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西部為什麼貴
擴展閱讀
湖北福州台江是哪裡 2025-07-09 17:04:00

北京西部為什麼貴

發布時間: 2022-09-23 16:50:45

㈠ 北京西部是中國首都嗎

不對。北京整個就是首都

㈡ 1949年梁思成曾建議在北京西部修建新首都,保持二環以內老北京的原貌,是何用意

這其實是因為他對於歷史建築心中有著非常深厚的情節,那麼他也非常的清楚這些古代建築他們本身的意義有多麼的重大,所以在當時那樣一種狀態之下,他才會極力的要求要將這樣的一片地方保留下來,以保證在後續的時候,其實也是可以有一些歷史古跡去追尋的。

在這樣的一種思考方式之下,他才會去提出這樣的建議。如果說能夠保留最為真實的一個狀態的話,其實對於後人的影響,相對來說也是非常深遠的。

㈢ 北京西部坐落著什麼山

房山位於北京西南部。山脈屬於太行山脈,有許多著名旅遊景點位於大山之上。有上方山雲水洞,景色秀美。山上林木種類很多四季如春,是個旅遊不錯的去處。還有佛教聖地石經山,藏有很多真貴的經文。石花洞裡面的石鍾乳千姿百態也坐落於北京西部。

㈣ 北京的地形特點

西北高,東南低。

北京西北部為山地,東南部為平原。平原自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高度逐漸降低;山地有東西走向的燕山和南北走向的太行山。

西部為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為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最高的山峰為京西門頭溝區的東靈山。最低的地面為通州區東南邊界。

(4)北京西部為什麼貴擴展閱讀:

北京位於東經115.7°—117.4°,北緯39.4°—41.6°,中心位於北緯39°54′20″,東經116°25′29″,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毗鄰渤海灣,上靠遼東半島,下臨山東半島。

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

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

㈤ 從地理角度分析北京的北部、西部、西北多個貧困縣的原因

北京市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東出山海關可進入東北地區,從西北出居庸關可進入內蒙古高原,西部是黃土高原,東南是伸向渤海的平原,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

㈥ 為什麼中國西部物價比東部的高

?說反了吧。應該是東部物價水平高於西部。由於東部地區是我國主要的消費品生產基地,中、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輸出基地,於是東部向中、西部高價輸出製成品,而中、西部則向東部提供廉價的能源和原材料。這種產業布局和區位分工決定了中、西部與東部存在著不平等交換。這樣造成東部經濟發展遠高於西部經濟發展。勞動力成本,生活成本在東部也因此高於西部,造成東部物價高於西部物價。

