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引水渠為什麼沒有水
擴展閱讀
上海全日制mba都有哪些 2025-07-20 09:53:04

北京引水渠為什麼沒有水

發布時間: 2022-12-11 11:25:46

1. 北京各區的自來水水源有區別嗎

沒有,咱們喝的都是密雲水庫的水,然後在通過京密引水渠引到各大自來水公司,通過過濾沉澱消毒等操作,在輸送到咱們這里。水源都是一個地方,所以都要大力保證密雲水庫的水位嘛,像十三陵水庫這些都是輔助調度作用。最後都不行了還有南水北調呢

2. 北京的城市飲用水水源來自哪裡

北京的城市飲用水水源來自密雲水庫。

密雲水庫,位於北京市密雲縣城北13公里處,位於燕山群山丘陵之中,建成於1960年9月份。面積180平方公里,環密雲水庫有200公里。

密雲水庫庫容4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30米,是首都北京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飲用水源供應地。密雲水庫有2大入庫河流,分別是白河和潮河。

(2)北京引水渠為什麼沒有水擴展閱讀:

2011年,為了確保密雲水庫不受污染,密雲縣還提出了護水、護河、護山、護林、護地、護環境的六護舉措,成立了由7000名護林員、2000餘名管水員和村級保潔員。

300餘名巾幗護綠隊組成的環保隊伍。密雲水庫周邊,各鄉鎮成立的水環境保護隊已吸納了1800多名本地居民,做到每85米庫濱帶就有一名村級保潔員,他們每天工作6個小時以上。

經多年卓有成效的水源保護,形成了密雲優美的自然環境,庫區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於市區40倍,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在一級。密雲水庫也成為北京唯一無污染的飲用水源,水體質量達到可直接飲用的二級標准。

3. 北京水資源現狀

北京水資源開采利用現狀與需水量
2000年北京地區開發利用水資源總量為40.48億m3,其中利用地表水13.40億m3 ,占總開采利用量的33.1%;開采地下水27.08億m3,占總開采利用水量的66.9% 。其中用於工業、城市生活和農業共計37.48億m3,地表水輸水損失和自來水供水損失共3億m3。
1、 地下水開發現狀
北京地下水水源地包括城區自來水廠、郊區縣自來水廠與城鎮工業生活自備井三部分。
(1)城區自來水廠水源地
共有9座以地下水為水源向城區供水的自來水廠。開采機井共269眼,2000年供水量為30607.9×104 m3 。
(2)郊區縣自來水廠水源地
北京市遠郊區除平谷外均建有自來水廠。 共有水廠22座,開采機井共209眼,供水能力為47.6×104 m3/d,2000年開采量為11865.58 ×104 m3 。
(3)城鎮工業生活自備井水源地
2000年北京市共有工業生活自備井7290眼,分布於北京市城區、衛星城、中心集鎮。主要用水大戶有21家,開采機井296眼,2000年開采量為9943.22×104 m3 。自備井在城近郊區分布較為集中,共有自備井2654眼,2000年開采量為2.65億m3。
北京平原區2000年開采地下水25.15億m3 ,平均開采模數39.08 m3/Km2。永定河、潮白河沖洪積扇中上部地區地下水開采較為集中,開采摸數一般大於60萬m3/Km2,開采模數大於120萬m3/Km2主要是北京西郊和順義北部。
2、地表水開發現狀
北京地表水水源主要有密雲、官廳、懷柔和海子4座大型水庫,總庫容88億m3 。但由於1999年後連續乾旱,水庫來水量銳減。2000年4座大水庫來水量只有7.97億m3,年末蓄水量20.18億m3。

