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隆福寺大概在哪
隆福寺改建了!!!終於動了動,我在這里蝸居了30多年,30年啊,30年的盼望,30年的期望,終於說可能會動了,求求政府拆了轎子胡同66號院子吧,我們的一生一輩子就賭在了這次規劃了,如果這次還不能拆遷,我們真的無希望了,求求政府了,生活在東四轎子胡同,水生火熱中的人,東四轎子胡同的人們生活水平什麼時候能夠改善啊????人們想狗一樣的生活著,擠在10平米的小房子里3口人。屋子很潮,沒有地方放東西,上下鋪,生這是豬狗不如的活,大多數人都住夠了,做飯沒地方,簡單私搭亂建的廚房,洗衣機沒地方放,屋裡屋外晾著衣服。臟死了,亂死了,下雨的時候根本沒法呆,這就是北京人的生活?到了冬天,大便的話還要穿衣服出去。我真想哭。恨這個社會,政府啊。東城房管局啊。。。有人說可以買房,但是高高的房價我們真的難以承受。我們家是個公房,估計住在這附近的人都知道,這里大多數都是公房,我們也想過賣這房子,加些錢買一套樓房,但是公房又不敢賣,聽說被發現可能會沒收,我們不敢賣啊。我們也想租出去,雖然有人說很多的平房都在租,是的,沒錯,但您知道么,第一人家可能是私房,所以可以租。當然我明白,公房也有偷著租的,租公房是民不舉官不究,但是,大雜院里人多眼雜,不少有嫉妒恨,誰一犯壞,我們也怕啊,況且10米房子也租不來什麼錢,我們也還得去找房子住。不值得。哎~~真是住不舒服,賣不敢賣,租不幹租。。。。。這里的老百姓啊,生活條件什麼時候能夠改善啊。日盼夜盼,望眼欲穿,跪求,跪求,參拜,參拜。望:政府,房管所,救救我們,救救我們這些窮苦的老百姓。拆了遷吧。拆了這里吧。如果可以以平房,換,樓房的話,請您們貼出來公告,我們換也行啊。再次跪求,跪求,參拜,參拜。求您們了千萬別不管我們啊。。。只是把外表刷上在漂亮的油漆,又有什麼用,人民生活的本質問題根本沒有解決!!!跪求,拆遷東四轎子胡同!!!
㈡ 北京最有名的八個廟會 是什麼
不一定非是八個吧??!!
(一)都城隍廟
都城隍廟中供奉著守護北京城池的神仙--城隍老爺。在今成方街一帶。清末一場大火,將廟燒毀。然而這座古廟於老北京的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北京廟會的誕生地。
在明代都城隍廟的廟會規模相當可觀。明代的《燕都游覽志》說:"廟市者,以市於城西之都城隍廟而名也,西至廟,東至刑部街,約三里許,大略與燈市同。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開市,較多燈市一日耳。"明代一年一度的燈市,可轟動九城,能與燈市相比的都城隍廟廟會,其盛況可想而知了。
清代除了每月三天的廟會外,每年農歷五月十一日還由太常寺官員在此舉行祭祀城隍的盛大活動。屆時,香客遊人絡繹不絕,小商小販雲集此地,高聲叫賣,熱鬧非凡。"鬧市口"即是記載當時廟會盛況的地名。由於廟會上"游上填塞,故多草竊剪綹之事",少不了打架斗毆事件的發生,因而留下"鬧市口常鬧事,太平橋不太平"的諺語。
廟會上不僅吃穿用的商品無所不有,而且還有珍奇異寶,連一些外國客商也趕廟會,做生意。明代有這樣的記載:"碧眼胡商,飄洋香客,腰纏百萬,列肆高談。" 隨著社會的發達,都城隍廟的廟會逐漸衰落,被廣安門里的報國寺廟會取代。不久琉璃廠市場又取代了報國寺廟會。
(二)土地廟
土地廟也叫"都土地廟",在宣武門外下斜街路西,廟的規模不大,廟會的規模可不小。每月逢三有廟會,以商業活動為主。《光緒順天府志》說:"每旬之三有廟市,遊人雜沓,與護國、隆福兩寺並稱勝。"能與號稱"東西二廟"的廟會"並稱勝",足見其盛況不一般。商販貨攤和文藝演出場地多在廟的四周,春秋旺季攤位可擺到廣安門大街上。
土地廟周圍多是普通城市勞動人民和菜農、花農,因此土地廟的廟會上,多是一般市民所需要的日用器皿,鍋碗瓢盆,中小農具,種籽秧苗,而很少看到珍寶翠鑽、古玩字畫等有錢人喜歡的東西。廟會上的鮮花買賣,是土地廟廟會的一項主要特色,因其於花鄉--豐台十八村毗鄰,所以這里的鮮花遠勝其他廟會。鮮花的品種又多又鮮,而且還不乏奇花異草。土地廟的廟會上還有一種商品特別多,這就是雞毛撣子。舊北京老百姓用它們打掃衛生,還是室內不可缺少的擺設。尤其是春節前,雞毛撣子是各家各戶不可缺少的工具。
新中國成立初期,土地廟的廟會還興旺過一個時期,現在廟會不多了,但是廟的建築還在,不過已作為民居,面目全非了。
(三)白塔寺
白塔寺在北京阜成門內大街路北。正名妙應寺,是北京名剎,因寺內有座"以鎮都邑"的藏式佛塔,通體皆白,故俗稱白塔寺,而正名妙應卻鮮為人知。 白塔寺的廟會在農歷每月五、六兩日舉行,是北京主要廟會之一。清末《舊京瑣記》雲:"…有期集者,逢三之土地廟,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護國寺,九、十之隆福寺,謂之四大廟市,皆以期集。白塔寺的廟會與護國寺廟會基本相同,因白塔寺與護國寺不但位置相鄰,而且廟會的日期也相近。 廟會期間,除與其他廟會類似的山貨、百貨、食品、玩具和農副產品等貨攤外,木碗貨攤是其特色。《舊都文物略》中說:"白塔寺的木碗花草、土地廟木器竹器,皆屬特有。"賣蛐蛐罐、蟈蟈葫蘆、鳥籠子市場也是白塔寺廟會的特有市場。這些東西不但有它的實用性,而且由於製作講究,工藝復雜,很多都已成為精美的藝術品。
新中國成立後,公私合營之後白塔寺廟會停止了。
(四)護國寺
護國寺位於北京西城西四牌樓之北,護國寺街西口內路北。廟會定在農歷每月七、八兩日。
護國寺廟會上貨攤多,貨物齊,在這里不僅買貨,還可以聽聽相聲,看看雜耍,真是吃、穿、用、玩應有盡有。《京都竹枝詞》中雲:"東西兩廟貨真全,一日能消百萬錢,多少貴人間至此,衣香猶帶御爐煙。"
護國寺廟會上玉器攤很盛。北京是數代帝都,很多高超的工匠集中北京,使北京成為玉器產地,廟會期間,達官顯貴多愛逛玉器攤。餑餑鋪和扇子鋪在廟會上也是個大行業。扇子有便宜的蒲扇,中檔的羽毛扇,高檔的摺扇和團扇。摺扇和團扇上不僅雕刻花紋圖案,還鑲嵌珠玉寶石。扇面還有畫師作畫,書法家題字。往往一把扇子就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五)隆福寺
隆福寺位於北京東城東四牌樓之西,是北京名剎之一,當初廟里的香火十分興旺,是"東西兩廟"之東廟。每旬九、十有廟會。因此地繁華,遊人眾多,有的攤販為多賺錢,九、十兩天之後不走,繼續營業一兩天,這樣隆福寺的廟會就由每旬兩天變為逢九、十、一、二這4天了。
隆福寺廟會的規模居京城廟會之首位。《日下舊聞考》中說:"……每月之九、十有廟市,百貨駢闐,為廟市之冠"《燕京歲時記》雲:"九、十開東廟,開廟之日,百貨雲集,凡珠玉、綾羅、衣服、飲食、古玩、字畫、花鳥、魚蟲以及尋常日用之物,星卜、雜技之流,無所不有。乃都城內一大市會也"。該廟會上珠寶玉器、文玩古董很多。雕漆買賣在這里也很興旺。最具特色的是隆福寺小吃,多種多樣,隨季變換。至今這里的小吃店還頗有名氣,保留著一些傳統品種,受到老北京人的歡迎。廟會上洋煙畫攤前也常常是擠滿了人,過去有搜集洋畫片的,和現在集郵相似,因此產生了交換洋煙畫的"自由市場"。隆福寺後門通錢糧胡同,兩側聚集著很多乞丐,等候逛廟的人給他們一些施捨。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將各種攤販集中在廟前的大棚內,固定攤位,獨自經營。名曰"東四人民市場",後改為國營百貨商場。80年代又把前面只有一層的營業大棚拆掉,換了一座高八層,設備先進的商業大廈,改名為"隆福大廈"。原隆福寺廟的建築已盪然無存。
