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老北京當鋪現在怎麼樣
擴展閱讀
廣州農新路有哪些車 2025-07-21 05:46:18
杭州蕭山駕考要多久 2025-07-21 05:31:08
深圳打黃掃非怎麼樣 2025-07-21 05:31:08

老北京當鋪現在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9-23 10:06:47

⑴ 古代的當鋪怎樣經營

當鋪最早產生在中國的南北朝時期,是佛教寺院的一大貢獻,時稱「寺庫」。

當鋪的發展

老式的當鋪門前有木製柵欄,純屬自衛,並非如傳統所說當鋪是牢獄犯人開設的。
1900年前後,北京當鋪多達200多家,其中較殷實的當數常、劉、董、孟等五號,這些個當鋪的經營資本多來源於清內務府官員和太監。
當鋪有一整套有別於其他行當的傳統。古板的從業者,高大的櫃台,門外牆上寫著巨大的「當」字,總給人一種神秘的隔世之感。
20世紀初,當鋪陸續拆除了多年不變的門前旗桿或牌坊,競相仿效鄰近皇城禁區東安門內路北一家於1900年開設的「裕通當」幌子。「裕通當」不設立旗桿牌坊,柵欄門楣子上做了個銅質的三面牌,牌面鏤空,鑿有雲頭、方勝、萬字不斷頭等花樣,形如掛檐,叫做「雲牌」,後部嵌在門楣上,並掛上兩個幌子。當時同行覺得新穎,俗稱「雙幌子裕通」。
舊中國高利貸的一種形式。是按借款人提供抵押品的價值打折扣,貸放現款,定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一種剝削方式。當鋪起源很早,在南朝時已有寺院經營為衣物等動產作抵押的放款業務。唐朝當鋪成為質庫,唐玄宗時有些貴族官僚修建店鋪,開設邸店、質庫,從事商業和高利貸剝削,它與櫃坊同在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唐會昌5年,皇帝的一個文告中說:「朝到衣冠」,「貸承華胄」以及「清途」們都私置質庫樓店,與人爭利。宋代當鋪稱長生庫,由於宋朝社會經濟日益發展,長生庫(質庫)亦隨之發達。富商大賈、官府、軍隊、寺院、大地主紛紛經營者中以物品作抵押的放款業務。宋入長生庫抵押的物品除一般的金銀珠玉錢貨外,有時甚至還包括奴婢、牛馬等有生命的物品,而普通勞動人民則多以生活用品作抵押。長生庫放款時限短,利息高,還任意壓低質物的價格,借款如到期不還,則沒收質物,因此導致許多人家破產。元代經營商業的大多數是回回人。開當鋪的人也是回回人。元時當鋪除稱解庫外,述稱解碘鋪,典當放債的利息很高,勞動人民多有無錢贖當者,自己的質品被當鋪吞沒。明朝正式稱當鋪,從事典當業的多為山西、陝西商人及安徽人。各明都大邑都有他們開設的典肆,有的商人專以典質為業,並致富。這些商人經營的范圍較前廣泛,不僅一般貧民受剝削,有的富有之家也因典當而瀕臨破產。明朝鄉鎮中還有「代當」,即鄉鎮小當鋪領用城市大當鋪的款作資本,押的物品再轉押給城市大當鋪。清朝經營當鋪已十分普遍,乾隆時北京已有當鋪600-700家。清代當鋪對人民剝削相當嚴重。如浙江湖州府典當「息錢」舊分三等,10兩以上者每月1分5厘,1兩以上者每月2分,1兩以下者每月3分。利息按月計算,超過幾天的也按1月取息。而且到一定時期不能取贖即成死當,質品由當鋪沒收。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典當又同銀行、錢庄資本建立借貸關系,形成城鄉高利貸網。官僚資本銀行也插手其間,國民黨一些地方政府也開設公典、公當,同樣屬高利貸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鋪停止營業……
目前國家已開放當鋪經營,在通過所有審核後當鋪屬於合法經營的范圍。

http://ke..com/view/26410.htm

⑵ 現在的典當行生意好不好做

典當行生意不好做,因為典當行的資金投放存在較大風險,加上典當行在收取當物時,程序復雜,又缺乏相關法律的保護,導致典當行業的發展面臨困境。目前典當行業存在不少非正規當鋪,如金店、首飾店等打著「當」字招牌,經營典當業務的現象,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典當行業的形象。

