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年薪40萬在北京算什麼收入水平
我以以下方法粗略估算並認真回答:
北京常住人口2200萬,平均壽命71歲,18歲以下人口不算在有收入人群(約佔1/4人口)。
因此2200*3/4萬人口作為有薪酬的總基數(退休人群同樣算在內)。如果把這些人口平均分成5個群體,分別代表上、中上、中、中下、下等,每個群體約330萬人。我相信北京不會有超過330萬人年薪超過40萬!
由此推斷年薪40萬屬於上等收入!
B. 在北京稅前40萬算多嗎
北京年薪稅前40萬只能算的上是中等水平。
北京被世界城市研究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聯合國報告指出北京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城市第二位,2020年,北京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102.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北京的氣候環境:
北京的氣候為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個月,7、8月有大雨。
北京太陽輻射量全年平均為112~136千卡/厘米。兩個高值區分別分布在延慶盆地及密雲縣西北部至懷柔東部一帶,年輻射量均在135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區位於房山區的霞雲嶺附近,年輻射量為112千卡/厘米。北京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000~2800小時之間。
C. 年薪35萬在北京是什麼概念
坐標北京。說說我的感覺。
首先,年薪35萬的人不是滿大街都是,一般國企得是中層以上,外企也得有點職務。一般員工年薪12萬都不容易拿到。不是所有企業都是華為,阿里!互聯網公司薪酬高些,傳統企業員工拿幾千塊錢的也大有人在。外企也不是像前些年都舒服地拿著高工資。
其次,如果前幾年買了房子,現在年薪35萬在北京可以過的相對舒服,日常只要不太奢侈,還能有結余。如果沒有房,要麼省吃儉用存個首付,要麼租房,我家附近算學區房,80多平米差不多8千。
第三,在北京已買房,無房貸,35萬年薪養一家三口過得很好,但是還達不到孩子上國際學校的水平。有房貸甚至無房,如果全家年收入35萬,就是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節儉一點就多存點。
只有在北京生活了10年以上恐怕才有發言權吧。我一朋友就是在北京讀完大學、研究生之後留在北京工作了。他跟我分享了很多關於北京的事兒。
他在一個民營企業工作,基本上加上所有的年終獎、補貼等等,年收入稅後20萬。同時他也有自己的副業,基本一年也有5萬左右。所以加起來他的收入在稅後25萬。基本上可以等同於稅前35萬的情況了。那麼他的狀況是什麼樣呢?
他去年在五環買一套房子,400多萬,小平米,當時首付了200多萬,剩下200多萬是貸款的。20年,每個月還款約1.5萬。他每個月的收入差不多2.5萬。扣除這個1.5萬還剩下一萬。他們一家的生活費一個月按照5000算,這樣就只剩下5000了,這5000就算是每個月可以存下的。但是由於剛買了房子,還借了親戚一屁股債,估計在兩年內可以還了。他們剛剛懷上孩子,孩子一出生相信又是一大筆費用了。另外,他們計劃未來一年內買車,那這個又是一大筆錢。雖然也可以貸款買車,但是基本上這3年內什麼錢都不剩,生活過的緊巴巴。當然,好就好在她媳婦也有個普通的工作,一個月工資5000,這樣雖然沒多少也可以為家庭增添一些收入了。減少一些負擔了。
但是在北京有多少這樣的人呢?工資高的必定不少,但是工資不高的也很多。大多數人的工資維持在年薪12萬左右,有的有房貸,那就更苦了。有的沒房貸,那生活相對自由一點。有的還有兩個孩子,這個苦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過年回家千萬別問人家賺多少錢,因為這個問題不是傷害對方就是傷害你。本來人家回家開開心心的,你一問賺了多少錢,讓人家想起了外債,這個年都不好過了。有的人你一問收入,那就等於赤裸裸的打自己耳光了,人家一說年薪就是你的好幾倍,就讓你無地自容。你恨不得抽自己,為什麼要問這樣打自己臉的問題呢?
所以奉勸大家一句,過年就拜年,千萬別說錢!
年薪35萬在北京是什麼概念?
首先,這屬於高收入!