(六)廠甸
廠甸位於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一帶。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有廟會,是老北京春節期間遊人最多,最熱鬧的地方,當時很少有人不去逛趟廠甸的。
明嘉靖間為了皇宮和皇族的安全,把原在東華門、燈市口一帶的燈市部分移到琉璃廠附近。上元節時這時搭棚懸燈,熱鬧非凡。宣武門外是各省會館集中之地,各省考生常居於此,暇時多願到琉璃廠逛逛,對促進琉璃廠書肆和文物、南紙店鋪的發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清代中晚期,社會上一些暴發戶附庸風雅,不讀書也大量購買書籍,放在家裡擺樣子。不懂文物的人,也買名人字畫,名瓷和青銅器,也促進了琉璃廠的古籍、文物行業的興盛。
廠甸廟會是由看燈逐漸形成廟會的,從乾隆年間就規模相當可觀了。廟會上幾乎無所不有、無所不包,各色貨物五花八門,逛廟會的人是工農兵學商,各行各業的人都有。無論男女老少到廠甸都能各有所獲。
新中國成立初期,經過聯營合並,琉璃廠的店鋪所余無幾。三中全會後,政府投資恢復琉璃廠文化街。1985年國慶節起很多店鋪相繼開張,以嶄新的面貌接待中外賓客,琉璃廠又成了名符其實的文化街。
(七)白雲觀
白雲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復興門外白雲路之東。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九日有廟會。以宗教活動為主。
白雲觀是北京最大的道觀,號稱"全真第一叢林"。白雲觀正月開廟的主要活動有"會神仙","順星","打金錢眼","摸石猴"等等。傳說正月十九日丘處機要降臨人間超度有緣者。廟會期間以出售香燭紙箔神像最多,其次是各種食品、兒童玩具等,日用百貨為數不多。會期還有各處民間花會獅子、高蹺、旱船都來進香表演,鑼鼓不斷,熱鬧異常。
逛白雲觀還有一個很愜意的活動,就是騎小毛驢。1987年起,在白雲觀"春節民俗廟會"上又恢復了騎小毛驢的活動。目前白雲觀是中國道教協會所在地,恢復了宗教活動,並對外開放。
除上述著名廟會外,老北京還有五顯財神廟廟會,朝外東岳廟廟會,蟠桃宮廟會也都有名。
北京郊區縣的廟會亦極富特色,除前述的妙峰山外,Y吉山碧霞元君祠、白龍潭的"開潭"、戒台寺的晾經、天台山"魔王"、西頂娘娘廟"七十二司"等處廟會都很出名。
㈢ 北京隆福寺的具體位置
北京 隆福寺
街道:東城區隆福寺街
小區:隆福寺小區(東城區東四北大街西)
㈣ 北京哪裡有廟會,門票是多少
龍潭廟會
時間:2007年2月16日(農歷臘月二十九)至2月24日(農歷正月初七)
地點:龍潭公園
票價:團體預售票5元(有日期限制),請柬6元(無日期限制)註:當日買票需6元,請柬廟會期間不再銷售。
廟會特色:本屆龍潭廟會以「和諧崇文歡樂龍潭」為主題。8大類160餘項文化、體育、游藝等互動性、參與性強的活動異彩紛呈。此外,奧運的精靈——「福娃」還將和遊人共同喜迎新年。全園的競技舞台上將迎來眾多世界冠軍。此外,銷聲匿跡近五十年的老北京叫賣聲和市井風俗也將出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劇場。
活動分為幾大類:體育競技活動、文藝文化活動、民風民俗活動、科普游藝活動、「商業小吃特色突出設置五條各具風格的特色街。
乘車路線:6路、8路、12路、60路、116路、352路、607路、750路、807路、958路北京游樂園站下車;34路、35路、36路、37路、41路、705路、707路、713路、743路、822路、943路(專線)、957路廣明樓站下車。
自駕車路線:南二環左安門橋往北500米,東二環光明橋往西第一個十字路口往南。
聯系電話:67144336
紅樓廟會
時間:2007年2月18日(正月初一)至2月23日(正月初六)
地點:大觀園內及周邊
票價:團體價8元;廟會期間一律10元
廟會特色:在今年的紅樓廟會上,除再現「元妃省親」古裝遊行的盛大場景外,大觀園還將首次向中外遊客展現為服務社會而開發的傳統婚慶典禮「寶玉成婚」、 壽筵大典「賈母賀壽」的熱鬧場景,這既是一次創新,又為春節廟會增添了一道喜慶靚麗的風景線。紅樓美食以及老北京風味小吃,也是今年紅樓廟會的一大亮點。在紅樓宴酒店的陽光大廳內,身著古裝的服務員將向您呈現「紅樓宴」中的精美小吃——小粽子、吉祥果、如意糕、太君酥等均是平日里不多見的紅樓特色小吃。
乘車路線:59、19、819、56、122、423至大觀園站。
聯系電話:83552933、63544993
地壇廟會
時間:2007年2月17日-2月24日(農歷臘月三十至正月初七)
地點:北京地壇公園
票價:10元
廟會特色:2007年地壇廟會以方澤壇為中心,在四周設置了京味民俗大講堂、攝影藝術長廊、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場、南北民間花會表演區。廟會期間,組委會將舉辦天津泥人張、陝西鳳翔泥塑、山東濰坊年畫等民間工藝品展覽;劉一達等7位京城著名民俗文化專家將每天一個新話題向遊人講述傳統年節的習俗;年初四,著名心理專家楊鳳池教授將針對子女教育、老年孤獨等問題現場解答群眾的疑惑;組委會還邀請鑒寶專家免費現場鑒定群眾收藏的寶物。廟會期間還將舉辦猜燈謎、抖空竹、蹴球等文化、體育、游藝類活動。
乘車路線:乘地鐵到雍和宮或安定門站,乘公交車13、116、62、44、117、800、80、820、特2路汽車到地壇南門,104、108、124路電車或27、104快、358、119、407、328、803、18、758、850、113、858、644、643到地壇西門。
聯系電話:64216870 64214657
朝陽公園洋廟會(即北京朝陽國際風情節)
時間:2007年2月18日(正月初一)至2月24日(正月初七)
地點:北京朝陽公園
票價:零售票10元/人;團體票8元/人
廟會特色:展示異域風情、打造激情之旅,是每一屆風情節所追求的風格,英國、德國、蘇格蘭、義大利、西班牙、俄羅斯、挪威、蒲隆地、澳大利亞等國的精英藝術家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特色表演,迄今為止已有超過200位國外藝術家參與。雲貴、內蒙古、新疆等國內民族風情也成為歷屆風情節的特色看點。
公交線路:乘988路、976支、973路、852路、834路、831路、815路、758路、752路、750路等都可以到達!