拓展資料:
作為新時代的理財和融資工具,典當行的功能已發生巨大變化,成為民營企業乃至普通老百姓資金周轉,融資理財的新渠道。雖然典當行利息較高,但是典當行因為在融資上具有放款快、信用要求低等特點而頗受中小企業的擁戴。

目前,典當行的監管機構已由商務部向銀監會轉變,也意味著從國家層面,已經認定典當行業屬於金融機構。騰博認為典當行金融化後,其經營范圍可能將會出現重大變化,盡管有可能是加法也有可能是減法,但典當行與其他金融模式的融合發展,創造出新的市場,一定是其未來的發展方向。但誰能抓住機會,那就要看在新增的典當業務領域搶先佔領市場了

注冊典當行殼公司倒不難,但注冊資質齊全的可開展業務活動的典當行就有一定的難度。就典當行注冊條件。根據商務部給出的典當管理辦理,典當行的注冊資金根據其從事的業務范圍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典當行的注冊資金不能少於300萬元,而從事房地產抵押的,注冊資金不能少於500萬元;從事財產權利質押典當業務的注冊資金不能少於1000萬元。但是由於我國典當行各地申請需求不一,申請門檻也是存在差異的,像經濟水平比較高的深圳、廣州、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線城市,典當行審批情況並不樂觀,拿深圳地區來說,在注冊資金上已經達到了3000萬元的門檻,遠高於典當管理辦法中給出的300萬元。

除了注冊資金,注冊典當行還需要有營業場地,業務開展過程中需要的硬體設施,配備有專業的管理人員和鑒定評估人員,治安管理方面需要符合公安部門的要求。另外,需要建立有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章程,典當行的發展規劃要求與商務主管部門的行業發展規劃相一致。

⑶ 當鋪是什麼

收取動產作為抵押,向對方放債的機構。舊稱質庫、解庫、典鋪,亦稱質押,又有以小本錢臨時經營的稱小押。

老式的當鋪門前有木製柵欄,純屬自衛,並非如傳統所說當鋪是牢獄犯人開設的。

1900年前後,北京當鋪多達200多家,其中較殷實的當數常、劉、董、孟等五號,這些個當鋪的經營資本多來源於清內務府官員和太監。

當鋪有一整套有別於其他行當的傳統。古板的從業者,高大的櫃台,門外牆上寫著巨大的「當」字,總給人一種神秘的隔世之感。

20世紀初,當鋪陸續拆除了多年不變的門前旗桿或牌坊,競相仿效鄰近皇城禁區東安門內路北一家於1900年開設的「裕通當」幌子。「裕通當」不設立旗桿牌坊,柵欄門楣子上做了個銅質的三面牌,牌面鏤空,鑿有雲頭、方勝、萬字不斷頭等花樣,形如掛檐,叫做「雲牌」,後部嵌在門楣上,並掛上兩個幌子。當時同行覺得新穎,俗稱「雙幌子裕通」。
舊中國高利貸的一種形式。是按借款人提供抵押品的價值打折扣,貸放現款,定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一種剝削方式。當鋪起源很早,在南朝時已有寺院經營為衣物等動產作抵押的放款業務。唐朝當鋪成為質庫,唐玄宗時有些貴族官僚修建店鋪,開設邸店、質庫,從事商業和高利貸剝削,它與櫃坊同在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唐會昌5年,皇帝的一個文告中說:「朝到衣冠」,「貸承華胄」以及「清途」們都私置質庫樓店,與人爭利。宋代當鋪稱長生庫,由於宋朝社會經濟日益發展,長生庫(質庫)亦隨之發達。富商大賈、官府、軍隊、寺院、大地主紛紛經營者中以物品作抵押的放款業務。宋入長生庫抵押的物品除一般的金銀珠玉錢貨外,有時甚至還包括奴婢、牛馬等有生命的物品,而普通勞動人民則多以生活用品作抵押。長生庫放款時限短,利息高,還任意壓低質物的價格,借款如到期不還,則沒收質物,因此導致許多人家破產。元代經營商業的大多數是回回人。開當鋪的人也是回回人。元時當鋪除稱解庫外,述稱解碘鋪,典當放債的利息很高,勞動人民多有無錢贖當者,自己的質品被當鋪吞沒。明朝正式稱當鋪,從事典當業的多為山西、陝西商人及安徽人。各明都大邑都有他們開設的典肆,有的商人專以典質為業,並致富。這些商人經營的范圍較前廣泛,不僅一般貧民受剝削,有的富有之家也因典當而瀕臨破產。明朝鄉鎮中還有「代當」,即鄉鎮小當鋪領用城市大當鋪的款作資本,押的物品再轉押給城市大當鋪。清朝經營當鋪已十分普遍,乾隆時北京已有當鋪600-700家。清代當鋪對人民剝削相當嚴重。如浙江湖州府典當「息錢」舊分三等,10兩以上者每月1分5厘,1兩以上者每月2分,1兩以下者每月3分。利息按月計算,超過幾天的也按1月取息。而且到一定時期不能取贖即成死當,質品由當鋪沒收。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典當又同銀行、錢庄資本建立借貸關系,形成城鄉高利貸網。官僚資本銀行也插手其間,國民黨一些地方政府也開設公典、公當,同樣屬高利貸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鋪停止營業。

