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家為什麼不整治中介
國家一直在整頓整治中介亂象,日前,國家七部委聯合發文,要求全面整治黑中介,並對中介發布虛假房源等違規行為進行規范。
法律依據:
《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加強房地產中介管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第一條規范中介服務行為:(一)規范中介機構承接業務。中介機構在接受業務委託時,應當與委託人簽訂書面房地產中介服務合同並歸檔備查,房地產中介服務合同中應當約定進行房源信息核驗的內容。中介機構不得為不符合交易條件的保障性住房和禁止交易的房屋提供中介服務。(二)加強房源信息盡職調查。中介機構對外發布房源信息前,應當核對房屋產權信息和委託人身份證明等材料,經委託人同意後到房地產主管部門進行房源信息核驗,並編制房屋狀況說明書。房屋狀況說明書要標明房源信息核驗情況、房地產中介服務合同編號、房屋坐落、面積、產權狀況、掛牌價格、物業服務費、房屋圖片等,以及其它應當說明的重要事項。(三)加強房源信息發布管理。中介機構發布的房源信息應當內容真實、全面、准確,在門店、網站等不同渠道發布的同一房源信息應當一致。房地產中介從業人員應當實名在網站等渠道上發布房源信息。中介機構不得發布未經產權人書面委託的房源信息,不得隱瞞抵押等影響房屋交易的信息。對已出售或出租的房屋,促成交易的中介機構要在房屋買賣或租賃合同簽訂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將房源信息從門店、網站等發布渠道上撤除;對委託人已取消委託的房屋,中介機構要在2個工作日內將房源信息從各類渠道上撤除。(四)規范中介服務價格行為。房地產中介服務收費由當事人依據服務內容、服務成本、服務質量和市場供求狀況協商確定。中介機構應當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關於商品和服務實行明碼標價的規定》及《商品房銷售明碼標價規定》等法律法規,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標識全部服務項目、服務內容、計費方式和收費標准,各項服務均須單獨標價。提供代辦產權過戶、貸款等服務的,應當由委託人自願選擇,並在房地產中介服務合同中約定。中介機構不得實施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規定的價格違法行為。(五)規范中介機構與金融機構業務合作。中介機構提供住房貸款代辦服務的,應當由委託人自主選擇金融機構,並提供當地的貸款條件、最低首付比例和利率等房地產信貸政策,供委託人參考。中介機構不得強迫委託人選擇其指定的金融機構,不得將金融服務與其他服務捆綁,不得提供或與其他機構合作提供首付貸等違法違規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不得向金融機構收取或變相收取返佣等費用。金融機構不得與未在房地產主管部門備案的中介機構合作提供金融服務。(六)規范中介機構涉稅服務。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在協助房地產交易當事人辦理納稅申報等涉稅事項時,應當如實告知稅收規定和優惠政策,協助交易當事人依法誠信納稅。稅務機關對在房地產主管部門備案的中介機構和取得職業資格的從業人員,其協助房地產交易當事人辦理申報納稅事項誠信記錄良好的,應當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從業人員在辦理涉稅業務時,應當主動出示標明姓名、機構名稱、國家職業資格等信息的工作牌。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不得誘導、唆使、協助交易當事人簽訂「陰陽合同」,低報成交價格;不得幫助或唆使交易當事人偽造虛假證明,騙取稅收優惠;不得倒賣納稅預約號碼。
② 北京18家中介機構被查處,中介機構存在哪些問題
隨著現在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不管是買房、買車還是各種各樣的事情,也出現了很多的中介,但是大家也都知道,中介費是很貴的,有時候一個東西都百分之幾都是中介費。
中介機構可以說是很賺錢的,所以也有越來越多的中介機構開始沒有了底線。5月1日,北京市住建委通報,因違規發布網路房源信息,18家房地產經紀機構因存在發布群租房、隔斷房、違反限購政策發布虛假房源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被查處。
雖然現在很多東西找中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找中介的時候,還是要擦亮眼睛。(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③ 北京25家房地產中介機構被立案調查,這是發生什麼事了
對於普通人來說,購房為人生大事,許多人一生積蓄都交代在了房子裡面。一般買房子就得找房屋中介,而許多購房者卻因為違規中介蒙受了巨大損失,還纏上了法務糾紛。這次立案調查的北京25家房地產機構便是這類貨色。