根據統計,2018年北京市的人均工資是94258元。由此可見,年薪35萬絕對是高收入階層。
這個高收入的族群在揮金如土的金融街,光鮮亮麗的CBD,以及碼農扎堆的上地和西二旗等地的密度比較高。在這幾個地區,年入百萬的人也不在少數。但就整個北京而言,這個群體的比例並不高。
其次,這和高品質的生活關系不大。
35萬的年薪並不意味著好的生活品質,因為開銷也很大。 像我們家,每年房貸得12萬左右,小朋友上學和興趣班加起來又得小10萬,家裡的日常開銷(吃飯、衣服等)每個月小1萬,這些七七八八下來,就得30萬了。如果出去玩兩次,那就差不多35萬(還不能去太遠的地)。
有人可能會說,你一家人的開銷當然大了。如果是年薪35萬的年輕人,那就很嗨皮了啊。沒錯,如果他有房子了,那的確可以嗨皮一下了。如果沒有,那可能也好不到哪裡去。這個收入的年輕人,一年租房加其他消費算15萬吧,那一年可以省下20萬。這看起來似乎很不錯,可想買房,估計得是10年以後的事了。
越來越多的人搞起了副業
這幾年有個趨勢,就是你不搞個副業在朋友圈快要聊不下去了。其實,這都是生活壓力所致。工資收入上漲困難,於是大家就不得不想想如何利用業余時間,搞點副業,充實下口袋。
搞副業沒問題,重要的是不要影響主業。 我認識好幾個朋友,現在副業搞得都不錯,有點副業收入甚至超過了主業。然而大家並沒有因此放棄主業,因為那是養家糊口的保障,很多副業收入不錯,但並不穩定。
在大城市打拚不容易,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盡量優先考慮主業的發展,然後才是副業。如果副業能做起來,那也值得一搏,前提條件是你輸得起。
這真是個因人而異的事情。
我北京人:
1、家庭稅後工資性收入大概是這個的3倍;
2、家庭月支出沒怎麼認真算過,每年估計能存下來1/2左右;主要花在日常開銷、 旅遊 、購物等,花錢的主力是我媳婦;
3、家庭月負債9000:車貸2年無房貸(房子買的早);
4、丁克家庭。
這問題不就是個互相比的問題嗎?我拿我同事來比吧。和我辦公室挨著的同事是83年的,公司是密薪制所以我「猜」收入可能和我差不多,時不時抱怨收入不夠花。因為剛要了二胎,而且考慮到剛換了學區房所以房貸負債增加了、所以感覺他的壓力就很大,而且要了二胎後媳婦就不上班了……收入下降了一些且支持與負債又增加。
所以即便收入水平差不多,結合負債與支出以及老婆不上班等因素,我們兩個人的日常狀態差別還是挺大的——比如:
1)我花錢比他要大手大腳,我買東西會沖動而他會精打細算;
2)公司一旦發生組織變革時他比我焦慮、而我更淡定;
3)我 旅遊 次數明顯高於他且 旅遊 目的地的品質也更好;
3)收入的抱怨上我很少、他不少,他會更斤斤計較一些;
4)我們的年紀差不多、媳婦的年紀也差不多,但我媳婦開始逆生長而他媳婦開始走黃臉婆路線;
5)我的頭發還很濃密而他發際線退後很多;
15年時間一直在一個行業,我拿到這個收入也是應得的(想跳槽的話,每年都有獵頭開出double的offer,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離開的計劃)。
自認為也比一般的北京孩子要努力,沒靠過父母也沒有拆遷(但作為北京人壓力肯定還是要小一些);
過著比上不足但是比下肯定有餘的生活;
工作壓力一點不比我team里那些月薪不過萬的小孩兒們小(或者說壓力不一樣);
享受生活的時候比別人多一點但那源自多年奮斗出來的收入以及自己的職業安全感……
在京馬上20年整,什麼年齡年薪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工作崗位,以及所屬行業。咨詢、金融、會計、法務等領域起步點就高很多;傳統媒體、廣告運維和市場落地端的崗位就比較熬了。後者混五年或許和前者實習生轉正後拿的差不多。
一句話就是,選對專業行當,少奮斗很多年。
至於35萬年薪在北京是什麼概念,根本還是看有沒有北京的房和車。有的話,哪怕是貸款,你起碼能作為這個城市的一份子堅守下來。如果沒有的話,稅後每月兩萬來塊除掉衣食住行用,如非親屬贊助,基本和買房無緣了。
