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北京能成為中國首都,它有怎樣的優勢呢
中國自古以來從不缺少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的城市,例如西安、洛陽、南京、重慶等大都市,它們在各個時期都有著獨特的意義。而北京又是憑借怎樣的優勢殺出重圍成為首都呢?我認為評判一座城市的優劣主要可分為兩點:①自然地理②歷史文化。
為何它又會成為眾多朝代古都呢?很簡單,中國古人甚至現代人都相信風水,北京在風水學上有“山環水抱必有氣”之說。古人建都更有“前要照後要靠” 之語,意思就是,前邊要見水,後邊要靠山,而在中國眾多古都之中,只有北京更符合這一點,所以這就不足為奇。
『貳』 為什麼選擇北京做首都
一、選擇有限。在經歷了100多年的內亂和持續的戰爭之後,實際上並沒有多少主要城市擁有可支持政府運作的現有基礎設施。中國當時的選擇是北京、西安和南京。沒有定都在南京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曾經的國民黨民國政府曾將首都設立在南京,選擇南京或許會給人帶來一種的印象,即新中國的建立是國民黨政府的「延續」。
西安是首都的有力競爭者之一。像北京一樣,它曾是許多朝代的首都。但是,西安已有1000多年沒有成為首都了。它位於中國的西部,此時的中國,經濟重心早已移到了東南地區。選擇西安作為首都有可能使新政府與較富裕、較發達的東部地區隔離開來。
二、合法性。北京不僅是清朝的首都,它也是至少五個朝代的首都:遼,金,元,明,清。它已經連續三朝成為首都,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最古老的首都之一。北京在中國人心目中具有重大的歷史和文化分量。紫禁城(以及周圍的皇宮建築群)仍然象徵著至高無上的力量。
三、實用性。作為很少遭受戰爭破壞的極少數城市之一,北京保持了其大部分基礎設施完好無損。新政府相當於「拎包入住」即可。而且,北京通過現有的公路、鐵路系統,與當時工業發達的東北各省以及世界其他地區保持了良好的聯系。
中國歷史上的首都:
1、南宋都應天府南京(今商丘),遷行在臨安府(今杭州)。
2、元都大都(今北京)。
3、明都應天府(今南京),後遷順天府(今北京)。
4、清都京師(今北京)。
5、民國都南京,後遷北京,最後又回到南京,抗戰時期陪都重慶。
6、中華人民共和國都北京。
『叄』 為什麼把北京設為首都
當時將北京定為新中國的首都有各方面的原因,有地理因素、歷史文化因素和當時的政治局面因素等等。最主要的還是北京優越的地理環境佔了主導地位,當時的軍事狀況是海、空軍都還是一窮二白的時期,海防力量十分薄弱,雖然北京離渤海很近,但因有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的拱衛,渤海實屬內海,陸地又有天津做為屏障,北部是與我國當時十分友好的蘇聯,南面已兵臨長江,解放江南已是探囊取物之勢,西部大軍已橫擋陝,甘,寧,北京從四方綜合已屬大後方,大縱深,即使在當今時代北京在我國也佔有非常優越的軍事地理位置,這是其一,其二無論從周易學說及八卦經緯來推論北京所處的地理位置都是我國幾大名都所無法比擬的,前面是廣闊的華北大平原,左邊是浩瀚的渤海灣,右邊與後面是雄偉的燕山山脈,完美的體現了前寬,背厚,左青龍,右白虎的最佳風水理念,歷史上又先後有元\明\清等王朝將國都從始至終設立與此肯定有其獨到的文化內涵,另外還有一個客觀的原因就是,北京也就是當時的北平是和平解放的,沒有經受戰火的摧殘,市容風貌都非常的完整,等等因素才讓共和國的開國領袖們將北京定為了新中國的首都.