事件簡述據悉,此前有媒體報道,某些房產中介以贈自建房、陽光房等噱頭在二手房交易市場發布附帶違規建設和禁止交易房產的信息。有關部門關注後,立即展開調查,並揪出了25家中介,並依法立案,發出公告。公告中還提出,有個別中介巧用文字游戲誘導購房者購買違建房屋。
在這起事件中,有許多知名中介都爆了雷,比如我愛我家、鏈家等,可能將對這些品牌聲譽造成不良影響,這是擾亂房地產市場的必然報應。對於房產中介,遵守行業規范,維護房地產市場是他們的應盡義務。而對於普通購房者來說,更是不要貪圖便宜,擦亮眼睛實地調查再下決定。最後也希望國家繼續保持高壓態勢,違規中介發現一批就查處一批。
④ 下半年9地出台租賃新規:禁止「隔斷房」 嚴打「黑中介」
住房政策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9月2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公開表示,要大力發展和培育住房租賃市場,落實各項支持政策,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應,著力解決新市民等群體的住房問題。由此可見,住房租賃市場前景可期。
據中新經緯客戶端不完全統計,下半年以來,陝西、北京、深圳、廣州、合肥、南京、珠海、長春、南寧等9地相繼出台住房租賃新規,通過增加房源供給、規范市場管理等措施,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此前,財政部、住建部公示首批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市名單,北京、長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廈門、濟南、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重慶、成都等16個城市入圍。其中,北京、深圳、廣州、合肥、南京、長春等6地在下半年均有新動作。
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給
中新經緯客戶端梳理發現,各地通過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給,如南寧市鼓勵出租閑置房源,深圳市、長春市等地制定具體的新增供地目標。
7月1日,廣州市印發《關於規范新增租賃住房有關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新增租賃住房包括《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自持租賃住房、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的租賃住房、經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批准新建或改造的租賃住房四種類型。房地產開發企業、村集體對於各自的新增租賃住房既可自主出租經營,也可與住房租賃企業等合作出租經營。這是廣州市再次明確要加大增量的途徑,進一步增加租賃住房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增租賃住房」包括了「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的租賃住房」,此類租賃住房有望大量增長。廣州市作為首批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城市,按照計劃,至2020年,全市計劃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建築面積300萬平方米,每年批准建築面積按100萬平方米控制。
8月30日,深圳市正式發布《關於規范住房租賃市場穩定住房租賃價格的意見》,指出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應,力爭到2022年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60萬套,其中租賃住房不少於30萬套。
9月2日,南寧市印發《南寧市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試點工作方案》,鼓勵和規范個人出租閑置房源。支持有條件的居民出租房屋,允許現有成套住房以原設計的房間為最小單位對外出租。
9月9日,長春市出台政策,計劃2019—2021年新增租賃住房315萬平方米。在3年試點期內,對政府指定租賃住房地塊,採取「限自持、競地價」土地出讓方式,增加租賃住房用地供給。
9月23日,合肥市發布五條創新探索住房租賃試點措施,在供給不足區域適量新建租賃住房,著力增加租賃房源供給。建立租賃用地項目庫,房產、自規等部門聯合辦公、集中審批,符合一宗上市一宗,確保租賃用地盡快供應。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指出,住房供給的增加,一方面說明相應房東和企業願意提供房源,另一方面,可以緩解租賃市場的供求矛盾,對於防範房租價格過快上漲,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今後,在供給端增加的基礎上,還會增加分配,使之更好地匹配市場需求。
