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故宮的來歷
1、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永樂四年),1420年(永樂十八年)基本竣工,歷時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宮殿的基礎上興建。佔地72萬平方米(長961米,寬754米),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設計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用100萬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間半,實際據1973年專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主要建築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最後確定,故宮的房間總數為8703間。
2、北京故宮,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宮殿,是中國古代漢族宮廷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建築傑作,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之一。它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
B. 故宮為什麼要叫故宮,故宮以前到底是不是紫禁城
故宮之所以叫故宮的原因是它是以前的皇宮,故宮以前是紫禁城。如果是喜歡博物館或者是對歷史感興趣的人應該會發現故宮是特別好的一個地方。北京的故宮是很多任王朝的皇宮,同時也可以說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清朝的皇宮。故宮之所以被稱作是故宮其實是有很多緣由的。其中從字面上的意義就可以看出來故宮是特別有文化底蘊的一個名稱。
綜合上面所說,故宮要叫故宮的原因是因為它是以前的皇宮,故宮以前是紫禁城。如果喜歡歷史的人可以看出來,故宮裡面的很多東西都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個人是非常喜歡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