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的老四合院在哪裡
擴展閱讀
上海龍虎小區怎麼樣 2024-05-19 04:08:01
在上海如何使用學法減分 2024-05-19 04:07:58

北京的老四合院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10-24 12:40:43

❶ 四合院在北京的分布地區。。。

二環以內,主要分布在東城、西城、宣武、崇文區,現在所有的四合院都是受保護的,現在還劃分出25片的重點保護區,主要在什剎海、地安門、景山、東四、西四附近

❷ 北京四合院在幾環

二環。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傳統建築,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北京四合院主要位於北京二環路裡面,通常位於東四、南鑼鼓巷、什剎海一帶的四合院價格會高一些。四合院面積有大多小,普通一進適合元的面積大約在100-120平方左右。標準的三進四合院面積不會小於900平方。

四合院的典型特徵是外觀規矩,中線對稱,而且用法極為靈活,往大了擴展,就是皇宮、王府,往小了縮,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輝煌的紫禁城與郊外的普通農民家都是四合院。

(2)北京的老四合院在哪裡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四合院的裝修設計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繼承,因此裝修過程中離不開中式元素的運用,但是想要完全還原出古時候的風格是不太可能,也可能不太符合現代的審美觀,因此四合院的裝修過程中需要將中式的古典元素,融入在現代的建築風格里,再精心改造一下,也可以帶給人們精美愜意的視覺體驗。

2、四合院裝修設計非常有北京的風格,通過許多精美巧妙的元素運用,讓四合院充滿了藝術氣息,都散發著古典的韻味。

3、四合院裝修不僅需要注意庭院與室外的裝修布置,室內的設計也需要重點布置,四合院室內通常採用那些經典的古典元素組合搭配,帶給人們一種唯美的視覺藝術體驗。

❸ 北京十大私人四合院分別在哪裡

北京十大私人四合院分別在: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宮門口二條19號,北京市東城區雨兒胡同13號,東城區交道口南大街後圓恩寺胡同13號,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8號,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北京五環小羊坊南街與經海一路交匯處,北京朝陽區東壩區域 東五環,北京市大興區龍熙溫泉度假酒店南側,北京阜石路雙峪路口西800米路南。

房子之間由轉角廊相連。各房墀頭處均有精美的磚雕圖案,各廊間的走馬板處有書法篆刻磚雕,北房明間木隔扇上有木刻楹聯。西耳房南側西牆上裝飾一磚刻「紫氣東來」四字。

❹ 北京的四合院在哪裡

現在所說的北京四合院一般就是指二環內的四合院,目前北京四合院比較活躍的幾個地區:後海/東四/西四/南池子/南鑼鼓巷/前門,交易量最大最活躍的地區是東四四合院,目前四合院由於其私密性好、收藏價值高,除了自己住之外,還被用作辦公、私人接待、收藏等用途~

❺ 北京四合院多建在哪裡

北京四合院多建築2環內,在以前四合院是有錢人家住的地方,那時候靠皇宮比較近都是些達官貴人住的。

正式的四合院,一戶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房屋主人可以根據土地面積的大小、家中人數的多少來建造,小到可以只有一進,大可以到三進或四進,還可以建成兩個四合院寬的帶跨院的。小者,房間為13間;一院或二院者,房間為25間到40間。

廂房的後牆為院牆,拐角處再砌磚牆。大四合院從外邊用牆包圍,牆壁高大,不開窗戶,以顯示其隱秘性。從制式上來說,許多王府和寺廟也是按照四合院的布局進行設計和建造的。

最小的一進院,進了街門直接就是院子,以中軸線貫穿,房屋都是單層,由倒座房、正房、廂房圍成院落,其中北房為正房,東西兩個方向的房屋為廂房,南房門向北開,故稱為「倒座房」。四合院中植花果樹木,以供觀賞。

兩進四合院分為前院和後院,後院又叫作內宅。前院由門樓、倒座房組成,連接前後院的一般為垂花門,一些相對樸素的住宅則用月亮門,後院由東西廂房、正房、游廊組成。也有的兩進四合院,例如北京茅盾故居,並沒有垂花門隔出前院,而是在正房後加後院,建專供女眷居住的後罩房。

擴展質料:

院門,是四合院的主要入口,北京人習慣叫它「街門」。在世間一切都急劇變化的今天,已很難以這些街門來判斷院主人的等級了。流連於綠樹掩映中的街巷,那眾多的舊式街門已經成為無聲的歷史,默默中帶給你無邊的聯想和啟迪,就像一位世紀老人,用顫抖的聲音向你訴說著早年的故事。

在北京那眾多的院門中,大致可以分出這樣兩類,即屋宇式門和隨牆式門。前者有門洞,門佔一間屋;後者沒門洞,只在牆上開門。細說起來,屋宇式大門又分成王府大門、廣亮大門、如意門等;隨牆門有小門樓、車門等。

