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城市名字怎麼來的
擴展閱讀
福州市區娛樂哪裡好玩 2025-07-15 14:56:24
深圳一般學化妝多少錢 2025-07-15 14:20:21
深圳的士一年跑多少公里 2025-07-15 14:14:56

北京城市名字怎麼來的

發布時間: 2022-12-24 20:32:37

Ⅰ 北京名字的由來

北京名字的由來: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1、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2、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3、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4、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7、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8、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9、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10、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於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

(1)北京城市名字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公元1403年,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奪取了皇位,他把首都從南京遷到這里,把北平改為北京。從這時起,北京這個名稱才正式出現。國民黨統治時期一度把北京改為北平。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又恢復了「北京」這個富有歷史傳統的名字。

北京「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居中國第一位,並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四位 。聯合國報告指出,北京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城市第二位。

2017年,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7230元,住戶存款總額和人均住戶存款均居全國第一。2017年,北京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183家,數量居全國第一。

1949年1月31日,傅作義與中國共產黨達成和平協議,率領25萬國民黨軍隊投向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市,北京和平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Ⅱ 北京名字的由來

北京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國時燕國的都城。在後來的年代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後,遷都於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於此,改稱「北京」。名稱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
北京城被稱為六朝古都,可久遠的燕國對於現在來說可以說是無跡可尋,可北京卻是中國歷史上最後期的五個朝代建都之地,這五朝指的是遼(公元916——1125年)、金(公元1115——1234年)、元(公元1279——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當初遼時,只把北京作為陪都,北京只不過是遼代「五京」之二,而真正在這里建成中央都城的,不始於遼而是始於金。據《金史·海陵紀》記載說燕京就是北京在當時的名稱,金建都之後改稱中都。當時為公元1153年4月21日,即正式將燕京定為首都。 說到北京城,還是要從遼代的燕京聊起。遼人,即契丹人,契丹族是世代生活於遼河上游的一個游牧民族。公元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契丹國,建都城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稱為「皇都」。隨後登基稱帝(遼太祖),改國號為「遼」。 同時期的中華大地的中原上正處在「五代十國」政權紛亂的時期。公元936年,即五代時期中的後唐清泰三年,後唐的節度使石敬瑭為篡奪政權,許諾割讓國土為條件,換取遼太宗(耶律阿保機次子耶律德光)發兵協助。石敬瑭篡位當上了後晉皇帝,隨之割讓北方國土幽、薊、雲、朔等十六個州(史稱「燕雲十六州」楊家將那裡面老說)送給遼國作為回報,並尊稱遼太宗為「父皇帝」,石敬瑭自己則做了現在著名的罵名千載「兒皇帝」。 當時割讓給遼國的幽州城,在今天北京西南的廣安門一帶。公元938年,遼太宗將國都「皇都」改名為「上京臨潢府」,定幽州為「南京析津府」,定遼陽(今遼寧省遼陽)為「東京遼陽府」,其後於公元1006年定今內蒙古寧城為「中京大定府」,後又定雲州(今山西省大同)為「西京大同府」。以上就是我所說的遼國的「五京」,一個國都和四個陪都。幽州被升格為遼國的陪都後,改稱為「南京析津府」,也稱「燕京」。北京城的別稱「燕京」的稱號即始於此。
後在遼國統治的塞北地區,世居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逐漸強大。公元1112年的夏天,遼國天祚帝到混同江(今日叫松花江)漁獵,按慣例女真各部落首領都要前來朝拜。在宴會上,女真族完顏部落的首領完顏阿骨打不肯屈尊獻媚,險些被處死,由此引發完顏阿骨打決意反抗遼的統治的想法。次年,完顏部落聯合其他女真部落正式起兵反遼。 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創建了大金國,建都與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1123元金軍攻陷了遼國的「南京析津府」(即燕京);1125年,金兵又俘獲了遼國皇帝天祚帝,遼國正式滅亡;1126年,即靖康之恥那年(靖康元年),金兵攻陷北宋國都開封。隨後金國在燕京設立了「中書樞密院」和「行尚書省」,以便就近統治新征服的北宋領土。 公元1149年,位居金國丞相的完顏亮(金太祖之孫)發動政變,殺死金熙宗。完顏亮即位後,為了鞏固帝位和有效地統治中原,下詔遷都燕京。
定下遷都大計之後,完顏亮派官員梁漢臣、張浩、蔡松年等征調軍隊40萬人、工匠民夫80萬人去燕京,全力營建宮殿城池;另派畫工去北宋故都開封,測量和描繪北宋的宮殿園囿,依樣在燕京仿建。
公元1153年,金正式遷都燕京。完顏亮特意下詔改元,改新年號為「貞元」,升內外文武官員皆進級一等。為促使留戀故土的王公貴族們盡快搬遷,也為了防止親族中的敵對勢力盤踞故都,完顏亮又下令拆毀了會寧府的宮殿宅第以消除後患。
遷都後,完顏亮仿效遼國的「五京」制度,定燕京新都為「中都大興府」,另外定四個陪都:今內蒙古寧城西南為「北京大定府」,北宋故都開封為「南京開封府」,今遼寧省遼陽為「東京遼陽府」,今山西省大同為「西京大同府」。 遼國時期的燕京城(南京析津府),是遼國「五京」之中規模最大和最為繁華的一個城池。中心位置在今廣安門一帶。現在北京僅存的遼代建築,也是北京城裡現有年代最古老的地上建築物,就是當年矗立在遼燕京城內的密檐式十三層八角磚塔,位於廣安門北濱河路西側的天寧寺院內,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了。 只可惜輝煌的金中都城在歷史也只閃光了63年。 金貞元元年(1153年)完顏亮建立中都一直到1214年金宣宗迫於蒙古成吉思汗的威脅而遷都「開封府」,再至遷都的次年中都城被蒙古鐵騎徹底搗毀。金中都短暫的命運就此結束,在這63年中,中都還是為北京留下了大量的名勝古跡。今天的釣魚台、玉淵潭、香山、玉泉山、北海、陶然亭都曾經是當年金代皇家的離宮別苑。