完善住房租賃稅收政策
為進一步優化納稅服務及住房租賃市場,深圳市和長春市出台新規,完善住房租賃稅收政策。
8月30日,深圳市房產稅新規指出,將現行企業向個人出租住房減按4%徵收房產稅政策,擴大到企業向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出租住房。
長春市租房新政指出,至2025年底,通過住房租賃服務平台出租住房應繳納的各項稅收,減按綜合徵收稅率0%徵收。將符合個稅改革相關條件的住房租金支出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項目。
嚴躍進對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對於此類房產稅徵收的優惠政策,充分體現了當前在供給端的刺激力度,通過此類稅收減征、免徵等方式,有助於降低相關機構的租賃業務成本,同時也可以刺激更多機構參與租賃市場的發展,進而積極響應「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政策導向。另外,此類稅費成本的降低,也有助於相關企業合規經營,尤其是願意把房源納入到相關租賃平台上來,這樣有助於促進企業經營業務規模化和規范化發展。
「隔斷房」被明確禁止
同時,對於租賃房屋中的亂象,多地也做了進一步規定。對於住房租賃中的個人居住面積以及「隔斷房」,珠海和北京有了明確規定。
珠海市近日新規指出,出租人應當按照幢、層、套、間為單位出租住房,原住房的間是最小出租單位,廚房、衛生間、陽台和地下儲藏室等非居住空間不得單獨出租;保證出租屋具備基本的生活和安全設施,套內空間面積應符合國家《住宅設計規范》的要求,提供的居住面積須達到人均建築面積15平方米。
7月8日,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門發布《北京市住房租賃合同》《北京市房屋出租經紀服務合同》《北京市房屋承租經紀服務合同》三個合同示範文本。規定不得改變房屋內部結構分割出租、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不得低於5平方米以及禁止違法群租,每個房間居住的人數不得超過2人。
有業內人士指出,禁止群租房的規定,體現了租賃市場嚴格管控的導向。群租房在實際過程中受到很多低收入群體的認可,類似管控一定程度上會倒逼部分群體去尋找新的房源。
打擊「黑中介」,強調網簽備案
同時,為不斷優化住房租賃市場環境,讓群眾租房更安心,9月1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住房租賃中介機構亂象專項整治工作推進會指出,要通過專項整治,糾正和查處住房租賃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為,堅決取締一批「黑中介」,在有效遏制住房租賃中介機構亂象的同時,加快長效機制建設。
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李榮慶透露,北京開展「掃黑除惡」「黑中介」專項治理。將「黑中介」納入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通「12345」打擊「黑中介」投訴舉報專線,在全市張貼「掃黑除惡」「抵制違法群租」宣傳海報,並對群眾投訴較多、問題較集中的企業進行專案處理,涉及刑事犯罪及時移送公安部門。
此前,南京市發布《關於住房租賃風險的提示》,提醒市民注意識別防範「黑中介」。房東在委託出租房屋以及房客在承租房屋時,要選擇正規且市場信譽度好的住房租賃企業或房地產經紀機構,及時查看其營業執照及相關資質。
值得一提的是,陝西省近日發布《住房租賃中介機構亂象相關問題整治實施方案》,要求堅決整治住房租賃中介機構亂象,糾正和查處發布虛假房源信息、違規收費、惡意剋扣押金租金、威脅恐嚇承租人等問題,堅決取締一批「黑中介」。
深圳市則結合「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合同欺詐、霸王條款、哄抬租金等違法違規行為。嚴禁中介機構、住房租賃企業通過自辦金融或與其他機構合作,為租房違規加杠桿提供產品和服務。
同時,深圳市、珠海市推行租賃合同網上簽約備案,以擴大租賃平台覆蓋面,及時准確登記出租、承租人信息、租金和租賃期限等信息,強化租賃住房聯動管理。對此,嚴躍進曾表示,備案的要求更多是針對中介機構,租賃合同備案實際上相當於納入到了監管體系,可以防範各類違法違規的租賃行為出現。
⑤ 五部門發文 從源頭切斷黑中介主要攬客途徑
虛假房源、黑中介、二房東、僵屍房源……長期以來,北京不少租戶飽受房地產租賃市場的不規范之苦。
近日,為整頓房地產市場亂象,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同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聯合起草了《關於規范互聯網發布本市住房租賃信息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並開始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意見。