北京市大型水庫2000年基本狀況表

單位: 108m3

水庫名稱
總庫容
興利庫容
全年供水量
全年來水量
年末蓄水量

密雲水庫
43.75
19.01
7.11
0.97
15.42

官廳水庫
41.6
2.41
2.96
2.64
4.16

懷柔水庫
1.44
0.66
0.46
4.18
0.31

海子水庫
1.21
0.95
0.18
0.29

合 計
88.00
23.03
7.97
20.18

密雲水庫是北京城市最重要的地表水飲用水源,水源九廠從密雲水庫取水,1989年建成一期工程,取水量50萬m3/d。95年建成二期工程,取水量增至100萬m3/d;99年建成三期工程,取水量50萬m3/d。
官廳水庫自1954年建成後,曾是北京工業、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但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水體受污染,水質逐年變差,1997年後不能作為城市生活供水水源。
懷柔水庫是密雲水庫向市區供水的調節水庫。京密引水渠是北京城市供水的輸水大動脈,水源來自密雲、懷柔水庫。永定河引水渠是引官廳和永定河河水入城的重要輸水乾渠。
2000年北京市共利用密雲水庫、官廳水庫及其它中小型水庫、河道地表水13.40億m3,其中密雲水庫供水7.11億m3,懷柔水庫供水0.46億m3,官廳水庫供水2.96億m3。
北京市2000年用水情況分析:
總利用水量40.48億m3/a,除地表水輸水損失和自來水供水損失3億m3外,實際用水37.48億m3/a。
按水源分,其中地表水為10.95億m3,佔北京市用水量的29.63%;地下水量26.53億m3/a,佔北京市用水量的70.37%。
按用水性質分,有工業用水、城鎮生活用水、農村用水和河湖環境用水。
1、工業用水
共用水8.37億m3,其中地表水4.2613億m3,地下水4.1037億m3,工業產值2790.0億元,平均每萬元產值用水量30.0 m3。
2、城鎮生活用水
共用水9.3689億m3,(地表水3.3594億m3,地下水6.0095億m3)。其中規劃市區人均用水321L/d;豐台河西及海澱山後人均用水359L/d;遠郊10個區縣人均用水225L/d。
3、農村用水
包括農、林、漁、人畜用水,總用水量19.4544億m3,其中地表水3.0418億m3,地下水16.4126億m3。按用途分,種植業用水13.9811億m3,占農村總用水量的71.87%;果林用水1.9780億m3,佔10.17%;漁業用水1.1097億m3,佔5.7%,人畜用水2.3855億m3,佔12.26%。
4、河湖環境用水
用水量為0.29億m3/a。
北京市近幾年每年用水量為40~42億m3,20世紀90年代以來地下水開采量相對穩定,每年開采量在26~28億m3,其中農業開采量16-18億m3,地下水利用量占年用水量的60%以上。北京市平原地區1961~2000年地下水儲存量累計減少57.45億m3,其中1980~2000年地下水儲存量減少44.14億m3。平原地區超采范圍較大。其中嚴重超采區面積3312Km2,超采區面積1743Km2,未超采區面積1473Km2。
北京市地表徑流量20世紀50年代末期為47億m3,60年代為20億m3,80年代前期為15億m3,90年代境內地表徑流量僅為13億m3。1980~1997年北京清水出境量多年平均為7.3億m3,污水多年平均出境量7.2億m3。地表可利用水量急劇衰減,作為主要供水的密雲水庫,2000年來水量不到1億m3,年末蓄水量只有15.42億m3。
北京2010年需水預測:
根據對北京用水調查成果,結合用水典型調查及有關部門提供的資料,2010年北京市工業、生活、農業和環境需水量預測如下:

1.工業需水量
預測需水總量為9.86~10.86億m3,不包括市區電力工業利用中水1.77億m3。其中城近郊區工業需水量5.02億m3,遠郊區縣工業需水4.84~5.84億m3。
2.生活需水量
預測生活需水量14.13~16.13億m3,其中城鎮生活需水13.49~15.41億m3,農村分散點需水量0.64~0.72億m3。
3.農業需水量
預測逢平水年為16.79億m3,其中種植業灌溉需水量12.52億m3,林牧漁業需水量4.27億m3;逢枯水年需水19.16億m3,其中種植業灌溉14.29億m3,林牧漁業4.87億m3。
4.環境需水量
預測總需水1.84~2.41億m3,其中綠地需水1.14~1.36億m3,湖泊需水0.62~0.93億m3,道路澆灑0.09~0.12億m3。
以上預測2010年需水總量為42.62~48.56億m3。不含輸水和供水損失量,也沒有考慮再生水回用。

