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宣南文化
權威回答:
宣南文化的定義:
宣南文化的定義有狹義和廣義兩種。
狹義的宣南文化是指清代京師的漢族士人文化。居於宣南的眾多漢族士人所取得的文化成就,在中國文化和思想歷史發展進程中產生了重大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宣南文化具有全國范圍的文化意義。廣義的宣南文化是指宣南的地域文化。宣南文化是形成、發展於清代至民國 ,位於北京宣武地區,在特定的歷史、區位條件下形成的,以士人文化、平民文化為主體的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小地域文化,它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釋義
1、「宣南」的由來: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加築北京外城設「七坊」。其中宣南坊、宣北坊、白紙坊即在今宣武區內。清朝入關以後,在北京實行「旗民分治」政策,規定北京內城為旗人居住,漢人只能居於外城,宣武門以南的區域是居民密集的區域。「宣南」作為這一帶地域的泛稱,約定俗成,被廣泛使用,在清人的詩文集中觸手可見。
2、 宣南文化中的「文化」應為廣義的文化概念,是指居於宣南地區的「人」在社會實踐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產品的總和。宣南文化是宣南「人」的文化。宣南人中兩個突出的群體――士人群體和平民群體造就了特色鮮明而又豐富多彩的宣南文化內容。
3、士人:一指士大夫(官員)。二指「學子」,舊時讀書人的統稱。宣南文化中所指的「士人」指知識分子階層,尤指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力和政治地位的知識分子。
4、平民:統治階層之外的普通民眾。
5、特定的歷史地理條件:宣南地處北京城西南外城。清初,清政府實行旗、民分城居住的政策,「漢官及商民盡徙南城」,內城成為八旗駐防地。為防止八旗的墮落,清廷一再下令禁止在內城開設戲園、旅店。因此外城成為商業和仕宦聚居區,宣武門外,以士人、官宦聚居為主要特色。進京應試的舉人多經涿州過盧溝橋進入外城,首先落腳宣南,這是宣南多為士人居住的一個重要原因 。
6、獨具特色的小地域文化:宣南,地域范圍不大,而與首都北京相連相依。宣南文化既依託於北京文化並成為北京文化的重要支柱,同時又具有有別於北京其它區域的相對獨立的特殊性。全國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宣南匯集、交流,融合傳播,使宣南文化具有其它地域無可替代的輻射性,並使之超越其狹小的地域范圍而獲得帶有全國性的巨大文化空間。小地域,大文化,是宣南文化獨具的鮮明地域文化 特色,其影響及於全國。
7、北京文化(清代):清代的北京文化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體系,構成北京文化主體內容,並具有統領全國文化走勢的作用。它既具有交融性、薈萃性等都城文化的特性又保留了北方地域文化的特點,儒家思想、皇權意識成為文化的「主旋律」,既有高雅莊重的帝王文化、典雅精緻的貴族文化,又有活潑激情的市井風情。至民國,伴隨著清王朝覆滅,北京文化迅速地分解和民眾化、市井化,為後來民國時期的老北京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三、宣南文化組成
當前通用的宣南文化的組成有九大系列。按照本文中宣南文化的定義,以大觀園為代表的紅樓文化不在定義范疇。
