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為何這么擁堵
北京擁堵是正常的,它是中國的首都人,是最多的一個城市,而且家家都有車,所以我去過北京,我也受不了,太堵了,基本上都走不動,出去了就車堵人,堵心更堵,所以現在各大城市都堵
② 同為大城市,北京為什麼比上海堵
春節將至首堵北京。 其實,不僅是春節,每逢佳節,以及平時的星期一和星期五,無論是私車還是公車,行走在北京的人,都感覺「路不平」,一堵再堵,難以通行。 事實上,北京堵車的根源,並非僅僅在於道路規劃,而在於發展的不均衡。 2011年,北京各個區中,朝陽,海淀,豐台,石景山,東城,西城六區的產值,佔北京總產值的四分之三強,而其面積,卻不到全市面積的10%,也就是說,北京的城區經濟產出效率,大約是郊區的30倍。其中,產值最大的朝陽區,其產值超過3000億,其一個區的產值,就相當於十個遠郊區縣的總產值。而西城區的產值,達到2100億,是延慶的大約30倍,而其面積只有延慶的十分之一,產出效率高出大約300倍。 城區與郊區差別的過大,固然使中心城區產生了聚焦效應,但是,也造成了郊區的塌陷。由於城市中心經濟力量的集中,北京的資源基本被城區掌握,如此,人口亦主要被城區吸附。目前,北京市區人口超過1000萬,比郊區所有的人口總和還要大。城區的人口密度,十倍於郊區。 在此情況下,工作機會都集中在城區,北京成為一個分裂的城市。大量的人口,擁擠在中心城區的彈丸之地,各種人均資源,都非常低下,此外,還有大部分人是在城區上班,而散居在通州,昌平,房山,大興,順義等郊區,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睡城」。而這些散居在郊區的人口,其白天的活動,仍然需要佔用城區的資源,道路交通,亦是如此,在北京,每天下班時間,往通州方向的車輛,從來都是黑壓壓一片,連綿數十里。 不僅交通擁堵的根源於此,北京的房價貴,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核心城區發達,而郊區落後,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市區,自然人口也向中心城區集中,導致中心城區土地壓力增大。中心城區房價自然居高不下。 中國的大城市,基本都堵車厲害,但是,論其程度,上海卻較北京稍輕,一個重要原因,即是上海發展相對均衡。 相對而言,上海主城區產值,大約占總產值的30%強,而且比較分散,浦東新區是上海產值最大的區,儼然新城區,分流了上海的很大部分人口,郊區如青浦,閔行等區,產值與核心區基本持平,可謂是郊區強鎮。這些郊區強鎮,容納了大量的工業人口。而上海主城區人口,不過700萬左右,不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就發展階段而言,北京已經完成了從分散到集中的階段,在城市總產值、產業結構、人口規模、發達程度等方面的進步,使北京初步具備了現代化大都市的基礎。從集中,到分散,從規模化發展,到功能化發展,實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進行精耕細作,將是北京未來的趨勢。 北京東部的通州新城未來計劃打造成東方CBD,實現北京中心的東移,而南部的大興,亦將重新規劃。此外,北部的順義被定為為北京未來的研發新區,其他如密雲要做北京的休閑之都,懷柔要打造北京的文化產業基地等,均可放手發展,各自精彩。 相對而言,環渤大經濟區的發達程度遠遠落後於長三角。長三角不僅有中心城市上海,亦有杭州,蘇州,紹興,嘉興,無錫,揚州等等十餘個經濟發達的重鎮,這些經濟重鎮,亦吸引了無數的就業人口。反觀環渤海經濟區,只有京津,而且民營經濟不振,幾乎所有的人口,都湧向了京津,尤其是北京,其他城市,都無法分流人口。 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於中心城區的繁榮,還在於「小鎮式繁榮」,而不是似當下這樣,五環內燈火輝煌,五環外一片靜寂。大城小區,大市小鎮,方是北京的未來大勢。 加快東擴南進計劃,形成北京的普遍繁榮和均衡發展,方才可以分流人口,徹底解決交通問題。而目前的限行,只是權益之計,而非雄略之策。 北京郊區發展大計,十年可成,則「踏平北京」,解決擁堵,亦只需十年。
③ 北京為什麼總是堵車
