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野生兩棲動物有哪些
擴展閱讀
北京尿不盡怎麼治療 2024-04-26 03:12:03
廈門閩南古鎮怎麼收費 2024-04-26 01:13:21

北京野生兩棲動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9-30 19:06:55

❶ 兩棲類動物有哪些

兩棲動物有青蛙、雨蛙、蟾蜍、大鯢、小鯢、蠑螈等。兩棲綱是一類原始的、具五趾型的變溫四足動物,皮膚裸露,分泌腺眾多,混合型血液循環。其個體發育周期有一個變態過程,即以鰓(新生器官)呼吸生活於水中的幼體,在短期內完成變態,成為以肺呼吸能營陸地生活的成體。

兩棲動物有青蛙、雨蛙、蟾蜍、大鯢、小鯢、蠑螈等。兩棲綱是一類原始的、具五趾型的變溫四足動物,皮膚裸露,分泌腺眾多,混合型血液循環。其個體發育周期有一個變態過程,即以鰓(新生器官)呼吸生活於水中的幼體,在短期內完成變態,成為以肺呼吸能營陸地生活的成體。

❷ 兩棲類動物有哪些 兩棲類動物的介紹

1、常見的兩棲動物有青蛙、雨蛙、樹蛙、蟾蜍、大鯢、小鯢、蠑螈等。兩棲類動物由魚類進化而來。長期的物種進化使兩棲動物既能活躍在陸地上,又能游動於水中。與動物界中其他種類相比,地球上現存的兩棲動物的物種較少,目前正式被確認的種類約有4350種,分無足目、無尾目和有尾目三目。

2、多數兩棲動物需要在水中產卵,發育過程中有變態,幼體接近於魚類,而成體可以在陸地生活,但是有些兩棲動物進行胎生或卵胎生,不需要產卵,有些從卵中孵化出來幾乎就已經完成了變態,還有些終生保持幼體的形態。

❸ 兩棲動物有哪些(十種以上)

常見的兩棲動物:雨蛙、樹蛙、蟾蜍、大鯢、蠑螈、蚓螈、吻蚓、魚螈、山鱉、石蛙、和鯢魚等等。

1、雨蛙(Hylachinensis),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無尾目,雨蛙科的1屬,種類約250種。雨蛙肩帶弧胸型,椎體為前凹型。

適於樹棲,指、趾末端多膨大成吸盤,末兩骨節間有1間介軟骨,是趨同演化的一個物種。雨蛙白天伏在樹根附近的石縫或洞穴內,夜晚棲息在灌木上,以蟻類、金龜子等為食。

4、大鯢(學名:Andrias davidianus)是隱腮鯢科、大鯢屬有尾兩棲動物。體大而扁平,一般全長582~834毫米,頭體長310~585毫米,最大個體全長可達200厘米以上。

頭大扁平而寬闊,頭長略大於頭寬;雄鯢肛部隆起,橢圓形,肛孔較大,內壁有乳白色小顆粒;雌鯢肛部無隆起,泄殖肛孔較小,周圍向內凹入,孔內壁平滑,無乳白色小顆粒。

5、蚓螈,裸蛇目(蚓螈目〔Gymnophiona〕,前作無足目〔Apoda〕),約155種兩生類的統稱。穴居或於水中游泳,常隱伏,分布於西半球(從墨西哥至阿根廷北部)以及非洲、東南亞和塞席爾(Seychelles)群島,四肢及腰帶已退化。

特徵為體表有許多體環,體長10∼150厘米(約4∼60英寸),直徑最大為5厘米(2英寸)。顏色從黑到粉紅再到棕色不等。眼小,隱於皮下乃至骨下。眼與鼻孔間有一化學感受觸須。

❹ 兩棲動物有哪些呢

常見的兩棲動物:雨蛙、樹蛙、蟾蜍、大鯢、蠑螈、蚓螈、吻蚓、魚螈、山鱉、石蛙、和鯢魚等等。

兩棲動物是擁有四肢的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的皮膚裸露,表面沒有鱗片(一些蚓螈除外),毛發等覆蓋,但是可以分泌粘液以保持身體的濕潤;其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進行呼吸,長大後用肺兼皮膚呼吸。