《徵求意見稿》出台的背景是什麼?有哪些亮點和意義?《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采訪了業內相關專家。
房源信息真偽難辨
損害租戶合法權益
據了解,去年以來北京市大力規范網路房源發布,多次開展專項執法檢查,集中約談主要網站,嚴查發布違規、虛假房源信息,下架違規房源信息92萬余條,凍結違規用戶賬號約7萬個。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5部門發布了《徵求意見稿》。
對此,秦兵律師事務所律師秦兵分析稱,由於網路租房平台的迅速發展,足不出戶租房成為很多租房者的首選。具體租房模式是,租房者通過互聯網、手機App獲取房源信息,房屋租賃企業和中介機構則通過互聯網平台發布房源信息獲客。與傳統方式相比,互聯網租房為租房者提供了不少便利,房源信息也較全面。
秦兵說,但房源信息把關不嚴一直是整個行業的「痛點」。此前,一些知名的互聯網租房平台也多次被官方點名通報,其中不乏58同城、安居客等。去年9月7日,北京市住建委發布消息稱,58同城、安居客、趕集網、房天下、搜房網存在對個人發布房源信息審核把關不嚴,對發布主體身份認證、房源真實性核實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北京市住建委要求立即整改,下架不合格房源信息。時隔幾日,前4家平台仍存在部分房源信息未公示營業執照及經紀人員信息卡的問題。
「平台監管不嚴、住房租賃從業者良莠不齊,導致租房市場曝出許多亂象,網上房源信息魚龍混雜、難辨真偽。而住房租賃由於交易頻次高、需求量大且流動性強,其虛假房源亂象更甚於二手房市場,雖然有專業網站針對虛假房源信息進行核實,但面對海量的房源信息,以及自身人手有限,加上某些信息做得比較隱晦,很難辨別。因此,規范住房租賃信息,將治理虛假房源擴大到租賃市場十分必要。」秦兵說。
自國家提出「租購並舉」後,北京一直在大力推動住房租賃市場的規范發展。2017年10月31日,北京正式實施《關於加快發展和規范管理本市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並同步運行北京市住房租賃監管和服務平台,一些大型住房租賃企業開始嚴格執行住房租賃備案制度。
「近幾年,我愛我家、58同城等各大房地產經紀機構、互聯網信息平台都在努力推動『真房源』建設,政府也在大力整治虛假房源信息,但主要針對的還是二手房買賣市場。」秦兵說。
在中國傳媒大學政法學院法律系副主任鄭寧看來,正值畢業季,大多數畢業生都是通過互聯網平台尋找房源,而互聯網租賃市場還不夠規范,違法違規、虛假、重復和「僵屍」房源信息屢見不鮮,損害了租房者的合法權益,產生諸多法律糾紛。
規范信息發布主體
切實加大處罰力度
《徵求意見稿》有哪些亮點?
鄭寧認為,首先,規范了發布住房租賃信息的主體,明確通過互聯網交易平台發布住房租賃信息的企業要依法登記且正常經營,租房信息發布人員應持有從業人員信息卡;其次,規定下架發布超過30日的房源信息,因為各平台存在眾多失效房源信息,影響了承租人的判斷;另外,加大對相關機構及其從業人員違規發布房源信息處罰力度,形成部門聯動機制。
例如,《徵求意見稿》提到,通過互聯網交易平台發布房源信息違規的企業、從業人員,暫停信息發布1至3個月;違規發布3次以上的,不得再通過互聯網交易平台發布本市住房租賃房源信息。在鄭寧看來,通過建立互聯網綜合治理工作機制,住建、市場監管、網信、公安、通信管理部門加強對互聯網平台發布住房租賃信息的監管,綜合運用約談告誡、責令改正、行政處罰、公示曝光、暫停信息發布等方式加大懲處力度,從而規范了互聯網租賃市場。
秦兵也分析稱,《徵求意見稿》的亮點在於,第一,從源頭切斷黑中介主要攬客途徑。相較於以往住建委發布住房租賃指南、提醒消費者在租房過程中要警惕「虛假房源」、遠離「黑中介」「二房東」、警惕「低租金」陷阱、抵制違法群租等善意提醒,強化源頭治理成為該徵求意見稿的一大亮點。
秦兵對記者說,北京已將「黑中介」列入「八黑」之一。未到有關主管部門登記備案的「黑中介」,其欺騙消費者的手段大多是通過互聯網平台發布低租金的虛假房源信息,引誘租客上鉤,再通過設置合同陷阱等侵害租賃當事人權益。
而此次《徵求意見稿》對發布住房租賃信息的企業及人員進行了規定,要求企業依法登記且正常經營;信息發布人員持有從業人員信息卡;要編制房屋狀況說明書並留存相關資料備查。同時禁止互聯網平台為被列入異常經營名錄或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企業,未按規定辦理信息卡或使用他人信息卡的從業人員,被住建、市場監管等部門依法限制發布信息的企業及人員發布住房租賃信息。秦兵認為,這從源頭上切斷了「黑中介」攬客的主要途徑。
秦兵談到《徵求意見稿》的第二個亮點是規范互聯網平台房源信息交叉發布。《徵求意見稿》明確同一房源不得由同一家機構(含分支)重復發布;同一房源由多家不同機構發布的應當合並展示。此舉顛覆了過去很多互聯網發布平台的游戲規則。事實上,一家機構多個埠交叉發布房源,同一套房源由不同機構同時發布一貫是行業內的做法。
《徵求意見稿》一旦實施,將帶來哪些改變?
