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天壇公園怎麼樣
擴展閱讀
廈門市照明行業市場如何 2025-07-19 20:30:33
杭州東站哪裡吃飯 2025-07-19 20:20:51
杭州放療哪個好 2025-07-19 20:18:37

北京天壇公園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12-11 19:39:45

A. 想問天壇公園有什麼好玩的

天壇(門票)公園有什麼好玩的_天壇玩什麼
天壇的三大聲學現象
神奇的牆體 !!只聞其聲 不見其人 這就是天壇著名的三大聲學現象之一 迴音壁 !著名的天壇公園有三大聲學現象 分別是迴音壁 三音石 (站在第一塊石板上 擊掌能聽到一聲迴音 同動作第二塊有兩聲迴音 第三塊 三聲迴音)天心石(站在上面講話聲音變得渾厚 許願能直達天庭)。
(一)必看景點
皇乾殿:
位於祈年殿的北面,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用於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5間藍色琉璃瓦頂的殿宇。
祈年殿:
位於天壇的北部,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殿前是兩排高大的樹木,鬱郁蔥蔥。整個祈年殿建築庄嚴雄偉,氣勢磅礴。台階上的白石雕刻結構精巧、雕工細膩、富麗華貴,大殿內共有28根柱子,分別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一年十二個月以及十二時辰、周天星宿。
丹陛橋:
位於祈年殿前,又名海墁大道,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連接祈年殿和圜丘壇的主要通道。平整的寬大的丹陛橋下有一券洞,是祭祀時牲畜前往宰牲亭的通道,也叫鬼門關。
皇穹宇:
位於圜丘壇北面,主要用於收藏神牌。整座殿宇嚴謹、精緻,殿外的台階上是雕刻有二龍戲珠的丹陛石,殿宇頂部覆蓋著藍瓦金頂,內部則有精巧美麗的藻井。主殿前還配有供奉清代各帝王及各配神木牌的5座配殿。
三音石:
在皇穹宇的殿門外是著名的聲學奇跡三音石。站在第一塊石板上面向殿內說話,可以聽到一次回聲;站在第二塊石板上面向殿內說話,可以聽到兩次回聲;站在第三塊石板上面向殿內說話,可以聽到三次回聲。人少時可以試試。
迴音壁:
是皇穹宇的圍牆,高3.72m,直徑61.5m,具有迴音的效果。由於整個圍牆建造的十分精細,圍牆弧度規則,牆面堅硬整齊光滑,對聲音的吸收小,使得聲波在傳播過程中衰減很小,因此一般情況下人們講悄悄話在6m以外就聽不到了,但在迴音壁卻能傳得很遠,堪稱聲學奇跡。
圜丘:
又稱祭天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皇帝舉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場所。紅色宮牆上配有藍綠色琉璃瓦的是子牆。子牆四周各有一大門,分別是成貞門、泰元門、廣利門、昭亨門。
登上台頂,你會發現無論是拍手還是喊話,在這里的聲音都會變得非常的洪亮。原來圜丘壇的台頂並不是完全的水平,而我們聽到的響亮的聲音也並不是原音,而是聲波經過0.07秒短暫的反射形成的迴音。
(二)其他景點
除了以上比較出名的點之外,天壇還有一些小的景點可供參觀。
神廚:
在天壇公園一共有兩處神廚,一處是南神廚,一處是北神廚,北神廚是最近開放的,旁邊建有打牲亭。
宰牲亭:
是古代皇家用於宰殺祭祀用的牲畜的場所。由於祭祀時不能用刀,所以這里又叫打牲亭。
齋宮:
位於毓慶宮西,是皇帝祭天祀地典禮前的齋戒場所。
神樂暑:
位於廣利門西北處,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是管理祭祀時用於演奏古樂的機關。
月季園:
花開之時,各色月季爭奇斗艷美不勝收,引的遊客絡繹不絕。
九龍柏:
又稱九龍迎聖位於丹陛橋南端成貞門內西南側,整棵樹高約數十米,蒼翠繁茂,樹身如九龍扭曲纏繞,故名九龍柏,這棵樹有著近千年的歷史,是北京城最為古老的柏樹。
雙環萬壽亭:
取祝禱萬壽無疆之意,在鬱郁蔥蔥的樹木中,顯得格外矚目。
更多關於天壇公園有什麼好玩的,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384e131615731379.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B. 天壇什麼樣

