門跑個步就會越來越出現異常艱難,那樣的氣溫出門運動還安全性嗎?
室外運動要留意環境污染大家每日不太可能一天到晚都待在屋子裡不出門,大家的存活及其社會發展的一切正常運行全是必須來到室外的,假如因為環境污染的難題就絕不出門了,也是一種一概而論的自相矛盾,那麼就太遺憾了,並且你是做不到的。
第五,多飲水,大家身體的循環系統、新陳代謝必須很多的水份,假如你的水份填補不夠,可能減少身體的新陳代謝速率,因此 ,立即填補充裕的水份,能夠協助你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速率,將環境污染的內毒素迅速的清除身體之外。
如果你採用了之上對策後,就會提升 你在環境污染的時節開展運動鍛煉的安全系數和實效性,防止在鍛煉身體的情況下,又吸進很多的空氣的污染對身體導致此外的損害,期待大夥兒在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的冬天也可以在一個優良的氣體自然環境下開展身體鍛煉。
Ⅲ 北京人冬天穿什麼
北京人冬天穿羽絨服。
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
北京的氣候為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
2020年,北京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10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
動物資源
北京地區的動物區系有屬於蒙新區東部草原、長白山地、松遼平原的區系成分,也有東洋界季風區、長江南北的動物區系成分,故北京的動物區系有由古北界向東洋界過渡的動物區系特徵。截至2009年,此動物區系中有獸類約40種,鳥類約220種,爬行動物16種,兩棲動物7種,魚類60種。
Ⅳ 北京冬天吃的食物
北京的冬天漫長而寒冷,對於" 貓冬"的老北京來說來說,外面冰天雪地,屋內一家人圍著火爐吃一頓熱乎乎的飯菜,暖胃又暖心,實在是人生一大幸福!其實,與全國老百姓一樣,皇城根兒下的多數老北京人的冬天,過得既不豐富,也不紅火,可就是在這些單調中,他們卻能找出樂趣,活出滋味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北京冬天吃的食物,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北京冬天吃的食物
銅鍋涮肉
老北京有著名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每一個九的第一天,和最後一次九九的最後一天,便是老北京人吃火鍋的日子,所以這火鍋也稱九九鍋或者九九酒火鍋,這最後一個酒指的就是白酒,二鍋頭。也就是說老北京人一冬天至少要吃十次火鍋。
老北京人吃火鍋很有講究。頭一次吃火鍋是涮羊肉。從" 一九" 過後,以後的八個" 九"吃的火鍋各不相同,有山雞鍋、白肉鍋、銀魚鍋,狍、鹿、黃羊野味鍋等等。
炙子烤肉
老北京一種傳統吃法,叫炙子烤肉。以前的人們喜歡在爐子上放一塊燒熱的鐵板,下面松枝旺燒,羊肉在鐵板上滋滋作響,全家人圍爐而坐,美滋滋地一邊吃一邊烤。現在一般有這種爐子的家庭少了,新一代北京人多去烤肉餐廳里尋覓烤肉的味道。
據說,炙子烤肉古法分文吃和武吃。文吃,就是餐桌上吃後廚師傅烤好的肉,吃法斯文。武吃,就是自烤自吃,網上資料說:"過去吃烤肉時"人人手執尺二長的六道木,在烤肉炙子旁,一隻腳蹬長條板凳上,自將腌漬好的肉,攤在松香繚繞的烤肉炙子上翻而炙熟。自烤時,自己取料、掌把火候。邊烤邊飲酒,烤者人人屠門大嚼,在酣暢淋漓中體味武吃樂趣"。
醬蹄子和餃子
老北京重視 冬至 ,所謂" 冬至賽過年",這一天要吃餛飩,還要吃醬蹄子、鵝掌等,因為蹄子和鵝掌象徵著春天的腳步開始邁動。羊肉餃子更是不可少,一是羊音同"陽 ",冬天冷,應補充" 陽氣",二是冬天凍耳朵,餃子外形像耳朵,老北京認為,吃它可以提高耳朵的抗凍能力。