在秦兵看來,規范租賃市場需要從企業到交易各環節的努力,包括租賃房源隔斷、空氣質量、房源發布、租金漲幅、租戶安全等都需要新政策保護。
秦兵認為,《徵求意見稿》實施後,住房租賃信息發布人員的門檻將提高,互聯網信息平台的審核將更加嚴格,而北京住房租賃備案制度也有望進一步向中小中介擴展。此外,自2017年發布《住房租賃和銷售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來,北京《住房租賃條例》立法仍在持續,此次規范互聯網住房租賃信息的發布或對《住房租賃條例》立法起到重要的推動。
「總之,《關於規范互聯網發布本市住房租賃信息的通知》的出台將對規范北京住房租賃市場管理,促進北京租房租賃市場發展,維護廣大租客的權益起到重要作用。」秦兵說。
⑥ 北京住建委:每小區只能進1個中介
3月15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住房租賃服務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各住房租賃企業根據業務需求,篩選指定出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且已到社區報到的從業人員,將身份信息、房源信息(具體見附件)等上報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原則上,每小區只能上報一名從業人員。
《通知》顯示,看房客戶進入小區時,須向社區出示當日「北京健康寶」的結果,經社區同意方可進入小區。原則上,從業人員帶看客戶每天不得超過兩次,每次只能帶一名客戶,並盡量縮短帶看時間。帶看房源時,從業人員應做好房屋消毒、通風,且與客戶保持適當距離,符合社區防控工作要求。
對於承租人,北京市住建委也要求加強疫情防控管理。《通知》指出,各住房租賃企業與承租人達成租賃意向,並查詢「北京健康寶」結果為「未見異常」的,雙方簽訂租賃合同(租期不得少於半年)並在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完成租賃合同備案後,由企業從業人員陪同承租人到社區申請辦理出入證。
以下為全文: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保障群眾正常生活秩序,滿足企業復產復工及群眾住房租賃需求,從嚴從細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現就當前疫情防控期間住房租賃企業開展業務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在確保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允許經審查後的住房租賃企業從業人員進入社區開展業務
(一)各住房租賃企業根據業務需求,篩選指定出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且已到社區報到的從業人員,將身份信息、房源信息(具體見附件)等上報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原則上,每小區只能上報一名從業人員。
(二)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對住房租賃企業備案、從業人員信息登記、合同備案等信息進行核實,並將核實後的企業、人員名單及房源信息告知屬地社區居委會聯系人。
(三)經核實的從業人員申請進入小區時,應向社區工作人員報告所屬企業並出示身份證、信息卡等證件,經社區工作人員確認屬於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核實通過的企業和人員名單,且現場查詢「北京健康寶」結果為「未見異常」的,社區工作人員予以辦理臨時出入證,並納入本社區疫情防控體系。
二、從業人員開展房源推廣帶看,應嚴格執行社區疫情防控要求
(四)經社區審查並領取出入證的從業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所在社區疫情防控管理規定,依法依規開展相關業務,房源推廣帶看盡量通過VR看房、微信視頻等方式,未經社區允許不得擅自帶客戶進入社區。對於不服從社區管理的住房租賃企業從業人員,社區可以收回出入證。
(五)看房客戶進入小區時,須向社區出示當日「北京健康寶」的結果,經社區同意方可進入小區。原則上,從業人員帶看客戶每天不得超過兩次,每次只能帶一名客戶,並盡量縮短帶看時間。帶看房源時,從業人員應做好房屋消毒、通風,且與客戶保持適當距離,符合社區防控工作要求。
三、加強承租人疫情防控管理,確保新簽約承租人順利入住並納入社區防控體系
(六)各住房租賃企業與承租人達成租賃意向,並查詢「北京健康寶」結果為「未見異常」的,雙方簽訂租賃合同(租期不得少於半年)並在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完成租賃合同備案後,由企業從業人員陪同承租人到社區申請辦理出入證。