㈦ 老北京為何東富西貴

舊時北京有「東富西貴」的諺語,反映的是歷史上北京的一種特殊的區域文化現象,同時也反映出老北京內外城的商業經濟、政治文化分布的基本勢態。但是,有關「東富西貴」出現的時間、所指區域及其含義等卻歷來有不同說法, 一是「內城東城、西城」說。「東富西貴」一說見諸記載是在清末,但其所指區域和內涵歷來說法不一。從目前已知的文獻資料看,最早記載和解釋「東富西貴」的是清末滿族學者震鈞,他在其所著《天咫偶聞》卷十記曰:「京師有諺雲:『東富西貴』,蓋貴人多住西城,而倉庫皆在東城。又雲:『東風西雨』,蓋逢東廟市日多風,逢西廟市日多雨。而今則皆不盡然,蓋富貴人多喜居東城,而風雨亦不復應期矣。」 對於震鈞說法,稍晚於他的清末蒙古族官吏崇彝也有類似的記述,他的《道咸以來朝野雜記》載曰:「世言京城『東富西貴』,由來久矣。不過謂東城大宅多,西城府第多,其實不然。東城王公府第亦不少,西城當日街道荒涼而已。」 隨後,崇彝還分別列舉了道咸以來位於東城的27處和位於西城的20處清代官僚的宅第,用以證明他的說法。 二是「崇文門、宣武門外」說。除了上述震鈞、崇彝的說法外,關於「東富西貴」還有另一種基本類似的說法,主要見於民國時期三位學者的筆記,分別是羅惇曧的《賓退隨筆》、夏仁虎的《舊京瑣記》和徐珂的《清稗類鈔》。 《賓退隨筆》載:「都中有『東富西貴』之諺,蓋吏多居正陽門東與崇文門外,恆多華宅;京曹則多居宣武門外也。」 《舊京瑣記》卷八載:「舊日,漢官非大臣有賜第或值樞廷者皆居外城,多在宣武門外,土著富室則多在崇文門外,故有『東富西貴』之說。士流題詠率署『宣南』,以此也。」 《清稗類鈔·胥役類》載:「司官欲檢一案,每以屬書吏,必援例,必檢例案。而例案之堆積,高與屋齊,非熟手,末從得一紙。書吏皆世業,窟穴其中,牢不可拔,輒執例以制司官,司官末如之何,乃遂藉以售其奸,而皆得致富。都中有『東富西貴』之諺,蓋若輩多居正陽門東與崇文門外,恆多華宅,司官則居宣武門外者為多也。」 這三種筆記對「東富西貴」的詮釋基本是一致的,從地域角度講都認為是處於外城北部的崇文門外和宣武門外;從人員構成上看,是指商業的管理及經營者和以漢族為主體的官吏;從時代而言都指的是清代。 如果把「東富西貴」俗諺產生和流傳的時限確定在清朝,無疑上述三種筆記的觀點是正確的。但問題是「東富西貴」俗諺或類似現象的表述是否有可能出現在明朝,從震鈞及其他人的記述看這是有可能的。 對比上引震鈞和崇彝的記述,其內容雖稍有差異,但有三點意思是基本相同,而且是值得注意的:其一,「東富西貴」之諺在京師民間流傳久遠;其二,「東富西貴」的「東、西」是指內城的東城和西城;其三,他們都認為「東富西貴」的內涵及其所屬文化空間隨著社會發展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到了他們生活的年代,這種區別已經很不明顯。這三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裡面實際暗含著兩個需要論證的問題:1、內城的東城、西城的概念和范圍要上溯到哪個朝代?2、「東富西貴」現象和俗諺到底出現在什麼時候?它的內涵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是在什麼時候?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根據熊夢祥《析津志輯佚》的記載,元代北京只有南城、北城之稱,而且從原文意可知,南城是指金中都舊城,北城是指大都新城。盡管沒有東城、西城的概念,但從相關資料上已經有了「城東」、「城西」的說法,這說明元代以大都城的中軸線為標識,把新城自然地分為東、西兩部分,這應該就是東城、西城之稱的雛形。 到了明代永樂年間,北京已經明確出現「五城」的概念,所謂「五城」是指中城、東城、西城、南城、北城。其中「東城」、「西城」的范圍,按照張爵《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的記載,分別是:「東城在崇文門里,街東往北,至城牆並東關外;西城在宣武門里,街西往北,至城牆並西關外。」