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胡同描寫的是什麼風貌
擴展閱讀
福州退社保卡在哪裡領取 2025-07-14 12:28:19
近期上海有哪些地方開放 2025-07-14 12:27:28

北京胡同描寫的是什麼風貌

發布時間: 2022-12-26 16:37:21

1. 今日的北京胡同有怎樣的風光

從金中都的街巷到21世紀的胡同,北京胡同走過了近千年的風雨歷程,如今的胡同已成為古都的一大勝跡,而且數量也令人驚嘆。

據最近統計顯示,北京的街、巷胡同(即廣義上的胡同)已超過6000條(個),而直接稱為胡同的也超過1300條。把這些大大小小的胡同連起來,就又是一條萬里長城了。

截止到2003年底,屬於北京老城的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區共存胡同1928條。

北京市對1320條舊城胡同現狀進行了調查,其中430條胡同完整保留了傳統格局。另有685條胡同部分保留了傳統格局,有的保留了20米長的胡同,只是幾處四合院,如花市頭條、手帕胡同等;有的一側的四合院已經被拆掉了,還有一些正在拆除之中;其餘205條胡同已經改建。

一些胡同名稱雖依然如故,但大都早已不是舊日模樣了,那些年代久遠的危舊平房早被單元小樓所替代。比較典型的如東城菊兒胡同、西城小後倉地區出現的四合院式住宅樓,不僅使居民的住房條件有了根本改善,而且保持了十足的"京"味兒。

為保護古都風貌,維護傳統特色,北京城區還劃定了20餘條胡同為歷史文化保護區,像南鑼鼓巷、西四北一條至八條等就被定為四合院平房保護區。現在,自元大都以來形成的老北京胡同的棋盤式格局正在與二環、三環、四環等環形與放射布局聯系在一起,古都風貌與現代風姿在這里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北京胡同如今仍是老北京人生活歷史的象徵。今天占據著市中心的主要面積,居住著市區內的三分之一的人口,胡同內的居民們也還保留著許多舊有的生活方式。

2. 胡同記憶 | 胡同特殊角度發現京城之美,這些出片機位必來打卡!

北京的胡同大大小小多如牛毛,前面咱們已經為您介紹了 歷史 文化胡同打卡、文藝探店胡同打卡和 美食 胡同打卡,這回我來為您盤點京城那些既有獨特韻味、又能隨手拍照出大片兒的胡同~

提起北京胡同,很多人的印象便是灰牆青瓦,古院民居,可東交民巷卻是在北京難得能欣賞到古都風貌之外的異域風情的地方,東交民巷也是北京僅存的上世紀的西洋風格建築群。

東交民巷位於北京市東城區中部,東起崇文門內大街,西止天安門廣場東側路,全長大約1.6公里,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映襯著別有特色的西式建築,行人不多,整個巷子安靜而肅穆。

東交民巷與台基廠大街交叉口附近,有一座聖米厄爾教堂,雖然不大,但頗為引人注目。該教堂建於1901年,在南立面設有主入口,裝飾精緻,中部主體與兩側高聳的尖塔呈現出哥特式建築風格。「中部主體的柱頂安放有聖米厄爾雕像,而壁柱上的排水口採用的卻是螭首造型,二者形成強烈的對比,這一細節體現了中西建築文化的融合與共生。

除了使館、教堂外,多個國家亦在舊使館區設立了銀行。位於東交民巷36號的北京警察博物館正是建於20世紀初的美國花旗銀行舊址。該建築為磚石結構,外觀穩定厚重,四根羅馬愛奧尼式巨柱高大有力,立於七步台階之上,縱貫兩層,呈現出典型的近代古典主義銀行建築風格。在花旗銀行之外,紅磚清水牆的英國渣打銀行、外立面呈山字型的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磚木混合結構的日本正金銀行等,也構成了東交民巷風格各異的西洋銀行建築舊景。

在夏季,東交民巷兩旁的大槐樹蔭漏下斑駁的陽光碎片,小洋樓鱗次櫛比,風格各有特色;在冬季,陰沉的天色與哥特式建築的搭配讓人感覺置身西歐一般,無論哪個季節,都適合來東交民巷走走轉轉。

位於鍾樓西側的這條小胡同全長不過百十來米,來這里肯定不是單單為了拍照,那一定要去欣賞古建鍾鼓樓的呀!

