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俗稱小北京是哪個城市
擴展閱讀
紐約飛廣州多久 2025-07-21 03:44:37
廈門山海步道brt哪裡有站 2025-07-21 03:44:35

俗稱小北京是哪個城市

發布時間: 2022-12-08 16:27:21

1. 晉城有一處景點號稱「小北京」且是夫人城,位於哪裡

在晉城有一個地方被稱之為小北京,就是竇庄古堡建築群,位於我們國家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東南部的沁河河畔。這是一個距離進水大約50公里的地方,三面都是環水,環境非常優美,同時又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屬於晉東地區,明代中後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大型古堡建築群,也是有名的歷史文化名村。

古城的整個建築風格是很有特色的,而且脈絡也比較清晰,有很多前來考察的人都覺得這是明清時期屬於北方民居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作品。同時也是鄉村城堡建築的一個代表作品,專家們能夠利用城堡里的各種建築風格去研究當時社會人的生活以及經濟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物證。

2. 廈門有個景點小北京在哪裡

不會是指的同安影視城吧?

景區距廈門市區29公里(途徑同安汽車站),路面為四車道水泥路,南側324國道(途徑翔安區、同安區、海滄區、漳州市),路面為四車道瀝青;旅客班車每日20班以上經過景區 廈門大橋門口。以同安影視城景區為終點站的旅遊專線有 「610」直達旅遊公交車和「79」路旅遊公交車。

79、610、617:廈門火車站——同安影視城
106、618廈門胡里山——同安影視城
621:廈門會展中心——同安影視城
以下公交經過同安影視城風景區主大門:
601同安區——同安影視城
69、625:廈門輪渡→同安影視城
610沿途經過:火車站→影視城(直達)湖東→蓮板外圖書城→蓮板北站→蓮花路口東→呂厝北→仙岳路口→SM城市廣場→塘邊→馬壠→殿前→埔仔→高崎→集美區政府→同安車站→祥橋路口→安溪路口→同興→新西橋→停車場→小西門→同安一中→梵天寺→影視城
79沿途經過:火車站→影視城(直達)湖東→蓮板外圖書城→蓮板北站→蓮花路口東→呂厝北→仙岳路口→SM城市廣場→塘邊→馬壠→殿前→埔仔→高崎→集美區政府→同安車站→祥橋路口→安溪路口→同興→新西橋→停車場→小西門→同安一中→梵天寺→影視城

3. 大家知道小北京指的是哪裡嗎

山西晉城,樓房不多就像小北京,我聽說晉城有個房子像海淀區一樣,也許叫小北京吧,山西小北京在晉城,榆林是陝西的小北京,晉城最強些,我給晉城取了了名字叫小北京,環境優,跟北京一樣,反正晉城贏了,和深圳比的話,深圳大廈太多不太像北京,反正晉城是小北京。晉城不像小香港,就像北京一樣,小太原在河南焦作市的原來的縣級市濟源市。

4. 竇庄村——山西的「小北京」

竇庄是沁河流域現存古堡中最早的一座。有史可考的竇庄城,最初修建於北宋末年。現存的竇庄古城,為明朝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天啟年間大理寺卿、兵部尚書張五典所修。《明史·傳》說「五典度海內將亂,築所居竇庄為堡,甚堅」。竇庄從明朝天啟三年 (1623 年)開始修建,到崇禎三年(1630)竣工,共用了7年時間才完成。當時的竇氏內外兩城,九門九關,留下了「天下庄,數竇庄,竇庄是個小北京」的民謠。

竇庄古堡東西、南北各長均500米,修築城牆2000餘米,整體布局呈「卍」字形,分東、西、南、北四條街和四條小巷,在街、巷與城牆交接處設城門樓,東、西、南、北四大四小共建有八座城門樓,加上祖居尚書府所修小城——「瓮城」,共九門,故有九關,合稱九門九關。因城堡布局形狀類似紫禁城,故當地人俗稱其為「小北京」。

現在竇庄保存較完好的建築有尚書府、上下宅、九宅院、旗桿院、武魁院、常家大院、古公堂等十多個明清院落和佛廟、觀音堂、三聖閣、五鳳樓、耕讀院和南花園等。這些院落建築成為承載竇庄 歷史 的重要標志。