其它八個系列採取依照實物景觀進行文化分類的方式,大體上包容了宣南文化的豐富內容。筆者嘗試依文化的主體「人」所創造的文化形態的不同來劃分文化內容,宣南文化由以下六個部分組成:以營城建都的悠久歷史為代表的京城源頭文化,以文人薈萃及其及重大文化成就為代表的士子文化,以京劇為代表的戲曲文化,以廠甸廟會、天橋絕活為代表的老北京民俗文化、以大柵欄老字型大小經營為代表的傳統商業文化、以牛街穆斯林生活為代表的民族文化。
四、宣南文化的文化特性
關於宣南文化的文化特性,許多知名專家都曾進行過精闢的論述,並給予了高度的贊賞。概括起來宣南文化有四大特性:一是開放性(交融性)、二是創造性、三是政治性、四是平民性。
(一)宣南文化是賦有開放性格的文化
宣南文化作為北京都城文化的一元,集天下之大成、薈萃四方之精華是它的一個主要特點。宣南作為北京的南大門,南來北往的人們不論是士子還是民眾都要落腳宣南。來自各地方的人們把各品種的文化帶到這里匯集交融,再把宣南文化帶向四面八方。
(二)宣南文化是與時俱進、銳意創新的文化
文化在交流中發展、創新。乾嘉漢學是清代主導學術潮流的重要學派,宣南則是這一學派治學和交流學術的活動中心,成就了乾嘉漢學諸大師。乾隆五十五年,徽班進京,落腳宣南。它們借鑒、吸收京城眾多地方劇種之所長,一個新的劇種――京劇脫穎而出,然後風靡全國。
(三)宣南文化是具有政治熱情和時代精神的文化宣南文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戊戌變法是晚清中國知識分子要求變法革新的政治運動,而宣南作為這場運動的策源地和活動中心,是宣南文化中光輝的一頁。
(四)宣南文化也是具有平民特徵的文化
任何一個地域文化都是多層次的,除了官宦和上層人士,宣南還集中了眾多的平民百姓。宣南文化適應普通民眾的需求產生了平民文化。新春逛廠甸廟會成為北京人的習俗;老北京天橋曾是京城著名的平民樂園,工、商、技、藝,五行八作,構成動人的市井風俗畫卷。
最後:牛街,先農壇,大柵欄三處地方離的不近。是北京幾處平民聚居處。在北京的東南西北。所以當時走得話2個時辰。
⑵ 前門的傳說
北京建城的傳說中,「八臂哪吒城」是最有京派文化特色的傳說之一。這其中,陳學霖的《劉伯溫與哪吒城——北京建城的傳說》中所搜集到的關於八臂哪吒城的傳說材料比較完善。在他之前,由英國人所寫的《In Search of Old Peking》一書中,就已經載錄了哪吒八臂城的傳說,前門在北京城的地位和形象就是:前門(正陽門的俗稱)是哪吒的頭顱;前門兩旁的門是哪吒的耳朵。
前門和前門大街的傳說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在濫觴於元代、明代繼之的北京建城傳說中,已經包括了前門(麗正門)傳說的身影,其所反映的是在北方「草野之地」「地有龍池,不能乾涸」的沼澤水網地帶建築一座都城的民間歷史,帶有早期建城傳說的所有特點,而前門被賦予了八臂哪吒城的頭顱的地位和經濟與文化上的吐納之道的象徵功能;其二是清代以降,前門地區及前門大街一帶市井社會和以天橋為代表的市井文化的形成,其傳說更多地反映了市場經濟在北京的興起與繁榮發達,以及市民階層登上北京歷史舞台的過程。而縱橫交錯的胡同,不僅構成了北京城的獨特格局,而且每一條胡同的背後,諸如大柵欄、鮮魚口、珠市口、門框胡同、糧食店等,都隱藏著一個或多個傳說,無不從民眾的立場和眼界述說著一段有趣的歷史。
近代以來,在北京向著現代化都市邁進的過程中,無論在商業經濟的發展繁榮的代表性上,還是在新的市民階層和市井文化的形成上,前門地區都是一個重要的地區。而坐落在前門地區的前門樓子這座古代建築,作為北京城市古建築和古文化的標志,其所蘊涵的文化信息和所昭示的文化內涵,在傳統的京派文化中的角色、地位、作用和影響,自然是無法繞過去不論的。此外,前門和前門地區以商鋪、戲樓、書場、老字型大小等為代表的市井文化,也是構成古老的南城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
⑶ 北京南城指的是哪一帶很多電影和書上都愛提到南城,北京以前南城是幹嘛的