大白菜
對於老北京來說,冬儲大白菜是段難忘的記憶,每年一到這個時節,全家老幼便忙活開來,准備冬儲大白菜。小區樓道里,家家戶戶門前都是一堆大白菜。
汪曾祺老先生的《胡同 文化 》里提到蝦米皮熬白菜,他對這道菜特別有感情。為什麼以前北京人一輩子能吃北海白塔那麼高的大白菜,因為這道菜簡單,原汁原味,但味道卻十分鮮美。直到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住的也是高樓大廈,但上了年紀的老北京人仍然習慣儲存大白菜。
麵茶
麵茶是老北京的漢族傳統小吃。麵茶不是茶湯,是黍子面或小米麵煮成的糊狀物,表面淋上芝麻醬,芝麻醬要提起來拉成絲狀轉著圈地澆在麵茶上。味道另說,講究的是喝它的方法。老北京講究喝麵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攏起,貼著碗邊,轉著圈喝,麵茶很燙,其實用吸溜更加恰當。碗里的麵茶和麻醬一起流到碗邊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醬又是麵茶。
因為麵茶稀里糊塗的,所以常用來形容人,老北京話,就直接對著人說,你麵茶吧。用現在的北京話兒說,就是你可真夠面的。
醬菜
其實,北京冬儲白菜的 歷史 並不長,一是原來的城市人口不多,二是鮮菜價格太貴,儲存損耗又大,所以多是靠鹹菜過冬。
老北京人多來自山陝,他們將當地泡菜的方法帶入北京,以" 六必居"為例,即源於山西。其實,這樣的醬菜園子多是雜貨店,柴米油鹽都經營,但醬菜為過冬必備,是最大的業務。過去不僅老百姓冬天吃醬菜,皇家也吃。老北京做法的肉沫黃豆雪裡蕻,曾經是北京嚴冬里的第二當家菜。
醬菜之外,作為調劑,也有" 半空兒"、"辣菜"。所謂" 半空兒",是沒長成的花生,榨油坊淘汰下來的殘次品,炒後很香,因為一半是空的,故得名。"辣菜"則是卞蘿卜絲加煮熟的芥菜頭絲,用煮芥菜水泡好發酵,成品極辣,也是腌菜的一種。
凍柿子和凍酸梨
以前的老北京也有自己冬日水果,如凍酸梨和凍柿子。"凍柿子"是老北京特有的吃法,要 霜降 後才摘的柿子,冷凍儲存到冬天,此時裡面只剩一包水,只能吸食。先喝汁後吃皮,甘甜如蜜清涼適口,令人頓覺舒暢,火氣漸消。所以老北京把它叫"喝了蜜"。凍柿味甘性寒,具養肺胃之陰,宜火燥津枯之體,不僅可解生火取暖的毒氣,還能潤喉止咳,為敗火佳果。又因價格便宜,就成為老北京冬季里的必食之物,堪稱物美價廉的 保健 水果,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連清代學者王士雄都稱它為" 果中聖品"。
"凍酸梨",現在這種梨已不常見,它是未經嫁接的野生梨,奇酸,房山一帶即有出產,果肉硬,只能等到冬天上凍軟化後,方可食用,但酸味重,不是人人都喜歡。
心裡美蘿卜
冬吃蘿卜夏吃薑,意思就是冬天天氣寒冷,人們多食熱物,胃內易積火,蘿卜為寒物,食蘿卜可祛火生津。所以冬天常食蘿卜,到了春天就不易 上火 。而北京盛產一種叫"心裡美" 的蘿卜,它既是蔬菜又是水果,吃起來口感也很好,老北京人都愛吃,他們常說" 吃蘿卜,喝釅茶,氣得大夫滿街爬"。
冬季我們應該如何 養生
腳下防寒
冬季給我們的第一感覺就是冷,所以在冬天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暖當然保暖有很多的途徑,第一就是腳下防寒。腳是我們很多 神經 末梢聚集的地方,所以一定要注意冬天切勿用涼水洗腳,一定要要用熱水 泡腳 。
外出一定要戴口罩
第一是現在的空氣質量非常的不好,其次是冬季室外的溫度很低,和我們體內的溫度有很大的差異,我們在 呼吸 的時候會不斷的吸入大量的外接空氣,所以口罩或有一定的禦寒作用,保護我們的口鼻不受到外接冷空氣的刺激。
不吃涼的食物,更不能喝涼水
冬季我們的體內本身就消耗很大一部分的能量來保持我們我們的體溫,這些消耗的能量全靠我們攝取的食物來補充,如果我們吃的食物再是涼的,不僅會傷害我們的胃腸道,還會消耗我們的能量。
