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座根植於北京的藏傳佛教皇家寺院———雍和宮
雍和宮位於東城區雍和宮大街東側。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由皇子胤稹在明代內宮監太監官房舊址上建造,稱稹貝勒府。胤稹獲得和碩雍親王封號後,改稱雍親王府。
雍正十三年,因雍正帝靈柩停放在此,將宮內永佑敗、法輪殿等主要建築改易黃瓦,將雍正帝像擺放在永佑殿進行供奉,並改名神御殿。
從此雍和宮成為清帝對祖先進行供奉的地方,大部分殿宇為喇嘛誦經之所。清政府以此為中心管理全國喇嘛教事務。
雍和宮內保存的佛像及豐富的佛教經典文物數以千計,還有大量的珍貴文物陳列其中,如有雍和宮「三絕」之美譽的「五百羅漢山」金絲楠木的木雕佛龕」和18米高的「檀木大佛」。
雍和宮原有醫學殿、數學殿、顯宗殿和密宗殿4個學殿。喇嘛在這里分別學習醫學、佛教、歷法和佛學經典知識。
雍和宮的建築雄偉壯麗,共有院落五進。天王殿、雍和宮大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是其主要建築,並配有牌樓、碑亭、配殿。
從飛檐斗拱的東西牌坊到古色古香東、西順山樓,共佔地面積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餘間。
宮內最大的建築是萬福閣,黃瓦歇山頂,有樓閣三層,高達30餘米。永康閣和延綏閣分別在左右兩側,懸空閣道將三閣聯成一體,成為一組雄偉壯麗的建築群。
歷史 上的雍和宮,是清朝政府聯系蒙藏地區的紐帶和樞紐,政治地位極高。蒙、藏地區人民篤信藏傳佛教,雍和宮自然就成為蒙藏宗教領袖、高僧大德在北京的活動中心。
⑵ 中國有多少皇家寺院
有四個皇家寺院;是雍和宮, 法門寺, 大理崇聖寺, 奉國寺。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胤禛,即後來的雍親王府。雍正三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駕崩,曾於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
雍和宮,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乾隆九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其事務,並成為清政府掌管全國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雍和宮是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宮,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該寺院主要由三座精緻的牌坊和五進宏偉的大殿組成。從飛檐斗拱的東西牌坊到古色古香東、西順山樓共佔地面積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餘間。
主體建築:
出雍和門,院中依次有銅鼎、御碑亭、銅須彌山、嘛呢桿和主殿雍和宮。主殿原名銀安殿,是當初雍親王接見文武官員的場所,改建喇嘛廟後,相當於一般寺院的大雄寶殿。
⑶ 北京皇家寺院在哪
皇家律宗寺院,也就是法源寺;
京郊最大的皇家寺院——潭柘寺
北京皇家寺院——碧雲寺
⑷ 北京最有名的3家寺廟在哪
1、神州第一壇:戒台寺
戒台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馬鞍山上,始建於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遼代高僧法均在此建戒壇,四方僧眾多來受戒,故又名戒壇寺,寺內因擁有全國最大的佛寺戒壇而久負盛名。
戒台寺(又稱戒壇寺)夙以「戒壇、奇松、古洞」而著稱於世,位於門頭溝區的馬鞍山麓,距京城35公里,離區政府11公里,西靠極樂峰,南倚六國嶺,北對石龍山,東眺北京城。寺院坐西朝東,海拔300多米,佔地面積4.4公頃,建築面積8392平方米。
2、鬧市中的凈土:廣濟寺
在北京的西四北頭條胡同的東口大約100多米的地方,南側有一堵紅牆,略顯巍然,這牆里便是享譽華夏的中國道教協會所在地-----廣濟寺。趙朴初先生生前曾在此辦公。
北京著名的"內八剎"之一。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25號。佔地2.3公頃。始建於宋朝末年,名西劉村寺。明天順初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憲宗皇帝下詔命名"弘慈廣濟寺"。1931年寺院失火焚毀,1935年重建。
3、千年皇家古剎:潭柘寺
潭柘寺是皇家第一寺院,歷史悠久,素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說法。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所以民間取名為"潭柘寺"。潭柘寺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
潭柘寺的香火很旺。信佛念佛的人越來越多。我從小與佛結緣。佛學的書接觸過不少。佛是大慈大悲大能的,佛是充滿智慧的,佛是大能並非萬能的,佛就是覺者,人人皆可成佛。一切還是靠自己的修為。
⑸ 北京有哪些有名的寺廟
1、紅螺寺
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城北5公里的紅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區55公里,景區總面積800公頃,國家AAAA級旅遊區。
紅螺寺始建於東晉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明正統年間易名「護國資福禪寺」,因紅螺仙女的美妙的傳說,俗稱「紅螺寺」)。
紅螺寺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它背倚紅螺山,南照紅螺湖,山環水繞,林木豐茂,古樹參天。紅螺寺處於紅螺山山前的千畝蒼翠的古松林之中,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剎」的優美的畫卷。
2、大鍾寺
大鍾寺原名覺生寺。位於海淀區北三環路聯想橋北側,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大鍾寺本為皇家佛教寺廟,於1985年辟為古鍾博物館,館內展示中、外古代鍾鈴共400多件。
大鍾寺在1996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式成為受國家保護的古跡。
3、白雲觀
白雲觀位於北京西城區西便門外白雲觀街道。始建於唐,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聖地,名天長觀。金世宗時,引大加擴建,更名十方大天長觀,金末重建為太極宮。
白雲觀內收藏著大量的珍貴文物,最著名的有「三寶」:明版《正統道藏》、唐石雕老子坐像及元大書法家趙孟頫的《松雪道德經》石刻和《陰符經》附刻。
4、真武廟
位於房山區佛子庄鄉(距北京市中心 62公里)。始建於明代,距今已500多年。真武廟為三進院落,兩座大殿,分別供奉真武大帝、碧霞元君。
另有四座配殿、兩座、兩座陪樓以及十幾間山房,總建築面積三千平方米。真武廟是方圓幾十鍾樓個村莊的中心廟宇,香火極盛,名揚遐邇。因道觀很有靈性,且主殿供奉真武大帝,被道教內部譽為北方「小武當」。
5、碧雲寺
位於北京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西山余脈聚寶山東麓,是一組布局緊湊、保存完好的園林式寺廟。創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後經明、清擴建。
寺院坐西朝東,依山勢而建造。整個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進院落為主體,南北各配一組院落,院落採用各自封閉建築手法,層層殿堂依山疊起,三百多級階梯式地勢而形成的特殊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