⑷ 古代的當鋪到底有多賺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店鋪

人總有沒錢的時候,現在我們沒有錢了,會想到信用貸款之類的,用貸來的錢暫時周轉一下。古代人也會遇到沒錢的問題,他們沒有錢了,有的人就會把自己家值錢的東西拿去當鋪當掉換一點錢,和當鋪老闆約定一個日期贖回那件東西,如果到時候沒有錢去贖回那件東西,那麼當鋪老闆就可以處置那個東西了。



現在,典當行業還是存在的,只是它換了個形式,不僅典當實物,比如房子、車子等,還可以利用信用貸款,提供給需要資金的人資金。盡管過去了那麼久,缺錢這種事情在哪個時期都是有的。

⑸ 如何評價古代和現代的典當業

對現代人來說,銀行是極其重要的行業。不用說企業,就是普通人,在生活中也是離不開銀行的。
具有存款、貸款、匯兌、儲蓄及信用中介功能的現代銀行誕生於歐洲,是隨著資本主義一起出現的。銀行拉丁文Banca的原意為長凳,代指早期義大利的貨幣貨幣兌換商。世界上最早的銀行是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銀行,隨後西歐成為現代銀行的發源地。工業革命之後,銀行隨著歐洲的殖民擴張遍布全世界,成為現代商業文化的典型象徵。

就中國而言,「銀行」在古代是指經營金銀等貴重金屬及其製品的店鋪,有時也叫「金銀行」,屬於「三十六行」之一。比如南宋時期的建康(今南京)城內,不僅有紗市、鹽市、牛馬市,也有花行、雞行和銀行,甚至還出現了「銀行」一條街,類似現在的專業市場。

銀行作為存貸款的商業金融機構,在中國古代一般叫做「票號」或「錢庄」,其服務對象以大客戶和官府為主。對一般普通民眾而言,可提供日常性的存款與貸款服務的銀行其實是典當行。與銀行的歷史相比,典當行的歷史要久遠得多;在中國相當長的時期內,典當行一直扮演著「銀行」的角色,或者可以說,典當行就是中國古人的銀行。



典當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行業之一,甚至說,只要有了金錢,典當就出現了。特別是在中國,早在二三千年前,典當就已經存在。典當最早叫做「質」,東漢時代的《說文解字》中,對「質」的解釋是「以物相贅」,對「贅」的解釋是「以物質錢」。秦漢之前,中國以貝為貨幣,僅從字形上,就可見「質」和「贅」都與貨幣相關。