北京鍾鼓樓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築,位於北京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北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樓前後縱置,相距百米,一改鍾鼓樓左右對峙的傳統,氣勢雄偉,是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在城市鍾鼓樓的建制史上,北京鍾鼓樓規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的標志性建築之一,也是見證中國近百年來 歷史 的重要建築。

鍾鼓樓與周邊形成的胡同、四合院居住區,是北京古都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大量的 歷史 人文信息,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民俗文化特徵,「暮鼓晨鍾」是市民對老北京的記憶,也是「老北京」的象徵。

在鼓樓和鍾樓之間的文化廣場上,北京市民們迎接冬奧的熱情高昂,幾位大爺在廣場中間穿著溜冰鞋在玩擲冰壺,大爺們分隊而列,動作迅速而敏捷,旁邊還有「初級選手」在溜冰圍觀,我也跟著圍觀了一會兒,廣場上溢滿了北京人民陽光開朗的文化情操和積極向上的生活熱情,怪不得有人曾說「鍾鼓樓,對於遊客而言,是景點;而鍾鼓樓對於老北京人來說,是生活。」

游覽過鍾鼓樓後,您可以往鈴鐺胡同來溜達溜達,這里自西向東拍攝鼓樓,還真是別有一番古色古香的年代感韻味,低矮的平房民居和高高矗立的鍾樓形成視覺上的鮮明對比,如果你是攝影大咖,相信一定可以在這兒拍出優秀作品~

北京有一種胡同,從這個口進去,轉來轉去,又從離入口不遠的地方轉了回來。因其形狀像人的兩只手抄在一起,故稱之為抄手胡同。前抄手胡同里的白塔寺就是出片機位的必打卡景觀啦!

說到白塔,您知道這座胡同里的白塔和北海公園瓊華島上的白塔有什麼區別嗎?其實,北京有兩座赫赫有名的白塔,北海瓊華島上的是「小白塔」,興建於清順治八年;妙應寺白塔是「大白塔」,也是元大都城保存至今唯一完整的文化遺跡。

妙應寺俗稱白塔寺,其 歷史 悠久,最早可追溯到遼代。現今院內的大白塔建於元至元八年(1271年),距今已有近750年的 歷史 。這座白塔是元大都城保存至今唯一完整的 歷史 遺跡,也是中國內地年代最久、體量最大的藏式白塔。

蔚藍的天空,寧靜的胡同,庄嚴的白塔,空靈的鴿哨在風中劃過……這是許多人對於老北京最美好的記憶與遐想,在這里照相一定美翻!

其實,白塔寺附近非常盛行咖啡文化,不少小眾咖啡館都有二樓露台開放,逛累了可以走進一家咖啡館,在屋頂喝著咖啡與白塔寺合影,一望無際青磚灰瓦的房頂與百姓家的石榴樹,點綴著五彩繽紛的花朵,和煦的日光將遠處的白塔照得熠熠生輝,實在愜意。

北京最美的季節就是剛剛過去的秋天,秋高氣爽,風輕雲淡,城市像被吻過一樣溫柔。老舍說「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麼樣子,我不曉得。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而我認為,秋天的北鑼鼓巷,一定是天堂北平中絕對不可錯過的美景。

北鑼鼓巷全長不過體測八百米的距離,而到了秋季,一路植滿白蠟,金黃的葉子鋪了滿地,在銀杏變黃之前,這里絕對是不可多得的賞秋地。

走在胡同里,小北想起北島的詩:世界小得像一條街的布景,我們相遇了,你點點頭,省略了所有的往事,省略了問候。

而胡同里的秋天,多了公主遺棄的南瓜車,多了大爺心愛的鳥籠,多了大媽寶貝的蒜頭......生活在這里相遇,把柴米油鹽寫成了詩。

年輕人新開的蛋糕店,奶白色招牌,橘黃色燈光,時髦又文藝。

人氣極高的法國小超市,穿著 時尚 的年輕人三兩成群,坐在葡萄架下等咖啡,也等深夜的那一杯酒。

而小小五金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圍巾手套已上線,老闆總想在你前面。

藍天下的餐廳,美得像一幅油畫,光影下的胡同,是大自然最好的畫布。

雖然秋季已經在北京初雪中匆忙告別,但是等到來年之秋,希望能在這條金色的巷子里,邂逅一場秋日裡的北平童話。

來源 | 北京 旅遊 網綜合

3. 胡同形成怎樣的北京的特色

作為一種古老的城市小巷,胡同形成了北京的特色。歷史的變遷,時代的風貌,以及濃郁的文化氣息,都在這一座座民俗風情的博物館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胡同都是許許多多北京人生息與共的場所。胡同分布廣泛,數量繁多,串聯起來,可以組成一座綿延萬里的長城,它是新舊北京在交錯、重疊過程中的歷史寫照。

追循老北京的腳步,體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可以乘坐人力三輪車,走街串巷,零距離感受胡同里的過去和現在的變遷。

行程的第一站--鼓樓。遊客在北海公園北門(後門)西側100米左右的胡同游覽出發點乘老北京傳統交通工具三輪車出發(每輛可乘兩人),即可到達。

鼓樓建於1272年,高約50米,是舊京城的報時中心,遊客可以登鼓樓俯看中軸線兩邊東西兩城的胡同,聽導游講解北京的歷史、城市格局及胡同的形成,並參觀四合院模型。

離開鼓樓,遊人乘三輪車穿過胡同,沿著什剎海走一段,在銀錠橋下車,由導游陪同,到洋溢著濃郁京城民風的胡同里漫步,聽導游講解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的文化內涵,親身體驗胡同中傳統的生活方式,並走進普通居民住宅四合院參觀,了解人民的生活風俗習慣。