4. 京密引水渠的一期工程

1958年,北京市市委令市政設計院開始著手設計引密雲水庫水進入北京市區的京密運河方案。起初這個方案的主要目標有三:第一,為滿足北京市生活、工業及農業用水需求;其二,為京津運河提供水源;第三,利用人工水道提供北京市區與郊區間的航運能力;第四,在運河中修築水電站,利用水流發電;第五,連接玉淵潭、昆明湖、十三陵水庫、密雲水庫、小湯山溫泉等風景區,利用運河使這些風景區形成一個旅遊風景帶,帶動旅遊發展。同年下旬,市政設計院開始組織工作人員開始規劃,並向北京市市委提出一個方案。這個方案為此運河以密雲水庫調節池為起點,經時密雲縣韓各庄船閘流向西南,過懷柔水庫後,行至西崔村,並流經溫榆河各支流,之後,從昆明湖匯出,流向玉淵潭上游的羅道庄,最後與永引渠會合,流入西便門護城河;流入護城河後,運河將會分為兩部分,其一流向前三門護城河,另一支流入南護城河,經龍潭湖至通縣馬駒橋,並與同在規劃中的京津運河匯流。除此之外,設計人員還規劃了一條支流,這條支流始於昌平縣(今昌平區)小辛峰,流經沙河水庫、清河鎮、東直門,流入東護城河。
為了實現航運功能,方案中規劃在密雲水庫北白岩副壩下修建升船機,使游輪可駛入水庫內。運河流經的昆明湖段以上、龍潭湖段以下被設計為郊區航運段,實施中國國家三級運河標准,設計可通過最大1000噸的駁船或雙層客輪;而昆明湖段至龍潭湖段之間則被設計為城區運河段,實施國家五級標准,即可通行最大500噸的駁船或單層客輪。根據當時北京市生活、工業、農業用水需求,運河的流量被設計成100立方米每秒。郊區段寬60米、深3米;城區段寬40米、深2.5米。工程總土方量達8000萬立方米。 北京市市委批准方案後,市政設計院開始著手設計引水工程,並任命時任副總工程師的黃震東為該工程設計負責人。首期工程從密雲水庫調節池龔莊子村起,至昌平縣西崔村止,總長約53公里。
密引水渠入昆明湖水閘,位於頤和園北。
一期設計工程共分四段,首段為龔莊子進水閘至懷柔水庫段,此段長約25千米,其工程主要為擴建已有的白河灌渠,設計流量每秒40立方米,渠道底寬8米,設計水深2.84米至2.97米。此段首13千米以砂礫石為底,為了防止水資源滲漏,設計使用粘土襯砌。此段原設計需要通過懷柔水庫的輸水隧洞,但此隧洞的設計流量僅為每秒20立方米,不能滿足京密引水渠的要求,於是設計組決定在風山另開出口,新建流量每秒40立方米的新渠道。第二段從西台下起,至李史山節制閘,也是利用已有白河灌渠,輔以擴建。此段設計河道底寬10米,設計流量每秒60立方米,水深3.1米。第三段從李史山起,至西崔村涵洞,長21.2千米,設計渠底寬20米、水深3米、設計流量每秒30立方米。第四段以西崔村為起點,至東便門為止,設計長度37公里、渠底寬20米、流量每秒30立方米,但並沒有在一期工程中施工。
京密引水渠的渠首被定在密雲水庫白河主壩下游5公里處的龔莊子村,此渠首設計有調節池攔河壩、泄洪閘,除此之外,還配備引渠進水閘、船閘及水電站。其中攔河壩和泄洪閘在密雲水庫的建設中已經建設完成,而船閘及水電站則預留出位置,不在一期工程中建設。所以一期工程僅剩引渠進水閘需要修建。此進水閘為兩孔式,擁有2.5米×4.0米的平板鋼閘門,從閘底算,總高86米,設計流量可達每秒40立方米,後改為每秒50立方米,並預留出每秒100立方米的能力,以防出現事故。
在設計方案中,設計人員在風山口處設計了出水閘,在李史山設計了節制閘,並打算擴建懷柔水庫的進水閘。風山口出水閘設計流量每秒40立方米,建成後可允許最大100噸的船隻進入懷柔水庫。閘底高程54.5米,閘頂高程63.0米,閘室長20米,通航水位59.2米通,通航凈空3.8米。李史山節制閘設計流量每秒20立方米,此閘作為分水閘的作用。擴建後的懷柔水庫進水閘將由兩孔式升級為四孔式,並擁有2.3米×3.0米的平板鋼閘門。為了防止洪水事故的發生,在雁棲湖和桃峪口設計了兩座泄洪閘。雁棲湖泄洪閘位於北台上水庫壩下1公里處,京密引水渠在此處與山洪溝平交,便設計在渠道的左岸設置泄洪閘。此泄洪閘為兩孔,孔寬6米,閘底高程57.0米,6米×5米弧型鋼閘門,設計流量每秒155立方米,校對後改為每秒231立方米。桃峪口泄洪閘設計為3孔式,孔寬6米,閘底高程47.82米,6米×5米弧型鋼閘門,設計流量每秒239立方米,校對後改為每秒388立方米。
為了實現京密引水渠部分段落從路面或河溝下穿過,設計方案中為引水渠設計了一座倒虹吸。此倒虹吸位於龔莊子進水閘下游12.3公里處,此處為沙河,故名為「沙河倒虹吸」。此倒虹吸為雙孔式,由3米×3米的鋼筋混凝土為主結構,總長131米,設計流量每秒40立方米,流速每秒2.5米。由於部分渠道落差過大,設計人員在龔莊子進水閘至沙河倒虹吸之間9公里的渠道上設計了6座跌水。此6座跌水落差在2.25米至5.65米之間,每座跌水設一個寬3米的兩孔閘,並在一些落差較大的跌水上預留出水電站的位置。設計方案中,凡是引水渠流經泥沙較多或流域面積達10平方公里至50平方公里的山洪溝,均在此設立涵洞,京密引水渠全渠共設計了25座涵洞。涵洞斷面為四孔式至八孔式,在山溝無水時,涵洞可允許汽車通過。為了防止渠道水位過高造成漫堤事故,設計人員在懷柔水庫進水閘上游2公里處設計了一座側堰。此側堰位於引水渠左岸,渠底高程56.95米,堰頂高程59.65米。堰頂設13個1.5米×1.2米的泄水閘,採用疊梁閘板 1960年正值中國三年困難時期,故指揮部決議不動員農民參加此次工程,改為抽調城市基礎建設、水電工程及商業系統的職工約5萬人參與此次的建設。除此之外,再從黨政機關、學校抽調5千人,並招收一些農民工支援建設。這些建設者於10月下旬陸續抵達施工地點,在11月上旬正式開工。大部分建設者都被安排在首段,即西崔村以上河段。西崔村以下則只安排部分建築物的施工。1961年4月,首段渠道工程正式完成。
1961年3月,官廳水庫的蓄水量比政府預計的要多,這暫時緩解了北京市全市的用水困難。北京市市委又考慮到施工人員已經連續施工5個月,便決定從西崔村以下的引水渠工程全部停止,而西崔村以上的工程則被稱作京密引水渠一期工程。一期工程歷時5個月,完成土石方632萬立方米,修築建築物94座,共使用資金3590萬人民幣。
一期引水渠正式開始運作後,市政設計院發現龔莊子至沙河間、渠道與雁棲河間及劉各庄附近段落河道有嚴重的滲漏現象;劉各庄附近的河道同時出現邊坡不穩定的現象;懷柔水庫至李史山段落則達不到設計流量,沒有滿足輸水需求。因此,市政設計院於1963年9月提出了《京密引水一期續建工程初步設計》,同年12月份又提出了《京密引水一期續建工程擴大初步設計》。經過上級機關批准後,於1964年進行了修補工作,徹底廢棄了幾個被淤泥堵塞的涵洞,改建了壽倒虹吸和新建范各庄節制閘