老北京城區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今天的二環線以內,包括的行政區域基本上等同於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個城區。一般理解是,東城、西城屬於老北京北城區,崇文區、宣武區屬南城。
還有一種理解是老北京的內城、外城,從區域講基本等同於北城、南城。之所以說「內」「外」,是由於明代北京建都,成祖朱棣時代范圍是德勝門、西直門、東直門、正陽門、宣武門、崇文門......等一線,設九座城門;後來為加強防禦,修築外城,包括廣渠門、廣安門、永定門......等一線共七座城門,這就是北京「內九外七」的說法,後來清朝滿族入關,沿用明代都城北京,將原來內城九門內漢人遷出,由滿人居住,而出內城漢人自然到了「外城」居住,更加強化了「內城」「外城」之別。
後來,共和國定都北京,拆除舊城垣,不過49年之後相當長的時間,還是在原來的「老北京」范圍內建設。而城牆拆除了,「內城」「外城」概念逐漸淡化,而內城、外城歷史、文化、社會的差異還在,因此逐漸興起「北城」「南城」的說法。
今天的北京,長期按照「攤大餅」模式發展,已經發展到「六環」了,原來的郊區成了城區,在人們一般生活中,南城、北城的概念,也已經延伸。一般可以大概地講,以前門東西大街、長安街延長線為界,南為南城、北為北城。
⑷ 北京南城區 是哪個區啊 在線等 。。急急急 。。
泛指長安街以南的豐台區、和原來的宣武區、崇文區。
⑸ 北京南城的基本特徵
老北京城區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今天的二環以內,行政區域為東城、西城、原崇文和原宣武區。一般認為東城、西城屬於北城,崇文和宣武屬於南城。
隨著近些年的快速發展,對於南北城的理解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區域,2009年以後一般理解為長安街延長線以南為南城。而此次「振興行動計劃」對「南城」給予了新的定義:指包括原崇文、原宣武、豐台、房山和大興,面積佔全市的20.5%。
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南城地區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區域特徵。 南城地處北京南部,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1.火車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豐台站、豐台西站等
2.汽車客運站:六里橋、麗澤橋、趙公口、劉家窯、永定門、天橋等
3.國道:104、105、106、107國道
4.國家高速:京港澳高速(G4),京滬高速(G2),京台高速(G3),大廣高速(G45)等
綜上,南城承擔了北京市連接市區與郊區、北京與外省市陸路樞紐的城市功能。 交通基礎設施落後。南城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多,道路設施、地面公交、軌道交通方面與北京市平均水平差距巨大:
一、現有快速路設計明顯偏少。
二、主、次幹路比重明顯偏低。南城主次幹路指標明顯落後於北城。
三、路網密度明顯偏低。
四、軌道交通網路明顯缺乏。 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空氣污染。南城空氣污染和廢物污染要比北城嚴重得多。2008年北京借著奧運會的契機進行了一系列治理,但是問題依然存在,近年來霧霾較為嚴重,而城南正是全市霧霾最嚴重的區域。
