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的除夕夜有哪些活動
擴展閱讀
廣州546分能上什麼大學 2024-05-19 02:44:04
福州周邊一日游去哪裡玩 2024-05-19 02:40:19

北京的除夕夜有哪些活動

發布時間: 2022-11-15 11:53:25

⑴ 北京風俗

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年畫、守歲、爆竹、拜年、春節食俗等。風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范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

春節:
一年之始,萬象更新,主要活動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飯、祭祀和守歲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這三天,一般除了做飯,不做任何工作,忌諱說不吉利的話,要拜訪至親和尊貴的親戚。春節從初一到十五,各地還舉行各種廟會、社火、鄉戲等活動,是傳統節日中最為熱鬧和奢侈的節日。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節、上元節、燈節。節日里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等習俗。除吃元宵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陝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湯里放進各種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
二月二:
俗稱「龍抬頭」,也叫青龍節,是一年農業生產開始的標志。活動有撒灰引龍、熏蟲、挑菜、忌針線等。關於此節風俗的記載唐代就有。至於二月二這天的吃喝,一改春節期間大吃油膩之風,要動素食。
寒食節、清明節:
祭掃祖墳、踏青游春,忌動煙火。
?

⑵ 老北京的除夕有哪些習俗

為了使院內院外,屋裡屋外充滿新春納福迎祥的氣氛,人們在除夕前或當天早上,照例要按傳統的習慣來美化環境。

貼春聯:家家戶戶的街門、屋門的門框上都要貼上對仗句的紅色春聯,門媚上要貼上橫批。書香門第多是自己選擬書寫,一般人家就到地攤上買寫好的,春聯的詞句以象徵吉祥、健康為主。

北京的老住戶,有的將大門上用油漆塗成兩條紅聯,以黑漆寫上對仗的詞句,到年禧時就用紅紙寫一副貼上。

有父母喪者,謂之守制。過年時照例用藍紙寫守制二字貼在門口,並貼一副藍對子,上書哀輓、行孝之詞。

貼門神:門神歷來有各種不同版幅,北京多沿用唐時的秦叔寶和尉遲敬二位武將的木刻版畫。凡是設有門心的大門才貼門神。門神雖是北京人所謂的家宅六神之一,但從來不受香火,不享受任何供養。

貼掛錢:有的住戶在街門、屋門,甚至佛龕上都要貼上紅掛錢。清代滿人在祖宗供板上貼白掛錢,上面透刻滿文,比較精細。廟宇貼黃掛錢;守制的貼藍掛錢。

另外,有的人家在大門外正對屋門的對面貼上抬頭見喜;院內貼上全院生輝的春條;在窗戶的玻璃上貼上紅色剪紙的窗花;室內貼上福字。錢櫃、大型生產工具、買賣幌子及招牌皆貼上黃紙紅簽的道有兒。還有將招財進寶、黃金萬兩等吉言每四字組成一字,寫在紅紙塊上,貼於箱、櫃正中央。

大戶人家或講究的人家按當時規定,用白宣紙鑲紅、藍邊做對聯。在大門外高懸大紅氣死風燈,上書堂號(如福德堂王、宏善堂李等),表示歡慶。

⑶ 老北京春節習俗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准備的。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⑷ 北京的春節風俗有哪些

北京的春節風俗有一家人圍在一起遲年夜飯,必須有餃子和魚,年年有魚的意思。還要到廟里搶上第一注香。還會拜年,守歲,放鞭炮等等。

⑸ 北京人春節過年有哪些習俗

(1)臘月二十三:祭灶

灶神,俗稱「灶王爺」。祭灶是舊歷到來的信號,老北京人稱「過小年」。童謠傳:「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人們會為貼在廚房的灶王爺、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們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匯報。然後,把灶王爺、灶王奶奶燒掉,送灶神上天。

(5)北京的除夕夜有哪些活動擴展閱讀: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春節的活動豐富多彩多姿,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⑹ 老北京春節習俗

老北京的過年習俗現如今,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口的流動,北京城許多老的傳統與習俗都已經沒人知道了。就拿春節來說,與老北京之前的春節習俗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老北京的豐富年俗異常講究,時至今日讓讓人懷念不已。


