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門是哪裡
擴展閱讀
哈爾濱到深圳火車多久 2025-07-20 18:37:49
天津海河教育區哪個好 2025-07-20 18:37:02

北京門是哪裡

發布時間: 2022-12-10 15:07:58

⑴ 北京內城的九個城門是什麼

北京內城的九個城門是:

1、正陽門:

北京德勝門,始建於明正統二年,明清北京城內城九門之一,是由城樓、箭樓、閘樓和瓮城等組成的群體軍事防禦建築。元為健德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寄語於「德勝」二字。

⑵ 北京內城九個城門是什麼

北京內城九個城門是北面的德勝門、安定門,東面的東直門、朝陽門,南面的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又稱前三門,西面的西直門、阜成門。北京內城又稱京城、大城。東段和西段的大部分為元大都城牆,北段和南段修築於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內城有城門九座故又名內九城。

北京九門就簡介

朝陽門,元稱齊化門,門內九倉之糧皆從此門運至,故瓮城門洞內刻有谷穗一束,逢京都填倉之節日,往來糧車絡繹不絕。崇文門,元稱文明門,俗稱哈德門、海岱門。正陽門,元稱麗正門,京人俗稱前門。宣武門,元稱順承門,明永樂十七年,南拓北京南城牆時修建,沿稱元順承門之名。

阜城門,元為平則門,與朝陽門東西兩方遙遙相對,京西門頭溝,齋堂的煤車多出入此門,故瓮城門洞內由煤棧客商募捐刻梅花一束記之。德勝門,元為健德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寄語於德勝二字。安定門,元稱安貞門。

東直門,元祟仁門,此門為京華九門中最貧之門,以郊外盆窯小販,日用雜品占據瓮城為主,但瓮城廟中的葯王雕像極為精細,市人稱東直雕像。西直門,元稱和義門,是東直門的姐妹門,故瓮城門洞中刻有漢白玉水紋石雕一塊,京人皆知西直水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北京九門

⑶ 北京城有幾個城門

北京歷代共有城門32個,分別為內城九門,外城七門,皇城四門,龍脈口四門,宮城四門,現代城門等。北京舊城有「內九外七皇城四」之說,指得是內城九門、外城七門以及皇城四門。

具體如下: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龍脈口四門:大清門、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宮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3)北京門是哪裡擴展閱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這四扇門是為城裡的文武百官進出宮廷用的。

1、天安門

天安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最初名叫「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門。此樓於公元1451年毀於大火,1465年予以重建,明末時又毀於兵火,直到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修,才大體成為今天的樣式,並改名為「天安門」。

2、地安門

地安門是北京中軸線上的重要標志性建築之一,是皇城的北門,天安門則是皇城的南門。南北互相對應,寓意天地平安,風調雨順。地安門位於皇城北垣正中,南對景山,北對鼓樓,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弘治十六年(1503年)二月重修。

3、東安門

位於今南、北河沿大街東側,與東華門大街交匯處。東皇城牆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在玉河以西,河在牆外,宣德七年(1432年)東移,將玉河包入牆內。牆為南北走向,正對紫禁城東華門設東安門,為七間三門黃琉璃單檐歇山頂。

門內(西)為跨玉河之石拱橋,因官員們上朝陛見,皆由東安門進宮,所以俗稱此橋為望恩橋或皇恩橋。橋西原為永樂時之東安門,宣德時改為三座門式,通稱東安里門。望恩橋上砌有障牆,將兩門連為一體。

東安門在1912年袁世凱為抵制南下就任總統,操縱北洋軍兵變時燒毀,1926-1927年北洋政府內務部拆皇城牆變賣,東安里門同時被拆。據記載,橋上原有一座真武廟,拆牆後遷建於橋之西北。東皇城拆除後,玉河也陸續填平成為道路,即南、北河沿大街,大街與皇城牆間陸續建滿房屋,形成一個街區,其東即為東黃城根街。

4、西安門

北京西安門。位於西城區中部。建於明永樂十五年。無城台,門基為青白石,紅牆;單檐歇山黃琉璃瓦頂;面闊七間、進深三間,正中明間及左、右次間為門,各有紅漆金釘門扇1對;左、右稍間及末間作值班房。民國時拆除兩側城牆。