二、水質污染。南城的水質沒有北城的好。有一種說法則是「南城茶葉北城水」,南城茶並非是指南城產茶葉,而是指南城的茶葉貿易較為發達;而在茶道里,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可見其中的玄妙。 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難以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特別是與大家切身利益關系最大的中學,分布明顯不均勻。 在北京排名前50位的中學里,有14所位於南城,有30所位於北城。而北京的最好學校,例如: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北師大實驗中學、北大附中、北京八中、師大二附中、北京二中、清華附中和北京五中等,這些第一檔次的學校竟然全部坐落在北城。
38所中央直屬高校僅有一所分布在南城(豐台),而京城排名前十位的清華、北大、北師大、人大、北航、北理工、中國農大、北科大、北交大和北化工大學全部位於北城。
在中國現行制度下,跨行政區就讀初中或者高中的費用會比「本土就讀」高很多,因此,14比30,南城的劣勢非常明顯。 一、南城GDP總量低。南城各區經濟發展總量較小,地區生產總值東城和西城遠高於崇文和宣武。2006 年,崇文GDP 分別為東城和西城的20%和12%,宣武GDP 分別是東城和西城的41%和25%;豐台GDP 分別是海淀和朝陽的27%和29%。
二、人均、地均GDP產出水平低。南城人均、地均產出水平都明顯低於北城。2006 年,崇文、宣武、豐台人均GDP 僅為西城的27.1%、30.56%和17.4%,均不足西城區的1/3;僅為海淀的70.3%、79.29%和45.19%。崇文、宣武、豐台每平方公里GDP 產出僅為西城的23.45%、41.67%和4.37%;豐台每平方公里GDP 產出僅為海淀的38.28%。 一、收入差距明顯:南城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與北城相比差距明顯。如2007年豐台區財政收入僅相當於朝陽區的21%,僅相當於海淀區的26%。
二、納稅大戶、龍頭企業缺乏。 早在封建王朝時期,北京北城不但有皇宮,胡同里也是王府林立,是富商和達官顯貴的住所。而南城則是大量平民百姓和小企業主的聚居地,這些人構成了南城的平民主體,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南、北城社會結構特徵。由於平民群體在社會財富佔有和個人發展能力方面的顯著弱勢地位,形成了最初的南城社會發育水平遠落後於北城的基本事實。
作為古都北京的一部分,南城的崇文、宣武在元代以後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作為平民百姓的聚居地,曲藝、戲劇、雜技、手工藝等傳統文化曾經相當發達。當時南城作為各省商旅的匯集之地,帶動了傳統商業的繁榮,形成多個著名的「老字型大小」、傳統商業街和大量的會館。但由於新中國成立前的多年,戰亂和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變革,南城的衰落十分明顯。 行動計劃首次明確提出建設「一軸一帶多園區」的城南產業發展格局。
「一軸」主要指南中軸。布局上依託自北向南的前門—天橋歷史文化風貌集聚區、永外—大紅門服裝文化商務區、大興新媒體基地組成的南北向軸,集成城市南部地區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演藝文化、服裝文化、傳媒文化,發展新的文化業態,實現文化創意產業各功能區的互聯互動。
「一帶」指永定河產業經濟帶。下一步,首先治理河道污染,恢復河道生態,讓永定河局部有水,在此基礎上,讓河道兩邊有綠,加大河道周邊園林綠化建設。隨後,在沿河一些區域引導布局一些高端產業,促進沿河5區的經濟發展。
「多園區」規劃了麗澤金融商務區、中關村豐台科技園的產業功能區、大興生物醫葯基地、龍潭湖體育產業園、廣安產業園區等多個園區。在投資、規劃、土地供應等方面,將研究促進城南地區加快發展的優惠措施。 北京社會科學院城市學所副所長葉立梅對北京南城發展現狀評價道:「南城作為一個區域沒有具有拉動力的產業,從而造成產業規模小、當地居民就業低、收入低。」