咱先說這王府大門。以往對住宅的稱謂,《大清會典》中有著明確的規定:「凡親王、郡王、世子、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的住所,均稱為府。」其中,親王、郡王的住所稱王府。至於那些不是鳳子龍孫的達官顯貴,盡管有封爵,或有尚書、大學士、軍機大臣的頭銜,他們的住所也不能稱「府」,只能稱「宅」或「第」。在產權上,「府」和「王府」都是皇產,一旦撤掉爵位,就要相應地撤府,以備將來再分他人,「宅第」則一般都是私產。

參考資料:四合院-網路

❻ 北京四合院有哪些著名的有哪些。

四合院是北京傳統民居形式,遼代時已初成規模,經金、元,至明、清,逐漸完善,最終成為北京極富特色的居住形式。所謂四合,「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雖然老北京四合院被拆除了不少,但是還是剩下數量可觀

最終成為北京極富特色的居住形式。所謂四合,“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 房屋 圍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雖然老北京四合院被拆除了不少,但是還是剩下數量可觀的四合院,我簡單為大家介紹一下北京四合院的分布,以及幾個著名的 老北京四合院 !

北京有哪些四合院?

對於北京四合院,
大體分布在
北京的西城區與北京的東城區較為集中,
西城區一條至八條都是老北京四合院建築群;
東城區一條至十三條都是老北京四合院建築群;
還有 西城鼓樓與什剎海也都是老北京四合院建築群

看看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四合院

1、恭王府
最完整的王府。恭王府的前身原為清代乾隆朝權臣和珅的第宅和嘉慶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
恭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分別由多個四合院組成,後為長160米的二層後罩樓。恭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2、孚王府
孚王府位於 朝陽門內大街 路北137號,為清代規模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為胤祥、弘曉的怡親王府。1851年孚郡王奕譓成為宅子的主人,孚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孚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
孚王府 坐北朝南 ,分東、中、西三路。中路主要建築有:正殿(銀安殿)7間,左右各有配樓,後殿,後寢,後罩樓。西路跨院為王府生活居住區,東路院是府庫、廚廄及執事侍從住所。王府布局結構嚴謹規范,保存較為完好。

3、文煜宅
文煜宅位於 帽兒胡同 ,是一處由五座院落並聯而成的大宅第, 佔地面積 共11000平方米,規模廣闊,布局謹嚴,山池亭榭俱全,在現存的私家宅院中非常少見。
文煜宅園的五座院落基本各成系統,分別擁有南北中軸線,布局嚴謹但並不刻板,局部也有靈活處理,形成了豐富的空間序列。同時整座宅園建築與園林水石相間,表現了北京四合院莊重大方而又正中求變的建築特色。

4、紀昀宅
紀昀宅位於現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原為雍正時權臣、岳飛二十一代兵部尚書陝甘總督孫岳鍾琪的 住宅 。紀昀(紀曉嵐)在這里住了兩個階段,分別是從11歲到39歲,和從48歲到82歲,前後共計62年。
紀昀宅為清式 磚木結構 ,基本上屬於兩進四合院的建築格局。其布局為坐北朝南,臨街大門為硬山頂吉祥如意式門樓,位於整個住宅的東南角。故宅中舊物有前院的藤蘿,後院的海棠,均為紀曉嵐親手栽種。

❼ 北京有哪些地道的四合院

侶松園賓館:住進王府里。酒店位於南鑼鼓巷旁的胡同兒里,地理位置極為優越。這里為清末大將軍、蒙古親王僧格林沁王府的一部分,屬於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四合院共有五個院落,房間內裝修古色古香,有一個小院子,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亭台走廊。 酒店交通便利,地處南鑼鼓巷旁,前往天安門,故宮十分方便,不遠即是南鑼鼓巷地鐵站。

❽ 北京的老四合院位於哪裡

游覽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已經成為北京旅遊的一個獨具特色的內容之一。但是絕大多數四合院都是宿舍和單位,謝絕參觀,一些開放的名人故居成為了解四合院的主要途徑。茅盾故居,位於交道口後圓恩寺胡同13號。 魯迅故居,位於阜成門內西三條21號魯迅紀念館院內。 老舍故居,位於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 郭沫若故居,位於什剎海前海西街。 梅蘭芳故居,位於西城區護國寺街九號 另外,還有一批四合院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西城區西交民巷87號 北新華街112號 西城區西四北大街六條23號 西城區西四北三條11號 西城區西四北三條19號 西城區前公用胡同15號 東城區東四六條63—65號 東城區禮士胡同129號 東城區內務部街11號 東城區後圓恩寺胡同7號 東城區國祥胡同2號 東城區方家胡同15號 東城區府學胡同36號(包括交道口南大街小136號) 崇文區新開路20號等。