天壇公園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市中心3公里,位於北京正陽門東南方向,為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專用祭壇,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築群。\x0d\x0a天壇公園,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市中心3公里,位於北京正陽門東南方向,為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專用祭壇,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築群。總面積273萬平方米。1918年作為公園正式對外開放。[1]\x0d\x0a天壇公園,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0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在整個北京城裡,北有地壇祭地,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其中天壇最為光彩奪目、氣宇非凡。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這是天壇內最宏偉、最華麗的建築,也是想像中離天最近的地方。祈年殿,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為三重頂圓殿,殿頂覆蓋上青、中黃、下綠三色琉璃,寓意天、地、萬物。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三色瓦為統一的藍瓦金頂,定名「祈年殿」,是孟春(正月)祈谷的專用建築。[2]\x0d\x0a壇面除中心的太極石是圓形外,外圍各圈均為扇面形,數目也是陽數,象徵九重天,天帝的牌位就安放在太極石上,象徵著天帝高居九重天之上。圜丘壇的附屬建築有皇穹宇及迴音壁。如果說天安門城樓已成為中國的象徵,那麼,天壇祈年殿就是北京這座不朽名城的象徵。的確,這座無與倫比的建築是智慧和文明的結晶,在通高38米、直徑30米的體積內,容納了如此豐富的學問。[3]\x0d\x0a同時,它也是中國木結構建築的頂峰,僅憑木榫交結,斗拱支架,全用木材就完成了這一驚世傑作。天壇另一美妙絕倫之處,是奇妙的回聲。站在圜丘壇的中心叫一聲,你會聽到從地層深處傳來的明亮而深沉的回響,這聲音彷彿來自地心,又似乎來自天空,所以人們為它取了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約0.9米的圍牆,你站在一端貼著牆小聲說話,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貼牆面就能聽得異常清晰,並且還有立體聲效果,這就是「迴音壁」。這證明500年前的中國人已經能夠運用聲學原理。\x0d\x0a天壇公園,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以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總佔地面積約 270萬平方米,分為內壇和外壇。主要建築物在內壇,南有圜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條貫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橋,把這二組建築連接起來。外壇古柏蒼郁,環繞著內壇,使主要建築群顯得更加庄嚴宏偉。壇內還有巧妙運用聲學原理建造的迴音壁、三音石、對話石等,充分顯示出古代中國建築工藝的發達水平。天壇公園,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祭壇建築群。時下已開放為天壇公園。\x0d\x0a天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地方,它的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在中國建築史上,記錄了光輝燦爛的一頁。\x0d\x0a天壇佔地面積原為4095畝,此刻有2775畝,為中國現存古代建築規模最大、建築藝術最精美的一處廟壇建築群,也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珍貴遺產。有的外國朋友說,到中國不到北京,不算真到中國,到北京不到天壇,不算真到北京。又說, 天壇和長城、故宮一樣,是一件很大很大的藝術品。\x0d\x0a天壇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均為北圓南方。當初,為了把天地的形象表現在牆上,以象徵「天圓地方」之說。外壇牆的東南北三面原制無門,只西面臨永定門內大街有門兩座:北門是明代舊有的,稱「祈谷壇門」;南門是乾隆十七年(1752年)增建的,稱「圜丘壇門」。兩門均為三間拱券式,綠琉璃簡瓦歇山式頂。時下的外壇北門和東門,都是1975年以後增建的。內壇中間還有一道東西向的隔牆,它算作圜丘壇的北牆。這段隔牆在兩軸線部位成弧形向北凸出,繞過皇穹宇外牆而與東西內壇牆相連接,將祈谷、圜丘兩壇隔成兩個區域。\x0d\x0a內壇的圜丘位南,祈谷位北,均在南北中軸線上,中間由長360米、寬30米的神道(丹陛橋)連成一個整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台(祭天台)、皇穹宇(奉神殿、神庫與神廚、宰牲亭)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門、大祀殿(祈年殿)、東西配殿、皇乾殿、長廊(附七星石)、神庫與神廚、宰牲亭等。[4]\x0d\x0a天壇是祈谷、圜丘兩壇的總稱,有兩重壇牆環繞,將壇域分為內、外壇兩部分,均為南方北圓。壇內祭祀建築集中於內壇,內壇四面設門。連接兩壇的的軸線,是一條長360米、寬28米、高2.5米的磚石台,稱為「

C. 天壇公園要玩多久

天壇公園要玩半天比較好。

天壇公園是故宮的二倍,因為皇帝稱為"天子",也就"老天爺"的兒子。那老爺子的居住面積自然要大過兒子,所以天壇的佔地面積比故宮要大兩倍。同樣的原因,建築以"深藍"琉璃瓦敷頂以示和兒子輩的"黃色"琉璃有所輩分區別。

天壇公園位於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以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

(3)北京天壇公園怎麼樣擴展閱讀:

天壇公園在明、清兩代是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

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D. 北京天壇公園的劣勢

天壇公園的綠化主要是草,在夏天不能提供足夠的遮陽,長時間暴露在太陽下容易中暑。冬季,進入冬季,天壇公園會顯得太過於冷清。所以不建議去玩。

E. 北京天壇公園介紹

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專用祭壇,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主要有祈年殿、皇乾殿等。除了觀賞各殿堂的精巧建築,迴音壁、三音石等奇巧的設計也一樣令人慨嘆古人的智慧。