一,老北京春節習俗

    ⑺ 老北京春節習俗有哪些

    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相比,雖然北京的春節習俗已經有了些變化,但是老北京的豐富年俗畢竟讓人懷念。

    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北京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從這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里、衣櫃、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准備的。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一交豐年子時,迎來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驅邪、焚香祭祖。老北京人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守歲最早起源於晉代。守歲其意有二,年歲大的是在辭舊之際有珍惜時光之意。年青人守歲則有為父母延壽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再搞些娛樂活動。

    除夕子時接神後,全家要進行團拜,團拜最早出現在漢代為官方朝拜皇帝之禮。老北京的團拜從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頭拜年,然後晚輩再給長輩磕頭拜年,這時長輩要給未成年的小輩壓歲錢。給壓歲錢的習俗起於清代。為的是體現長輩對晚輩的慈愛之情,也有驅邪取吉之意,團拜後,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餡的接神餃子,又稱五更餃子。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則要串親走友,相互拜年,請客送禮、逛廟會、逛廠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稱「破五」,百姓「送窮」、商人「開市」(初六正式開業)。初五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稱之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內不犯「小人」順順當當。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過完了春節。

    老北京的春節習俗,作為一種的民俗文化,深深地影響著人民的生活,並紮根於人們的心目之中,它蘊含著家人團聚的溫馨、辭舊迎新的喜悅和期望。春節以其獨特魅力向世界傳播、展示著文明古國、古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⑻ 《北京的春節》第七段。除夕里人們的節日風俗習慣是

    臘月三十也稱為「除夕」,這一天夜裡要舉行祭祖儀式,一般人家在堂屋正面牆上掛祖宗的影像,下設供桌,擺上香爐、蠟扦和供品。漢族人祭祖的供品是大碗的魚肉。南方籍的人家就要更講究了,要用八碗大菜,中間設火鍋,並為各靈位設杯箸。滿族旗人祭祖用的供品是核桃酥、芙蓉糕、蘋果、蜜供。除夕夜和正月初一還要供素餑餑(即餃子)。在除夕之夜全家人要依次向祖宗影像前燒香叩頭。王公貴族之家的祭祖儀式在專設的家祠內舉行,場面十分盛大。《紅樓夢》中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就描繪了祭祖的具體情景。
    除夕日後半夜還要「接神」,即迎回灶神,在四更時分,將素餡餃子擺上供桌,首先由一家之長拈香行禮,然後家人依次行禮,香燃盡後焚錢糧,在院中拜喜神、財神、貴神,供品有蜜供、紅月餅以及用豆腐、麵筋、粉條做成的素菜。
    除夕這天家人要向長輩親友辭歲,即向長輩行叩謁禮。新婚不久的姑爺要到岳父母家辭歲,否則就是不恭。除夕夜的晚飯也稱「團圓飯」。全家人歡聚一堂,辭舊迎新,其樂融融,年夜飯桌上的菜餚也十分豐盛。北京人更有在除夕夜包餃子,在子時新年舊年更替之際吃「更歲餃子」的風俗。有的人家還在餃子里暗藏銅錢,吃到這個餃子的人在來年會大吉大利除夕夜裡全家人都不睡覺,或飲酒,或放鞭炮,或者貼春聯、貼門神、立桃符、掛錢,或從事各種娛樂活動,稱之為「守歲」。除夕夜裡人們要在庭院中燃燒松柏枝,稱為「驅歲」,有驅逐鬼祟的用意,還要在院內遍撒芝麻秸,人走在上面發出「劈劈啪啪」的響聲,稱為「踩歲」。
    在除夕夜或正月初長輩要給晚輩一些錢,稱為「壓歲錢」,據說是為了壓住新的一歲,叫小孩安全度過,也有人說「壓歲」就是「壓祟」的意思,總之都是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裡不生病遭災,能健康成長。
    除夕夜子時,北京城內爆竹大作,各家各戶還要燒香,迎接諸神下界。爆竹在古代是驅逐鬼祟時用的。用紙裹上火葯做成,點燃葯捻後發出巨響,另外還有各種煙火,能放出五光十色的各種花樣,有盒子、花盆、水澆蓮、葡萄架等許多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