Ⅲ 北京的得名是從哪個朝代開始

明朝 明朝,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北京,是為「行在」(天子行鑾駐蹕的所在,就稱「行在」)且常駐於此,現在的北京也從此得名。
遼朝在北京建都,這是北京成為首都的開始。雖然西周時期燕國曾以北京為首都,但燕國只是諸侯國之一,不能稱為朝代。
北京是從明朝的時候開始叫北京的。明永樂元年,明成祖朱棣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立北京城,這是"北京"地名的開始。
南非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三個首都的國家,行政首都在茨瓦內,立法首都在開普敦,司法首都在布隆方丹。

其實這並不稀奇,在我國古代,兩京制很普遍,還曾出現過五京並存的時期。

五京制出現在唐朝,五京即東京、西京、南京、北京、中京。唐朝初年只有兩個都城,一個是朝廷所在的京兆長安,另一個是陪都——東都洛陽。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把兒子李旦拉下皇位,乾脆自己做起了皇帝,因為自己的娘家在並州(今屬山西太原),因此以並州為北都。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執政的時候,天寶元年(742年),京師之地改為西京,東都洛陽改為東京,北都改為北京,不廢除並州京都地位的原因在於,這里不僅僅是武氏故里,也是李唐起家的龍興之地。

李隆基的兒子唐肅宗在至德二年(757年),又增設了鳳翔為西京,成都為南京,原來的西京長安改稱中京,正式形成了五京制。寶應元年(762年),西京鳳翔並入天興縣,罷京名。

唐朝的北京——太原,當時是第三大城市,主城由汾河西岸的晉陽縣城、汾河東岸的太原縣城、橫跨汾河的連城聯合組成,構成了規模宏大的主城。

主城之外,還有五座衛城,面積龐大,周長二十二公里的主城與衛城加在一起,面積達到四十平方公里,稱其為「北京」可謂名副其實,今天的北京那時候叫幽州。

Ⅳ 北京市為什麼叫北京呢

明朝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奪得皇位後,於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是為「行在」(天子行鑾駐蹕的所在,就稱「行在」)且常駐於此,如今的北京也從此得名。

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遷都北京,以順天府北京為京師,應天府則作為留都稱南京。明仁宗、英宗的部分時期,北京還曾一度降為行在,京師復為南京應天府。

明清時設置順天府管轄首都地區,地位與今日的北京市類似,但管轄面積不同。清兵入關後即進駐北京,亦稱北京為京師順天府,屬直隸省。

民國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戰爭後,首都遷回南京,撤銷原京兆地方,北京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後改為北平市,隸屬於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

民國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為河北省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

(4)北京城市名字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北京歷史稱呼: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以後,在堯封帝,此後在蘇城建都,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Ⅳ 北京的來歷

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在舊中都城東北郊修建新城,名大都。從此北京成為全國性都城。元代北京城規模宏偉,為解決城市用水,特別是引水濟漕之需,郭守敬主持興修白浮堰,將昌平白浮泉水及西山其他大小流泉引入大都城內接水潭,再連接通惠河以達通州。

此外,又別開金水河,將玉泉山水引入大都宮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宮苑及大都城用水和通惠河水源問題。

由於京杭運河的通航和海上運輸發展,加強了中國南北部的經濟聯系,也促進了大都城貿易繁榮。明初,為加強北方防禦,決定將首都從南京遷來此地。1403年稱都城為北京,這是北京城定名的由來。

(5)北京城市名字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北京的歷史沿革:

北京是人類發祥地之一。距今約50萬年前「北京人」的出現標志著北京歷史的開始。為生存而聚居的北京原始人類創造了聚落組織和文化,在拓展生存空間的同時,與各種文明發生著交流與碰撞。

夏商周時期的中華大地,呈現出文化融合交匯並逐漸走向統一的態勢。中原王朝或與當地邦、族結盟,或直接派重臣守護,表現出對其北面門戶——北京地區的重視。

公元前11世紀中期周武王滅商後,即分封了燕、薊兩個諸侯國。從此,北京的歷史邁上了「方國都邑」的新台階。戰國時期,燕國成為「七雄」之一,燕都薊城一躍成為「富冠海內」的名城。

Ⅵ 北京的得名是從哪個朝代開始

北京的得名是從明朝開始的。明永樂元年(1403年),朱棣取得皇位後,將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北京正式得名的開始,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北京的得名是從哪個朝代開始

北京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等。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歷史上曾為六朝都城,是中國擁有帝王宮殿、園林、廟壇和陵墓數量最多的城市。

北京的著名景點有:天安門廣場、北京故宮、圓明園、頤和園、八達嶺長城、天壇公園、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奧林匹克公園、三里屯等等。

Ⅶ 北京名字的由來

北京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是「薊」,從先秦時代的北方重鎮,到遼陪都、金中都、元大都,再到明清的北京城,這座城市經歷了數千年復雜而漫長的演化歷程。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

北京最初見於記載的名字是「薊」,從先秦時代的北方重鎮,到遼陪都、金中都、元大都,再到明清的北京城,這座城市經歷了數千年復雜而漫長的演化歷程。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本佔領。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此成立,且將北平改名為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