聯系電話5977581
廠甸廟會
時間:2007年2月18日(正月初一)至2月23日(正月初六)
地點:北起宣武區南新華街和平門路口,向南經虎坊橋路口至虎坊路文化廣場
廟會特色:廠甸特有的娛樂氣氛也很吸引人,高蹺、太平鼓、小車會、五虎棍……各種花會競相表演,更是北京天橋的老藝人為你表演絕活。以大糖葫蘆為代表的風味小吃更是不可錯過。琉璃廠到了正月卻格外的熱鬧。
乘車路線:地鐵和平門站、6路、14路、15路、23路、7路、5路、66路、102路、105路、百利寶102、603路等。
聯系電話:63027874
北京蓮花池廟會
時間:2007年2月18日(初一)至2月23日(初六)
地點:蓮花池公園
票價:6元(1.2米以下兒童免費、持學生證、老年證半價)
廟會特色:第七屆北京蓮花池廟會」將繼續以蓮花池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為依託,立足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打造蓮花池民俗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展示民間手工藝品、民間絕活、民間收藏、民間花會等一系列民俗文化,通過品小吃、觀市井、看絕活、賽花會等活動,再現老北京市井風俗風貌。使蓮花池廟會成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的一個平台,使大家不斷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使民族傳統文化逐漸發揚光大,把「蓮花池廟會」逐步打造為品牌廟會。
乘車路線:6、50、340、613、620、704、822、927、368、323、822、811、937路、特7路到蓮花池或西客站南廣場下車即可。
電話:63972892-8104 63984701
東岳廟春節文化廟會
時間:2007年2月17日(臘月二十九)至2月24日(正月初七)
地點:朝陽區東岳廟
票價:10元,團體8元
廟會特色:「借問祈福何處好,路人皆指東岳廟。」「福」文化成為東岳廟廟會的核心與特色,距今至少也有300年的歷史了。東岳廟坐落在朝陽門外大街,始建於元朝延佑六年(1319年),佔地71畝,是道教正一派在華北地區最大的廟宇。全廟分正院和東、西道院三部分,沿中軸線分七進排列著洞門牌樓、瞻岱門、岱嶽殿、育德殿、後罩樓等建築,布局嚴謹,氣勢恢宏。廟中供奉的是泰山之神東岳大帝及眾神祗,有神像近千尊,尚存12尊明成化十七年(1485年)用金絲楠木雕刻的三官及府臣像。廟內的石碑數量居京城眾寺觀之首,多達140餘通,以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撰文、書丹並篆額的《張留孫道行碑》最為著名。東岳廟自1995年辟為北京民俗博物館。
交通:市內乘109、112、846、750路神街下車,或地鐵朝陽門站下車向東。
白雲觀廟會
時間:正月初一至初六(2007年2月17日—2月 23日)
地點:西城區白雲觀
票價:10元
廟會特色:白雲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復興門外白雲路之東,是北京最大的道觀,號稱「全真第一叢林」。老年間,白雲觀正月開廟的主要活動有「會神仙」、「順星」、「打金錢眼」、「摸石猴」等等。據說摸了石猴就可以「封爵封侯」,有了「官運」。而婦女們到元君殿送子娘娘面前「拴娃娃」,是為了祈求來年喜得貴子。正在患病的人到葯王前燒一炷香,拜上一拜,祈求的是早日康復,每個人的意願都簡單而朴實。逛白雲觀還有一個很愜意的活動。目前白雲觀是中國道教協會所在地。
乘車路線:26、717、708、932路白雲觀站,地鐵木樨地站。停車場地有限,盡量不自駕車前往。
聯系電話:63443666
紅螺寺廟會
時間:正月初一至初七(2007年2月18日—2月24日)
地點:紅螺寺景區
票價:30元
廟會特色:禮佛拜祖、撞吉祥鍾、打金錢眼、風味小吃、書畫攝影展、雜技花會表演、賞歲寒三友——松、竹、梅等,漫步10里「綠色長廊」中,感受到這里濃濃的綠意。
乘車路線:東直門長途汽車站乘936支可直達紅螺寺景區。
自駕車路線:北京——京順路(101國道)——懷柔區——青春路(路經交通隊環島)北行——紅螺路——紅螺寺景區。
聯系電話:60681639
㈤ 哪裡的廟會在北京歷史上時間最早、規模最大
老北京幾個典型廟會
(一)都城隍廟
都城隍廟中供奉著守護北京城池的神仙--城隍老爺。在今西城區成方街一帶。清末一場大火,將廟燒毀。然而這座古廟於老北京的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北京廟會的誕生地。
在明代都城隍廟的廟會規模相當可觀。明代的《燕都游覽志》說:"廟市者,以市於城西之都城隍廟而名也,西至廟,東至刑部街,約三里許,大略與燈市同。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開市,較多燈市一日耳。"明代一年一度的燈市,可轟動九城,能與燈市相比的都城隍廟廟會,其盛況可想而知了。
清代除了每月三天的廟會外,每年農歷五月十一日還由太常寺官員在此舉行祭祀城隍的盛大活動。屆時,香客遊人絡繹不絕,小商小販雲集此地,高聲叫賣,熱鬧非凡。"鬧市口"即是記載當時廟會盛況的地名。由於廟會上"游上填塞,故多草竊剪綹之事",少不了打架斗毆事件的發生,因而留下"鬧市口常鬧事,太平橋不太平"的諺語。
隨著社會的發達,都城隍廟的廟會逐漸衰落,被廣安門里的報國寺廟會取代。不久琉璃廠市場又取代了報國寺廟會。
(二)土地廟
土地廟也叫"都土地廟",在宣武門外下斜街路西,廟的規模不大,但廟會的規模不小。每月逢三有廟會,以商業活動為主。《光緒順天府志》說:"每旬之三有廟市,遊人雜沓,與護國、隆福兩寺並稱勝。"能與號稱"東西二廟"的廟會"並稱勝",可見盛況不一般。商販貨攤和文藝演出場地多在廟的四周,春秋旺季攤位可以一直擺到廣安門大街上。