記得若干年前聽一大領導講話,說是北京堵車就兩個原因:一是前面有車禍,二是前面有警察。當時領導的講話引起了許多與會者的共鳴,想想也真是。 生活在北京的人喜歡侃,不會侃不能侃的應該算不上「北京人」,更入不了「北京爺」的行列。有事說事,沒有事天南海北,特別是傳播小道稍息,是北京的一大風景,不信你多坐幾次三輪觀光車或者計程車,「板爺」和「的哥」儼然個個是副總理級人物,不侃暈你是下不了車的。出車禍了,當然得侃,當然得前後車的人下來幫著忽悠,再後面的車也得想辦法「鑽」到前面來停停車開開車窗瞧個明白...碰到都明白事好說話的車主,各自道個歉各自蒙各自的保險公司,走人修車去了,但十有八九遇不到這樣大氣大度的同時出現的兩(或者更多)車主,只好先是理論後是討價還價了,個別的還會動手治氣,你說這樣路還有不堵之理。 警察在人們的心目中,形象總體是好的,但領導說前面有警察就堵車,我分析有幾種情況:一是為領導開路限行,這在北京是天天有的事,中外國家領導人開路限行大家沒有意見,只是現在不在此范圍的但卻想要開路限行的爺有點太多了,讓人民警察們忙著路堵著還得挨著罵。二是警察查車,環路上查大車,交通結點上查酒駕,一早一晚確實是堵得讓人想冒泡。三是個別警察指揮交通業務不熟練,明明大家基本都在按紅綠燈正常行駛,他非要人為改變信號燈或者他讓開車人不按紅綠燈行駛。四是安裝了太多的電子眼,許多電子眼不是疏導交通,而是為了罰款!五是限速,三、四環路限速還好,一水的80KM,二、五、六環就復雜了,一會60一會80一會90一會100,給抽瘋似的,還有城區道路,限速更是林林總總,讓駕駛者無所適從。 朋友們在一起,也經常說起北京的堵車,我歸結了一下(包括上面領導講的),大致有如下原因: 一、人多車多。行人多,騎自行車三輪車摩托車電動車的人多,且都自低著頭走自己的路。公車私車執法車軍車大車小車運輸車各不相讓,更不讓行人。限購不是最好的辦法,建議嚴格交通法規,提高用車成本。 二、接送孩子的校車公車私車多。幼兒園小學中學附近周一至周五早晚都是一個堵,連帶周邊也堵。取消擇校,改變高考制度。 三、大型購物場所建設不合理,去南三環轉轉就知道了。無解。 四、立交橋設計不合理,好看不中用,許多立交橋都是偽立橋,上不來下不去。 五、限速限行不合理。城區道路80,二三四環路均90,五六環路都120,設計的道路應該可以滿足這速度吧;取消公車試試,估計比現在的限行治堵有效。 六、六環收費。五環不收了交通緩解了,六環不收了會更暢通。 七、交通管制。該管的要管,不該管的取締。
④ 北京為什麼堵車
我認為,北京之所以堵車是因為北京的車流量太多,即使路很寬敞各種的高架橋,但是因為出行的時候都選擇這樣的一種交通工具,才會導致堵車。
⑤ 北京為什麼堵車
交管部門組織有關專家認真分析了道路擁堵的原因,認為主要來自八個方面:
一是機動車增長迅速,交通流量持續攀升。
二是路網結構先天不足。城市中心缺乏南北幹道,二、三環交通壓力極大,環路之間缺乏快速聯絡線,城鄉結合部缺乏主幹道,市區斷頭路多,環路節點和立交橋不能滿足大流量需求。
三是公交線路及站點設置存在問題,主幹道缺乏公交港灣,環路主路經常出現公交車「壓車」現象。
四是停車設施嚴重短缺。
五是道路施工加劇了擁堵,對整個路網都產生了影響。
六是重大活動多。
七是計程車空駛率高,增加無效交通量。目前市區主要道路計程車流量占總流量40%以上,計程車空駛率近50%。
八是管理上還存在不科學、不到位的地方。有的路口信號燈配時不太合理,有的地方交通標志不明顯。由於警力嚴重不足,許多地方基本處於無警力控制狀態,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淡薄,違章頻繁。
⑥ 北京堵車什麼原因
專家點評:
北京的大擁堵說明北京的道路已經到了一個飽和點了,有一點外在因素就引起了全城的擁堵。我覺得除了軟體完善、提高能力以外,還應該從根本上、從規劃調整方面減少這個上下班的高峰人流。因為北京的擁堵主要一個原因是規劃中有問題,三環內置辦公區,圍著三環以外,有很多的這種住宅區,居住區這樣的地方,雖然加快了地鐵和公路交通的建設速度,但是公交運力的增長和上下班人流的增長完全不匹配,比如說地鐵是公認的高速大容量的交通工具,但是北京的地鐵現在已經是擠的沒辦法,所以網友就開玩笑說,你要是跟誰有仇讓他坐地鐵去,人進去相片出來。地鐵不行了,大量人口就要買車,一買車擁堵肯定就要加劇,現在這個500萬輛車,我覺得還沒到頂點,將來800、900萬輛也是有可能的。
這個解決的辦法必需得調規劃,比如說現在要擴經濟、擴CBD,搞麗澤商務區,還是把辦公區集中在三環內,將來還會要大大的提高上下班人流密度,公交能不能跟得上還是一個問題。所以規劃的問題還是要用規劃治本,將來怎麼樣想辦法把辦公區放在衛星城,放在外圍,減少上下班高峰的人流,這樣才能使擁堵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