游覽一般南門進北門(或東門)出,依次參觀圜丘、皇穹宇、丹陛橋、祈年殿和皇乾殿後離開。

tips:齋宮和宰牲亭這兩處景點,周一閉館

F. 請問一下天壇公園在哪怎麼樣

天壇,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天壇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1961年,國務院公布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5月8日,天壇公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更多關於天壇公園在哪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84f0651615731973.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G. 北京天壇公園景點介紹

天壇公園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天壇公園在明、清兩代是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有正式祭祀天地的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尚處於奴隸制社會的夏朝。中國古代帝王自稱「天子」,他們對天地非常崇敬。

天壇是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後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於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

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大祀殿廢棄後,改為祈谷壇。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壇被廢,於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天壇公園

H. 北京天壇公園景點介紹 關於天壇公園的介紹

1、天壇公園有齋宮、圜丘壇、祈年殿、長廊、萬壽亭、迴音壁、三音石、七星石和古柏等景點古跡。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佔地273公頃,面積占整個崇文區的1/4。天壇建築布局呈「回」字形,有垣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

2、天壇是北京「天地日月」諸壇之首,是我國和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是一座典型壇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每年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祀天。無論從架構、力學還是美學角度來看,天壇都是出類拔萃、舉世無雙的建築傑作。現已辟為公園開放,昔日的皇家壇廟現已成為北京市區富有特色的旅遊公園。

3、最佳的時間應該是春秋兩季。這是因為天壇的綠化主要是草,在夏天不能提供足夠的遮陽,長時間暴露在太陽下容易中暑;如果冬天去又太過於冷清。但冬天去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利用這個冷清的時段好好體會天壇那些聲學建築物(三音石、迴音壁等)的效果。當然,不管是什麼季節,想仔細欣賞那些古建築就最好早點去。

I. 天壇公園怎麼樣

北京天壇公園是個很不錯的旅遊觀光景點。

天壇最為經典就是四大妙音:迴音壁的迴音、對話石的對音、三音石的疊音、天心石的空音。當然環境嘈雜的話就不好使了,想聽各種音效要找人很少的時候試試。

J. 北京天壇公園如何

天壇,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於祭天的聖壇,佔地面積達到了273萬平方米。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
沿著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向南行進,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牆都有四組欞星門,從東面依次是泰元、昭亨、廣利、成貞,每組三門,共有24座,稱為「雲門玉立」。
天庫,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於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為現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壇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這里也叫圜丘壇寢宮。
殿內正面的圓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邊兩側的四個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則是八位祖先神主,還有東西配殿用來存放從祀神位。而皇穹宇三個字也分別代表了至高無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顯示出它的神聖和至尊。
天壇祈年殿,它是一座建築藝術價值非常高的殿宇,總體呈圓形,下邊是高2.85米的圓形須彌座,為青白石築成,有東南西三個方向的出陛,也就是台階,而在南向出陛還有二龍戲珠的丹陛石。上邊是藍色筒瓦單檐攢尖鎏金寶頂。而在殿內還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沒有橫梁承托,全都是靠各類斗拱層層上疊來支撐,步步收縮,從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圓頂。
祈年殿下的基座是三層的圓形石台,而在正面三層石台階中,分別裝飾著巨大的浮雕,叫做殿前丹陛石雕。從下之上內容分別是:
瑞雲山海,雙鳳山海,雙龍山海。各層排水孔的圖案和浮雕的內容也是對應的。東西兩旁的配殿個有九間,原來是安放從祀牌位的地方,不過在家靖年間,把它們挪到了先農壇,所以現在這里也就沒有什麼實際用途了。
而祈年殿本身就是一座極具中國特色的獨特建築。圓形三重檐攢尖屋頂向上層層收縮,都是用藍色的琉璃瓦覆蓋,以此來象徵天。頂部是鎏金寶頂,抬頭仰視,便是龍鳳藻井,中心是龍鳳成祥的圖案。
而巨大的三層殿頂就是靠殿內的28根落地柱支撐的,中間的四柱名叫龍井柱,東南西北方向分別代表了春夏秋冬;而龍井柱外圍的12個紅漆金柱所分割出來的12個開間,則分別代表了一年的12個月份;外面兩環的24個開間有分別代表了一年的24個節氣;同時,這28根大柱,也代表了天上的28個星宿。
據說這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設計建造的。在感嘆殿內建築的同時,也讓我們把注意力逐漸轉移到殿內的陳設上來。這里的陳設是按照清朝咸豐年間原狀恢復的,正面的雕龍寶座上供奉著的是滿漢合璧的皇天上帝神版,左右兩側的石台上供奉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
更多關於北京天壇公園怎麼樣?,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83d2091615731427.html?zd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