葉立梅對於南城的發展提出三點建議:政府應該從公共服務設施方面加大對南城的改造;考慮適當地從政策上扶植南城的經濟發展,因為單一靠資金在市場上的自由選擇南城肯定是弱勢區域;另外京津冀的區域開展合作也給南城提供了一些地理上的優勢,所以南城應該抓住這個機遇。
除了加大道路建設力度,軌道交通方面將飛速發展
亦庄線、大興線、房山線
這3條線路,分別與5號線、4號線、9號線銜接,共同構成城南地區東部、中部及西部3條「南北大動脈」,緩解亦庄、大興及房山新城進城難問題,改善京滬、京開及京港澳高速等同方向高速公路的交通擁堵狀況。2009年開始規劃,2010年底建成通車。
9號線
9號線南段於2011年底建成,北段於2012年地建成。為北京西站提供南北向的快速疏散通道,並進一步促進豐台科技園、豐台總部基地的發展,同時結束了房山線和城區地鐵脫網的局面。
10號線二期
10號線二期南段經過豐台區的石榴庄、草橋等一些欠發達區域,極大加快豐台地區的城市化進程,並提升三、四環之間的居住價值。
7號線
7號線2009初開工,2014年底建成。為北京西站提供東西向的快速疏散通道,同時可大幅緩解兩廣路交通壓力,帶動南城商業。該線路深入南城腹地,是第一條全線位於南城的市區地鐵線。
14號線西段、中段
西段建成有效解決了豐台河西張郭庄地區進城難問題,中段極大改善北京南站、方庄等地區交通狀況,促進麗澤金融商圈發展。不過,受麗澤商務區SOHO項目規劃多次變動的影響,14號線麗澤段多次推遲,預計最快2018年通車。
燕房線
燕房線連接燕山、房山、良鄉組團,為燕山地區居民快速進城提供條件,該線路因施工進度問題曾推遲,正在按照2017年通車修建。
8號線三期
8號線三期南段預計2017年通車,北段2019年通車,為南中軸線緩解壓力,加速南部城市化進程。
16號線南段
16號線預計2017年或2018年通車,建成後將縮小南北城地鐵資源差距。對於帶動落後區域有重要意義。不過,由於麗澤商務區規劃原因,通車時間或將推遲。
17號線
17號線是南北快線,將於2019-2020年通車,對於帶動亦庄前區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對東二環潘家園西部起到作用,填補5號線、14號線、10號線形成的地鐵盲區。
19號線
19號線是南北快線,將於2019年-2020年通車,南部接駁草橋站,是新機場配套設施。
7號線東延
7號線東延計劃於2019年通車,接駁通州環球影城。
房山線北延、西延
房山線北延於2015年底開工,計劃於2019年完工。該段線路目的在於幫助房山線乘客減少換乘次數,節約進城時間。西延線路將接駁燕房線。
新機場線
北京地鐵新機場線:全長39公里,起點為草橋站。2013年12月,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加快軌道交通建設,該線提前到2015年開工建設。預計2019年建成通車(全線)。
⑹ 南城古風的精神內涵是什麼
崇尚古制,推崇古道
南城古風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城)的企業精神是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之上,對於南城、《南城》古風雜志和南城人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所形成的共同擁有,普遍認同的理念。「崇尚古制,推崇古道」的基本意義在於南城、南城古風雜志、南城人三者為一體探索發現古人衣食住行、風骨雅韻及文化的根源所在。
一、釋義:
崇尚古制:是南城將其作為一種精神和文化修養,追尋古人的生活方式、娛樂方式,以及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文化。