也就是說,明代的東城、西城是指北京內城的東、西部及關廂地區。 清代,北京內外城按方位各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城。內城由於新括出一個南城,因此造成原來東城、西城所轄區域相對縮小。再加上清朝定都北京後即推行「遷漢令」,內城「分列八旗,拱衛皇居」,遷移原住內城官民商賈等於外城,實行兵民分城居住。這樣,內城的五城變成了皇居之地和八旗兵營,外城的東、西城則成為商人和漢官的聚居地,故清代「東富西貴」是指外城漢人居住區域而言也就順理成章了。 但正如上言,東城、西城的概念確立於明代,而且震鈞和崇彝所述也顯然是說「東富西貴」的「東、西」是指內城的東城和西城。因此,探究一下「東富西貴」俗諺或類似的現象表述最早出現於何時就顯得很有必要。從目前查閱的相關資料看,元明兩代文獻中雖然尚未見到「東富西貴」的明確提法,但卻顯示自元明以來,西城「貴」和東城「富」的現象由來已久。 先看西城「貴」的例子。《析津志輯佚·古跡》載:「麗春樓,在順承門內,與慶元樓相對,乃伯顏太師之府第也。」雖然元代有多位伯顏太師,此府第的主人究竟是誰已不得而知,但說府第的位置在今天西單附近應該是沒有多大問題。 明代不少公侯閣臣都居住在皇城以西,因此至今西城的許多地名都與此有關,如西四北二條原稱帥府胡同,明憲宗時為廣平侯袁瑄宅第,正德年間永壽伯朱德私第在此。武宗南征時,在此設帥府,因而得名。西四北七條,原稱太安侯胡同,在明代,泰寧侯陳珪的宅第在此胡同內,故名「泰寧侯胡同」;到了清代,由於道光皇帝叫旻寧,為了避諱,改為「泰安侯」胡同。西四北八條,明代稱武安侯胡同,因武安侯鄭亨的府第在此而得名。西城富國街3號,明清稱為祖家街,據傳此處為明末清初遼東大將祖大壽故宅,後改建為祠。 明代王公大臣喜歡把宅第選在西城,除了這里有四季皆景的什剎海等宜居之地外,其實更重要的是,明朝的皇帝平時喜歡在「西城」活動。王世貞《皇明異典述》卷六「賜禁苑直舍」載:「上在西城,因賜諸入直大臣廬於無逸殿之左右廂。」於慎行《谷山筆麈》卷十載:「嘉靖中,上在西城,召太醫令徐偉入診龍脈。」《明史》卷一百十四《張居正傳》載:「帝嘗在西城曲宴被酒,令內侍歌新聲,辭不能,取劍擊之。」這里的「西城」就是指皇城西部的「西苑」,無逸殿則是西苑內的宮殿。王公大臣們選擇住在西城,從西安門進出皇城則更加方便。 貴戚多住西城的現象也直接影響了一般官吏選擇居舍的意向,明人楊士聰在其所著《玉堂薈記》卷上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任者泰,沂州人,鳴梧之兒女姻家,辛未為余同年。而其人老矣,又太長厚,第後在東城一錦衣家,逾年來選,復館其家。余語以宜過西城寓,選有地方,便於縉紳接見,任竟因循不果。」文中「宜過西城寓,選有地方,便於縉紳接見」一句很值得重視,說明當時為了便於就近結交貴戚重臣,在一般官僚群體中已經形成一種「宜過西城寓」的風氣,這顯然對在西城集中出現官吏聚居區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為後來民諺的出現和流傳打下了基礎。 還可以再舉一個例子: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在萬曆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1598-1600年)曾寓居京師東城,他在給座師焦弱侯的信中談到自己的境況,有「宏僻處東城,交遊絕跡」之嘆;在給焦弱侯的另一信中,他又道:「宏株守青氈,又東城去人遠,得一意讀書,差易度日。」可見,萬曆中期在東城居住的官吏士紳並不多。恐怕也正是由於此,後來袁氏三兄弟(即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組織「葡萄社」時,把雅集的地點選在西城的崇國寺(今護國寺)。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袁宏道回京任職,他寓居的地點就選在了緊鄰皇城的西安門。