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初二統考科目有哪些

北京初二統考科目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1-05 09:35:25

1. 初二有哪幾門課程

初二有哪幾門課程,初一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
初二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歷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音樂、美術、體育、信息技術。
初三的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思想品德、體育、信息技術。
(地理、生物是上完初一初二通過會考就結課的,是中考不考的課程。中考的考試科目為:初三學的那些課程。
初中各科滿分是多少
初中各科總分各地都是不盡相同,下面高職招生網小編給大家列舉幾個:
語文120分,數學120分,英語120分。物理,化學,政治,歷史,各100分。總分760。這是湖南地區的。其實600分很容易考的,題目都是一些基礎題。成績好的都在700分左右。
廣州:語150 數150 英135+15(那15分是口語分)政100 物100 化100 體育60 總分 810

成都:語數外各150,共450; 物理 A卷100/2 + B卷20 =70; 化學100/2=50 (物化都要摺合分數,這當中還包括物理、化學實驗操作考試給10分,再摺合到總分中); 體育50(坐位體前屈15+ 立定跳遠20+ 長跑15); 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各20分(100分卷考上80就是20了,往後就只有16,12,8三個分數段),共計:700

江西:語文、數學、英語120;物理、化學100;政治70、歷史50(一堂考試)

體育30(9分是平時表現,其他是當時的考試成績)
初中生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
學前預習
這就意味著在初中生認真投入學習之前,先把要學習的內容快速瀏覽一遍,了解學習的大致內容及結構,以便能及時理解和消化學習內容。當然,你要注意輕重詳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點時間,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學習進程。
充分利用課堂時間
學習成績好的初中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時間,這也意味著在課後少花些功夫。課堂上要及時配合老師,做好筆記來幫助自己記住老師講授的內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積極地獨立思考,跟得上老師的思維。

2. 初二中考考哪幾科

初二中考會考科目:地理、生物。

初二會考主要考試內容

1、地理:以世界地理為主,以五大洲為考點,各洲的主要山脈,盆地、湖泊、河流。各洲的分界點與各大運河。看動物辯地方、著名的海峽、各地大城市港口等等。

2、生物:初二的教科書內容。考試內容體現知識與過程、能力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

中考的考試制度是比較特殊的,中考不是31個省全部統一考試的,按照各個地區的考試標准來執行,但是一般中考的會考科目為地理和生物兩科,作為初二年級的結業考試,一般都不會太難,考試難度基本上是考核的基礎知識,初二會考生主要圍繞課本進行復習即可。

會考不及格能拿到畢業證嗎?

初三畢業考試實際上分成兩種考試:一是成績較差的,只參加學校舉行的畢業考試,一般情況下考試不嚴格,甚至老師可以適當放水。參加這種考試的考試一般都能順利地拿到畢業證。另一種是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准備考高中的,叫做學業考試。

這種考試相對較嚴格,監考也很嚴,第一次考試不及格的話,還有一次補考的機會,如果補考不及格,就拿不到畢業證,只能拿一個肄業證,表示你已經接受完初中階段的九年制義務教育,但是不合格。

3. 北京中考會考兩考合一的詳細情況是怎樣的

隨著中考時間拉近,北京市教委制定了《北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強調2021年北京市畢業會考和中考將首次兩考合一,新方案從2018年入學初一新生開始實施。

一、考試科目:12門科目全部納入考試范圍

《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所設定的全部科目將納入北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考試設置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藝術(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12門科目。

二、考試成績:原始成績加等級成績呈現

據介紹,北京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將以原始成績和等級成績呈現,原始成績主要用於中招錄取,等級成績主要用於畢業認定和自主招生。

三、中招錄取:12門全科成績中確定8門計入總成績

在中招錄取時,將從學生12門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成績中確定8門,將原始成績計入中招錄取總成績,滿分為660分。其中語文、數學、外語、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物理6門成績必須計入;按照文理兼顧原則,在歷史和地理中擇優確定1門、在化學和生物中擇優確定1門計入。