推崇古道:在探索和發現這個過程中,南城尋找一種能夠平衡過去和未來,科技和文化之間的平衡點,即返璞歸真。亦是一種方式方法和途徑。
二、涵義:
崇尚古制的深層涵義在於,南城在「古」和「今」之間尋找到一個連接點,即文化共鳴。《南城》雜志作為最美的古風文化讀本,致力於傳播、宣揚積極、樂觀、美好而健康的古風文化。
推崇古道並不是要我們離開科技,離開智能,去過原始人的生活,也不是徹底擺脫當前的這種生活方式,只是通過南城這個平台向更多的人傳達一種生活態度和理念。親近歷史,走近古風文化,在這個過程中靜下心來,去體驗和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尚古文化,是南城、《南城》古風雜志和南城人不懈的精神追求。
⑺ 史地文化是什麼
史地文化就是是崇文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悠久,具有許多獨具老北京南城特色的文化遺產。早在明清至民國早期。這里就是京城的繁華商業區,是交通方便、物流繁忙、商賈雲集、市場繁榮的一塊寶地。
⑻ 南城古風為什麼要叫南城
南城古風簡稱南城,跟它的企業願景有關:南方的城,古老的風。
南城古風的企業願景,是「南城人」關於對自我的認同和初心的表達以及渴望,同時還是南城古風期望達成的目標和規劃藍圖。南城古風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將一如既往地秉持這種文化理念、認同和歸屬,系南城全體成員的共同的價值取向!其一致性、完整性及和諧性,將構成南城古風的文化體系。
南城古風的企業願景表達為:南方的城,古老的風。其釋義、內涵以及對企業行為的指導意義如下:
三、南城古風願景對企業行為指導的意義
南城古風的願景,是南城古風企業自身的藍圖,以及全體成員的心裡表達。指引著全體成員在制定發展規劃以及企業戰略時,願景將作為個人和企業的目標和首要任務。對外,將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理念和品牌;對內將彌補精神和物質的需求與渴望;對社會將展示企業的品牌文化、美譽榮譽和核心競爭力。
⑼ 北京城南是文化藝術文人騷客聚集地嗎,主要指哪幾個區
從地理上說
北京的南城主要有
宣武、崇文、豐台三個行政區,
再遠一點,近郊就是大興區和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
所謂的文化藝術文人騷客聚集地
我覺得指的是
宣武區的琉璃廠一帶,崇文區的天橋一帶
文化氛圍較濃厚
⑽ 北京南城嘗鹵煮
北京這個皇城古都,什麼事情都與別處大不相同。再大的西瓜滾到京城,也只是粒芝麻;而再小的芝麻,進了京城,或許真的成了西瓜。老北京人眼裡的鹵煮,恐怕就是那粒成了西瓜的芝麻。
在京七八年,早就聽說北京人鍾情鹵煮。專營鹵煮的門店隨處可見,不少著名景點附近和大商圈周邊,也都有專門賣鹵煮的攤位。除了專營店鋪,街頭小攤的鹵煮大多用一次性杯碗來盛,拿竹簽挑著吃。有些夜店,還主打鹵煮的招牌,每晚都能吸引不少外來打工者當夜宵吃。 旅遊 景點上那些打著北京名吃招牌的鹵煮攤前的吃相,讓人望而生畏。而對那些忌諱食用動物內臟的人來說,看一看鹵煮大鍋里咕嘟咕嘟翻動的豬腸、豬肺,難免增加些恐懼。再聞一聞空氣中漂浮的動物臟器的腥燥味,就已經反胃作嘔了。
有老北京人說,鹵煮原是清朝宮廷 美食 ,是由來自蘇州的大廚帶到皇城的「蘇造肉」演化而來。實際上,沒有幾個人真的相信鹵煮有著這么大的來頭和這么高的身價。考察其源頭,原來是舊 社會 吃不起肉的窮人,把富人家丟棄或便宜售賣的豬下水拿來做食材,清洗干凈後,再用各種佐料蓋住大小腸、肝肚肺的臟氣,煮出誘人的滋味。鹵煮的做法也許與皇族權貴享用的「蘇造肉」區別不大,但豬雜碎畢竟是上不了檯面的東西,皇帝老子吃膩了山珍海味,也未必瞧得上這豬腸豬肺。如果這些「窮人的吃食」也算宮廷 美食 的話,那麼北京還有什麼不能和皇家傳聞攀上關系?