中國雖然有著豐富的歷史傳統,但關於古代平民的生活,特別是日常經濟的記錄卻非常少。對今天的人們來說,要了解古人的生活歷史,只能從一些片言碎語中尋覓推測。西漢劉歆的《西京雜記》中記載:「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居貧愁懣,以所著鷫鸘裘就市人陽昌貰酒,與文君為飲。」《說文》中解釋,「貰,貸也。」這段「典鷫鸘之裘」的故事已經成為千古佳話,陽昌無疑算是最早的典當業名人了。《後漢書·劉虞傳》記載:「虞所賁賞典當胡夷。」這是「典當」二字最早見於史冊。進入南北朝之後,關於典當業的記載非常詳細和廣泛,以至於有人認為典當由此起源。

有一點可以確定,即使中國很早就已經有了典當業,但到了南北朝時期,這一行業更加發達和繁榮,成為社會經濟的一種主流產業。《南史·甄法崇傳》中記載,甄彬「嘗以一束薴就州長沙寺質錢,後贖薴還,於薴中得五兩金,以手巾裹之。彬得,送還寺庫」。《梁書·庾詵傳》中記載:「鄰人有被誣為盜者,被治劾,妄款,詵矜之,乃以書質錢二萬,令門生詐為其親,代之酬備。」所謂「寺庫」,就是寺院經營的典當行。典當的物品從珍貴的賞賜、書籍,乃至一束麻。

在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是一個罕見的宗教時代,從遺留至今的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等珍貴的佛教造像,可以想像佛教曾經的鼎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據說僅建康(今南京)一地,就有佛教寺院500餘所。無論從社會地位還是經濟地位,佛教寺院都達到空前絕後的程度。這些寺院除擁有無數田產和大量農奴,再加上皇家的賞賜和社會各界的捐贈,一時之間成為財富最為聚集的地方。所以有「十分天下之財,而佛有七八」之說。

寺院本身作為宗教機構,慈善為本,這些財富之所以能聚集,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寺院有扶危救困的責任。寺院設立「質庫」,就是發放貸款,以救濟民眾。事實上,歐洲的典當業也是由教會發起的,如果再向前追溯,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倫寺廟、公元前675年的羅馬埃西利亞寺院、公元前500年的希臘寺廟,也都有經營保管金銀、收付利息、發放貸款的機構。



進入盛唐之後,工商業得到長足發展,寺院經營的典當業更加繁榮。《兩唐新紀》記載:「貞觀之後,錢帛金綉,積聚不可勝計。常使各僧監藏,供天下伽藍修理。燕、涼、蜀、趙,咸來取給。每日所出,亦不勝數。或有舉便,亦不作文約,但往至期還送而已。」唐中後期的滅佛運動嚴重打擊了寺院經濟,典當行擺脫了寺院的壟斷,逐漸社會化,由此成為中國古代社會最為核心的金融行業。在當時200多個商業行業中,最大的行業就是典當業,甚至連政府也涉足其中,以公款(「官本」)開辦典當行。

唐代的典當也也稱「僦櫃」,《資治通鑒》的解釋是,「民間以物質錢,異時贖出,於母錢外復還子錢。」由於經營典當行的富商不僅資金雄厚,而且擁有可靠的信用,因此除典當業務外,一般還接受存款,貸款,以及儲存保管業務。從服務功能來說,基本與現代銀行類似。現代銀行一般以存貸款為主,而古代典當行則以抵押貸款為主;相對而言,典當行的服務對象更加偏重於普通家庭。用現代話語來說,典當行的主營業務就是小額抵押貸款。一般農民的抵押物以農產品為主,城市居民的抵押物以金銀飾物和衣服等家用品為主。

典當行與銀行的共同之處是都以存貸款利息差來營利。貞觀年間,時任宰相的房玄齡奉命撰寫的《唐律疏義》規定,「凡質舉之例,收予不得逾五分,出息過其倍;若回利充本(復利),官不理。」即規定存款利息為5%,貸款利息為10%,不許利上滾利。開元二十年,唐玄宗下詔:「今後天下放債收息,私人只許四分,官本五分。」

安史之亂後,國庫空虛,政府不得不向民間借貸。「德宗建中三年,又括僦櫃錢」。從唐朝開始,典當業的發展已經介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杜甫寫詩「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白居易寫詩「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何如」。典當行里上演著多少人間悲喜劇。