(七)辦理出入證時,承租人應向社區工作人員出示當日「北京健康寶」的查詢結果、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安居北京」公眾號中「我要查詢」的「租賃合同備案信息」查詢結果。社區工作人員對已完成租賃合同備案、符合社區防控要求的承租人,按規定辦理出入證,並將承租人納入社區防控體系。
四、強化企業主體責任,確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八)各住房租賃企業應切實加強對新成交出租房屋及承租人的管理,嚴格執行社區疫情防控各項要求,通過人力保障和技術手段確保所有承租人納入社區疫情防控體系。對於不服從社區管理、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引起投訴舉報的,由市、區住房城鄉建設(房管)部門依法依規從嚴查處。
(九)鼓勵各住房租賃企業從業人員在依法依規開展業務的同時,積極參與並協助社區做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
特此通知。
⑦ 鏈家、我愛我家等將被禁止在京從事房屋轉租業務,這對中介行業有何影響
我認為鏈家,我愛我家等將被禁止在京同事房屋轉租業務這件事情對中介行業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大的。
不知道國家是出於什麼原因禁止這兩個平台在北京進行使用,但是我認為國家一定有國家的原因,或許是這兩個平台在面對北京用戶的時候,會有一些不公平的條約,以及出現一些針對人員不同的情況。所以說在面對國家對此行為作出一些判斷和決定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按照國家的條例來進行嚴格的執行。一定不要為了貪小利或者是想掙錢,從而違背國家的條約,否則的話,國家會對這些行為進行懲戒,這就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
⑧ 房產中介新規
法律分析:中介機構不得強迫委託人選擇其指定的金融機構,不得將金融服務與其他服務捆綁,中介機構不得提供或與其他機構合作提供首付貸等違法違規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不得向金融機構收取或變相收取返佣等費用。金融機構不得與未在房地產主管部門備案的中介機構合作提供金融服務。
法律依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加強房地產中介管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
一、規范中介服務行為
(一)規范中介機構承接業務。中介機構在接受業務委託時,應當與委託人簽訂書面房地產中介服務合同並歸檔備查,房地產中介服務合同中應當約定進行房源信息核驗的內容。中介機構不得為不符合交易條件的保障性住房和禁止交易的房屋提供中介服務。
(二)加強房源信息盡職調查。中介機構對外發布房源信息前,應當核對房屋產權信息和委託人身份證明等材料,經委託人同意後到房地產主管部門進行房源信息核驗,並編制房屋狀況說明書。房屋狀況說明書要標明房源信息核驗情況、房地產中介服務合同編號、房屋坐落、面積、產權狀況、掛牌價格、物業服務費、房屋圖片等,以及其它應當說明的重要事項。
(三)加強房源信息發布管理。中介機構發布的房源信息應當內容真實、全面、准確,在門店、網站等不同渠道發布的同一房源信息應當一致。房地產中介從業人員應當實名在網站等渠道上發布房源信息。中介機構不得發布未經產權人書面委託的房源信息,不得隱瞞抵押等影響房屋交易的信息。對已出售或出租的房屋,促成交易的中介機構要在房屋買賣或租賃合同簽訂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將房源信息從門店、網站等發布渠道上撤除;對委託人已取消委託的房屋,中介機構要在2個工作日內將房源信息從各類渠道上撤除。
二、完善行業管理制度
(七)提供便捷的房源核驗服務。市、縣房地產主管部門要對房屋產權人、備案的中介機構提供房源核驗服務,發放房源核驗二維碼,並實時更新產權狀況。積極推行房地產中介服務合同網簽和統一編號管理制度。房地產中介服務合同編號應當與房源核驗二維碼關聯,確保真實房源、真實委託。中介機構應當在發布的房源信息中明確標識房源核驗二維碼。
⑨ 嚴打虛假房源 北京住建委處罰25家房產中介
人民網北京5月9日電 據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以下簡稱「北京市住建委」)網站消息,「五一」小長假期間,北京市住建委執法部門聯手5家區住建委開展房地產市場檢查,嚴厲打擊發布「商改住」、「產改住」、委託手續不全、違法群租與違規租賃等違法違規行為。目前共有25家房地產經紀機構被查處。
北京市住建委稱,上述房地產經紀機構違反了《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的規定,市區住建房管執法部門已立案查處,並要求主流互聯網平台下架其發布的全部房源信息。