這個一般人享受不了的美味,究竟有著怎樣的誘惑力,讓它成了北京著名的地方傳統小吃和網紅 美食 ?帶著好奇,疫情緩解過後,我們尋蹤覓跡,來到前門外的門框胡同。北京吃飯的地兒遍布全城,大致分為四類:現代酒店、老宅大院、街頭飯鋪和胡同小吃。如要吃到正宗的北京風味,找到老北京的口味感覺,那還是離不開北京胡同。太靠近商圈的,大都商業味濃重,與一般街頭飯鋪沒有多大差別。想品嘗地道的老北京鹵煮風味,必須深入到胡同裡面去。這是北京的朋友一再提醒的經驗。果不其然,一鑽進胡同,鹵煮的氣味就撲鼻而來。
南城是北京百年鹵煮的發源地,而緊鄰前門和大柵欄商業區的門框胡同,則是繼承了南城鹵煮衣缽最多的區域。這里遊客集中,鹵煮也集中,幾乎稍微有點名氣的都在這里設有門店。從廊房二條往東向南就是門框胡同,窄小的巷子里,竟有多家鹵煮店,不少掛著「門框鹵煮」的招牌。也許我們去的時候正逢飯時,每家鹵煮店裡都座無虛席,煞是熱鬧。有的還排隊等候,也有不少吃完後再要一份外帶,看來這里的鹵煮生意的確不錯。而且這里最靠近老北京人的生活,胡同里外都為家的北京大爺,穿著大褲衩,腆著大肚皮,搖把大蒲扇,里巷細民,猶遺古風。
我們在一家叫做「老六門框百年鹵煮」的門面前略一駐足,就見店主操一口濃重的京片子招呼我們:「來啦,您哪,裡面坐!」其他店口的服務員大多是普通話或京外口音,這里一聽就能感覺到是在老北京。裡面的食客也很配合,吃完就走,給我們騰出了地方。這是個兩間房的門面,除了那口冒著熱氣的鹵煮大鍋和操作台外,只有六張小的長方形餐桌,每桌最多兩三個人。但來吃鹵煮的絡繹不絕,空閑的餐桌馬上就會有人佔下來。店鋪一側門上張貼著「不好吃不要錢」的紅底黑字,就沖著店家敢打出這樣的標語,我們也毫不猶豫地選定了這家。
店主老六顯然是個爽快人,從我們進門,就沒見他閑下來,手忙嘴也忙。他向我們這些外地食客輪番介紹老北京鹵煮的前世今生、來龍去脈,毫不遮掩地說,北京鹵煮起源於「半部南城史」的南橫街,他家就是從南橫街搬過來的,正宗的南城鹵煮手藝也就帶了過來。門框胡同所在的大柵欄地區 歷史 上屢遭火災,只有門框胡同倖免於難,所以做生意的人便陸續往這里聚集,當然也少不了賣鹵煮的。在大多數鹵煮店都已承包給外地人的情況下,這家鹵煮店才是真正的老北京人開的老北京鹵煮店。他自己說,前門這一帶幾十家鹵煮店,就他一個是既當老闆又下廚的老北京人。
老六告訴我們,好的鹵煮貴在食材的清理。買來的新鮮的豬下水必須用心清洗,這是最麻煩的,也特別費勁。既需要用黃酒、鹽、醋反復抓洗,清理干凈,更需要剔除豬腸子裡面的肥油,只保留小腸的肌肉部分。肺葉子也要反復灌水、按壓。處理完後還要汆水,汆出血水雜物,再用傳統的烹飪技法加各種佐料,一起小火慢燉,這樣做出來的鹵煮才能將人們眼裡的「臟食」變成美味。老六還說,一碗鹵煮好不好,只看賣相就知道。老湯的顏色要重,味道要鮮,但不能發渾,不能過咸。腸煮在大鍋里小火沸騰,吃在嘴裡不能軟爛,要有嚼頭。肺要松軟不能有異味。再加大蒜、辣油、香菜,一碗渾厚的鹵煮才能體現出南城地道的鹵煮文化。南城鹵煮有名,全在鹵和煮的功夫,依靠小火老湯還原食物的本真,而不只用鹽來提味或用其他調料去遮蓋豬腸豬肺的邪味。