宋朝達到中國古代社會的巔峰狀態,無論是政治、科技還是經濟、文化,都是空前絕後的。作為金融業的最大創新,這一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時間是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宋代的城市化水平已經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因此典當行業也比唐代更加興盛,數量更多。在《清明上河圖》中,就畫有一處掛著當鋪招牌的典當行。南宋政府進一步加大對經濟的促進力度,高宗下詔:凡開設典當者得授以朝奉郎官銜,躋身仕版,並免除捐稅徭役。「朝奉」從此便成為人們對典當從業者的尊稱。典當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以至於連衣服也不同於普通商人。《東京夢華錄》記載:「其士農工商諸行百戶,衣裝各有本色……質庫掌事即著皂衫角帶、不頂帽之類。」



明清時代,隨著徽商、陝商、晉商等商幫的興起,典當業成為最熱門的行業,遍布通都大邑。特別是徽商和晉商,有「無當不徽」和「無西不成當」之說。《明實錄》記載:「今徽商開當,遍於江北,貲數千金,課無十兩,見在河南省計汪克等二百十三家。」就典當業總體而言,南方以徽商為主,北方以晉商為主。

有清一代,無論是大小城市,還是邊遠鄉鎮,到處都設有當鋪。鹽業和典當業是公認的暴利行業,典當業也成為國家利稅的主要來源之一。清順治九年(1652年),規定典當每戶納稅銀5兩;康熙三年(1664年),典當業全行業年入稅銀達11萬余兩;以此推算,全國典當鋪多達2萬余戶。乾隆年間,典當業發展更加迅猛,北京城內外的大小典當行已經發展到300餘戶。

清政府雖然明令不許官員經商,但實際上,官吏本性無不善於聚斂,這些巨額資金必然要尋找投資渠道,因此怎能放過典當這個搖錢樹。無論是朝中權貴,乃至宮內宦官,自己隱身幕後,找人出面開設當鋪。實際上,皇帝本人也在這么做,內務府就將公帑貸放給典當鋪生利。上行下效,政府許多部門紛紛加入其中,甚至連刑部監獄也不甘落後,典當業淪為官商勾結,以權謀私的重災區。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在乾隆時代,身為大學士的和珅富可敵國;乾隆一死,和珅便成為最大的貪官。他被參奏大罪之一就是「通薊地方當鋪、錢鋪資十餘萬,與民爭利」。和珅開辦的典當行總共有75處,資本金高達白銀3000萬兩。

北京作為帝國的政治中心,冠蓋雲集,商旅輻輳,官吏朝覲,再加上科考會試,成為典當業的匯聚之地。在當時情況下,出門在外的人一旦遇到麻煩,盤纏告罄,就立刻陷入困境。無論是寄存還是貸款,都離不開典當行,所以北京的典當業一直保持著繁榮。

「洪楊之亂」後,曾國藩為了恢復戰後經濟,以公款招商開設典當行;章程中規定,存息不得超過一分,當息由二分五厘、二分二厘,逐步減少為二分。湖廣總督張之洞也以低息扶持典當業的恢復,經清政府批准,當息定為二分,這成為後來的普遍標准。事實上,典當行業的一般投資盈利都在三三分之間,並不比其他行業高多少。典當業之所以興盛,或與普遍的貧窮有關,因其做的是窮人的生意,難免落下「剝削」的惡名。



就中國歷史而言,在錢庄和銀行未出現前,典當業一直扮演著城鄉平民融通資金的民間准金融機構。從某種意義上,典當行的歷史也是一部中國人的經濟史和生活史。對一個古代的中國人來說,為了維持農業、手工業的再生產和解決生活急需,典當行是以抵押物品形式貸得資金的唯一去處。對貧窮時代的人們來說,典當行的意義遠非今天的銀行可比,因為那時人們的財富基本沒有多少富餘的,身無余錢,家無余糧者,比比皆是。因此典當行有「窮人的後門」這句俗語。這里所說的「窮人」絕不是指現代的相對貧窮,而是指溫飽和基本生存都極其苦難的絕對貧窮。上世紀30年代,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李樹青)曾對典當行的客戶群體進行過一次社會調查,結果顯示貧窮者和赤貧者佔82.8%,當金在1元以下的佔48.5%,以衣服入當的佔56.9%。對這些窮人來說,家徒四壁,身無長物,只能用舊衣服當來救命錢,其實也就勉強維持幾日的生活罷了。