土地廟周圍多是普通城市勞動階層和菜農、花農,因此土地廟的廟會上,多是一般市民所需要的日用器皿,鍋碗瓢盆,中小農具,種籽秧苗,而很少看到珍寶翠鑽、古玩字畫等有錢人喜歡的東西。廟會上的鮮花買賣,是土地廟廟會的一項主要特色,因其於花鄉--豐台十八村毗鄰,所以這里的鮮花遠勝其他廟會。鮮花的品種又多又鮮,而且還不乏奇花異草。土地廟的廟會上還有一種商品特別多,這就是雞毛撣子。舊北京老百姓用它們打掃衛生,還是室內不可缺少的擺設。尤其是春節前,雞毛撣子是各家各戶不可缺少的工具。
建國初期北京的土地廟會還興旺過一個時期,現在廟會已不存在,但是廟的建築還在,只是早已作為民居,面目全非了。
(三)白塔寺
白塔寺在北京阜成門內大街路北。正名妙應寺,是北京名剎,因寺內有座"以鎮都邑"的藏式佛塔,通體皆白,故俗稱白塔寺,而正名妙應卻不大提及了。 白塔寺的廟會在農歷每月五、六兩日舉行,也是北京主要廟會之一。《舊京瑣記》里有記載:「…有期集者,逢三之土地廟,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護國寺,九、十之隆福寺,謂之四大廟市,皆以期集。」 白塔寺的廟會與護國寺廟會基本相同,因白塔寺與護國寺不但位置相鄰,而且廟會的日期也相近。 廟會期間,除與其他廟會類似的山貨、百貨、食品、玩具和農副產品等貨攤外,木碗貨攤是其特色。《舊都文物略》中說:「白塔寺的木碗花草、土地廟木器竹器,皆屬特有。」賣蛐蛐罐、蟈蟈葫蘆、鳥籠子市場也是白塔寺廟會的特有市場。這些東西不但有它的實用性,而且由於製作講究,工藝復雜,很多都已成為精美的藝術品。白塔寺廟會止於公私合營之後。
(四)護國寺
護國寺位於北京西城西四牌樓之北,護國寺街西口內路北。廟會定在農歷每月七、八兩日。
護國寺廟會上貨攤多,貨物齊,在這里不僅買貨,還可以聽聽相聲,看看雜耍,是吃、穿、用、玩應有盡有。《京都竹枝詞》中雲:「東西兩廟貨真全,一日能消百萬錢,多少貴人間至此,衣香猶帶御爐煙。」
護國寺廟會上玉器攤很盛。北京是數代帝都,很多高超的工匠集中北京,使北京成為玉器產地,廟會期間,達官顯貴多愛逛玉器攤。餑餑鋪和扇子鋪在廟會上也是個大行業。扇子有便宜的蒲扇,中檔的羽毛扇,高檔的摺扇和團扇。有的摺扇和團扇上不僅雕花刻紋,還鑲嵌珠寶玉石,扇面上有畫師作畫,大家題字,往往一把扇子就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五)隆福寺
隆福寺位於北京東城東四牌樓之西,是北京名剎之一,當初廟里的香火十分興旺,是"東西兩廟"之東廟。每旬九、十有廟會。因此地繁華,遊人眾多,有的攤販為多賺錢,九、十兩天之後不走,繼續營業一兩天,這樣隆福寺的廟會就由每旬兩天變為逢九、十、一、二這4天了。
隆福寺廟會的規模居京城廟會之首位。《日下舊聞考》中�說「……�每月之九、十有廟市,百貨駢闐,為廟市之冠。」《燕京歲時記》雲:「九、十開東廟,開廟之日,百貨雲集,凡珠玉、綾羅、衣服、飲食、古玩、字畫、花鳥、魚蟲以及尋常日用之物,星卜、雜技之流,無所不有。乃都城內一大市會也。」該廟會上珠寶玉器、文玩古董很多。雕漆買賣在這里也很興旺。最具特色的是隆福寺小吃,多種多樣,隨季變換,至今這里的小吃店還頗有名氣,保留著一些傳統品種,受到老北京人的歡迎。廟會上洋煙畫攤前也常常是擠滿了人,過去有搜集洋畫片的,和現在集郵相似,因此產生了交換洋煙畫的"自由市場"。
解放後政府將各種攤販集中在廟前的大棚內,固定攤位,獨自經營。名曰"東四人民市場",後改為國營百貨商場。80年代又把前面只有一層的營業大棚拆掉,換了一座高八層的商業大廈,改名為"隆福大廈",原隆福寺廟的建築已盪然無存。
(六)廠甸
廠甸位於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一帶。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有廟會,是老北京春節期間遊人最多,最熱鬧的地方,當時很少有人不去逛趟廠甸的。
明嘉靖間為了皇宮和皇族的安全,把原在東華門、燈市口一帶的燈市部分移到琉璃廠附近。上元節時這時搭棚懸燈,熱鬧非凡。宣武門外是各省會館集中之地,各省考生常居於此,暇時多願到琉璃廠逛逛,對促進琉璃廠書肆和文物、南紙店鋪的發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清代中晚期,社會上一些暴發戶附庸風雅,不讀書也大量購買書籍,放在家裡擺樣子。不懂文物的人,也買名人字畫,名瓷和青銅器,也促進了琉璃廠的古籍、文物行業的興盛。
廠甸廟會是由看燈逐漸形成廟會的,從乾隆年間就規模相當可觀了。廟會上幾乎無所不有、無所不包,各色貨物五花八門,逛廟會的人是工農兵學商,各行各業的人都有。無論男女老少到廠甸都能各有所獲。 今天的廠甸廟會是北京城內唯一的開放式廟會,琉璃廠也被恢復成為名符其實的文化街。
(七)白雲觀
白雲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復興門外白雲路之東。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九日有廟會。以宗教活動為主。
白雲觀是北京最大的道觀,號稱"全真第一叢林"。白雲觀正月開廟的主要活動有山門"摸石猴",窩風橋上"打金錢眼",元辰殿十二生肖二十四孝圖前「尋找命星」等等。
其中"摸石猴",除山門上這只石猴外,還有兩只石猴隱藏在其他石刻的花紋中,名曰「三猴不見面」,後二猴知道的人不多,所以白雲觀還有「鐵打白雲觀,三猴不見面,」的說法。窩風橋據傳是佛道相爭的產物,原橋在「文革」期間被拆毀改為防空洞。現在的橋是一九八八年又依舊樣重建的。道教文化中,天乾地支配合,每六十年重復一次,叫一個花甲子,每年都有一位對應星宿當值。元辰殿中塑有以六十年花甲子為順序的六十位星宿像,順星就是遊客到元辰殿找到自己的本命星宿,在塑像前跪拜,燒香、布施之後,即可保佑自己一年順遂。
上述廟會現在僅存廠甸和白雲觀兩處,這里給個提示,白雲觀的另兩只石猴,一直在山門外,一隻躲在窩風橋旁,明年春節,如果有時間你不妨按照我說的,到白雲觀走走,爭取把這三隻石猴都摸全了。