兩棲動物可以爬上陸地,但是一生不能離水,因為可以在兩處生存,稱為兩棲。它是脊椎動物從水棲到陸棲的過渡類型。現在大約有七千多種兩棲動物。兩棲動物是冷血動物。兩棲動物由魚類進化而來。

長期的物種進化使兩棲動物既能活躍在陸地上,又能游動於水中;與動物界中其他種類相比,地球上現存的兩棲動物的物種較少,目前正式被確認的種類約有4350種,分無足目、無尾目和有尾目三目。

(4)北京野生兩棲動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兩棲動物的特徵

1、變態發育,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2、成體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少數種類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3、皮膚裸露,能分泌黏液,依賴於濕潤的的環境,有輔助呼吸的作用。

4、心臟兩心房,一心室,血液為混合血,不完全的雙循環。

5、體溫不恆定,是變溫動物。

6、體外受精,體外發育,幼體生活在水中,胚胎沒有羊膜;

❺ 兩棲動物有哪些 兩棲動物的介紹

1、常見的兩棲動物:雨蛙、樹蛙、蟾蜍、大鯢、蠑螈、蚓螈、吻蚓、魚螈等等。

2、兩棲綱一類原始的、初登陸的、具五趾型的變溫四足動物,皮膚裸露,分泌腺眾多,混合型血液循環。

3、其個體發育周期有一個變態過程,即以鰓(新生器官)呼吸生活於水中的幼體,在短期內完成變態,成為以肺呼吸能營陸地生活的成體。

4、現生的有3目約40科400屬4000種。除南極洲和海洋性島嶼外,遍布全球。

5、我國現有11科40屬270餘種,主要分布於秦嶺以南、華西和西南山區屬種最多。

6、兩棲動物既有從魚類繼承下來適於水生的性狀,如卵和幼體的形態及產卵方式等,又有新生的適應於陸棲的性狀,如感覺器、運動裝置及呼吸循環系統等。變態既是一種新生適應,又反映了由水到陸主要器官系統的改變過程。