1950年毀於火,有楠木模型存世。原城門周圍有北京水準原點舊址、西什庫教堂、禮王府等文物古跡。

⑷ 北京九門是哪九門

北京九門,由朝陽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西直門組成。

九門中有8座按時開閉,唯崇文門因收稅關口,通宵有差役守衛。

1、正陽門

因皇帝龍車出入此門,正陽門又稱"國門"。正陽門位於內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專用的,皇上每年兩次出正陽門,一次是冬季,到天壇祭天,另一次是驚蟄,到先農壇去耕地。這兩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陽門。

⑸ 北京叫什麼門的地方有幾個啊

北京城門共32門。具體如下: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龍脈口四門:中華門、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宮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近代城門: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水關門。



(5)北京門是哪裡擴展閱讀

宣武門景點:

1、宣武門教堂

北京最古老的教堂(天主教)是宣武門的南堂。這座教堂是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由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創建。利馬竇來華多年,對中國事務了如指掌,他生前所著的《中國札記》,至今還是研究、了解明朝歷史的經典著作。

2、清學部舊址

清學部舊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城區教育街。原為敬謹親王尼堪府邸。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設學部在此。原府坐北朝南,府門5間,銀安殿面闊五間,前出丹墀,東西翼樓各面闊五間;啟門3間,神殿5間,遺念殿(後罩樓)7間。東院有花園。

⑹ 北京有幾個門

北京有9座城門,分別為北面的德勝門、安定門;東面的東直門、朝陽門;南面的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又稱前三門;西面的西直門、阜成門。

北京內城有城門九座故又名「內九城」,由朝陽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西直門組成,古代官職「九門提督」中的「九門」正是指這九門。京都九門大多無存。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品秩初為正二品,後於嘉慶年間升為從一品。

(6)北京門是哪裡擴展閱讀:

正陽門位於內城南垣的正中,是皇帝專用的,皇上每年兩次出正陽門,一次是冬季,到天壇祭天,另一次是驚蟄,到先農壇去耕地。這兩次出行,都是要走正陽門。正陽門也叫前門,1949年2月3日北平解放,人民解放軍舉行入城式就是在這里。「大前門」香煙也是由此而得名。

宣武門城樓面活五間,通寬32.6米;進深三間,通進深23米;樓連台通高33米;重樓重檐,歇崇山峻嶺式灰筒瓦綠互諒互綠琉璃瓦剪邊。瓮城南北長83米,東西寬75米;西牆辟券門,其上為閘樓。瓮城南牆城台之上為箭樓,箭樓面活七間,通寬36米;通進深21米,連台通高30米。

⑺ 老北京都有哪幾個門,各門都何用途

1、朝陽門(稱齊化門),運糧。

朝陽門的門洞上刻有一枝谷穗,是清朝時期的糧門,來往的大多是糧車。從京杭大運河運過來的糧食,就由此進入城內。

2、祟文門(稱哈德門),收稅。

它是比京各城門樓中人貨量最繁忙的城門。來自全國各地的貨物要想進城。就必須在這里交稅。因為崇文門大多是酒車,所以又稱酒門。

3、正陽門(稱前門),皇帝出入。

正陽門是內城的正門,在當時除了皇弟以外,任何人不準在正陽門的正門出入,普通百姓只能從兩邊的旁門進出。

4、宣城門,死門。

宣武門直通菜市口,多是囚上。在當時北京的大多數墓地都在陶然亭一弗,所以送葬人多出入宣武門。

5、阜成門,煤運。

從北京西山挖出來的煤大多從阜成門進入內城。所以這多走煤與,因為煤與梅同音,所以阜成門城頭上刻著一朵梅花。

6、德勝門,軍門。

軍隊出城或凱旋歸來就由德勝門進入進出,德勝門有品德高尚之意,象徵著軍隊為仁義之師,也正因如此,此門多走兵車。

7、安定門,生門。

軍隊出征也從安定門出城,因為安定冂外糞場比較多,所以通常情況下,平時以糞車出入居多。

8、東直門,木材。

東直門外有一座鐵塔,塔內供奉著一座葯王爺。因為東直門連著水年所以此門多去走木材。

9、西直門,御用水車。

在清代因為北京城內水質不太好,所以皇帝本人飲用的水都取自玉泉山,每天清晨,皇家御用水車就由此門進入皇城。。值得一提的是這九座城門中有八座城門按時關閉,唯有祟文門因為是收稅關口,所以通宵有差役守衛。