雖然典當行的經營范圍包括接受儲蓄存款和其他財務信託業務,但在工業化時代——或者說豐裕時代——到來之前,這些業務與抵押貸款相比,是難以成為主流的。一個窮人佔多數的社會與一個富人佔多數的社會是完全不一樣的。說白了,中國古老的典當行其實就是窮人的銀行。事實上,對今天的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去銀行存款也只是近30年的事情。傳統典當行以富人的大額存款和窮人的小額貸款為主,現代銀行則以窮人的小額存款和富人的大額貸款為主;或者說,前者是把富人的錢借給窮人,後者是把窮人的錢借給富人。。典當業側重救助窮人的生活,銀行業偏重支持工商業發展。說到底,典當業和銀行業是金融業在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兩種不同業態,從本質上完全是同構的。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清廷戶部以典當為厚利行業而收稅反輕,從當年起,每家典當行的年納稅額從5兩增至50兩。這一年,中國通商銀行成立,這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家現代銀行。在此之前,英國人在上海創辦的匯豐銀行已經走過了30年歷程。在一份1873年4月5日的《倫敦新聞畫報》上,有這樣一篇關於中國典當行的報道:

本報特派畫家從上海警察總監彭富爾德先生處得到了上海當鋪行業的統計數字。在上海英租界里有29家這樣的當鋪,平均每月共付出75000銀元的借款,每月的利息從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九不等,但是大多數當鋪的月息只有百分之二左右。南京路上的一家當鋪里有6位合夥人,每月平均付出9000銀元的借款,其月息要比百分之二要稍高些。在較為貧窮區域的許多小當鋪還同時做些別的生意。至於這些偷來的財物,倘若值錢的話,一般都在大的當鋪里。中國的當鋪老闆既不能詢問抵押者他們的財物來自何處,也不能問它們屬於誰。假如抵押者不能在六個月或八個月之內(每個當鋪的抵押期限是印在當票上的)贖回抵押物品的話,它們就屬於當鋪老闆了。後者會把那些沒被贖回的物品賣給舊貨店的老闆,當鋪不會自己零售這些物品。出售這些物品的收入全歸當鋪老闆。

中國歷史向來都是宏大敘事的,但在其不經意的細節間,有時仍能看見中國古老的典當業,甚至可以說這些細節曾經改變了歷史。1900年,清兵恩海開槍打死德國公使克林德;事後,恩海拿走克林德的手錶,抵押給當鋪。不久,外國偵探從當鋪找到手錶。「克林德事件」成為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借口。1931年,東北軍捕殺日本間諜大尉中村震太郎後,又把中村的手錶押給當鋪,日本人很快就從當鋪找到手錶。「中村事件」成為「九一八事變」的導火索。

⑹ 請介紹一下中國當鋪的發展史。謝謝

當鋪經營以實物為抵押的高利借貸業務,因門前大書"當"字而被稱為當鋪。舊時北京當鋪雖分布九城,但以外城為多。晚清時,北京當鋪多達三百餘家,1900年曾發生過"搶當鋪"的風潮,號稱為社會之一巨變。因當鋪此較普遍,故以當鋪為名之胡同竟有四處。一在東直門內大街路北,北通東手帕胡同。為一小巷,當鋪座落在胡同南口的大街上。《乾隆圖》已繪有該胡同,民國間始定名。六十年代並入東手帕胡同,當鋪胡同之名遂廢。二在宣武門外,東起南柳巷,西至東椿樹胡同。名為民國所定。六十年代更名南柳夾道,只有一個門牌。三在北海西,名前當鋪胡同、後當鋪胡同,皆定於民國間。二胡同均東起今愛民街,後當鋪胡同已沒入建築,惟前當鋪胡同尚存,六十年代理名愛民五巷,今西折北至愛民四巷。四在崇文門內蘇州胡同南,名公平當。公平為該當鋪之字型大小。六十年代,以其與箭桿白鬍同合並,更名為公平巷。今該巷西端之商北巷。即原公平當。

