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北京胡同名稱
老北京胡同名稱有:
1、織染局胡同位於東城區西部,東起水簸箕胡同,西至東板橋街,南與後局大院相通,北鄰北河胡同,屬景山街道辦事處管轄。長約300米,胡同南側有兩條支巷通「後局大院」。
織染局胡同內5號院為華嚴寺。寺為織染局的佛堂,為局內的太監所立。清初重修,改稱華嚴寺。有山門、前殿及東跨院。現改為織染局小學,大部建築無存。
3、帽兒胡同東起南鑼鼓巷,西至地安門外大街,北與豆角胡同相通,南與東不壓橋胡同相通。明代稱梓潼廟文昌宮胡同,因有文昌宮而得名。
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稱帽兒胡同。帽兒胡同7號、9號、11號院,原為清末大學士文煜的宅園;13號院為馮國璋故居;35、37號院原為清宣統皇後婉容娘家、承恩公府,俗稱娘娘府;45號院原為清代提督衙門。
4、菊兒胡同東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鑼鼓巷,南鄰後圓恩寺胡同,北與壽比胡同相通,全長438米。菊兒胡同在明朝時稱局兒胡同,清乾隆時稱桔兒胡同,宣統時稱菊兒胡同,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交道口南二條,「文革」中一度改稱大躍進路八條,
1979年將小菊兒胡同並入,復稱菊兒胡同。菊兒胡同三號,五號,七號是清光緒大臣榮祿的宅邸,三號是祠堂,五號是住宅,七號是花園,榮祿府遷至東廠胡同後,七號做過阿富汗大使館;四十一號原為寺廟,據傳寺里的開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5、八大胡同:八大胡同的形成,「得益於」清朝內城禁開妓院的規定,於是這些風月場所退而求其次,匯集到離內城很近的前門外大柵欄附近。
八大胡同指的是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鐵樹斜街以南,由西往東依次為:百順胡同、胭脂胡同、韓家潭、陝西巷、石頭胡同、王廣福斜街(現棕樹斜街)、朱家胡同、李紗帽胡同(現小力胡同)。
2. 爛縵胡同簡介
爛縵胡同是北京城南菜市口的一條大胡同,以下是爛縵胡同的簡介:
- 地理位置:爛縵胡同南北走向,北接菜市口大街,南端連接南橫街。
- 特色建築:胡同內分布著多家會館,從北向南依次為「湖南會館」、「漢中會館」、「湘江會館」、「東莞會館」、「常熟會館」,其中「湘江會館」尤為著名。
- 商業氛圍:胡同北口東側有一家以「黑猴」為字型大小的絨線鋪,門前擺放著木製黑猴;胡同西口則是一家售賣時令水果的鮮貨店。
- 文化價值:這些會館代表了不同的地方文化,是外地人在京的聚集地,提供了歸屬感和情感寄託。遊客可以在此深入了解各地方的文化、歷史及生活習俗,體驗跨時空的文化交流。
- 歷史意義:爛縵胡同保留了歷史的痕跡,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見證了北京城的歷史變遷,記錄了各地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了解北京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