廟會又稱莊稼會,其形成的物質條件是集市,其次是宗教文化背景
㈥ 北京三大禁地
北京三大禁地:京西賓館、玉泉山、中南海
1、京西賓館
作為北京三大禁地之一的玉泉山,被稱為中國政治的後花園,這里曾經見證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還是決定中國改革方向許多文件的誕生地。
傳聞,西郊玉泉山是京城中央高層人物所休養居住的地方。從南宮門(玉泉山靜明園共有六個門,正門俗稱南宮門,大門以東有東宮門、小南門和小東門,以西有西宮門,西北有夾牆門)經過,看見這里荷槍實彈、戒備森嚴的衛兵,總是讓人有一種肅穆神秘、深不可測的感覺。
如今,這里已經不在是普通的風景區,由於黨政高管經常出沒,玉泉山的警衛是極其森嚴的哦。而且,玉泉山雖然作為燕京八景之一,但不對外開放。
3、中南海
中南海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政治生活的心臟,它位於故宮的西側,佔地面積有100公頃,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中樞,也象徵著中國最高行政權力。新中國成立後,中南海就成為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所在地,也是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者的居住地和辦公場,很多歷史上重要的會議都是在中南海召開的。這里不是一般人可以進入的,也是讓世人倍感神秘的地方。
㈦ 北京廟會一共有幾家
北京的廟會詳盡地統計起來不太容易,因為有的廟會是一年一度,有的一個月內就有數天,會期除固定的,還有不定天數的。現僅以清末民初的會期為例:每月逢九、十、一、二是隆福寺,逢三是土地廟,逢五、六是白塔寺,逢七、八是護國寺。再加上正月初一開廟的東岳廟和大鍾寺(一般開廟10天到半月),初二的財神廟,十七、十八的白雲觀,三月初三的蟠桃宮等等,幾乎天天有廟會,有時一天還不只一處。
北京的廟會之所以得以流傳,是因為它的存在適應了社會的需求。廟會也稱廟市,它的形成發展與寺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廟會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附設一些商業活動。久而久之,廟會期間的宗教活動便是次要的了,而主要成了老百姓的購貨市場,以滿足一般市民的生活需要。
(一)購買生活必需品的市場
北京的大街上雖然林立著大商場和百貨公司,但是老北京"過日子"的家庭主婦們都不願光顧。他們到廟市上去買東西,挑選方便,價錢又便宜,廟會的商販們盡量地滿足她們的需求。首先貨物種類齊全,鍋盆碗箸,日用百貨,衣帽鞋襪等應有盡有。貨物質量不要求多麼精緻,只要結實、便宜。主婦們選購了必需品之後,一般能滿足數天的需求,所以,同一個地區不必天天有廟會。廟會的商販們,在一個廟會結束前,又把全部家當搬到另一個廟會。因此北京的廟會雖然地方不同,內容卻又大同小異,經常逛廟會者都知道,走到哪裡全都是這些人。
(二)舉行宗教活動
一般說來,廟會期間,都是該廟舉行宗教活動的時間,但由於特色不濃,往往不被人們所重視。在北京的廟宇中,有幾處的宗教活動是極富特色的。
比如:喇嘛打鬼:這是喇嘛廟宗教儀式。由喇嘛們扮演鬼怪;長教喇嘛手執法器,游轉之後,將"鬼"除之。打鬼的廟宇有:正月初八的弘仁寺、十五日的黃寺、二十三的黑寺、三十日的雍和宮等。再如城隍廟的"城隍出巡"也是單純的宗教活動,每年五月初一,東城的大興縣城隍廟和四月二十二西城的宛平縣城隍廟都有"城隍出巡"活動。屆時,將廟內城隍的塑像抬出,不但有前呼後擁的儀仗執事,還有若干"馬童"和裝扮成各式模樣的善男信女們,一直走到都城隍廟。出巡之時,大街上觀看者如潮似海。每年十月二十五的白塔燃燈、七月十五中元日的燒法船、正月初八的星燈等,宗教氣氛極為濃烈,但有些活動只屬宗教範疇,並無廟會市場伴隨。
(三)花會表演
花會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以精湛的武術為特長的如少林、五虎、開路等;有以技巧高超取勝的如高蹺、中幡、太獅、少獅、杠子等,有以舞蹈俏麗而引人入勝的如小車、旱船、秧歌、花鈸、跨鼓等。這些花會多為民間自娛組織,城市和鄉村中都有,而且極具地方色彩,往往方圓數十里同類花會只有一家,很有權威性。一般說來,農村的花會活動時間都在冬季,而城內花會平時均可有活動。諸如廟宇開光典禮、廟會期間及重大喜慶日等,深受民眾歡迎,每逢花會表演觀眾人山人海。花會轉移場地時,沿街隨路表演,往往圍街堵巷,妨礙交通。
專赴廟會上表演的花會叫香道會。每逢進香之時,各路花會雲集,蔚為壯觀。北京最大的進香花會莫過於妙峰山廟會。屆時天津、河北等周邊地區的花會必來朝山,同類花會爭相獻技,各有絕招,令人咋舌。據說朝山花會路過頤和園北牆外,園內慈禧聽見鑼鼓聲極想看會,但不能隨意出園,於是在園內臨牆建眺遠齋,居高臨下隔牆而望。園外的花會知太後在看錶演,便在廣場上特意演出,久之形成慣例,花會過此,必在場上獻出絕技。
老北京過去幾個典型的廟會
(一)都城隍廟
都城隍廟中供奉著守護北京城池的神仙--城隍老爺。在今成方街一帶。清末一場大火,將廟燒毀。然而這座古廟於老北京的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北京廟會的誕生地。在明代都城隍廟的廟會規模相當可觀。明代的《燕都游覽志》說:"廟市者,以市於城西之都城隍廟而名也,西至廟,東至刑部街,約三里許,大略與燈市同。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開市,較多燈市一日耳。"明代一年一度的燈市,可轟動九城,能與燈市相比的都城隍廟廟會,其盛況可想而知了。
清代除了每月三天的廟會外,每年農歷五月十一日還由太常寺官員在此舉行祭祀城隍的盛大活動。屆時,香客遊人絡繹不絕,小商小販雲集此地,高聲叫賣,熱鬧非凡。"鬧市口"即是記載當時廟會盛況的地名。由於廟會上"游上填塞,故多草竊剪綹之事",少不了打架斗毆事件的發生,因而留下"鬧市口常鬧事,太平橋不太平"的諺語。