❾ 北京四合院資料簡介

北京四合院,是一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北京四合院資料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北京四合院簡介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一種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自明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期,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這里所謂“街通”即我們今日所稱胡同、弄堂,胡同與胡同之間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當時,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遷京之官賈營建住。

北京四合院歷史變遷

北京四合院的歷史

北京四合院,即合院建築之一種,所謂合院,即是一個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為院,這就是合院。一戶一宅,一宅有幾個院。合院以中軸線貫穿,北房為正房,東西兩方向的房屋為廂房,南房門向北開,所以叫作倒座。一家人有錢或人口多時,可建前後兩組合院。

有錢的人家擺闊氣,可以建設三個或四個合院,亦為前後相連。在合院中植花果樹木,以供觀賞。 合院小者,房屋13間,大者一院或30間。二院,25間到40間,房屋都是單層。廂房的後牆為院牆,拐角處再砌磚牆,大四合院從外邊用牆包圍,都做高大的牆壁,不開窗子,表現出一種防禦性。全家人在合院里,院中住的人十分安適,晚上關閉大門,非常安靜,適合於以家族為中心的團聚生活。 到白天,院中花草樹木,十分美麗,夜裡花香,空氣清新,晚間家人坐在院中乘涼、休息、聊天、飲茶,全家合樂。家裡人在院子里,無論做什麼,外人看不見的,這符合中國人的習慣。 四合院住房分間分房,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間為大客廳(中堂間),長子住東廂,次子住西廂,傭人住倒房,小姐、女兒住後院,各不影響。

北京四合院設計與施工比較容易,所用材料十分簡單,不要鋼筋與水泥,青磚灰瓦,磚木結合,混合建築,當然以木構為主體標准結構,重量輕,如遇地震,很少可以震倒,說明合院是可以防震的。整體建築色調灰青,給人印象十分樸素,生活非常舒適。 其它地區的合院也與北京合院是基本相同的,不過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材料相差不多,式樣亦大同小異,這些合院是中國人民的重要建築遺產。 北京合院與各地合院之不同有下列各點: 以北京為主的周圍地區用四合院,以中軸為對稱,大門開在正南方向的東南方向,大門不與正房相對,也就是說大門開在院之東南。這是根據八卦的方位,正房坐北為坎宅,如做坎宅,必須開巽門,"巽"者是東南方向,在東南方向開門財源不竭,金錢流暢,所以要做"坎宅巽門"為好。 因此北京四合院大門開在東南方向。這是根據風水學說決定的,只有北京周圍才是這樣做法,其它地方的民居房並非如此。

元朝

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定都北京,北京始成為統一全中國的國都,無論從遺跡遺存還是文獻記載,北京城市建設都有劃時代的變化。元大都是當時舉世聞名的大都市,元大都的建設包含有大規模的民居,胡同和四合院成為元大都的基本內涵。

元大都內居民住宅就分布在小街或胡同兩側。1965年和1972年兩次在北京西直門內後營房發掘了元大都居住遺址,該處居住遺址位於大都豫順坊以東,大約是和義門內以北第八條胡同,這是一處四合院住宅,其佔地8畝。按照元時制度“定製以八畝地為一分”,基本符合此例。整個遺址的平面布局,充分表現出了宋元時代向明清時代過渡的建築形式。從遺址平面來看,發掘的應是這處四合院(圖一)的主要建築的偏北部分。它的北面可能是後花園一類的布置。從南面大門開始,至後花園為止,應相當於元大都兩個胡同的距離。元大都兩個胡同之間的距離約為70米。

明代

明王朝建立後,社會經濟得到較快發展。明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並分別從浙江、山西等處遷進數以萬計的富戶,從而有力地推動了北京經濟的發展。在明代,制磚技術空前發達,這也促進了建築業和住宅建設的發展。這個時期出現的《魯班經》、《三才圖會》等書籍,說明明代不僅第宅建設的實踐活動十分活躍,而且有理論方面的指導。為維持封建秩序,明代對各階層人士的居住建築從制度、規模、色彩各方面均作了嚴格規定。從《三才圖會》、《魯班經》等書中的插圖可以看到,明代住宅仍沿襲了元代四合院的形式。

清朝

清代定都北京後,大量吸收漢文化,完全承襲了明代北京城的建築風格,對北京的居住建築四合院也予以了全部繼承。清王朝早期在北京實行了旗民分城居住制度,令城內的漢人全部遷到外城,內城只留旗人居住。這一措施客觀上促進了外城的發展,也使內城的第宅得到進一步調整充實。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居住建築是宮室式第宅,這就是官僚、地主、富商們居住的大中型四合院。清代是北京四合院發展的巔峰時期。自清代後期起,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北京四合院的發展也逐步開始走下坡路。