如果你兩口子都是這個收入,省吃儉用幾年按揭個5-600萬的房子還是可以的,說白了和10年前月薪一萬來塊買300萬房子性質差不太多,無非就是計數單位膨脹了點而已。
高薪?必然談不上~
在這個消費水平不低的城市裡,3萬月薪也就是尊嚴指數勉強及格的程度。
啥是尊嚴指數?大概意思就是:你賺這份兒錢不至於活得窘迫,除了不切實際的別墅豪車夢之外,其他絕大多數生活消費品、子女(甚至父母)的生活品質將就著達到小康水平。
何為勉強?那是因為你的這份收入並不一定能在職場上(或馬斯洛高階需求上)帶來足夠的安全感、榮譽感、滿足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是常態,爬上7位數有如愚公移山,爬不上去就意味著你頭上永遠有人對你頤氣指使,而你只能迫於生活的淫威勉強屈就。
最接近的例子?余歡水?或者比他好點。
北京的35萬年薪,永遠比不上重慶的15萬年薪或者開封的十萬年薪活得滋潤。超一線城市的生存壓力,就像一個時常對你莞爾一笑、卻永遠不知道何時才能真正娶回家的綠茶婊,她對你笑得越甜,你便陷得越深,直至你出人頭地踏上成功彼岸,抑或是徹底沉淪如毫無理想與鬥志的平凡社畜為止。
而且,這還沒提戶口問題~[淚奔]算了,還是留給年輕人更多想像空間吧~
我在北京生活十年了,周圍不少人年薪都在35萬元左右,所以很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年薪35萬元,在北京屬於中高收入水平,但絕對算不上高收入,而且距離高收入還很遠。此外,不同人群年薪35萬元,過上的生活質量也完全不一樣。
北京市人均工資有多高?
人均工資有多個統計口徑,有社保局的,國家統計局的,各大招聘網站的,還有一些研究調研機構的。
社保局公布的平均工資最低,因為有很多單位都按照最低工資標准來繳納社保。根據北京市社保局的數據,2018年北京市人均工資是7855元/月,環比竟然下降了7.23%。實際上,人均工資要比這個要高,我估計這只是北京市一個快遞員的工資水平,京東快遞員的工資還不止這么多。
社保局的另一份數據,2018年法人單位的平均工資是12.7萬元/年,平均每個月1萬元出頭。
根據《2019年秋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北京市人均工資是11434元/月。
所以,綜合來看,北京市人均工資大概就在1萬元左右,平均年薪在12~14萬元之間。所以說,年薪35萬元要明顯高於北京市平均工資水平,可以算作「中高收入」。
北京的高收入人群真的是太多了,年薪50萬元、100萬元以上的很常見,我周圍一些能力比較強的人,有做律師的,有的在金融業,年薪都有百萬的,有個做人力資源的同學年薪竟然有70萬元,真的很厲害了,能力都非常強。
年薪35萬元在北京能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如果你是北京本地人,或者你嫁了/娶了一個北京人,有房有車,而且還是學區房和豪車,平時還有父母補貼,那麼在北京能過上非常滋潤的生活。我有個同事,嫁了北京人,有2套房、2輛車,年薪應該不到30萬元,花錢挺厲害的,包都是LV、PRADA的,過得非常瀟灑。
如果你是外地人,但是家庭背景很好,父母能出資給你在北京買房,那也會過得比較滋潤。只不過能在北京3環或4環內買一套100平房子的家庭很少,所以即使父母給買房,也買不了學區房,或者靠近市中心的房子,但起碼經濟壓力不太大。
如果你是外地人,家裡一窮二白,或者說在買房方面給不了任何資助,而且是最近兩年才買的房子,那麼年薪35萬會過得緊緊巴巴的。我們假設在四環外買一套80平的兩居室,按照6萬元均價來計算,一套房子需要480萬元,不吃不喝也要14年才能買得起房。如果自己有點積蓄,家裡給資助一點,交了首付,貸款買了一套房子,那麼月供壓力會比較大,賺的錢大部分用來還房貸了。當然,如果夫妻雙方都能年薪35萬元,那壓力會小很多。