當鋪李在東城東直門北小街內的門樓胡同3號、5號。原為李姓人開設的當鋪。3號和5號原為一院。坐北朝南,臨街為一面磚牆,類似城牆。大門開在西邊,現為5號。門上部有一碉堡狀磚砌方樓,為望台,上有六孔,可以暇望、守衛。因形似炮台,又屬李氏,故俗稱炮台李。門框為石質,鐵門,鐵門內還有可推拉的鐵柵欄。大門內上有一樓口,登梯子可進入望台。5號院有倒座3間,北房5間,東西廂房各3間,東部有走廊通往後院,後院有5間後罩房。為東城區重點保護文物。

上海當鋪

上海典當行80%以上的收入還是來源於老三樣--黃金首飾、鍾表、古董等傳統業務。以上海恆源行為例,其經營的黃金珠寶業務佔全部業務的90%以上,其他行也多在60%左右。傳統業務客源穩定,變現能力強,風險相對小,做起來穩妥,有把握。

和以往的當鋪不同的是,現在是有錢人上典當行。目前去上海的典當行的,50%是民營企業,50%左右是市民。這些人不是沒錢,他們的錢在銀行、股市、流通物質里,只是一時周轉不開,於是進典當行了。這正應了上海某典當行的門口寫著的廣告語:"有賺錢機會的人上典當行,頭腦靈活的人上典當行,會理財的人上典當行,有資產的人上典當行。"

典當行越來越"大"了。不過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礙於面子,不願進典當行。典當行的工作人員在送客時,從不會說"歡迎再來",這是觸霉頭的話。2003年,約40萬上海人走進"當鋪",而且其中不乏"有錢人"。有業內人士稱,典當行正成為上海人融資、理財的又一扇窗口。

目前上海共有典當行42家。2001年在典當行的典當物品中,首飾、家用電器、高檔相機佔了80%。而2003年,房子、車子和股票占典當物品的一半以上。

據上海典當行的數據表明,如今進出上海當鋪的5個顧客中就有一個是小老闆。而他們進當鋪更多是理性理財,而非生活所迫。

⑺ 北京典當行

當然可以在典當行購物了,但是要注意典當行銷售的東西以二手為主,而且東西要你自己看。有些東西沒有保修等問題,所以你要注意詢問清楚,後再購買。

⑻ 當鋪可以當些什麼東西

1、不動產抵押

是指以不動產為抵押物而設置的抵押。所謂不動產是指不能移動或移動會喪失其原有價值或失去其使用價值的財產,如土地、房屋、各種地上定著物等。

2、動產抵押

是指以動產作為抵押物而設置的抵押。動產是指可以移動並且移動後不影響其使用價值,不降低其價值的財產。

3、權利抵押

是指以法律規定的各種財產權利作為抵押物客體的抵押。

4、財團抵押

又稱企業抵押,是指抵押人(企業)以[2]其所有的動產、不動產及權利的集合體作為抵押權客體而進行的抵押。

5、共同抵押

又稱總括抵押,是指為了同一債權的擔保,而在數個不同的財產上設定的抵押。

6、最高額抵押

是指抵押人和抵押權人協議,在最高額限度內,以抵押物對一定期間內連續發生的債權作擔保。

(8)老北京當鋪現在怎麼樣擴展閱讀:

當鋪的發展歷程:

當鋪起源很早,在南朝時已有寺院經營為衣物等動產作抵押的放款業務。唐朝當鋪成為質庫,唐玄宗時有些貴族官僚修建店鋪,開設邸店、質庫,從事商業和高利貸剝削,它與櫃坊同在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

宋代當鋪稱長生庫,由於宋朝社會經濟日益發展,長生庫(質庫)亦隨之發達。富商大賈、官府、軍隊、寺院、大地主紛紛經營這種以物品作抵押的放款業務。

元代經營商業的大多數是回回人。開當鋪的人也是回回人。元時當鋪除稱解庫外,述稱解碘鋪,典當放債的利息很高,勞動人民多有無錢贖當者,自己的質品被當鋪吞沒。

明朝正式稱當鋪,從事典當業的多為山西、陝西商人及安徽人。各明都大邑都有他們開設的典肆,有的商人專以典質為業,並致富。這些商人經營的范圍較前廣泛,不僅一般貧民受剝削,有的富有之家也因典當而瀕臨破產。