在外族入侵和西方文化滲入的影響下,北京傳統住宅建築也受到一定影響。這個時期建造的四合院,有的或多或少加進了一些西洋建築的裝飾成分,最典型的就是圓明園式隨牆門的出現。受“西學東漸”之風影響較深的人為標榜自己為“新派”代表,也有一些在宅內興建“洋樓”的例子,但為數不多。總的來說,這個時期,北京的傳統民居基本保持了明清型制。

抗戰時期

日本帝國主義侵華,使中國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市民經濟狀況每況愈下,很多原來住獨門獨院的居民已沒有能力養更多的房子,只好將多餘的房子出租,以租金來補貼生活。居民的住房越來越少,院里的房客越來越多。獨門獨戶的四合院開始變成多戶雜居的大雜院,四合院的居住性質發生了變化。

1949年以後,北京傳統四合院在使用上出現了根本性變化。由於所有制的變更,很多清代遺留下來的王府、宅院由私產變為公產。它們不再為昔日的貴族所佔有,轉而成為國家機關、學校、醫院、工廠、幼兒園、俱樂部等公用住房。使用功能的改變,使得建築本身與使用者的需求之間產生了難以解決的矛盾,最終的結果,不是人服從建築,而是建築被人所改造。那些仍作為住宅用的院落,己不再為獨家佔有,變為多戶居住的“大雜院”。這些用途上的變化,使四合院再難保持昔日的深邃、安謐、幽雅和溫馨,四合院被分割、改造、瓜分成了普遍現象。

「」時期

「」的浩劫,是北京四合院罹難最為嚴重的時期。60年代末的紅衛兵“掃四舊”,將四合院中精美的磚雕、木雕、石刻、彩繪盡行掃盪,無數價值極高的藝術品,或被砸成碎塊,或被抹上泥灰,能得以倖存者為數寥寥。緊接著發生的為“備戰”搞的全民挖洞運動,進一步破壞了四合院的原有格局和排水系統,造成嚴重後果。1976年唐山大地震更是雪上加霜。為避震災,在已經很擁擠的院子里塞滿了“抗震棚”,隨著人口增長,這些抗震棚後來都成了永久性建築,把四合院搞得面目全非。

改革開放時期

「」以後,北京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中確定了四合院保護方針,使上述惡化趨勢有所控制,但緊跟而來的大規模的舊城改造與四合院的保護又出現了尖銳的矛盾,建設性破壞時有發生,如何解決好舊城改造和四合院保護的矛盾,仍是—個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在80年代初至今的十多年中,北京的四合院聚集區又出現了一種新的景象:一些移居北京的僑民和在改革開放中先富起來的人們,抱著懷舊心理和對傳統文化的強烈追求,在四合院集中的地方買下舊院,重新翻建新四合院。有些長期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也征地建房,住進了傳統的中國民居。這種新四合院大多採用傳統建築的外形和色彩,室內則是暖氣、上下水、衛生間、空調等現代化設施和高檔裝修。經過翻建的四合院,由多家居住的大雜院重新變成一家一戶的私宅,院落寬敞,花草豐茂,景緻幽雅,安恬靜謐,四合院似又回到了它的鼎盛時期。這種新的景象愈演愈烈,大有蓬勃發展之勢。這種現象,是北京四合院的復甦,還是傳統住宅建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日前尚未有人進行研究和界定,但它作為一種不可忽視的歷史現象,已在北京四合院的發展史上書寫了新的一筆。

北京四合院名稱由來

之所以叫“四合院”因為這種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東廂房和西廂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圍合,形成一個口字形,裡面是一個中心庭院,所以這種院落式民居被稱為四合院。

四合院在中國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根據現有的文物資料分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築出現。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人特別喜愛四合院這種建築形式,不僅宮殿、廟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廣泛使用四合院。不過,只要人們一提到四合院,便自然會想到北京四合院,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規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種各樣的四合院當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點。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從平面上看基本為一個正方形,其他地區的民居有些就不是這樣。譬如山西、陝西一帶的四合院民居,院落是一個南北長而東西窄的縱長方形,而四川等地的四合院,庭院又多為東西長而南北窄的橫長方形。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獨立,東西廂房與正房、倒座的建築本身並不連接,而且正房、廂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為一層,沒有樓房,連接這些房屋的只是轉角處的游廊。這樣,北京四合院從空中鳥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圍合一個院落。

而南方許多地區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為樓房,而且在庭院的四個拐角處,房屋相連,東西、南北四面房屋並不獨立存在了。所以南方人將庭院稱為“天井”,可見江南庭院之小,有如一“井”,難免使人顧名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