多和熱湯和粥類食物
冬季乾燥,並且環境的變化會對我們的飲食造成很大的影響,在冬天一定要多和湯和粥,這樣能夠使腸道更加有效的吸收食物中的 營養 物質。
少吃反季節的食物,例如西瓜等
西瓜等瓜類屬於比較涼的食物,一定要注意,冬天不要吃反季節的食物,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的影響,冬季有的水果有桔子,冬棗,蘋果等,不要吃草莓,葡萄等不屬於這個季節的東西。
加強 體育 鍛煉
冬季養生 不能少了鍛煉,體育鍛煉是加強我們體質最直接的方法,所以一定要注意在冬天要做適量的運動,切勿宅在床上不下來,這樣對我們的身體很不利。時間久了會影響我們的身體 健康 。
Ⅳ 遠古北京人是怎麼過冬的
在山洞裡燒火烤啊
Ⅵ 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怎麼過冬天
1.美國紐約人的冬天
紐約是美國最大城市,同時也是世界最繁華的城市之一。作為全球知名的現代之都,冬天紐約人的生活自然一樣充滿了現代都市的味道!紐約的年輕人喜歡在大冬天集結一幫朋友開party,用躁動的音樂以及濃烈的酒精驅散冬日的寒冷。屋外寒風凜冽,屋內卻如夏天一般燥熱!美酒,美食,音樂,舞動的人群,麻醉著紐約人的神經,冬天的寒冷早已經被他們忽視。
2.法國巴黎人的冬天
時尚之都巴黎的冬天異常寒冷,冷風將大街上的潮男潮女們全都吹進了屋內。在巴黎的屋內,無論男女都喜歡喝上一杯溫熱的紅酒,品嘗上等的佳餚。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葡萄酒生產國,法國的紅酒文化異常深厚,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法國人都喜歡紅酒。木質的餐桌,溫熱的紅酒,肥厚的鵝肝以及團團圍坐的一家人,巴黎的冬天有很多這樣的場景,平常但卻充滿溫馨,時尚之都的巴黎也許更需要這樣的風景。
3.菲律賓人的冬天
作為全球最溫暖的的島國之一,菲律賓人對於冬天的概念很模糊。對菲律賓人而言,冬天頂多就是吃不到好吃的芒果,沙灘短褲要換成運動短褲而已。在菲律賓,無論春夏秋冬,你都可以享受碧藍的海水,潔白的沙灘以及明媚的陽光。正因此特性,每年冬天都有大量的國外遊客涌進菲律賓,享受這里的一切。
4.西班牙塞維利亞人的冬天
塞維利亞是西班牙安達魯西亞自治區的首府,這座城市位於西班牙最南邊,氣候適宜,四季如春。著名旅遊假周福瑞曾經說過:「我願意一直呆在這個城市,它是如此的明媚,如此的慵懶,如此的讓人留戀。」
作為一座如畫般的城市,塞維利亞的冬天自然不會冷到哪去!即使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段,也不會低於12度,每逢冬天,西班牙各地人群都會前往塞維利亞,在這里感受滋味甜美的伊比利亞火腿,西班牙海鮮飯以及上好的紅酒。
5.日本人的冬天
說到日本的冬天,最受歡迎的項目非溫泉莫屬了。日本人對溫泉的鍾愛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除了日本,筆者實在想像不出還有哪個國家會專門為溫泉出書,甚至拍專門的紀錄片。每到冬天,一家老老小小都會定時定點泡泡溫泉,生活富裕的去高級溫泉度假村,普通人家則在附近的溫泉放鬆放鬆,至於窮人,則會去溫泉湯館過過癮。
6.英國倫敦人的冬天
英國人很會享受生活,眾所周知,英國人非常熱衷下午茶,作為首都倫敦的人民,自然更是懂得享受下午茶。冬日的午後,在屋內沏上一杯正宗斯里蘭卡紅茶,欣賞窗外的雪景,品嘗著甜蜜酥鬆的司康餅,末了再來一顆沁滿了鮮奶的泡芙,整個下午都是完美的!
7.中國北京人的冬天
北京的冬天寒風刺骨,凍得人連門都不想踏出半步!待在屋子裡哪都不去。北京人喜歡在冬天吃涮羊肉,一口銅質火鍋,一盤羊裡脊,一盤羊上腦,一盤羊肋條,配點蔬菜粉條,再來一杯地道二鍋頭!一大家子吃得別提多歡暢!一頓下來,屋內霧氣彌漫,人人大汗淋漓,舒服得話都說不出來!