❻ 世界僅存的十大珍惜兩棲動物有哪些

麋鹿:俗稱四不象偶蹄目,棲息於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生植物為食,1894年以前曾飼養於北京南苑,以後僅余少數於國外,野生種均已滅絕,1985年後由英國運回若干只放養。 大熊貓:棲息於箭竹林間,懼寒畏暑,性孤獨,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樹住樹洞石隙喜食竹類,亦食果實和動物屍骨,性溫順,自衛能力弱,常受天敵傷害,分布於我國四川西部和北部。 揚子鱷:又稱鼉<tuó>爬行綱,我國特產珍稀動物,棲息於池沼底部,以魚、蛙、小鳥為食。7月繁殖,產卵,以日光和雜草腐熟孵化。雌鱷護巢性強。 大鯢:娃娃魚,兩棲綱,世界最大的兩棲類,我國特有,棲息於山地溪流,晝伏夜出,捕食魚蝦昆蟲,體外受精,廣布我國,以華中和華南多;叫聲類嬰兒。 金絲猴:靈長目,肩批金黃色長毛,生活於3000米高山樹林中,樹棲,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我國特產珍稀候類。 白鰭豚:哺乳綱,棲息於洞庭湖及長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結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長江,多在深層活動,晨昏靠近淺水捕食魚類,瀕臨滅絕。 鳥類 卷羽鵜鶘——別名塘鵝、鵜鶘,屬於鵜鶘科,學名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長約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長捲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紅色。嘴寬大,直長而尖,嘴的下面有一個與嘴等長且能伸縮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黃色,腳肉色。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會潛水。以魚為主食。成年鵜鶘一般配對生活,在地面營巢產卵。每窩產卵1~3枚。兩性孵卵並喂雛。剛出蛋殼的小鵜鶘體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淺淺的白絨毛。親鳥以半消化的魚肉喂雛鳥,等雛鳥長大後,把頭伸進親鳥張開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帶回的小魚。 產於新疆、青海及山東以南沿海等地。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紅腳鰹鳥——別名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sula。 游禽。全長75厘米左右。通體大部呈白色。雄鳥兩翅黑褐色。雌鳥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臉側裸皮黃色。嘴灰藍,基部轉為粉紅或僅稍綴以紅色。腳紅色。營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長,善飛行。繁殖期從3月至初秋。營巢於石灘或島嶼上的矮灌木和喬木上,偶亦在地面築巢。每窩產卵1~2枚,橢圓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雛期間,親鳥反芻胃內食物哺喂雛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長約70厘米。上體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軸色更濃,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頸和胸部與上體色同,下體余部純白色。嘴及圍眼裸皮黃綠色。腳淡黃。冬候鳥,營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魚為食。繁殖習性似紅腳鰹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東方白鸛——別名老鸛,屬於鸛科,學名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長約120厘米。體羽白色。眼周紅色,前頸下部有飾物。肩羽、翅覆羽、飛羽黑色,具光澤。嘴長而粗壯,黑色。腿、腳紅色。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吃魚。蛙、昆蟲等。性寧靜而機警,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足站立。3月份開始繁殖,築巢於高大喬木或建築物上,每窩產卵3~5枚,白色。,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約30天。我國東方白鸛約有2500~3000隻。在東北中、北部繁殖;越冬於長江下游及以南地區。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黑鸛——別名烏鸛,屬於鸛科,學名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長約110厘米。嘴長而粗壯。上體、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綠色光澤。眼周裸皮紅色。胸以下的下體白色。嘴和腳紅色。棲息於河流沿岸、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魚、蛙、蛇和甲殼動物。4月份開始繁殖,在岩崖縫隙中或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淺橙黃色隱斑塊。孵卵期31~34天。65~70日齡的幼鳥有飛翔能力。在東北、河北、新疆及甘肅北部繁殖;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越冬。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朱䴉——別名朱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Nipponia nippon。 全長79厘米左右,體重約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體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紅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初級飛羽基部粉紅色較濃。嘴細長而未端下彎,長約18厘米,黑褐色具紅端。腿長約9厘米,朱紅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盪。4~5月份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細斑。由雙親孵化及育雛,雛鳥約在30天後破殼,經哺育約40天後離巢。產於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朱䴉是稀世珍禽,過去在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曾有較廣泛的分布,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本世紀70年代野外已無蹤影。我國鳥類學家經多年考察,於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朱䴉種群,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種群。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白䴉——屬於䴉科,學名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長約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頭與上頸皮膚裸露,呈黑色。背及頸的下部有灰色飾羽(冬季無)。嘴長而下彎,黑色。腳黑色。棲息於河、湖岸邊及沼澤濕地。涉水啄食小魚等水生動物。繁殖期兩性共同在近水岸邊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2~4枚,淡藍色,有少許斑點或無斑點。在東北北部繁殖;廣東、福建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琵鷺——別名篦鷺、琵琶嘴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長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頦、上喉裸皮黃色。嘴長直、扁闊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頭部冠羽黃色(冬羽純白)。頸、腿均長,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棲息於沼澤地、河灘、葦塘等處。涉水啄食小型動物,有時也食水生植物。築巢於近水高樹上或蘆葦叢中,每窩產卵3~4枚,白色無斑或鈍端有稀疏斑點。雌雄輪流孵卵約25天,雛鳥留巢期約40天。在東北、華北、西北一帶繁殖;長江下游和華南一帶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黑臉琵鷺——別名黑面琵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長約80厘米,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羽簇構成的羽冠;額至面部皮膚裸露,黑色。嘴黑色,長約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狀。腿長約12厘米,腿與腳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與夏羽有別:冬羽純白,羽冠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黃色。棲息於湖泊、沼澤及沿海灘塗等處。涉水覓食小魚、蝦、蟹及螺類等動物。產於東北至華南沿海、長江流域、海南島、台灣、香港。黑臉琵鷺現存約400隻,主要分布於我國、俄羅斯、朝鮮及日本。在我國東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無確證。我國發現的大部為遷徙及越冬種群,台灣台南縣曾文溪口海岸灘塗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種群棲息地,多時可達200隻;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廣東福田自然保護區及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也曾記錄有數十隻的越冬小群。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❼ 常見的兩棲動物有哪些 兩棲動物簡介