其中,北京永亮嘉業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違反之前承諾,再次發布違規房源信息,暫停在主流互聯網平台發布房源信息半年進行整改。
北京市住建委表示,今年以來,市區住建房管執法部門繼續大力提高執法工作與群眾舉報投訴的契合度,持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打擊侵害群眾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加大力度規范互聯網上房源信息發布行為,嚴查群眾反映的互聯網上不實房源、不實承諾等誘騙消費者交易的虛假房源信息,以及違法群租、違規租賃等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
截止目前,2019年已依法對145家房地產經紀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立案查處。
附被查處名單:
北京華偉嘉業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都市雅居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領峰行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匯盛嘉華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卓航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華盛祥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魯能涵墅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宏創嘉業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第一摩碼房地產經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永亮嘉業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知寓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申祥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中房富盈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千居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宇豪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大誠置地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順達行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嘉淼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萬成置地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暢居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吉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昕銳居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金馳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
北京隆元行房地產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固安京御幸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⑩ 五部門規范互聯網平台租房信息 違規發布房源超三次將被禁
虛假房源、黑中介、二房東、僵屍房源……長期以來,北京不少租戶飽受房地產租賃市場的不規范之苦。昨日,為整頓房地產市場的這些亂象,市住建委同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網信辦、市通信管理局、市公安局起草了《關於規范互聯網發布本市住房租賃信息的通知(徵求意見稿)》,近日開始面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意見。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互聯網、手機APP獲取房源信息,住房租賃企業和房地產經紀機構主要通過互聯網平台發布房源信息獲客,有關互聯網平台發布的房源信息魚龍混雜、難辨真偽。