廟會上不僅吃穿用的商品無所不有,而且還有珍奇異寶,連一些外國客商也趕廟會,做生意。明代有這樣的記載:"碧眼胡商,飄洋香客,腰纏百萬,列肆高談。" 隨著社會的發達,都城隍廟的廟會逐漸衰落,被廣安門里的報國寺廟會取代。不久琉璃廠市場又取代了報國寺廟會。
(二)土地廟
土地廟也叫"都土地廟",在宣武門外下斜街路西,廟的規模不大,廟會的規模可不小。每月逢三有廟會,以商業活動為主。《光緒順天府志》說:"每旬之三有廟市,遊人雜沓,與護國、隆福兩寺並稱勝。"能與號稱"東西二廟"的廟會"並稱勝",足見其盛況不一般。商販貨攤和文藝演出場地多在廟的四周,春秋旺季攤位可擺到廣安門大街上。
土地廟周圍多是普通城市勞動人民和菜農、花農,因此土地廟的廟會上,多是一般市民所需要的日用器皿,鍋碗瓢盆,中小農具,種籽秧苗,而很少看到珍寶翠鑽、古玩字畫等有錢人喜歡的東西。廟會上的鮮花買賣,是土地廟廟會的一項主要特色,因其於花鄉--豐台十八村毗鄰,所以這里的鮮花遠勝其他廟會。鮮花的品種又多又鮮,而且還不乏奇花異草。土地廟的廟會上還有一種商品特別多,這就是雞毛撣子。舊北京老百姓用它們打掃衛生,還是室內不可缺少的擺設。尤其是春節前,雞毛撣子是各家各戶不可缺少的工具。
新中國成立初期,土地廟的廟會還興旺過一個時期,現在廟會不多了,但是廟的建築還在,不過已作為民居,面目全非了。
(三)白塔寺
白塔寺在北京阜成門內大街路北。正名妙應寺,是北京名剎,因寺內有座"以鎮都邑"的藏式佛塔,通體皆白,故俗稱白塔寺,而正名妙應卻鮮為人知。 白塔寺的廟會在農歷每月五、六兩日舉行,是北京主要廟會之一。清末《舊京瑣記》雲:"…有期集者,逢三之土地廟,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護國寺,九、十之隆福寺,謂之四大廟市,皆以期集。白塔寺的廟會與護國寺廟會基本相同,因白塔寺與護國寺不但位置相鄰,而且廟會的日期也相近。 廟會期間,除與其他廟會類似的山貨、百貨、食品、玩具和農副產品等貨攤外,木碗貨攤是其特色。《舊都文物略》中說:"白塔寺的木碗花草、土地廟木器竹器,皆屬特有。"賣蛐蛐罐、蟈蟈葫蘆、鳥籠子市場也是白塔寺廟會的特有市場。這些東西不但有它的實用性,而且由於製作講究,工藝復雜,很多都已成為精美的藝術品。
新中國成立後,公私合營之後白塔寺廟會停止了。
(四)護國寺
護國寺位於北京西城西四牌樓之北,護國寺街西口內路北。廟會定在農歷每月七、八兩日。護國寺廟會上貨攤多,貨物齊,在這里不僅買貨,還可以聽聽相聲,看看雜耍,真是吃、穿、用、玩應有盡有。《京都竹枝詞》中雲:"東西兩廟貨真全,一日能消百萬錢,多少貴人間至此,衣香猶帶御爐煙。"
護國寺廟會上玉器攤很盛。北京是數代帝都,很多高超的工匠集中北京,使北京成為玉器產地,廟會期間,達官顯貴多愛逛玉器攤。餑餑鋪和扇子鋪在廟會上也是個大行業。扇子有便宜的蒲扇,中檔的羽毛扇,高檔的摺扇和團扇。摺扇和團扇上不僅雕刻花紋圖案,還鑲嵌珠玉寶石。扇面還有畫師作畫,書法家題字。往往一把扇子就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五)隆福寺
隆福寺位於北京東城東四牌樓之西,是北京名剎之一,當初廟里的香火十分興旺,是"東西兩廟"之東廟。每旬九、十有廟會。因此地繁華,遊人眾多,有的攤販為多賺錢,九、十兩天之後不走,繼續營業一兩天,這樣隆福寺的廟會就由每旬兩天變為逢九、十、一、二這4天了。
隆福寺廟會的規模居京城廟會之首位。《日下舊聞考》中�說:"……�每月之九、十有廟市,百貨駢闐,為廟市之冠"《燕京歲時記》雲:"九、十開東廟,開廟之日,百貨雲集,凡珠玉、綾羅、衣服、飲食、古玩、字畫、花鳥、魚蟲以及尋常日用之物,星卜、雜技之流,無所不有。乃都城內一大市會也"。該廟會上珠寶玉器、文玩古董很多。雕漆買賣在這里也很興旺。最具特色的是隆福寺小吃,多種多樣,隨季變換。至今這里的小吃店還頗有名氣,保留著一些傳統品種,受到老北京人的歡迎。廟會上洋煙畫攤前也常常是擠滿了人,過去有搜集洋畫片的,和現在集郵相似,因此產生了交換洋煙畫的"自由市場"。隆福寺後門通錢糧胡同,兩側聚集著很多乞丐,等候逛廟的人給他們一些施捨。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將各種攤販集中在廟前的大棚內,固定攤位,獨自經營。名曰"東四人民市場",後改為國營百貨商場。80年代又把前面只有一層的營業大棚拆掉,換了一座高八層,設備先進的商業大廈,改名為"隆福大廈"。原隆福寺廟的建築已盪然無存。
(六)廠甸
廠甸位於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一帶。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有廟會,是老北京春節期間遊人最多,最熱鬧的地方,當時很少有人不去逛趟廠甸的。
明嘉靖間為了皇宮和皇族的安全,把原在東華門、燈市口一帶的燈市部分移到琉璃廠附近。上元節時這時搭棚懸燈,熱鬧非凡。宣武門外是各省會館集中之地,各省考生常居於此,暇時多願到琉璃廠逛逛,對促進琉璃廠書肆和文物、南紙店鋪的發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清代中晚期,社會上一些暴發戶附庸風雅,不讀書也大量購買書籍,放在家裡擺樣子。不懂文物的人,也買名人字畫,名瓷和青銅器,也促進了琉璃廠的古籍、文物行業的興盛。
廠甸廟會是由看燈逐漸形成廟會的,從乾隆年間就規模相當可觀了。廟會上幾乎無所不有、無所不包,各色貨物五花八門,逛廟會的人是工農兵學商,各行各業的人都有。無論男女老少到廠甸都能各有所獲。
新中國成立初期,經過聯營合並,琉璃廠的店鋪所余無幾。三中全會後,政府投資恢復琉璃廠文化街。1985年國慶節起很多店鋪相繼開張,以嶄新的面貌接待中外賓客,琉璃廠又成了名符其實的文化街。
(七)白雲觀