閑暇之餘,他與袁中道再次組織文社——「藕花社」,地點也選在了城西「月張園」。這些舉動應該是與「西貴」現象有一定關系的。 從上面引述的資料中,我認為基本可以說明自明代以來官吏士紳相對集中居住在內城的西城區域,「西貴」現象至遲在萬曆年間就已經基本形成。 「東富」這種區域經濟、文化空間的產生和發展,顯然是與運河漕運有著密切的聯系。元代開辟京杭大運河,北端的終點碼頭是在大都城裡的海子(今積水潭)。而位於大內以北的鍾樓、鼓樓區域由於緊鄰海子碼頭,遂成為大都城裡最重要的商業區。這里商賈雲集,經營各色百貨商品,包括的行業有糧行、絹行、木行、果品行、肉行等。市場中有米市、面市、緞皮市、皮毛市、鵝鴨市、珠子市、鐵市等。鍾鼓樓商業區的形成和發展對於商人在東城及城廂活動,並且在此選擇宅第應該是有影響作用的。熊夢祥《析津志輯佚·古跡》就記載:齊化門外「蓋江南直沽海道,來自通州者,多於城外居止,趨之者如歸。又漕運歲儲,多所交易,居民殷實」。我認為這段話頗可以作為自元代以來大都城東部及城廂地區就是富商巨賈們經商和居住的重要區域觀點的佐證。 明代這種情況沒有大的變化。盡管運糧船不像元代那樣直達積水潭,但物資也會經陸路轉運進京城,交易的中心仍會在東城及城廂地區,而這里也便成為商賈們落腳居住的首選之地。明人姚福《青溪暇筆》甚至記載了一件針對富商的案件:「成化間,有一富商寓在京齊化門一寺中。寺僧見其挾有重貲,因乞施焉,商貪之而未發也。僧自度其寺荒寂,乃約眾徒,先殺其二仆,即以帛縊商死,埋寺後坑中,以二仆屍壓其上,實之以土,全利其所有。越二日,有貴官因游賞過寺,寺犬嗥鳴不已,使人逐之,去而復來。官疑之,命人隨犬所至。犬至坎所,伏地悲嗥。官使人伐視之,屍見矣,起屍,而下有呻吟之聲,乃商人復甦也。以湯灌之,少頃能言。遂聞於朝,盡捕其僧而置於法。」這件事雖屬特例,但從中也約略可以看出商人富戶出於經營的需要,大多喜好在東城活動或寓居。 嘉靖七年(1528年),明政府終於下決心疏通了通惠河,漕船可以自通州經運河直抵北京城東南隅的大通橋下卸糧,然後用車分別運到各個京倉貯藏。這樣一來,臨近運河碼頭的崇文門、正陽門內外地區遂逐漸發展為繁華的商業區,從而取代了元代以來的鍾鼓樓中心市場的地位。尤其是正陽門附近的棋盤街和朝前市(一說棋盤街和朝前市是同一個市場)更是成為全城性的商業中心。 盡管隨著通惠河終點碼頭的變化帶來了北京城商業中心由原來的鍾鼓樓向正陽門、崇文門地區轉移,但由於當時前三門外還沒有修築外城,因此富商巨賈出於安全考慮還是會留在內城居住。即使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外城修築完成,在此聚居的也主要是手工業者和一般商人。故可以說終明一代,內城的東城仍然一直顯現出一派「東富」的景象。而這些大商人真正移居到外城應該是到了清初,其原因顯然與「遷漢令」有著直接關系,於是崇文門、正陽門外的「東富」景象逐漸形成。 另外,為了有效地管理通過運河轉運來的漕糧以及其他物資,元政府設立了京畿漕運司、運糧千戶所等機構,同時在大都城建立二十二座儲備糧食的京倉。這些倉庫多在大都城東,而且直到明代仍然沿用。另外,明正統三年還設置了一個專管倉場的機構——總督倉場公署,其衙署就設在東城裱褙胡同。這說明元明時期倉庫及其管理機構確實都在東城范圍內。而清代專管倉場的機構——倉場衙門則設在了崇文門外花市,可見已有南移的變化。 盡管由於這些倉場均屬官營,所儲物資大多應該並不進入流通領域,但相關資料顯示,官吏營私、商人趨利,甚至官商勾結從中謀利者並不在少數。《元史》卷九十七「海運」條記載:「歲漕東南粟,由海道以給京師,……而押運監臨之官,與夫司出納之吏,恣為貪黷。」明代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清代時京、通二倉的倉吏、倉役偷盜倉糧已是公開的秘密,夏仁虎在《舊京瑣記》中曾記載,老百姓私下裡稱這些人為「倉匪」或「倉老鼠」。因此,這些人都廣有家資,居於京城富室之列。 由於漕運管理的需要及其倉庫多建於此的關系,元明乃至清時期東城自然也成為這些經管之吏選擇居住的主要地區,於是東城富商衙吏的豪宅集聚,形成了巨富群居之地。

