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大排檔什麼樣
擴展閱讀
杭州創紅燈違章多久通知 2025-05-29 18:50:33
北京哪裡銀手鐲激光刻字 2025-05-29 18:43:56

北京大排檔什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2-02 05:09:51

⑴ 請朋友介紹一下北京比較好的大排檔,不要太貴 環境要干凈的 只要好吃就行 但也不要太爛

上簋街吧兄弟!那裡都是好吃的...
小山城不錯....麻小全北京有名!!!

北京哪裡有大排檔可以吃

看你住什麼地方以及想吃什麼了,如果只是要吃個普通的大排檔的話遍地都是,只不過條件差又不衛生,如果剛好離簋街不遠那就太好了,僅有的一家露天大排檔是小漁山,環境好,干凈衛生,價錢也不貴。

⑶ 在北京開大排檔有壓力嗎男朋友天天說忙,這幾天很少理我,是不是感情出問題了,真有那麼忙嗎

確實是忙,大排檔很辛苦的,我也是干餐飲的,多少了解的,每天出攤,收攤不像飯店都在屋裡,這個不收起來是不行的,比飯店還要忙很多,體諒一下吧!有時間去幫忙,順便還能在一起相處,多好。

⑷ 北京紅岩海鮮大排檔味道怎麼樣

但是感覺他家一年不如一年了,從服務到價格,各種因素綜合,直線下降。記得去年夏天,約了兩個朋友在那裡吃晚飯,由於他們倆需要聊一些工作上的話題,就我閑著,就自然的擔任了點菜的角色,隨便點了點兒很常規的啤酒、花生、毛豆、白灼基圍蝦、辣毛肚、辣炒蟶子之類的東西,覺得不夠,叫來服務員大姐,問了問有什麼推薦的,大姐很「熱情」的推薦了**魚,說是海魚,剛上的,口感好,點擊率高,可以清蒸,問過大小,大概一斤多吧,還推薦了蚌類的,怎麼做忘了,總之三個人點了大概這么多,量不是很誇張,基本合適,沒有點白酒,喝了兩個約三升的罐裝啤酒,牌子忘了,國產的,沒有特殊印象。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聊得還算開心,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喊來服務員結賬,780!!!我這個囧呀,這菜點的太失敗了,除了那個所謂點擊率高的**魚沒吃過,其他的沒什麼特殊的呀,點菜時心裡想了,大排檔能出什麼金貴的魚來呀?疏忽啦!疏忽啦!早知道這個價格,我們吃金錢豹去了,環境、菜品、服務,哪個不比您紅岩強太多啦?!被宰了還不能去爭論,人家黑社會呀...,啞巴吃黃連的感覺,自此,堅決不再去了!黑......店!全文