5. 京密引水渠為什麼不從東邊進北京

我猜啊,

原因一,西邊地勢高、東邊地勢低,如果順著東邊流淌,就會匯入大海了。

原因二,河道,是千百年沖刷形成的,自北向南、自東往西。

原因三,其實以北京城的位置來看,西邊更近。

原因四,其實,原本北京西北方向,上游來水非常豐富,只是修了若干水庫之後,只能依賴密雲水庫及官廳水庫了。

6. 有段北京城區的水系:是活水還是死水

第二條也是活水。第二條到了前三海之後,出口在真武廟南側的御河,往東、往南,過平安大街,轉「暗河」,經北河沿、南河沿、正義路、台基廠、再往南匯入「第一條水系」的護城河了。

7. 北京永定河田村段為什麼沒水

門頭溝三家店有一大壩把水都攔下來了,全給首鋼用了。95年雨水比較多曾經放過一次水,後來再沒放過。因為官廳水庫河北境內前幾年污染比較厲害,有段時間北京市不把官廳水庫水作為飲用水,只作為工業用水,不知道這幾年治理得怎樣了。
02年盧溝橋南側修了橡膠壩,估計08年還不放點水給國際友人瞧瞧,呵呵!
再說了,當年盧溝曉月在荒郊野外,何等凄美!現在五環都修到永定河東邊了,滿北京城的燈光,加上難得干凈的天空,不仔細找哪還有月亮的影子!別去了,還是閉上眼睛從文學大師的作品的描述里想像吧---看景不如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