比如我,現在就背負了200多萬的房貸,每年供房的錢就要小二十萬,過得日子其實很一般,遠遠沒有那些月薪10萬的北京當地人過得滋潤。
就是這個概念 top5可以過的不錯了。東京統計感覺過的不錯也是前6%,一年600萬日元。大概40萬人民幣。
我是北京人,我和愛人年薪加起來也才25萬,這是稅前,稅後也就不到20萬,每月房貸6000,有一個在海淀上一年級的孩子,孩子補習班,家裡生活費,再加上房貸,基本上都是靠信用卡活著,實在不行了就跟老人要點。呵呵!至於說家庭稅後35萬的,有不少,但是還是看個人消費支出吧,如果房貸1萬多,孩子再上個私立小學,恭喜你,能活著就不錯了。
這個問題得辯證著看,十年前領導跟我吐槽每個月四萬錢不夠花,說著就掰手指算賬,媳婦不上班,北京供一套大房子一輛車,貼補四個老人,養兩個小孩,保姆,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開銷……,當時我月入還不到一萬,雖然聽著賬算平了,但當時無法理解這種生活,現在可以理解了,人的慾望決定了你過什麼樣的生活,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過得是否富足不應該僅僅用物質衡量,精神上的滿足也很重要,所以年收入35w在北京算什麼水平?恐怕沒有唯一答案,如果按北京2000多萬人收入的總數據衡量,應該中等偏上,如果按熱門行業高知人群數據衡量,可能偏低了,如果按生活質量衡量,那恐怕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所以35萬什麼水平?我覺得只要家人衣食無憂,自己做著體面的工作,過著有尊嚴的生活足夠了
兒子五年前在北京就是年薪四十萬,但是還是窮人一個,買不起北京的房,更搖不到北京的車牌號,最後,還是忍痛離開了上學4年,工作7年的北京。
兒子大學畢業,留在了北京長安街上的一個國企總部上班,工資年薪40萬,並且娶了一北京的老婆。可是,夫妻倆怎麼努力,也買不起北京三環里的房子,只能租著北三環的和平里的一個40平米的小房子,房租每個月6500元,每天上下班擠地鐵,因為是租的小房子,兒子兒媳婦連婚禮都沒有辦。確實,沒有屬於自己的新房呀!
北京三環里的房價,差不多十幾萬一平,我想讓兒子買在南四環外,價格6萬多一平,可是,兒子覺得買了房,也搖不到北京的車牌號,確實是這樣!我們家我和老公,兒子和兒媳,還有女兒,5個人,搖了幾年,竟然搖不到一個車牌號,最後,兒子決定,離開北京,去了杭州。
如今,在杭州買了房,有了車,兒媳婦也覺得南方好,天天在微博上曬新家。
反正,我覺的,在北京,如果沒有房和車,年薪35萬,算是窮人一個!一輩子都買不起北京的房!還不如離開北京,至少沒有北京的壓力大!
D. 稅後年薪40W人民幣在國內處於什麼階層
中上層。有人根據各種數據推斷過,目前國內年收入低於20萬的家庭至少有90%以上。而在一線城市,那些能拿到年薪20-30w的大約佔5%-8%,那麼,樂觀推斷,年薪超過40萬的人比例大概在3%。
拓展資料:也就是在一線城市的100個人裡面只有3個人是年薪40萬以上的,而這則更是一個樂觀的估計。至於在一線城市年薪超過40萬的究竟有多少人,我們以目前北京常住人口2100多萬來計算,在北京年薪超過40萬的在63萬左右。上海、廣州、深圳人口也都在2000萬以上,同理,粗略計算,北上廣深年薪超過40萬的人為234萬。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平均每個月的可支配收入是2561元。按收入來源分,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7186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5.9%;人均經營凈收入5247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7.1%;人均財產凈收入2619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5%;人均轉移凈收入5680元。