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北京12月22日的特點是什麼
12月22日按照立法來說應該是快到冬至了。這個時候。配角是指射籃回歸線的所以。北半球的白天會越來越短。一夜會越來越長。
Ⅱ 北方一年四季都在幾月份
四季是根據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來劃分的。在四季的劃分中,以太陽在黃道上的視位置為依據,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為界限。但是,東西方各國在劃分四季時所採用的界限點是不完全相同的。
第一種
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了90°。這是一種傳統的,常見的方法。
第二種
天文學分類法(即西方分類法)四季劃分更強調四季的氣候意義,是以二分二至日作為四季的起始點的,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這種四季比我國傳統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
第三種
為了准確地反映各地的實際氣候情況,劃分四季常採用氣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學者張寶坤分類法,採用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並且規定:候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2℃的時期為夏季,小於或等於10℃的時期為冬季,介於10℃~22℃之間的為春季或秋季。按此標准劃分四季,中緯地區季節與氣候相一致,低緯地區和極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溫度變化很不明顯。同時,在中緯地區,各季的長度也不一樣。這就是氣候四季。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這種方法,可以結合各地的具體氣候,農業,故運用較多。
第四種
氣候統計法,因為一般以1月份為最冷月,因此,春季,為3,4,5月.夏季,為6,7,8月.秋季,為9,10,11月.冬季,為12,1,2月.這種四季分類法,比較適用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
淺論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都等於全年的平均值,具有從極大值(或極小值)向極小值(或極大值)過渡的典型特徵。因此,把春分作為春季的中點,和把秋分作為秋季的中點是非常合理的;夏季里,晝最長,夜最短,太陽高度最大的是夏至那一天,該日地表獲得太陽能量是最多的。所以,夏至作為夏季的中點是很合理的;同理,冬至作為冬季的中點也是很科學的。
但是,從實際氣候上講,夏至並不是最熱的時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時候,氣溫高低的極值都要分別推遲1~2個月。我國有「熱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說法。因此,把夏至和冬至分別安排為夏季和冬季的開始日期,與實際氣候能更好地對應。所以,西方四季劃分更能體現實際的氣候意義。 無論是我國的具有天文意義的四季劃分,還是西方具有氣候意義的四季劃分,都是天文上的劃分方法。這是因為,二分、二至和四立在天文上都有確切的含義,都是把全年分成大體相等的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三個月,太陽在黃道上運行90°。它們都不能反映各地氣候的實際情況。通過這種方法劃分的季節,就是天文四季。
天文四季是半球統一的。在半球的范圍內,每個季節有統一的開始和結束的時刻,並且在半球范圍內,每一地點均存在著這四個季節,每個季節都是等長的。天文四季具有理論意義,氣候四季具有實用價值。天文四季是氣候四季劃分的基礎。天文四季是半球統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氣候四季則是局部區域(中緯地區)統一的。天文四季的劃分取決於天文現象的變化,氣候四季的劃分取決於氣溫的變化。無論哪個半球的哪個地點,都有等長的天文四季;而氣候四季則在同一地點也不一定等長。這是天文四季和氣候四季的主要不同之處。
Ⅲ 北京市四季氣候情況
北京在全國氣候區劃中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區。但境內地貌復雜,山地高峰與平原之間相對高差懸殊,從而引起明顯的氣候垂直地帶性。大體以海拔700—800米為界,此界以下到平原,為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此界以上中山區為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約在海拔1600米以上為寒溫帶半濕潤—濕潤季風氣候。
一、氣候特徵
北京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乾燥;風向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四季氣候特徵如下:
春季:氣溫回升快,晝夜溫差大,乾旱多風沙。春季隨著太陽高度角的逐漸增大,白晝時間加長,地面所得熱量超過支出,因而氣溫回升迅速,月平均溫可升高9—6℃,3月平均溫4.5℃,4月為13.1℃。白天氣溫高,而夜間輻射冷卻較強,氣溫低,是晝夜溫差最大的季節。一般氣溫日較差12—14℃,最大日較差達16.8℃。此外,春季冷空氣活動仍很頻繁,由於急劇降溫,出現「倒春寒」天氣,易形成晚霜凍。並多大風,8級以上大風日數佔全年總日數的40%。當大風出現時常伴隨浮塵、揚沙、沙暴天氣。春季降水稀少,加重春旱,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說。