然後,繼續乘三輪車前往有"紅樓大觀園"之稱的恭王府花園。恭王府花園是清代的貴族人家的大宅院。它始建於1779年,佔地3公頃,是現今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導游陪同遊客穿過秀色迷人的王府花園萃錦園,參觀為昔日貴族家庭開展社交活動而舉辦京劇堂會的大戲樓,對比貴族人家與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環境。遊客可以在恭王府花園小憩,品茶,吃小吃。

游覽結束後,三輪車將客人送回出發點,全程游覽時間約兩個半小時。

4. 老北京的小胡同賞析

本書可以說是「老北京」說老北京——原汁原味的北京腔。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糖葫蘆、北京的驢打滾、北京的風土人情,如煙往事,一覽無遺。

第一段(1—4):總寫作者與北京胡同的關系——在此出生,成長,認識世界。

第二段(5—10):具體回憶兒時生活過的北京胡同的風土人情,

第三段(11—13):別處的胡同和北京的對比,突出北京胡同的獨特魅力,突出作者對北京胡同的懷念。

(4)北京胡同描寫的是什麼風貌擴展閱讀:

《老北京的小胡同》內容簡介:

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它記下了歷史的變遷、時代的風貌,並蘊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好像一座座民俗風情博物館,烙下了人們各種社會生活的印記。書中,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糖葫蘆、北京的驢打滾、北京的風土人情,如煙往事,一覽無遺。文字生動細膩,真切感人,文風嚴謹,讀之令人沉迷。

作者簡介:

蕭乾(1910.1.27~1999.2.11),原名蕭秉乾,蒙古族。世界聞名的記者,卓有成就的翻譯家、作家,原中央文史館館長,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訪歐美及東南亞國家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寫出了三百多萬字的回憶錄、散文、特寫、隨筆及譯作。

主要著譯作有《籬下集》《夢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冊》《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尤利西斯》等。

5. 北京胡同有哪些特徵

初接觸北京的胡同,人們看到的都是灰牆灰瓦、整齊劃一的一個模樣,但只要你串上幾條胡同,再和那兒的老住戶聊上一陣子就會發現,每條胡同都有個說頭兒,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著傳奇般的經歷。裡面的歷史掌故和趣聞逸事能使你對這不起眼的巷子肅然起敬。

北京的胡同不僅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場所,更是京城歷史文化發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記下了歷史的變遷,時代的風貌,並蘊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它好像一座民俗風情的博物館,烙下了人們各種社會生活的印記。

走進這些胡同你在感嘆蒼桑歷史的同時,更會被它的人文景觀、建築藝術嘆為觀止。不少胡同中的一塊磚、一片瓦都有好幾百年的歷史,更別說它的歷史內涵、風土人情等深層次的東西對人們思維的沖擊。從史籍中看,光是"胡同"一詞的寫法從元朝到清朝就有:衖通、火弄、火疃、火巷、火衖、胡洞、衙衕、衚衕、忽洞、湖洞等十多種。因此,深入探究胡同的演變過程,挖掘胡同的文化內涵,對於我們認識北京、了解北京,乃至於研究中國的發展歷史,都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6. 北京胡同有哪些特色

古風獵獵,韻味悠悠。八百年古都北京的胡同與四合院,是我國唯一倖存的帝王時代首都的民居建築,其間蘊藏著深厚的北京市井文化,其珍貴的歷史、科學、文化價值像承載帝王文化的故宮、天壇、頤和園一樣巨大,濃縮為古老中國的另一面鏡子,那就是逝去的斑駁的古老百姓生活畫卷。走進北京曲曲折折的胡同,如同走進悠久的深邃歷史,如同走進燦爛的中國文化。

7. 飽含文化精髓的北京胡同,究竟有著怎樣的特色呢

飽含文化精髓的北京胡同,究竟有著怎樣的特色呢?

我認為老北京胡同的文化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名人故居:由於北京是國家的首都,有許多名人住在胡同里,如張志東、譚嗣同、李大釗、魯迅、梅蘭芳、宋慶齡、胡適、陳元。。。太多的名人增加了北京胡同的厚重感,了解了他們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軌跡。





會館:清代,由於北京的審查和處理事務,全國各地都開設了會館,類似於今天在北京的辦公室。會館反映了各地的文化和發展,也反映了名人的足跡。如毛主席曾在湖南會館工作,魯迅也曾在紹興會館寫過名著,令人難忘。四合院是北京一座獨特的建築結構。從光良門、金珠門、滿子門、如意門、牆門、西門,你可以了解到北京胡同的等級和精彩建築,以及走出這些大門的人。唉,老城的改造就像是摧毀城牆,燒毀建築物,直到胡同消失。北京的胡同在東、西、北、南有不同的興趣。各種各樣的人,無論是寬是窄,都上下張望,不可避免的大喊大叫,不可避免的禮節,這與上海的小巷大不相同。那邊的湘湖人有72個「赤膊上陣」的房客,這里的湘京人唱著承諾和鞠躬,形式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