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宋的首都是什麼
南宋的首都是臨安府,位於今浙江省杭州市。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稱南宋,以別於北宋。紹興和議後,大部分時間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宋與金朝、西遼、大理國、西夏及13世紀初興起的蒙古帝國/元朝為並存政權,直至1279年亡於元朝,共152年。由於未能收復中原,但是亦刺激了南宋發展經濟、手工業、航運貿易、武器製造及科技。
南宋的首都選擇臨安的原因:
1.選擇一個地位為自己的都城一般都要考慮這個地方地理位置是否優越,能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那麼,當時南宋之所以選擇杭州為都城,完全就是看重了地理位置。因為南京的地理位置比較靠近前線,這樣一來,就相對來說很危險,容易受到他國的襲擊。
2.當時北京滅亡的時候可以說在南宋皇帝的心中留下了非常深的影響,讓南宋時期的皇帝已經畏懼了北方,而將都城設置在杭州,其實也是一種心靈的安慰和更大的緩沖。不過,後來的宋朝還是在戰爭中滅亡了。宋朝之後的朝代是元朝,是由少數民族統治的一個朝代。
⑵ 北京是哪些朝代的都城
北京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戰國時期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薊。
唐初武德年間,涿郡復稱為幽州。貞觀元年,幽州劃歸河北道管轄。後北京成為范陽節度史的駐地。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曾經在這里稱帝,建國號為「大燕」。唐朝平亂後,復置幽州,屬盧龍節度史節制。
在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年—前221年)薊國就在北京地區建立城市,後燕國打敗薊國,後遷都薊,稱為燕都或燕京。
遼朝於會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南京,改幽州為南京析津府,開泰元年改號燕京。
金朝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於北京,稱為中都。此後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
⑶ 北京在春秋戰國,隋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清的名稱
北京在春秋戰國稱薊,隋朝稱涿郡,北宋稱析津府,南宋稱中都,元朝稱大都,明清稱京師。
元朝設立宣政院,西藏成為正式行政區;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疆成為正式行政區。
⑷ 南宋時期的北京叫什麼
燕京
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區)與遼戰斗,意圖收復被後晉割讓的燕雲十六州未果;遼於會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人稱燕京(今北京西南)。
938年遼太宗將幽州(今北京西南的廣安門一帶)定為「南京幽都府」,1012年改號「析津府」。名稱來自於「以燕分野旅寅為析木之津」。後來在金代經過修繕擴建成為中都。
⑸ 南宋、北宋,就是整個宋朝的版圖裡面有北京嗎
沒有,現在的北京是遼國南京,兩宋時期,遼金宋都是多個京城,遼國有五京,上京臨潢府,是為首都,餘下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南京析津府就是現在的北京,宋朝末年,曾經和金國聯合滅遼,短暫佔領過南京城。旋即靖康之變被金軍佔領,後來傳到金朝第四代皇帝海陵王的時候,在此建都,是為金中都。後來傳到金朝第八代皇帝完顏永濟的時候,被蒙古人攻破烏沙堡,馬踏野狐嶺,中都陷落,後為元大都,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應天(今南京)建國,拍徐達北伐,佔領元大都,改名北平,後明太祖靖難之役後,從南京遷都北平,改北平為順天府,是為北京,北京的名字在永樂皇帝遷都以後才正式形成。在古代,京是個很重要的名詞,除非是首都,否則不能隨便叫京,而且京不是當地的地名,而是作為一個首都的稱呼,比如說明清時期,北京的行政名稱是順天府,歸順天知府管轄,南京是應天府,歸應天知府衙門管轄。北宋也有四個京城,分別是東京汴梁府(開封),西京河南府(洛陽),南京應天府(商丘),北京大名府(河北大名)
純手打,望採納
⑹ 南宋,遼,京的都城在哪
南宋的都城在杭州,遼的都城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金的都城在上京會寧府(今哈爾濱市阿城區市區南2公里白城)、中都大興府(北京)。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滅亡後,宋室南遷在江南建立的政權,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共九位帝王,享國一百五十二年。
遼朝(公元907年—1125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國北方地區建立的封建王朝[1] 。
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稱汗,國號「契丹」,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公元947年,遼太宗率軍南下中原,攻滅五代後晉,改國號為「遼」 。983年曾復更名「大契丹」,1066年遼道宗耶律洪基恢復國號「遼」。1125年為金國所滅 。
金朝(公元1115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北方政權。
女真原為遼朝臣屬,天慶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顏旻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翌年在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區)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建元「收國」。 並於1125年滅遼朝,兩年後再滅北宋。
⑺ 南宋時期金人統治下的北方是怎樣的
民族大融合。北方漢族人數眾多,經濟文化先進,占據了相對優勢的地位,使內遷的東北民族最終融入中原漢族。內遷的東北民族在政治舞台上占據有利的地位,其文化影響同樣不可小覷。
金朝的統治民族女真族 ,率契丹、渤海、奚等民族自東北大批遷入華北。隨著移民的遷入,東北民族的文化,包括服飾、音樂、舞蹈、語言、社會風尚開始傳入中原。東北民族文化是金朝統治者的母文化,金朝前期統治者為了同化漢族不遺餘力地在華北推行自己的文化。在入主中原的初期,甚至採用武力強迫的手段,逼迫漢人穿女真人的衣服,留女真人的發型。金朝曾多次下達禁止中原人民穿漢服、保留原來的發式的規定,違抗者要處死。 在這種背景下,自然會迅速實現服裝和發式的統一。
金朝是華北歷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時期,這種融合,既是女真、渤海、契丹、奚等內遷民族吸收北方漢族文化的過程,也是北方漢族吸收這些邊疆民族文化的過程。北方漢族由於人數眾多並有著相對先進的經濟文化,在這一輪的民族融合中占據了相對優勢的地位,使內遷的東北民族最終融入中原漢族。然而,內遷的東北民族在人數上仍佔一定的比例並在政治舞台上占據有利的地位,其文化影響同樣不可小覷。因此,新融合而成的中原漢族的文化不可能是原先的面貌,而是摻入邊疆民族文化的色彩。如果說在這一過程中,內遷的邊疆民族完成了漢化的話,中原漢族同時也受到內遷的邊疆民族的胡化。
⑻ 南宋首都是什麼呢
南宋首都是杭州。對於南宋朝廷來說,之所以要將都城設在杭州,而不是南京,主要原因就是南京在地理位置上比較靠近前線,容易受到金國騎兵部隊的沖擊,北京滅亡的經歷自然可謂在南宋皇帝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對於南京,南宋更願意將都城放在更南邊的杭州了,杭州擁有更大的緩沖空間。
南宋時期的突出貢獻
南宋時期對中國歷史的貢獻是非常大的。第一,在宋朝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商業繁榮,無論北宋南宋都要向北方大國交納大量的歲幣換取和平,所以整個宋朝的工商業處境有了很大發展,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工商業的第一次繁榮。第二,南宋的科學技術有非常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