白雲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復興門外白雲路之東。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九日有廟會。以宗教活動為主。
白雲觀是北京最大的道觀,號稱"全真第一叢林"。白雲觀正月開廟的主要活動有"會神仙","順星","打金錢眼","摸石猴"等等。傳說正月十九日丘處機要降臨人間超度有緣者。廟會期間以出售香燭紙箔神像最多,其次是各種食品、兒童玩具等,日用百貨為數不多。會期還有各處民間花會獅子、高蹺、旱船都來進香表演,鑼鼓不斷,熱鬧異常。
逛白雲觀還有一個很愜意的活動,就是騎小毛驢。1987年起,在白雲觀"春節民俗廟會"上又恢復了騎小毛驢的活動。目前白雲觀是中國道教協會所在地,恢復了宗教活動,並對外開放。
除上述著名廟會外,老北京還有五顯財神廟廟會,朝外東岳廟廟會,蟠桃宮廟會也都有名。北京郊區縣的廟會亦極富特色,除前述的妙峰山外,Y吉山碧霞元君祠、白龍潭的"開潭"、戒台寺的晾經、天台山"魔王"、西頂娘娘廟"七十二司"等處廟會都很出名。
隨著社會的發展,北京的廟會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已近尾聲。因為宗教迷信之人越來越少;多種文娛形式百花齊放,花會相對遜色;市民購物更不以廟會為主要市場,所以廟會有自然淘汰的趨勢。到"文化大革命"時期,把廟會當作"四舊"徹底"橫掃"了,於是廟會絕跡。
近幾年來,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人民生活的豐富多彩,為了宏揚民族文化,發展民族經濟,北京地區恢復了春節廟會活動,使中斷了數十年的民間活動得以復甦。規模較大的屬地壇廟會,其他還有龍潭廟會,白雲觀廟會等,廟會上有風味小吃,民間花會,技藝表演等等。小吃中很多都是斷檔多年的北京風味食品,如扒糕,煎燜子,八寶茶湯等等。民間花會有耍獅子、踩高蹺、小車會、旱船等,技藝中有耍中幡、拉洋片、雙簧等等。真是豐富多彩,眼花繚亂,令人大開眼界。大鍾寺廟會恢復了"打金錢眼"的習俗。各公園、廟宇的活動均在春節前後舉行。
㈧ 北京十大網紅景點
北京網紅經典有王府井,天安門,故宮,長城,博物館,北京火車站,北京機場
㈨ 老北京廟會的白塔寺
白塔寺在北京阜成門內大街路北。正名妙應寺,是北京名剎,因寺內有座「以鎮都邑」的藏式佛塔,通體皆白,故俗稱白塔寺,而正名妙應卻鮮為人知。 白塔寺的廟會在農歷每月五、六兩日舉行,是北京主要廟會之一。清末《舊京瑣記》雲:…有期集者,逢三之土地廟,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護國寺,九、十之隆福寺,謂之四大廟市,皆以期集。
白塔寺的廟會與護國寺廟會基本相同,因白塔寺與護國寺不但位置相鄰,而且廟會的日期也相近。 廟會期間,除與其他廟會類似的山貨、百貨、食品、玩具和農副產品等貨攤外,木碗貨攤是其特色。《舊都文物略》中說:「白塔寺的木碗花草、土地廟木器竹器,皆屬特有。」賣蛐蛐罐、蟈蟈葫蘆、鳥籠子市場也是白塔寺廟會的特有市場。這些東西不但有它的實用性,而且由於製作講究,工藝復雜,很多都已成為精美的藝術品。
護國寺護國寺位於北京西城西四牌樓之北,護國寺街西口內路北。廟會定在農歷每月七、八兩日。
護國寺廟會上貨攤多,貨物齊,在這里不僅買貨,還可以聽聽相聲,看看雜耍,真是吃、穿、用、玩應有盡有。《京都竹枝詞》中雲:「東西兩廟貨真全,一日能消百萬錢,多少貴人間至此,衣香猶帶御爐煙。」
護國寺廟會上玉器攤很盛。北京是數代帝都,很多高超的工匠集中北京,使北京成為玉器產地,廟會期間,達官顯貴多愛逛玉器攤。餑餑鋪和扇子鋪在廟會上也是個大行業。扇子有便宜的蒲扇,中檔的羽毛扇,高檔的摺扇和團扇。摺扇和團扇上不僅雕刻花紋圖案,還鑲嵌珠玉寶石。扇面還有畫師作畫,書法家題字。往往一把扇子就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隆福寺
隆福寺位於北京東城東四牌樓之西,是北京名剎之一,當初廟里的香火十分興旺,是「東西兩廟」之東廟。每旬九、十有廟會。因此地繁華,遊人眾多,有的攤販為多賺錢,九、十兩天之後不走,繼續營業一兩天,這樣隆福寺的廟會就由每旬兩天變為逢九、十、一、二這4 天了。
隆福寺廟會的規模居京城廟會之首位。《日下舊聞考》中說:「……每月之九、十有廟市,百貨駢闐,為廟市之冠」,《燕京歲時記》雲:「九、十開東廟,開廟之日,百貨雲集,凡珠玉、綾羅、衣服、飲食、古玩、字畫、花鳥、魚蟲以及尋常日用之物,星卜、雜技之流,無所不有。乃都城內一大市會也」。該廟會上珠寶玉器、文玩古董很多。雕漆買賣在這里也很興旺。最具特色的是隆福寺小吃,多種多樣,隨季變換。至今這里的小吃店還頗有名氣,保留著一些傳統品種,受到老北京人的歡迎。廟會上洋煙畫攤前也常常是擠滿了人,過去有搜集洋畫片的,和集郵相似,因此產生了交換洋煙畫的「自由市場」。隆福寺後門通錢糧胡同,兩側聚集著很多乞丐,等候逛廟的人給他們一些施捨。
後來政府將各種攤販集中在廟前的大棚內,固定攤位,獨自經營。名曰「東四人民市場」,後改為國營百貨商場。80年代又把前面只有一層的營業大棚拆掉,換了一座高八層,設備先進的商業大廈,改名為隆福大廈。原隆福寺廟的建築已盪然無存。
廠甸
廠甸是當年老北京時代最重要的廟會之一,過春節逛廠甸是北京人的一大樂趣。廠甸位於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一帶。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有廟會,是老北京春節期間遊人最多,最熱鬧的地方,當時很少有人不去逛趟廠甸的。
明嘉靖間為了皇宮和皇族的安全,把原在東華門、燈市口一帶的燈市部分移到琉璃廠附近。上元節時這時搭棚懸燈,熱鬧非凡。宣武門外是各省會館集中之地,各省考生常居於此,暇時多願到琉璃廠逛逛,對促進琉璃廠書肆和文物、南紙店鋪的發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清代中晚期,社會上一些暴發戶附庸風雅,不讀書也大量購買書籍,放在家裡擺樣子。不懂文物的人,也買名人字畫,名瓷和青銅器,也促進了琉璃廠的古籍、文物行業的興盛。