也就是說,2019年全國人均工資性收入只有17186元,平均到每個月就是1432元。所以,我們總以為月薪上萬是基本,但其實這只是平均數據,要知道,在2019年,全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567元,人均月工資性收入更是低至340元。
至於在一線城市,網上有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平均薪酬在11521元,而上海在10967元,深圳在10477元,全國38個主要城市的每月平均薪酬為8698元,薪酬中位數為每月7001元。這樣算下來,一線城市的年平均收入也就在20萬左右。
以年收入40萬進行計算,平均到每個月是三萬多人民幣。這個收入水平在武漢市絕對是屬於非常高的工資水平了。這個收入水平是武漢市平均工資的接近五倍的收入,可以說這個收入水平已經是非常高的收入了,個人認為超過了80%以上武漢市民的收入。
E. 年薪35萬在北京是什麼概念
坐標北京。說說我的感覺。
首先,年薪35萬的人不是滿大街都是,一般國企得是中層以上,外企也得有點職務。一般員工年薪12萬都不容易拿到。不是所有企業都是華為,阿里!互聯網公司薪酬高些,傳統企業員工拿幾千塊錢的也大有人在。外企也不是像前些年都舒服地拿著高工資。
其次,如果前幾年買了房子,現在年薪35萬在北京可以過的相對舒服,日常只要不太奢侈,還能有結余。如果沒有房,要麼省吃儉用存個首付,要麼租房,我家附近算學區房,80多平米差不多8千。
第三,在北京已買房,無房貸,35萬年薪養一家三口過得很好,但是還達不到孩子上國際學校的水平。有房貸甚至無房,如果全家年收入35萬,就是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節儉一點就多存點。
只有在北京生活了10年以上恐怕才有發言權吧。我一朋友就是在北京讀完大學、研究生之後留在北京工作了。他跟我分享了很多關於北京的事兒。
他在一個民營企業工作,基本上加上所有的年終獎、補貼等等,年收入稅後20萬。同時他也有自己的副業,基本一年也有5萬左右。所以加起來他的收入在稅後25萬。基本上可以等同於稅前35萬的情況了。那麼他的狀況是什麼樣呢?
他去年在五環買一套房子,400多萬,小平米,當時首付了200多萬,剩下200多萬是貸款的。20年,每個月還款約1.5萬。他每個月的收入差不多2.5萬。扣除這個1.5萬還剩下一萬。他們一家的生活費一個月按照5000算,這樣就只剩下5000了,這5000就算是每個月可以存下的。但是由於剛買了房子,還借了親戚一屁股債,估計在兩年內可以還了。他們剛剛懷上孩子,孩子一出生相信又是一大筆費用了。另外,他們計劃未來一年內買車,那這個又是一大筆錢。雖然也可以貸款買車,但是基本上這3年內什麼錢都不剩,生活過的緊巴巴。當然,好就好在她媳婦也有個普通的工作,一個月工資5000,這樣雖然沒多少也可以為家庭增添一些收入了。減少一些負擔了。
但是在北京有多少這樣的人呢?工資高的必定不少,但是工資不高的也很多。大多數人的工資維持在年薪12萬左右,有的有房貸,那就更苦了。有的沒房貸,那生活相對自由一點。有的還有兩個孩子,這個苦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過年回家千萬別問人家賺多少錢,因為這個問題不是傷害對方就是傷害你。本來人家回家開開心心的,你一問賺了多少錢,讓人家想起了外債,這個年都不好過了。有的人你一問收入,那就等於赤裸裸的打自己耳光了,人家一說年薪就是你的好幾倍,就讓你無地自容。你恨不得抽自己,為什麼要問這樣打自己臉的問題呢?
所以奉勸大家一句,過年就拜年,千萬別說錢!