⑸ 什麼是大排檔,是怎麼樣的

大排檔,原稱「大牌檔」,將固定攤位的大號牌照裱裝懸掛,因而得名。該經營方式始於二戰後香港,當時百廢待興,開始有人在街邊設置路邊攤出售熟食,其中大牌檔的面積較一般小販大,有數張可摺疊的桌椅,攤檔是一個巨型包箱,晚上休息時用木板、鐵皮捆起,放在路邊,所以也可以放納更多設備,提供跟餐館相類似的食物。50年代起,政府發出「固定攤位小販牌照」規管,相比別的路邊攤,大牌檔的牌照是一張大紙,需要裱裝起來,掛在當眼位置,因而稱為「大牌(大牌照)檔」。在粵語中,「檔」類似「店」和「攤」的意思。早年香港華人集中在中上環、灣仔一帶,也是大牌檔的發祥地。
在粵語中,「牌」與「排」同音,不少人誤以為大排檔是解作「一大排人食飯」的意思,因而誤寫成大排檔。在東南亞一帶,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閩粵移民為主的地區,並沒有大牌檔的名稱,當地稱為小販中心。
歷史編輯
大排檔美食讓人大快朵頤
大排檔美食讓人大快朵頤
大排檔在香港有著悠久歷史。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非常興旺;至1970年代,數目減少。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港府發出固定攤位小販牌照規管,相比別的路邊攤,大排檔的牌照是一張大紙,需要裝裱起來,掛在當眼位置,因而稱為「大牌(大牌照)檔(檔口)」,後傳入內地多寫作「大排檔」。在粵語中,「檔(檔口)」和「攤(攤位)」都有不固定或流動的意思,即位置或門市建築物不是固定的商鋪。
1972年,香港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由政府興建廉價房屋,該計劃的後期出現俗稱冬菇亭的熟食店鋪設計,經營方法與大牌檔相似,但店鋪不再是一個以木板鐵皮包箱,而是固定在指定位置,但在日常口語中,這類店鋪也稱作「大牌檔」。
在1980年代香港進行市區重建時,不少大牌檔的小販牌照被收回,部分因此而結業,也有部分遷入店鋪,例如原址灣仔克街的再興燒臘飯店、中環廣源西街的鏞記以至九記牛腩,均起自大牌檔,成為香港著名食府。
大牌檔或大排檔一字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傳到中國大陸,最初多半是聚成堆的小吃攤,當中又以燒烤、串串、麻辣燙和簡單小菜為主,其意義跟「路邊攤」差不多。但隨著人民消費力提升,不少大排檔也大幅翻新改造,變得更美輪美奐。大排檔從香港最初那份草根意識,發展到今天的小資產情懷,也見證了中國幾十年的經濟的變化。 [2]
文化編輯
大牌檔食物種類繁多,中西兼備,中式有小菜、炒粉面、魚蛋粉面、白粥油條等,西式的有多士、三文治、港式絲襪奶茶、咖啡、鴛鴦等,亦有紅豆沙、芝麻糊等中式甜品。
大排檔的雞翅各地人均喜愛
大排檔的雞翅各地人均喜愛
有別於現時香港茶餐廳等閑出售過百款食物,早期每家大牌檔多數只專賣一種食物,一連數家人經營在一起,客人坐在一店點了燒味飯,可以從另一間店要一杯奶茶,再在第三間店點一客甜品。這種不講究中西分類的飲食習慣,成為香港茶餐廳的雛型。大牌檔多數由鐵皮和木板砌成,顏色以綠色為主,伙記很少穿制服,多數只穿上一件汗衣,搭上一條祝君安好的毛巾,室內沒有冷氣,部分上蓋只由綠色帆布搭建,亦欠缺排污系統,碗筷放在桌中央,衛生環境較差;店鋪幾乎都會提供一杯淡茶,但客人通常不喝,而是把筷子和勺子插在杯中清洗,隨著香港食店衛生改善,這做法雖不如過去流行,仍這種洗杯方法在香港仍十分普遍。
傳統大牌檔亦甚少以紙張落單,客人點菜後,結帳時按照碗碟顏色等算錢,伙記喊一聲「開黎,幾多錢」(類似「來吧,多少錢」),由老闆直接收錢。
經營編輯
大排檔的熱鬧
大排檔的熱鬧
大排檔之間也有著殘酷的競爭。食客多的攤點,不用老闆吆喝,聚來的客人會越來越多,而食客少的攤點,則越來越冷清,又由於很多人吃東西有戀舊的習性,吃了一家覺得好,下一次會主動再來。由此造成的馬太效應,使火爆的攤點興旺發達,冷清的攤點則難以為繼,最後收攤關門。關門也無所謂,自然有新的人搶占進來,新一輪的競爭又開始上演。做大排檔的生意,看著熱鬧,其實很辛苦。每日守著日落黃昏時開始上班,擺攤設棚,炒菜待客。沒有客人時攤主清閑而揪心,客人多時,則恨不得多生出三四隻手來,忙呼不停,一直到深夜,人群散了,攤主還不甘心,繼續守著,希望客人再來一些,再多一些,天快亮了才收攤回家。這時攤主已是滿身油煙,筋疲力盡。可是白天也是不能盡情休息的,要買菜,理菜,做好下一夜的准備工作。如此周而復始,大排擋的攤主,個個滿臉憔悴。這些攤主,有許多是下崗工人。作為一種再就業渠道,政府盡管也頭疼大排擋帶來的諸如飲食安全、城市衛生等問題,但還是暗暗鼓勵的。
所謂民以食為天,在大排檔中可一眼望盡。

⑹ 北京最火的50家餐廳都是哪些

北京最火的50家餐廳有南京大牌檔、海底撈、港麗餐廳、火宴山自助火鍋、外婆家等這些餐廳,口碑都是非常不錯的。

1、南京大牌檔

南京大牌檔始創於1994年,是南京人展示獨特菜系的古典飯店品牌,在秉承原新街口南京大排檔之濃郁民俗風格基礎之上,又有創新和升華,數百種民廚小食、田園時蔬、家常烹煮,口味地道。

4、火宴山自助火鍋

作為自助火鍋,菜品非常豐富,豬肉、牛肉、羊肉、海鮮、魚丸、蔬菜、蘑菇等。除了火鍋外,可以選的各種吃的品種很多,燒烤、壽司、三文魚、鹵煮、炒菜、小冷盤、果汁、熱飲、甜品蛋撻、水果,酒水是敞開喝。

5、外婆家

外婆家是一家在杭州就名聲大振的杭幫菜餐館,來到皇城根依然不失溫婉與精緻。好吃、實惠,就像小時候吃著外婆親手做的飯菜,質朴中帶著一種感動。餐廳面積不是很大,桌與桌之間比較擁擠,但食客非常多,上午十點鍾就有人來排隊取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