㈧ 北京市各區經濟排名

NO.1 海淀區,現在和未來20年,北京各區的老大,首都兩大巨無霸城區之一,國家智力中樞,高校雲集,北大,清華世界知名。中關村是中國的矽谷,地處京西風景秀麗,上風上水,皇家園林,西山覽聖.海淀區大部分經濟指標居城八區之首.
No.2 朝陽區,和海淀一樣,未來20年內,穩座第二的位置,並有超越海淀的趨勢。和海淀並列首都兩大巨無霸城區,實力與海淀在於伯仲之間,但以面積人口來算,朝陽略遜色於海淀。朝陽是首都國際交往中心,使館,寫字樓,豪華酒店,跨國公司總部雄居北京之首.朝陽區商業發達,城市建設一流,是北京首屈一指的高品位生活區域.2008年奧運會將在朝陽區為主戰場.國家空港首都國際機場亦是朝陽區的一塊飛地..
NO.3 通州區,1990年,全國百強縣第九名,1995年通縣撤縣升區後,並未得到較大的發展,因此,通州的城市建設,GDP水平,曾經一度在北京各區中倒數。不過今日的通州不管是從定位,建設上都已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通州憑借自己出色的地理位置,以成為朝陽CBD的後花園,因此這里聚集了很多素質較高的白領階層,通州宋庄鎮更聚集了一大批的的國家級藝術家,在這里定居的有國畫大師韓美林,評書藝術家單田芳,著名導演和平等,最值得標榜的是,通州是北京2008年奧運吉祥物福娃的家鄉,福娃誕生於通州韓美林工作室中。目前通州憑借自己發到的交通,無可替代的地理位置,現在通州房地產過熱化!目前通州房地產業一路向錢,現在通州區是北京遠郊區第一個通地鐵的,未來將有3條地鐵,一條城際列車經過通州,使得通州越來越通。進入2005年以來,通州可謂雙喜臨門,國務院正式把她定位成北京新城區,北京商務辦公區,北京綜合產業基地等等,更有言談,未來首都行政區,將東遷通州!加之每年300億的城市建設投入,以及引進了寰球影城主題公園,無疑,通州將成為北京未來20年中的最大新貴!也是北京目前最重視的地區。
NO.4 西城區,政治中心的政治中心,自古西城就是達官顯貴的底盤,中南海在西城區轄區內,大部分國家機關也都建在西城,金融街是國家金融調空中心.金融街這個不足2公里的街區,卻占據著國家60%以上的金融資產。老北京的優秀代表,胡同故居保護最完整,檔次最高.後海,西單地區更是國際化大都市北京重要的組成部分.
No.5 亦庄開發區,經國務院批準的首都三大重點新城之一,原屬大興區一個鎮子,現已獨立設區,亦庄屬於國家級開發區,這幾年發展迅速,主要發展晶元產業,制葯產業,以及汽車製造業,房地產業,這里集中了中關村科技園區,北京賓士汽車生產基地,等一大批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廠房,這里的GDP增長率是北京最高地區,2005年GDP增長率高達35%以上。
NO.6 順義區,與通州,亦庄並稱首都三大新城區,順義工業基礎較好,起步較早,經濟結構較發達,這里最大的企業是我國最大的空港首都國際機場的,經過10年的發展,順義已經形成已首都機場,北京現代,北汽福田,燕京集團等大企業為首的首都現代製造業基地。並且這里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場地之一。順義別墅區,聚集了不少明顯,王菲,趙微,李連傑等很多大陸,港台明星均在此安家。
NO.7 東城區--四大舊城之一,地域范圍較小,是北京重要的商業中心,王府井大街地處東城.東城區歷史上同西城有東富西貴之說,是富商的居住地,東城區的三產業比重已經達到99%.世界文化遺產故宮,雄偉的天安門廣場屬東城轄區。