夏季:酷暑炎熱,降水集中,形成雨熱同季。夏季除山區外,平原地區各月平均溫都在24℃以上。最熱月雖不是 6月份,但極端最高溫多出現在 6月份,1961年 6月 10日極端最高溫為43.5℃。進入盛夏7月,是全年最熱月份,平均溫接近26℃,高溫持久穩定,晝夜溫差小。夏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 70%,並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本市最大的一日降水量曾達到479毫米(1972年7月27日)。因此,山區易出現山洪,平原造成洪澇,暴雨是北京夏季主要自然災害之一。此外,山區熱對流作用較強,形成局部地區雷陣雨,並伴有冰雹,給農業造成一定損失。
秋季:天高氣爽,冷暖適宜,光照充足。入秋後,北方冷空氣開始入侵,降溫迅速。因此,初霜凍的過早來臨時有發生。
冬季:寒冷漫長。冬季長達5個月,若以平均溫0℃以下為嚴冬,則有3個月(12—2月)。隆冬1月份平原地區平均溫為-4℃以下,山區低於-8℃,極端最低氣溫平原為-27.4℃。冬季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2%,常出現連續一個月以上無降水(雪)記錄。冬季雖寒冷乾燥,但陽光卻多,每天平均日照在6小時以上,為開發利用太陽能創造了有利條件。
{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Ⅳ 1月至12月北京天氣如何
1月至12月北京天氣: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
1、北京氣候屬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降雨集中於7、8月份,冬季寒冷乾燥,冬季平均氣溫低於0°C。
3、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平原地區為26℃左右;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區為21~25℃。
4、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平原地區為-4~-5℃;海拔800米以下山區為-6~-10℃。氣溫年較差為30~32℃。
(4)北京的12月是什麼季節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北京位於東經115.7°—117.4°,北緯39.4°—41.6°,中心位於北緯39°54′20″,東經116°25′29″。
2、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毗鄰渤海灣,上靠遼東半島,下臨山東半島。北京與天津相鄰,並與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環繞。
西部是太行山山脈余脈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
Ⅳ 中國北京十二月的氣候是怎樣
北京十二月份不是很冷,最低氣溫也就在零下4度左右吧。但出門在外最好先關注一下天氣,冷空氣一來的話零下十度也是有可能的。說實話十二月份來北京旅遊真不是好時候,在外面待時間長了還是很冷的。十月份,十一月份應該是不錯的季節
Ⅵ 12月是什麼季節
12月是冬季,農歷12月為臘月。
一年分四季,每個季節又分成三個階段,冬季分為:孟冬、仲冬、季冬。
Ⅶ 北京有多少個季節是從幾月開始到幾月結束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北京四季分明,四月和五月是春季、六七八九月是夏季、十月和十一月是秋季、12月一二三月是冬季。
Ⅷ 12月算秋季還是冬季
12月是冬季。
人們通常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做為一年四季開始,其實,季節的劃分有多種:天文、氣象、節氣等。
1天文劃分法
天文劃分法,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季的開始;
2氣象劃分法
以3月至5月為春季,6月至8月為夏季,9月至11月為秋季,12月至2月為冬季;
3節氣劃分法
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之始。
這幾種方法簡單方便,但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全國各地都在同一天進入同一個季節。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差異很大,以統一的時間段界定季節顯然不合理。
有沒有更科學的劃分呢?
氣候季節劃分指標的依據是候溫法,是張寶堃先生於1934年提出來的,至今仍在氣象業務中使用。我國古代將5天稱為一候,候溫即5天的平均溫度。但在氣候季節劃分中,不是固定的5天,而是採用5天滑動平均值,即以當天及前4天為一組計算平均值。
根據《氣候季節劃分》,春季為日平均氣溫或滑動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且小於22℃,夏季為日平均氣溫或滑動平均氣溫大於等於22℃,秋季為日平均氣溫或滑動平均氣溫小於22℃且大於等於10℃,冬季為日平均氣溫或滑動平均氣溫小於10℃。
Ⅸ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九月10月11月12月分別是什麼季節
從春夏秋冬的季節上說:春(2-3-4)、夏(5-6-7)、秋(8-9-10)、冬(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