《明史》中明確記載,竇庄以「夫人城」聞名天下。

史料記載,竇庄城建成後,就於崇禎四年(公元1632年),遭到了流寇的圍困。張五典的兒媳、張銓之妻霍氏率女眷童僕奮起抵抗,堅守四天四夜,直至流寇退去。因此,竇庄又被世人稱頌為「夫人城」。至今,村裡還存有一塊明崇禎帝御賜的牌匾「燕桂傳芳」,這是昔日張銓夫人英勇抗擊流寇的 歷史 見證,也是當年朝廷對「夫人城」的嘉獎。

5. 南宮市為什麼別名叫---小北京

南宮市位於河北省中南部、邢台市東北部,總面積為863平方公里,總人口50萬。轄6鎮、5鄉、4個街道辦事處,2個開發區,456個行政村。南宮因西周八士之一的南宮適封侯於此而得名,自西漢初置縣,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1986年撤縣建市,1987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1992年被國家體委授予「全國武術之鄉」,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04年被授予「中國羊剪絨毛氈名城」,是全國棉花百強縣和河北韭菜之鄉。

6. 香河那個地方俗稱小北京

一城就是......

7. 武安為什麼叫小北京

武安城再現魅力「小北京」
2011-05-23
「五年內,加快推進城區周邊企業退城進區,有效解決鋼鐵圍城問題;再建3個以上、規劃用地12公頃的城市公共綠地;培育兩條以上精品景觀街道,生態水網建設邁出新步伐;三年內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6.5平方米……」沿著《武安市關於開展城鎮建設三年上水平工作的實施意見》描繪的新藍圖,武安正在向冀南山水魅力城市邁進。
以繁榮為目標 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二環路還未建設,三環路卻已開工」,在武安,這可不是新鮮事。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市總投資2.7億元的西三環建設工程現場正如火如荼,而規劃中的西二環路還尚未動工。「優先建設西三環工程,主要是因為這條全長12.2公里的道路連接起的是武安青龍山工業聚集區,有了這條路,才能更好地推動城市工業和項目向園區集中。」武安市交通局辦公室主任馬有芳介紹說。
做城市就是做產業,以「繁榮」為目標,武安市堅持把聚集優質要素作為城市改造建設的主攻方向,圍繞「拉開大框架,提升競爭力」的總體目標,加快推進「東接西擴南延北拓中改」戰略實施,重點開發建設「三大城市新區」;以促進「三大工業園區」聚集發展為重點,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現代服務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等聚集步伐,初步形成「產城一體、互動發展」格局。
向陽路西延、中興路東延、東南二環路建設、市區5條道路南延並穿越邯長鐵路……今年以來,隨著城區道路的延伸,東部新區、西苑新區、洺湖新區三大城市新區建設搭建起武安市中等城市的新框架。
城市不僅是財富的象徵,更是創造財富的手段。聚集優質產業,構建具有武安特色的現代工業發展格局,河北武安工業園區、青龍山工業聚集區、南洺河工業聚集區,三大工業聚集區在武安高標准開建,二次創業浪潮讓武安這個財富之城煥發出勃勃生機。
以統籌為核心 建設「全域城市」
武安市市長李明朝表示:「經過三年的城市面貌三年大變樣工作,武安市城市面貌已發生了巨大變化,要實現城市建設三年上水平,必須在統籌發展上做文章,把城市建設的觸角向下延伸,增強城市對所在地鄉村的拉動作用,促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推動城鎮化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
今年是城鎮建設三年上水平的開局之年,以統籌為核心,武安市確定以主城區建設為龍頭,以小城鎮建設為紐帶,以新型農村社區為觸角,加快建設城鄉一體、鎮產一體的「全域城市」。
磁山鎮、陽邑鎮,在武安市城鎮發展布局中,這兩個小城鎮將成為未來武安的「衛星城鎮」,「一主兩副」,3年內,這里將形成一個人口規模30萬的中心城市和兩個人口規模達5萬人以上的城市副中心。
以二環路為紐帶,將團城、土山、大同、康二城、伯延5個新市鎮聯為一體,推動「1+5」組團式「新市鎮」體系建設,使之成為武安城區未來擴張的發展帶。
分步實施「五級村鎮體系」空間布局調整,促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從今年開始,武安市在全省率先開展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體系建設,農村垃圾實行「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目前,該市已有6個鄉鎮開展此項工作。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新農村建設的投入逐年加大。該市還積極推廣集體主導、公益開發、村企共建、民建公助、商業運作等模式,梯次推進新民居建設,白沙村、蘭村、磁山二街等整村推進新民居建設的典範,輻射帶動了周邊上百個村莊積極投身新民居建設。
新區現代化,老區古文明,城區園林式,全市生態型,通過城鎮建設三年上水平,武安,這座昔日的「鋼鐵之城」正在悄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