這真是個因人而異的事情。
我北京人:
1、家庭稅後工資性收入大概是這個的3倍;
2、家庭月支出沒怎麼認真算過,每年估計能存下來1/2左右;主要花在日常開銷、 旅遊 、購物等,花錢的主力是我媳婦;
3、家庭月負債9000:車貸2年無房貸(房子買的早);
4、丁克家庭。
這問題不就是個互相比的問題嗎?我拿我同事來比吧。和我辦公室挨著的同事是83年的,公司是密薪制所以我「猜」收入可能和我差不多,時不時抱怨收入不夠花。因為剛要了二胎,而且考慮到剛換了學區房所以房貸負債增加了、所以感覺他的壓力就很大,而且要了二胎後媳婦就不上班了……收入下降了一些且支持與負債又增加。
所以即便收入水平差不多,結合負債與支出以及老婆不上班等因素,我們兩個人的日常狀態差別還是挺大的——比如:
1)我花錢比他要大手大腳,我買東西會沖動而他會精打細算;
2)公司一旦發生組織變革時他比我焦慮、而我更淡定;
3)我 旅遊 次數明顯高於他且 旅遊 目的地的品質也更好;
3)收入的抱怨上我很少、他不少,他會更斤斤計較一些;
4)我們的年紀差不多、媳婦的年紀也差不多,但我媳婦開始逆生長而他媳婦開始走黃臉婆路線;
5)我的頭發還很濃密而他發際線退後很多;
15年時間一直在一個行業,我拿到這個收入也是應得的(想跳槽的話,每年都有獵頭開出double的offer,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離開的計劃)。
自認為也比一般的北京孩子要努力,沒靠過父母也沒有拆遷(但作為北京人壓力肯定還是要小一些);
過著比上不足但是比下肯定有餘的生活;
工作壓力一點不比我team里那些月薪不過萬的小孩兒們小(或者說壓力不一樣);
享受生活的時候比別人多一點但那源自多年奮斗出來的收入以及自己的職業安全感……
我在北京工作五年了,對於這個標題,我深有感觸。
相信在不少人的眼裡,北京的工資非常高,遍地都是有錢人。其實不是這樣的。
舉兩個身邊的例子,給你參考一下。
對的,你沒看錯。
這個老總,是我身邊的朋友,年齡已經接近60歲,他最近已經在老家買好了養老房,准備回老家養老。
剛開始的時候,我也不相信,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他的工資條我才相信,這工資條是分好幾條的,因為公司為了避稅。我把好幾張工資條收集起來,才發現,他的工資,才3萬。
一個月三萬,那麼一年合起來也就是36萬左右。
而且,這三萬一個月的工資里,包含了他不少的支出,比如小型酒會,請客戶吃飯,送禮,團建等等。
如此算下來,一個月沒剩下什麼錢。
曾經有個朋友向他借一萬塊,他說他沒有,當時我們還不相信呢。
對了,他的車,開了十年了,沒錢換呢。
有一個北京本地的朋友,他在某國企上班,這家國企是能進入世界前一百名的。他在這家國企工作已經5年了。工資是5000元。
5000元左右的國企員工的工資,在北京,是標配,不管你是什麼樣的國企還是公務員。
這個朋友,他在北京市區上班,每天要往返房山家裡,一來一回,一天一百多公里的通勤里程。因為他的家人都在房山,市區房租貴又住不起,他家還沒有拆遷,所以每天都早上五點起床上班。
國企單位好的一點就是,他的單位有食堂,上下班有大巴接送,所以他的上班成本比較低,就是消耗時間而已。
一個年薪35萬的人,生活開銷也是很高的。
此外,為了維持他年薪35萬的形象,那麼他的衣著等等,也是需要提升的,
注意,這只是單身的情況下才能維持體面的生活!
如果他有房貸、車貸、兒女需要上學,那麼年薪35萬,真的不夠用!!!
F. 45萬年薪在北京什麼水平
個人覺得45萬年薪在北京應該屬於中高收入人群,生活過的還算挺滋潤。
G. 家庭年收入40萬在北京能生活嗎
有房或者不租房的話很輕松,要是打算在北京買房的話,那就算了。
H. 三十萬年薪在北京能過得怎麼樣
如果屬於北京本地人,在北京有房子的人,一家三口過得還算小康水平,如果屬於外地人,在北京無房無戶,在北京也就是一個中下水平。
在北京年純收入20萬到30萬元,三口之家,平均每人10萬元,家庭開支平均每人5萬左右,一年就需要15萬元,剩下的5萬到15萬元,如果北京租房住,一個三口之家,至少要租個一室一廳的房子,每年開支需要5到6萬元。
如果自己買房子,現在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500到800萬元,首付30%,需要200到300萬元,你需要北京工作10年才能付得起首付,每月還貸3到5萬元,如果是這樣的生活,年純收入在北京20到30萬的人,日子是非常緊張的,可能連幾身好點衣服買起來都比較困難。
北京(Beijing),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截至2020年,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893095人。北京地處中國北部、華北平原北部,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中心位於東經116°20′、北緯39°56′,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