往屆生和未在八年級參加本市地理、生物2門科目考試的應屆生,將歷史、化學2門科目成績計入。

(3)北京初二統考科目有哪些擴展閱讀

12門科目考試方式

語文、數學2門科目採用筆試方式,語文考試時長為150分鍾,數學考試時長為120分鍾。外語考試採用筆試、聽力和口語考試的方式,聽力和口語考試與筆試分離,筆試時長90分鍾,聽力和口語考試時長30分鍾,學生九年級有兩次聽力和口語考試機會。

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科目考試,採用筆試與參加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方式,每門科目筆試時長均為70分鍾。2023年前將實驗操作納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考試成績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依據,具體辦法另行規定。

體育與健康採用現場考試和過程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具體要求另行公布。藝術(音樂、美術)依據學生平時表現和綜合測評確定成績,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和勞動技術)依據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確定成績。

4. 初二會考考什麼科目及時間是什麼

初二會考內容:

1、地理:以世界地理為主,以五大洲為考點,各洲的主要山脈,盆地、湖泊、河流。 各洲的分界點與各大運河。看動物辯地方、著名的海峽、各地大城市港口等等。

2、生物:初二的教科書內容。考試內容體現知識與過程、能力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

時間在初二下學期,五六月份。

准備初二會考的考試科目

1、打好課本的基礎

會考的難度一般不是特別難,基本上的知識都是圍繞課本來的考試內容,雖然是考核課本刪的考試內容。

但是不要以為課本上的內容很簡單,基礎還是一定要做好的,考生們一定要把基礎打牢,掌握了更多的基礎知識,無論題型再怎麼變換,都能做好考試的題型都會,這樣才能做到復習的標准。

2、多做復習題

會考的考試內容基本上就是圍繞課本,會考和中考的區別其實很簡單,中考考的是三年下來的所有知識的綜合,但是會考只是考的就是兩年內學的課本上的知識。

如果想要會考拿高分,初三網小編就要平時多做復習題,盡量多復習、多做相關科目的真題,通過做大量的基礎復習題來提高自己的做題成績。

3、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有很多初二學生都會過度緊張會考的考試,但是其實學生們不用過於擔心和緊張,只要平時做好准備,做好基本習題的復習,基本上都會那一個及格的分數。復習的時候自己做好計劃,或者跟著老師的復習計劃一步步走,考試基本都會過。

5. 初二有哪些科目

初二主要課程有語數外三科以及政治歷史,還會增添最重要的一門課程就是物理,以上這些科目都是需要進行期末考試,並且計入總分成績的。地理和生物,還有計算機等其他課程也學,但是不需要進行期末考試,也不算總成績當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政治、歷史這些科目的考試分數,都是算入總成績當中的。大多數的時候,每個學生基本上都是靠數學,英語以及物理的分數能夠拉開名次上的距離。

6. 初二會考考哪幾科

初二會考科目:地理、生物。
初二會考內容:
1、地理:以世界地理為主,以五大洲為考點。各洲的主要山脈,盆地、湖泊、河流以及各洲的分界點與各大運河。看動物辯地方、著名的海峽、各地大城市港口等等。
2、生物:初二的教科書內容。考試內容體現知識與過程、能力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
初中生物答題技巧:
1、直選法:
題型特點:初二生物圖表型選擇題一般由圖表和內容兩部分組成。這類選擇題主要是以圖表為載體考查考生從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並進行綜合分析、概括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2、排除法:
根據初二生物題干所給出的條件和提出的問題,將供選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個淘汰排除,達到去偽存真,已獲得正確答案的目的。這種方法適合於多種形式的選擇題。
3、圖示法:
圖示法能形象、直觀地展示思維過程,簡便、快捷地選出正確答案。
4、分析推理法:
根據初二生物題目的已知條件,運用生物學相關的原理和規律,分析出與答案相關的若干要素,再利用這些要素推導出答案。

7. 初二入學考試會考什麼科目

初二會考科目:地理、生物。
初二會考內容:
1、地理:以世界地理為主,以五大洲為考點,各洲的主要山脈,盆地、湖泊、河流。 各洲的分界點與各大運河。看動物辯地方、著名的海峽、各地大城市港口等等。
2、生物:初二的教科書內容。考試內容體現知識與過程、能力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