明朝鄉鎮中還有「代當」,即鄉鎮小當鋪領用城市大當鋪的款作資本,押的物品再轉押給城市大當鋪。

清朝經營當鋪已十分普遍,乾隆時北京已有當鋪600-700家。清代當鋪對人民剝削相當嚴重。

1900年前後,北京當鋪多達200多家,其中較殷實的當數常、劉、董、孟等五號,這些個當鋪的經營資本多來源於清內務府官員和太監。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典當又同銀行、錢庄資本建立借貸關系,形成城鄉高利貸網。官僚資本銀行也插手其間,國民黨一些地方政府也開設公典、公當,同樣屬高利貸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鋪停止營業。

國家已開放當鋪經營,在通過所有審核後當鋪屬於合法經營的范圍。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典當行也已經進入連鎖經營時代。這表明所以我們國家的典當行業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

⑼ 現在的中國有沒有古時候的那種當鋪

現在中國也有古代那種形式的當鋪,稱為典當行。
一、中國典當行簡介:
中國大陸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典當業非常興盛。全盛時期,單在北京就有300多家。1949年後,典當業完全停頓。
1987年12月,「成都市華茂典當服務商行」在成都正式掛牌營業,成為當時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典當行。1988年,遼寧、山西、廣州、上海等地均陸續出現了典當行,而北京第一家典當行「金寶典當行」到1992年底也開始試營業。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典當行也已經進入連鎖經營時代。這表明所以我們國家的典當行業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
典當行在改革開放後,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支持,恢復經營到壯大成長取得了長足發展,業務也做得十分寬廣。從民品、產權到股權,可以說只要在典當行資金可操作范圍內,所有業務基本都可以囊括,並且不受地域限制。
二、申請成立典當行的條件:
1、有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章程;
2、有符合規定的最低限額的注冊資本(典當行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300萬元;從事房地產抵押典當業務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500萬元;從事財產權利質押典當業務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00萬元。典當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應當為股東實繳的貨幣資本,不包括以實物、工業產權、非專利技術、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的資本);
3、有符合要求的營業場所和辦理業務必需的設施;
4、有熟悉典當業務的經營管理人員及鑒定評估人員;
5、有兩個以上法人股東,且法人股相對控股;
6、符合典當管理辦法第九條和第十條規定的治安管理要求;
7、符合國家對典當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要求。
三、典當行的申請程序:
1、確定總量。商務部依據「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根據各地相應經濟指標等確定調控總量和材料上報時間。
2、接收材料。申請人根據《典當管理辦法》的要求,向擬設典當行所在地設區的市(地)級商務主管部門提交申請材料。收到設立典當行或者典當行申請設立分支機構的申請後,設區的市(地)級商務主管部門報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初審,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將審核意見和申請材料報送商務部。
3、商務部審查。商務部組織成立典當行聯合審批工作小組對上報材料進行復核。
4、辦理批件。根據典當行聯合審批工作小組會議紀要,對於符合要求的設立申請,商務部向各省級商務主管部門下發批復,並頒發《典當經營許可證》,申請人持批復和典當經營許可證到有關部門辦理登記手續。不予核準的,通知各省級商務主管部門,並說明理由。
5、企業持商務部批准文件和《典當經營許可證》,經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初審後,向市(地)級公安機關申領《特種行業許可證》,持上述批件及許可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領營業執照。

北京哪個典當行比較好啊

北京四大典當行:金保典當行、阜昌典當行、華夏典當行和寶瑞通典當行

在典當行典當房產一般會產生三項費用:公證費、評估費和典當行每月收取的當金利息及相關服務費用。前兩項為公證單位和評估機構收取的服務費,金額均不大。主要費用是典當行每月收取的利息,通常情況下月費率為3.2%—4.0%(國家規定為3.2%),包含典當行所有綜合服務費用。

動產質押典當的月綜合率不超過為4.2%;房地產抵押典當的月綜合費率2.7%;財產權利質押典當月綜合費率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