(7)北京門是哪裡擴展閱讀:

朝陽門關廂的熱鬧主要得益於京杭大運河。早在隋朝就已開通的這條大運河,在蒙古人統治的元朝依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成為連接北京與南方各省的一條重要交通命脈。而朝陽門,正是離大運河北端重要碼頭——通州碼頭最近的一個城門。

通州碼頭在朝陽門正東40里,那時離京南去的官員客商,或是由南人京朝覲、經商的官員與客商,都要在朝陽門經停。因此,朝陽門下往來客商川流不息,一片車水馬龍之景,各行各業的商人看到這巨大的商機,都爭相在朝陽門關廂開設店鋪。

更為重要的,這里是漕運糧食的必經之門,經大運河運達北京的南方糧米,在東便門或通州裝車,通過朝陽門進城,儲存在城內的各大糧倉中。時至今日,朝陽門附近仍有許多有「倉」字的地名存在(如海運倉、北新倉等),間接佐證了朝陽門的這一功能。

⑻ 北京城門有哪九個門、

內城九門: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城七門: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龍脈口四門:中華門、端門、長安左門、長安右門。

宮城四門: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近代城門: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水關門。



(8)北京門是哪裡擴展閱讀

正陽門發展歷史: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後,意將都城從南京應天府(今南京市)遷到北京,於是下詔改北平為北京,並從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北京的宮殿和城垣,並將元大都城南城垣向南拓展近一公里,當時仍沿稱麗正門。

這次移建歷時兩年,明永樂十七年(1419年)始建,於永樂十九年(1421年)完工。其後,經洪熙、宣德兩代,一直稱麗正門,形制未變。

明英宗正統元年(1436年)至正統四年(1439年),大規模修建京師城垣和城門,修築了瓮城、箭樓、東、西閘樓,並疏浚城壕、建造石橋、牌樓,形成了"四門、三橋、五牌樓"的格局,並改稱麗正門為正陽門。

⑼ 北京地名中帶「門」的地名有哪些

宣武門、德勝門、安定門、前門、門頭溝。

1、宣武門

宣武門位於西城區南部。明、清時京師內城九門之一,後演化為地片名,泛指宣武門東、西大街,宣武門內、外大街附近。建於明代,初稱順承門,正統四年改稱宣武。為內城南門之一。

現泛指宣武門東、西大街;宣武門內、外大街交在正陽門西側,與東側的崇文門相對,為內城三個南大門中西面那個。

2、德勝門

德勝門是古代城門名稱,就全國而言,在北京、南昌、沈陽、吉林、合肥、銀川等地均出現過德勝門。北京德勝門,始建於明正統二年(1437年),明清北京城內城九門之一。

3、安定門

安定門,西安城牆正西門,位於西城牆中部偏南。原為隋唐長安皇城西面中門「順義門」,唐末韓建改築新城時保留。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擴建西安府城,此門沿用為西門,易名「安定門」。

今安定門存瓮城、箭樓、正樓及二重門洞。另於城門兩側各開辟三個券洞,供車輛行人通行。

4、前門

正陽門,俗稱前門、前門樓子、大前門,原名麗正門,是明清兩朝北京內城的正南門。位於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天安門廣場最南端,毛主席紀念堂南邊。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是老北京「京師九門」之一。

5、門頭溝

門頭溝區是北京市下轄的市轄區,地處北京西部山區,是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和優良革命傳統的老區。早在一萬年以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東胡林人」就在此繁衍生息。燕昭王二十九年設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今區境分屬上谷、漁陽二郡。

此後,區境的隸屬行政建制屢經變遷,直到1958年5月定名為門頭溝區至今。2016年門頭溝區重新確認國家衛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