廠甸廟會是由看燈逐漸形成廟會的,從乾隆年間就規模相當可觀了。廟會上幾乎無所不有、無所不包,各色貨物五花八門,逛廟會的人是工農兵學商,各行各業的人都有。無論男女老少到廠甸都能各有所獲。
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以琉璃廠中間和海王村公園為中心,舉辦大型廟會。廟會期間,琉璃廠東西街、南北新華街、大小沙土園及呂祖寺附近的商販連成一片,從串成佛珠狀的大山裡紅,到五尺高的大糖葫蘆;從頂著紅點兒的愛窩窩,到層層起酥的油酥火燒;乃至年糕、豆腐腦、元宵、炸糕、小豆粥、豆汁、炸灌腸、麵茶、蜂糕、煎春卷、炸松肉等等,應有盡有。
玩兒的東西就更多了,有貼著金字標簽,抖起來聲勢激昂的楊明遠空竹;有一個個彩色風輪帶動起一個個小錘兒,嘩啦啦敲起一面面小鼓的各式風車;還有氣球、琉璃喇叭、撲撲凳……加之五彩繽紛的大小沙燕兒,大到拖著綵綢尾巴的龍睛魚,活眼睛、活關節、兩三丈長的大蜈蚣,小到能放到火柴盒裡的袖珍風箏,無不製作精美,令人目不暇接。大席棚里的名人字畫與街邊小攤上的古舊書籍交相輝映,吸引了眾多的遊人。海王村公園水法池前的廣場,是一個露天茶座,兩把裝滿開水的大銅壺,細瓷兒的茶壺和茶碗,加上幾位肩搭白毛巾的伙計一吆喝,熱乎里透著十足的京腔京韻。
1963年以後廟會中斷,於2001年1月在原址重新恢復。
白雲觀
西便門外的白雲觀是春節期間開放時間最長、香火最盛、最具特色的廟會之一。白雲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復興門外白雲路之東。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九日有廟會。以宗教活動為主。
白雲觀是北京最大的道觀,號稱「全真第一叢林」。白雲觀正月開廟的主要活動有「會神仙」,「順星」,「打金錢眼」,「摸石猴」等等。傳說正月十九日丘處機要降臨人間超度有緣者。廟會期間以出售香燭紙箔神像最多,其次是各種食品、兒童玩具等,日用百貨為數不多。會期還有各處民間花會獅子、高蹺、旱船都來進香表演,鑼鼓不斷,熱鬧異常。
上午八時左右,這里早巳萬頭攢動了。門口遍布賣小吃的攤販,所賣小吃也與其它廟會大同小異。但是終究太早,生意還比較清淡。而最熱鬧的一幕卻是進山門時的「摸石猴兒」。觀門呈拱形(共三門,中間大,兩翼小),門的內圈系以一弧形石雕為飾。
石雕的左下方有一石猴浮雕,傳說人們摸了它可以清心明目不患眼病,』即使患病亦可痊癒。當然這純系無稽之談,但遊人則必欲摸之而後慰。久而久之,「摸石猴兒」也就成為新正逛白雲觀的傳統節目了。長期經人們的撫摸,山門上彎窿般的石雕,別處依然呈青砂石的深灰色,唯獨這個小猴兒被摸得鋥光瓦亮,特別逗人喜愛。
進得門來,第一進院落中有三座石橋,但橋下無水。三座橋只開中間一個橋洞,洞中朝東西方向平分開,兩側各設一方桌,桌上有兩位道士分東西盤腿打坐,從早開山門起,一直坐到傍晚遊客散盡他們才能如釋重負地回堂休息。他們是白雲觀的主要節目,也是過年廟會的主要財源之一「打金錢眼」的一對「活道具」。
金錢是用紅絨繩從南北兩端綳緊的,中孔內系一小銅鈴。在東西兩側橋畔,設有許多以現鈔兌換已不流通的制錢攤子(多為本觀道士經營),以一角錢兌換十個制錢。遊客們即於兩側橋面上瞄準相距五米開外的金錢孔上的小銅鈴投擲。誰能打得准,把銅鈴打中打響,這一年他就會順順當當兒,事事如意。這就是著名的「打金錢眼」。因距離較遠,銅鈴又小,能打中者,純系偶然。不過人總是要試試「運氣」,即使花多少錢去兌換制錢也在所不惜。
繞橋後,再進一院落,即為「順星殿」。這里是廟會中求簽的地方,每年正月初八日,香客來自雲觀在自己的本命星塑像前焚星祝告,祈求一年平安,並買一張讖圖,以查究竟主吉主凶,以便做好趨吉避凶的准備。
逛白雲觀還有一個很愜意的活動,就是騎小毛驢。每逢廟會,一些人總要樂滋滋的騎在披紅掛彩的毛驢身上,以享當年騎驢逛廟會的樂趣。
除上述著名廟會外,老北京還有蟠桃宮廟會等也都有名。北京郊區縣的廟會亦極富特色,如妙峰山「香會」,白龍潭的「開潭」、戒台寺的晾經、天台山「魔王」、西頂娘娘廟「七十二司」等處廟會都很出名。
㈩ 北京隆福寺街有哪些歷史
隆福寺位於北京東四牌樓之西。清代初期,東四一帶的商業日益興旺繁榮,隆福寺處於這個商業區的中心,也隨著繁華起來。每月初九、初十、十九、二十、二十九、三十是當時規模最大,貨物最全,時間最長的廟會。廟會的起始時間尚無確證,但可以肯定的是形成於乾隆年前。
隆福寺始建於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寺時皇帝派兵部左侍郎趙榮董負責,相當現在的建工部第一副部長,皇帝派這樣大的官負責建造,而且還把皇宮的白石欄干移於廟內,足見皇帝對隆福寺的重視。
隆福寺建築美侖美奐,據說,其釋迦牟尼殿和三大士殿的藻井,是明、清建築中最為精美、華麗的,就是皇宮內太和殿的藻井,與之相比也很遜色。
隆福寺是朝廷的香火院之一。廟里的大和尚可以出入宮廷,經常為宮里的大太監與京內外官員的政治勾結進行牽線搭橋,從中謀取私利。
隆福寺廟會的范圍相當大,連廟前的神路街,廟左的隆福寺東街和廟右的隆福寺西街,以及南口外馬市大街一部分都是廟會的一部分。
廟會期間既有臨時擺攤的行商,也有常年營業的坐商。廟里廟外,到處是趕廟會的攤販。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廟外、馬市大街、神路街南口以西,多是出售雞鴨的攤販,以東是出售清代的袍褂、香囊、扇套、朝珠等物的舊貨攤。
神路街最顯眼的店鋪有二:一是出售雕漆器的鋪子,店堂布置典雅,裡面的貨物小如盤、碟,大到屏風、床榻品種齊全,應有盡有。二是賣禽鳥的,既有畫眉、百靈等鳴禽,也有猴子,波斯貓等小動物。光顧這兩店的顧客多是當時的王公貴族和一些豪門子弟。
此外,廟會期間,還有賣豆汁、扒糕、切糕、糖耳朵、老豆腐等風味小吃的攤位。廟會空曠的地方就是變戲法,說書的賣藝場所,還有賣鮮花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