去年以來北京市大力規范網路房源發布,多次開展專項執法檢查,集中約談主要網站,嚴查發布違規、虛假房源信息,下架違規房源信息 92萬余條,凍結違規用戶賬號約7萬個。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近日北京市五部門聯合發布《關於規范互聯網發布本市住房租賃信息的通知(徵求意見稿)》。
要點1 超30日房源信息須下架
內存
該徵求意見稿要求互聯網交易平台不得為被列入異常經營名錄或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未按規定辦理信息卡或使用他人信息卡的,被住建、市場監管等部門依法限制發布的企業、從業人員發布住房租賃信息。
同時要求互聯網交易平台要切實履行平台信息審核和管理責任:房屋照片與實際相符;租金、傭金等明碼標價;同一房源不得由同一家機構(含分支)重復發布;同一房源由多家不同機構發布的應當合並展示;下架發布超過30日的房源信息;不得發布法律、法規禁止出租的房源信息。
要點2
三次以上違規禁用所有網路平台
該徵求意見稿進一步規范發布住房租賃信息主體。明確通過互聯網交易平台發布本市住房租賃信息的企業要依法登記且正常經營;信息發布人員持有從業人員信息卡;要編制房屋狀況說明書並留存相關資料備查。
此外還要求住房租賃企業及時將房屋租賃合同信息錄入北京市住房租賃監管平台。在互聯網交易平台房地產經紀機構、住房租賃企業展示房源信息的頁面同步展示企業、從業人員真實合法身份標識、企業投訴受理電話、在本平台被投訴的記錄、發布房源信息的數量、行政管理部門提供的信用記錄和合同示範文本。對違規通過互聯網交易平台發布房源信息的企業、從業人員,暫停信息發布1至3個月;違規發布3次以上的,不得再通過互聯網交易平台發布本市住房租賃房源信息。
要點3
市住建委網站可查從業人員信息卡
該徵求意見稿明確建立互聯網綜合治理工作機制,住建、市場監管、網信、公安、通信管理部門加強對互聯網平台發布住房租賃信息的監管,加強聯動,協調配合。同時市住房城鄉建設委通過門戶網站公開已備案的企業名錄和已辦理信息卡的從業人員信息,並向發布住房租賃信息的互聯網平台提供信息查詢、驗證介面,逐步建立完善房屋租賃信用管理體系。
該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時間自2019年6月26日至2019年7月2日,如有更好的針對「黑中介」、「二房東」等治理措施,歡迎社會各界通過傳真或郵件的方式將書面意見和建議反饋至市住房城鄉建設委。
影響
30天以上房源下架
利於清除「釣魚房源」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北京乃至全國,現在二手房買賣市場都已經相對規范,但租賃市場房源發布存在一定的違規、違法行為。所以針對互聯網發布租賃信息做規范是必要的,也是有利於市場平穩的。
他表示,意見稿影響最大的市場應該是業主直接租賃房源,中介公司推廣意願將大大降低,很可能會大量減少廣告展示量。後續很可能出現中介企業、公寓企業大量增加可控租賃房源推廣的現象。
另外,在意見稿中,值得關注的是,同一房源不得由同一家機構(含分支)重復發布;同一房源由多家不同機構發布的應當合並展示。這顛覆了過去很多互聯網發布平台的游戲規則,目前一家機構多個埠交叉發布房源,同一套房源不同機構同時發布,都是主流。多家中介公司表示,這個規定有利於大公司,而中小公司只能依賴中介費打折吸引客戶。
目前互聯網平台上很多房源都是重復的,多個中介往往重復展示。有的發布的房源價格標得很低,或者是很多年之前的價格,引誘租客上鉤,聯系之後則告知房子已經沒了,轉而推薦其他房源。此前執法人員就發現,一些知名的互聯網平台上,還掛著很陳舊的房源信息,最早的還有十年前的,不僅誤導了租房者,還有「釣魚」的嫌疑。
此次意見稿要求互聯網交易平台要審核、管理住房租賃信息,包括房屋照片與實際相符;租金、傭金等明碼標價;同一房源不得由同一家機構(含分支)重復發布;同一房源由多家不同機構發布的應當合並展示;不得發布法律、法規禁止出租的房源信息等。確保的就是真實、准確、合法的房源信息。張大偉表示,30天以上房源下架,有利於避免「釣魚房源」的存在,按照正常租賃市場,一般租賃房源成交周期都在1-2周。
解讀
意見稿從源頭切斷黑中介主要攬客途徑
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副會長柴強表示,該徵求意見稿強化源頭治理。當前北京已將「黑中介」列入「八黑」之一。通過媒體報道,不難發現,未到有關主管部門登記備案的「黑中介」,其欺騙消費者的手段大多是通過互聯網平台發布低租金的虛假房源信息,引誘租客上鉤,再通過設置合同陷阱等侵害租賃當事人權益。此次《徵求意見稿》對發布住房租賃信息的企業及人員進行了規定:要求企業依法登記且正常經營;信息發布人員持有從業人員信息卡;要編制房屋狀況說明書並留存相關資料備查。同時禁止互聯網平台為被列入異常經營名錄或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的企業,未按規定辦理信息卡或使用他人信息卡的從業人員,被住建、市場監管等部門依法限制發布信息的企業及人員發布住房租賃信息。這樣,從源頭上切斷了「黑中介」攬客的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