8. 初二考試要考幾科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計算機,各地區不同,也許會有一些差異,但是基礎課程不會有太大變化,會考的難易與中考有一些區別,因為二者的功能不同,前者以考察學生為主,後者則以選拔優秀學生為主,都說會考是中考的預言,從片面的角度上講可以這么說,但絕不是全部。

會考注意事項

1、打好課本的基礎

會考的難度一般不是特別難,基本上的知識都是圍繞課本來的考試內容,雖然是考核課本刪的考試內容,但是不要以為課本上的內容很簡單,基礎還是一定要做好的,考生們一定要把基礎打牢,掌握了更多的基礎知識,無論題型再怎麼變換,都能做好考試的題型都會,這樣才能做到復習的標准。

2、多做復習題

會考的考試內容基本上就是圍繞課本,會考和中考的區別其實很簡單,中考考的是三年下來的所有知識的綜合,但是會考只是考的就是兩年內學的課本上的知識。如果想要會考拿高分,就要平時多做復習題,盡量多復習、多做相關科目的真題,通過做大量的基礎復習題來提高自己的做題成績。

9. 初二入學考試會考什麼科目

初二會考科目:地理、生物。

初二會考內容:

1、地理:以世界地理為主,以五大洲為考點,各洲的主要山脈,盆地、湖泊、河流。 各洲的分界點與各大運河。看動物辯地方、著名的海峽、各地大城市港口等等。

2、生物:初二的教科書內容。考試內容體現知識與過程、能力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

簡介:

會考,即普通學業水平考試。是根據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和教育考試規定,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的考試,主要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制度。

考試成績是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依據。實施學業水平考試,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避免嚴重偏科;有利於學校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改進教學管理;有利於高校科學選拔適合學校特色和專業要求的學生,促進高中、高校人才培養的有效銜接。

10. 初二有什麼新科目啊

多了一個物理

關於學物理

一)、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前提
「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在學習中,由於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不少學生在學習上都依賴老師:課前等老師來,課上等老師講,課後等老師布置作業,這是不正確的學習態度。我們倡導的素質教育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受教育者能主動的學習,主動的發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作為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應當是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會掌握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15%,而親身經歷內容卻能掌握80%。從這里可以看出,在學習上,我們永遠不能等,我們要親身經歷學習過程,動手動腦,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
(二)、准確地理解並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是基礎
學習物理重在理解,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對物理現象的觀察和分析使物理概念和規律具有深刻「物」的基礎。要重視得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過程,或推導出新的物理概念、定理和結論的過程,只有把道理弄明白,學會追根朔源,才能真正的理解。不注意道「理」,只是死記硬背幾個結論,是學不好物理的。不能以看大量的例題和做大量的習題來代替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學習。把做題作為學習物理的核心內容,會使我們僅局限於所求解的習題范圍去形成基本概念和理解基本概念的含義,使掌握的物理量非常片面,支離破碎,以至很難運用自己的頭腦中的知識去解已做過的習題以外的物理問題。在我們對基本現象、基本概念、基本規律以有充分理解、復習的基礎上,做一定量的習題是必要的,但並不是越多越好。有不少同學以為自己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差的原因是題目做的太少。於是就花大量的時間去做題。解一道題,記住一種解法。這些學生腦子里雖有很多解難題和復雜問題的方法,但一旦遇到自己沒見過的「生題」,腦子里記住的各種題型的解法與不熟悉的物理情景對不上號,仍毫無辦法,於是更加以為自己做過的題型還不夠多。其實,這些學生可能根本沒有找到自己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差的症結所在。如果我們對一些基本問題和一些比較簡單的習題都是自己經過仔細分析後獨立完成的,並且對求解過程的依據,每一步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都有深刻的理解,那麼他就具備了獨立解決問題的基礎,在經過解一定量復雜問題的鍛煉,一般就具有較強的獨立處理問題的素質,再碰到「生題」時,能很快的抓住問題的切入點,「生題」也就不「生」了。
(三)、學好解決物理問題的一般思路和科學的方法是關鍵
大數學家笛卡兒曾指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方法的知識」。學習物理也重在學習思路和方法,學好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我們便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真正的提高解題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掌握一種解題的思路和科學的方法比會解若干個具體的物理問題更為重要。在物理中,各個板塊都有其解題的一般思路。
如在講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實際問題時常用分析思路:

有了解題的一般思路,我們在分析問題時就不至於陷入理不清頭緒,束手無策。物理的解題同樣也遵循一定的科學方法,常用的科學方法有:理想模型法、等效法、微元法、守恆法等。如在講「功和能」的三種關系時:①動能定理: (合外力的功是物體動能變化的量度)②重力做功: (重力做功是重力勢能和其它形式能量的相互轉化)③重力以外的力做功: (機械能和其它形式能的轉化)。都是運用了守恆法。可見,如果懂得會用這些科學的方法,那麼解題的思維過程就能有一定的方向,就會納入一定的軌道,從而能較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四)、要養成以下良好的解題習慣必不可少
1、弄清完整的物理過程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是分析問題的「靈魂」。因此做題前首先要弄清完整的物理過程,.倘若物理過程不清楚也就無法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我們更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如果我們通過審題,弄清了完整的物理過程,建立了清晰的物理情景,便會找到問題的入口。因此在做題之時,我們必須做到:過程不清不動筆。分析物理過程,首先,通過審題,弄清物理過程並找到各細節之間的聯系;其次,要抓住本質剔除次要因素;第三,要注意捕捉關鍵句,挖掘隱含條件,對關鍵句可用筆作標記,註明隱含條件。
2、 分析問題做圖必不可少,作圖是分析問題的「巧手」。物理圖象突出的特徵是物理知識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化抽象為具體的巧手,平時常有這種情況:有些學生他們聽老師講物理思路基本上能跟上,但自己獨立做作業時,往往無從下手。仔細分析和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後發現,他們聽課時,忽視老師講解的思路,喜歡記錄解題步驟。不記老師的分析過程圖,受力分析圖等物理草圖。因而解題時也就沒有作圖的習慣,當然這些學生遇到解題困難時,老師只要給他們畫出物理情景圖,思路大多豁然開朗,由此可見,作圖能與知識產生共振,從而提高思維的敏捷性和流暢行。
3、堅持題後總結。當我們完成一道題後尤其是由在老師或同學的幫助下完成時,我們要把握」領會方法的最佳時機」。想一想:這道題的關鍵在哪裡?重要的困難是什麼?什麼地方可以完成的更好一些?我為什麼沒有覺察到這一點?要看出這一點我必須具備哪些知識?應該從什麼角度去考慮?這里有沒有學習的訣竅可供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用?良好的題感正是通過總結培養出來的,相反僅熱忠於解題,就題論題結果就會食而不化,事倍功半。考試時許多題目似曾相識但有百思不知其解,由此可見,平時解題時,不能僅重視解題的數量和結果,更應重視題後深思多想。
(五)、要養成「問」的習慣尤為重要
俗話說「勤能補拙」,「問」也能補拙。會幫助我們了解掌握知識深層的東西,使我們的思路更 寬廣,更敏捷。可我們多數同學,遇到問題時,或許是「怕」老師,是「顧忌」面子,不願意吃苦頭或許是其它問題。這些心裡障礙,使得一些同學,每節課都可能留有「剩飯」,或在多數題中都留有疑點,從而使得前後知識不能穿插系統起來,慢慢的也就失去興趣,以至最後放棄。另外學習中也避諱「閉門造車」。有時不僅「車」沒有造出反而會誤入歧途。只有通過「問」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我們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通過「問」我們不僅能使問題得到解決,從而也能學到一些思考方法和經驗,因此我們在學習上一定要堅持「問」,同時還要 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學習作風,一旦我們學進去就會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總之,我們在學習中,要正確擺正學習態度,吸取一些好的學習方法,會使我們少走彎路,提高學習效率,提高解題能力。從而也是減輕課業負擔和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