老六特別提醒說,當前百年鹵煮一大堆,假的鹵煮滿天飛,真的鹵煮沒幾個,誰不長眼誰後悔。我們對鹵煮接觸得少,誰家正宗、誰家仿冒實難深究。但看一碗碗冒著香氣的鹵煮火燒,卻讓我們感到這一家比較實在。較少言語的掌勺人是位女性,看樣子像是老六的家人。她熟練地操起菜刀,將從沸騰的鐵鍋里撈起的腸子切下一截,再剁成均勻的小塊,放進碗里。另外夾起一個浸在鍋里的火燒和一塊長方形油炸豆腐,利索地切成長條或三角形,澆上一勺濃湯,撒上一些輔料,一碗滾燙的鹵煮就端到我們的面前。光有豬腸豬肺的叫鹵煮,加了火燒、豆腐的稱作鹵煮火燒。論價格,也算實在,一個黑瓷大碗鹵煮火燒,只要30元,湯汁不夠還可再加。一碗鹵煮火燒,透露著老北京人的豁達、包容和大氣。原本不起眼的鹵煮,能做到幾十年如一日的紅火,一定有其內在的原因。
說實話,我平時不大喜歡肥膩感,對吃豬內臟不那麼感興趣。有一年,在北京一家老字型大小吃炒肝,那濃重的豬腸豬肝的穢氣味,差點讓我把喝到嘴裡的吐出來。我這次只是為了體驗鹵煮的味道,也沒打算將一碗鹵煮吃光喝凈,所以根本沒去在意碗里的東西是多是少。雖如此,看到滿滿一大碗豬腸、豬肺和吸足了湯汁的戧面火燒、油炸豆腐,我還是很擔心能否全部吃下。不曾想,竟然一絲邪味都沒有,只是幾口,就讓我喜不自禁,大口大口吃了起來。豬小腸肌肉紋理清晰可見,幾乎見不到一點肥油,嚼起來酥軟不膩。肺頭軟糯,肺軟骨嘎嘣脆。吃一塊鹵腸,咬一口鹵肺,再嚼一口火燒或豆腐,幾種迥異的口感交替轉換,居然讓人忘掉了這是碗豬內臟。孔子曾有「色惡不食」「割不正不食」之說,那是他生活的年代沒有鹵煮。再說,孔子是聖人,老百姓自然難以用聖人的標准約束自己,也自然難以錯過這誘人的美味。這不,一大碗連稀帶干、主食加副食的鹵煮,像我這種小飯量的根本吃不了。尤其那碗味道厚重、鹹淡適宜的老湯,更是眼饞肚子飽,最後也只能留在碗里,實在喝不下去。這碗勝似饕餮大餐的鹵煮火燒下肚,打個飽嗝,齒頰間泛上來的滋味難以形容。按我們魯南話來說,這碗飯壓餓,真管事!
低俗食材烹飪出的高級感,打破了我對動物內臟食物的理解。南城鹵煮的土著滋味,也讓我對這貼近平民的誘惑力有了新的認識。北京人大概喜歡豬牛內臟的特殊味道,鹵煮、炒肝、爆肚等也都是老北京人日常生活離不了的動物內臟 美食 ,不僅是平民百姓的最愛,許多權貴名人也都好這一口。「老六門框百年鹵煮」小店的牆上,就掛滿了不少食客與老六的合影照片,其中有幾位就是演藝界的知名人士。充滿地道北京人底蘊的南城鹵煮,將個豬下貨做成了營養豐富、老少皆宜的高等美味,不僅成了老北京不可言喻的標志性 美食 ,也代表了老京城人的思念,承載著他們兒時的記憶。京城帝都的人,最會把世俗與詩意聯系在一起,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哪怕單靠嘴巴去咀嚼,也最能從中找到生活的樂趣,盡情享受樂趣的生活。如此來看,北京人愛鹵煮,何嘗不是對於舊日子的懷念和對新生活的品味?
帶著唇齒間的富足和馨香離開門框胡同,滿腦子居然都是鹵煮。我真擔心饞上這口,過不了幾天,還得專門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