1、常見的兩棲動物:雨蛙、樹蛙、蟾蜍、大鯢、蠑螈、蚓螈、吻蚓、魚螈、山鱉、石蛙、和鯢魚等等。

2、兩棲動物是擁有四肢的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的皮膚裸露,表面沒有鱗片(一些蚓螈除外),毛發等覆蓋,但是可以分泌粘液以保持身體的濕潤;其幼體在水中生活,用鰓進行呼吸,長大後用肺兼皮膚呼吸。

3、兩棲動物可以爬上陸地,但是一生不能離水,因為可以在兩處生存,稱為兩棲。它是脊椎動物從水棲到陸棲的過渡類型。現在大約有七千多種兩棲動物。兩棲動物是冷血動物。兩棲動物由魚類進化而來。

4、長期的物種進化使兩棲動物既能活躍在陸地上,又能游動於水中;與動物界中其他種類相比,地球上現存的兩棲動物的物種較少,目前正式被確認的種類約有4350種,分無足目、無尾目和有尾目三目。

❽ 常見的兩棲動物有哪些

樹蛙:體型細長稍扁,指趾間有蹼,可以在空中滑行。 大鯢:體型較大且扁平,生活在岩洞中。 蠑螈:國內有23個品種,廣泛分布在各省市。 青蛙:生活在靠近水流的環境中。 蟾蜍:體表有疙瘩,內含毒腺,主要以蝸牛為食。

常見的兩棲動物有什麼品種

1、樹蛙

樹蛙是樹蛙科兩棲動物,體型細長稍扁,指趾間長有發達的蹼,可以在空中滑行,且樹蛙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南部,成體棲息在樹上或低矮灌木叢中,幼體在池塘中生長發育。

2、大鯢

大鯢是隱鰓鯢科兩棲動物,體型較大且扁平,長約58厘米,多棲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石穴、岩洞中,廣泛分布在我國河北、湖北、雲南、廣東等地,屬於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3、蠑螈

蠑螈又叫四腳魚,在我國范圍內有23個品種,廣泛分布在各省市中,其身體豐滿,呈圓筒狀,皮膚潮濕潤澤,和蜥蜴較為相似,有晝伏夜出的習性,主要以蚯蚓、軟體動物為食。

4、青蛙

青蛙是兩棲類動物,成體無尾,生活在靠近水流的環境中,受精卵則會產入水中,孵化後形成蝌蚪,以浮游生物為食,一段時間後發育為幼蛙,開始上岸活動。

5、蟾蜍

蟾蜍又叫蛤蟆,是蟾蜍科兩棲動物,體表有很多的疙瘩,內有毒腺,遇到危險後就會噴出毒液,驅逐敵害,而且蟾蜍多棲息在泥穴、草叢中,以蝸牛、蠅蛆為食。

❾ 兩棲動物有哪些

常見的兩棲動物有樹蛙、魚螈、蠑螈、山鱉、石蛙、蠕蚓、隱鰓鯢、鰻螈、鈍口螈、盤舌蟾、沼蟾、箭毒蛙、姬蛙、節蛙等,其中樹蛙是無尾目的兩棲類動物,其體色為綠色,而魚螈是蚓螈科的動物,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

兩棲動物有什麼品種

1、樹蛙

樹蛙是無尾目樹蛙科的動物,其身體細長而扁平,趾間具有較為發達的蹼,可以在空中翱翔,且樹蛙多棲息在樹林間,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它會在樹上產卵,卵粒數量約為400粒左右,呈現泡沫狀。

2、魚螈

魚螈是無足目兩棲類動物,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在我國的分布地區是在廣東、廣西、雲南等地方,且魚螈的身體形狀近似蚯蚓,其體表具有粘液腺,多生活在水草叢生的山溪和池塘田邊,會以昆蟲幼蟲為食。

3、蠑螈

蠑螈是兩棲綱的動物,其別名為四腳魚,主要分布在中國和日本地區,且蠑螈的身體呈現圓筒形,形狀近似蜥蜴,其尾巴較長,皮膚上具有粘性,而且蠑螈會在水中產卵,孵化後的幼體外貌近似蝌蚪。

4、山鱉

山鱉是鱉科動物,其頭部較大,呈現圓錐形,主要生活在山區的河流、溪流和水潭中,會爬上岸進行覓食,主要以蛙類、軟體動物和魚蝦為食,且山鱉原產於中國,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海南、香港、貴州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