8.加拿大多倫多人的冬天
多倫多是加拿大最大城市,由於這里的犯罪率極低、環境怡人,多倫多被評為是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連續多年占據全球宜居城市排行前十名。雖說多倫多的冬天十分寒冷,不過這里每家每戶基本都有壁爐,冬天的時候開著壁爐,整個屋內都是熱的。在這樣的環境里,最適合做的事情大概就是吃雪糕了吧。
9.北極愛斯基摩人的冬天
愛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極圈一代,這邊一年四季見不到春天,年平均氣溫為-12℃左右.其中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為-(20-40)℃,最暖的8月份平均氣溫只有-8℃。愛斯基摩人在這種環境下搭建了一種非常有特點的建築——冰屋。進冬時,愛斯基摩人會在屋頂上蓋一層厚厚的野草,再覆以一層海豹皮;同時在屋內螺旋形的牆壁上到處掛滿獸皮,亦可防寒。等到冬天,一家老小待在冰屋內,蓋著厚厚的動物毛皮,靜靜等待寒冬離去。
10.土豪們的冬天
對於土豪們來說,冬天只是浮雲,只要土豪們想,什麼季節屬性的冬天都可以過。如今土豪們已經不再全球各地飛著去度假了,高級的陽光房如今成為他們過冬首選。作為別墅配套第一大件,陽光房這一國外產物逐漸被國內土豪所接受,越來越多有錢人在自己家搭建漂亮的陽光房。這些陽光房或溫馨,或氣派,或商務,或優雅。陽光房的風格可謂多樣,不過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貴!所以非土豪是消費不起的,這種高級貨也只有土豪才能夠享用。
Ⅶ 關於冬天的習俗
1、吃餃子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又被稱為「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
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2、置辦年貨
在春節置辦年貨是中國尋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頭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乾的、鮮的、生的、熟的,統名之曰「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
年貨中日用品不少,來自南方的有紙張、竹器、瓷器等等;迷信用品是舊時年貨的大宗,如線香、錫箔、木版印的門神、灶王爺,供佛的花、蜜供等等,其中折「元寶」、「錠子」的錫箔則全來自南方。玩耍的東西就更多了,兒童的、大人的玩藝,都不分南北滿漢。
3、春聯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
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據說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
4、守歲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乾乾凈凈,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新年前的一天晚上要守歲,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所有房子都點燃歲火,合家歡聚,並守著「歲火」不讓熄滅,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迎接新年到來。
古時南北風俗各異,古時北方守歲習俗主要為「熬年夜」,如晉朝周處所著的《風土記》中說:除夕之夜大家各相與贈送,稱「饋歲」;長幼聚歡,祝頌完備,稱「分歲」;終歲不眠,以待天明,稱「守歲」。
5、做臘肉
流行於四川、湖南和廣東一帶,但在南方其他地區也有製作,由於通常是在農歷的臘月進行腌制,所以稱作「臘肉」。
以原料分,有豬肉、羊肉及其臟器和雞、鴨、魚等之分;以產地而論,有廣東、湖南、雲南、四川等之別;因所選原料部位等的不同,又有許多品種。著名的品種有廣式臘肉、湖南臘肉和四川臘肉。
Ⅷ 沒有暖氣的北方人如何過冬
「你在南方的艷陽里大雪紛飛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
一句歌詞,就此拉起了南方人對北方有暖氣的羨慕嫉妒恨。
但是善變的南方人,看到最近「冰花」男孩的新聞,轉為同情北方人。他們終於意識到並不是所有的北方人都可以享受暖氣。即使有暖氣,也並不是所有時刻都待在暖氣房間里。
我在一個沒有暖氣的北方小鎮里長大。在我小的時候,家裡使用一個小蜂窩煤爐子取暖。晚上臨睡前,會在爐子上溫一壺水。早上起床的時候,全家人都靠這壺溫水洗漱。我每天早晨步行一公里去上學。這是一個比較正常和普遍的上學距離。因為冬天夜間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我們出門的時候,天剛蒙蒙亮。學校了沒有任何取暖措施,很多同學的手上都生了凍瘡。但是我們並不覺得有什麼苦的,因為我們的父輩比我們還要艱辛。
在我們小的時候,旅遊鞋還是一件稀罕和昂貴的物品。冬天我們穿的是奶奶或姥姥做的棉鞋。那種手納的千層底不能踩水。所以雨雪天比較需要套一雙大大的、木底的、像船一樣的木屐子。木屐子的鞋幫是棒子皮做的,地是木頭做的,穿上走起來,「咯吱咯吱」作響。雖然笨重但是別有一番趣味。孩子們在寒冷的冬天裡,在教室的一角擠做一團,「擠尿炕」。
在冬夜裡,如果下一場寒雨,就會在樹上形成長長的樹掛。有的時候在半夜,會聽到「咔嚓」一聲巨響,就是樹枝經不起樹掛的重量被墜斷了。
那時候天很冷,卻絲毫感受不到沒有暖氣的遺憾。所以南方人在零度左右,慘叫著「冷到骨子了」。不妨想一想,沒有暖氣的北方鄉村,如果在零下十幾度,甚至是零下三十度的氣溫下正常生活。
Ⅸ 冬天來了,古時候的北方人都是怎樣過冬的呢
如今,臨近冬天,北風盛行,人們都穿上或者用上了各種各樣保暖的工具,例如:保暖內衣、暖寶寶貼、暖水袋等。那麼,在古代,人們是怎樣進行保暖的呢?
當然,除了這些保暖衣物跟器具之外,古人為了禦寒就會選擇在冬季吃一些養生的食物來補充熱量。在食物的選擇上,會挑一些性暖的,比如:生薑、羊肉和狗肉等。除了吃以外,古人還會飲酒抗寒保暖。直到明清時期,火鍋才真正興盛起來,自此,火鍋就成了全中國人民的抗寒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