NO.8 石景山區--排名第10主要是以前空氣污染比較嚴重,首鋼,燕山石化排污嚴重,隨大有改觀得到響應的綜合治理,但在北京人的觀念中,還不太適合居住,雖然石景山是比較發達的。如2010年以前,這些能夠得到合理治理,石景山區的實力將起碼連升3名。
NO.9 豐台區是歷史上皇家部隊駐地,現在是首都北京重要的工商業城區,隨著豐台區建設步伐的加快,生活環境逐漸改善,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定居。
NO.10大興區,本來大興是很強的,但因為把亦庄分出去了,所以才顯得後勢不足。不過好在大興的面積較大,並且全部為平原,這里發展空間還是蠻大的,這里是首都北京最大的城市發展空間預留地。
NO.11 昌平區位於北京上風上水的北部地區,世界遺產十三陵的所在地,中關村園區之一,北京人口最密集地區之一,以旅遊,科技研發,房地產,為支柱產業,這里風景宜人,水源充裕,環境優良,但昌平目前的發展不容樂觀,她既沒有大興這樣的平原優勢,也沒有通州順義這樣的交通,國家定位優勢,這里號稱北京的卧成,臭名昭著的回龍觀文化居住區坐落與此。制約昌平發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高達70%的山區空間,這嚴重製約了昌平的發展。如果昌平境內全部是平原,這里很可能成為第二個海淀。
NO.12 房山區,首都產煤大區。房山境內琉璃河鎮一度被憑為中國示範鄉鎮,中國最富裕鄉鎮的典型。
NO.13 門頭溝區,工業實力一般,農業發到,首都的西部生態區。
NO.14 密雲縣,距北京市區70公里,縣城建設國內一流,生態環境國內一流,經濟實力很一般。2005年全國百強縣第56名,首都生態保護區,北京最大的密雲水庫坐落在該縣內,北京的一片凈土,這里好似與北京這樣一座繁華大都市隔絕,這里沒有喧囂,沒有繁忙,人們悠閑的生活,很慢的生活節奏會使你認為,這是在北京嗎?
NO.15懷柔區,城市建設,實力和密雲基本一致,生活安逸,祥和,經濟一般,區容漂亮,森林覆蓋率高,旅遊資源及其豐富,生態環境中國一流,不過距北京市區的距離比密雲還遠15公里,但行政級別高於密雲一級,姑且排17名
NO.16 平谷區,首都糧倉,號稱京東綠谷,和密雲,懷柔並稱首都三大綠色屏障,森林覆蓋率高達80%,不過區貌以及旅遊開發遜色於密雲,懷柔。
NO.17 延慶縣,塞外名城,兵家必爭之地,與匈奴,突厥用兵的古戰場,古稱右北平,民國出年屬京兆,後分與察哈爾省,共和國成立後隸屬河北省,1958年歸屬北京管轄,這里有世界知名的文化遺產八達嶺長城,不到八達嶺長城非好漢很多人都聽過,可有幾個人聽說過延慶這個名字呢?這里可以找到異域的感覺,茫茫無際的康熙大草原彷彿把你帶入了內蒙古!這里距內蒙僅僅40公里,距離張家口僅僅50公里,而距離首都北京的市區遠達130公里,這里山區面積高達90%,可用面積極少,不過就這種情況,延慶在全國百強縣排名第80位,實屬沾了北京光。延慶屬北京最差地區,但與周邊相鄰的河北,內蒙村落相比,可謂「天堂」這里的人和北京人不管是口音,風俗上均差距很遠.

㈨ 如何評價北京的西部馬華炒麵片從國慶節前22漲到26

他們家餐廳做的菜品真的不敢恭維,他別說22 26了肯定我們都不會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