『肆』 北京為什麼被選為首都除了經濟之外還有哪些突出表現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CPPCC)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一項決議,指定北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為什麼選擇北京作為首都?筆者在下面為大家分析一下原因。首先,以北京為首都可以保證政治和軍事安全。
南方城市則不太安全。南方地..區是國民黨的統治核心,如南京、武漢等大城市解放得比較晚,不如北京穩定。新中國成立時,西南和華南地區還有很多地區沒有解放。大量的國民黨軍隊仍在頑強作戰,南方各城市面臨著相當大的軍事壓力..。而南方地區諜報多,匪患嚴重。古都北京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呈現出誠信、典雅、崇文尚德、和諧、寧靜等突出特點。它不僅形成了首都文化的源頭和根基,而且為今天北京全國文化中心的建設提供了深厚的基礎。挖掘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系統建設新時期的古都文化,既要把握古都文化的歷史精髓和價值,又要有國際視野、一流格局和創新策略。
"北京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長河的偉大見證"。其中,延續了近千年的古都文化,是中國首都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結晶和典範,是遼、金、元、明、清文化的縮影,也是當時中國文化的主體和精華。
『伍』 北京為何會成為我國的首都
首都是一個國家的政府中心和經濟中心,是一個國家中經濟和科技最發達的地方,首都象徵著一個國家的外部形象,代表著整個國家的經濟和科技發展。不是每個地方都可以成為首都的,下面就由徐小編來給大家簡述簡述北京成為首都的因素,分為以下幾點。
第三個原因就是,在那個時候,北京的人口是比較多的,非常有利於發展經濟,可以從這些人民群眾中選出一些有利於國家發展的建設人才,能夠更好地發展新中國,可以很好的帶動商品製造業的發展。從古至今,都是哪個地方人口多,哪個地方的經濟就高。這是經過很多人商討過的結果,需要考慮到很多很多的方面。
好了就到這兒,謝謝觀看。給徐大強點點關注,點一點愛心。
『陸』 首都為什麼定在北京
理由如下:
1、國民黨定都南京,主要原因是在政治上和經濟上,便於依賴帝國主義,因為南京靠近上海,而上海是帝國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剝削中國人民的中心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人民自己的國家,它依靠的是中國人民,自不一定要建都南京了。
2、北平為中國的首都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在政治上,北平位於華北老解放區內,人民力量雄厚,規模弘偉,文物集中,是世界上有名的歷史的大都市之一,且自五四以來,這里就是新文化思想的搖籃。
3、地理上,北平位於一個大平原之中,將來有足夠的擴充的餘地,在交通上是四通八達,有平沈、平綏、平漢、平滬等鐵路干線,連絡全國各地。
從各種條件看,北平實具備現代大國首都的各種資格。因此提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應以北平為首都,並改名為北京。
北京(Beijing),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截至2020年,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893095人。
『柒』 為什麼北京是中國的首都
1,北京是六朝古都,擁有底蘊,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
2,北京地理位置好,離海洋較近,符合海權時代的定都規律。雖然離海洋近,但被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環繞,還同時保障了相應的安全。對東北和內蒙,西藏的控制,也比南方更好。同時位於華北平原北部邊緣,離古中國傳統核心位置中原不遠。自古就是北部邊塞之重鎮。所以是多個文明都能兼顧的區域。
3,北京水土豐茂,有大量河流濕地,相比於關中平原等北方地區,土地更適合耕種,對大規模人口聚集,十分有利。對於建國初期的經濟壓力較小。
4,北方需要大城市,平衡南北經濟。因此新中國定都北京也就順理成章了。
『捌』 為什麼北京是首都
北京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首都定在北京,其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北京為歷史文化名城。自春秋戰國時期的燕國開始,先後又有遼、金、元、明、清等朝代在此定都,並不斷進行了大規模擴建,為後人留下了大批文化古跡。其次北京有優越的地理條件。北京離出海口——渤海灣很近,交通干線南北貫通,東西交錯,使北京成為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
『玖』 為什麼要將北京定為中國的首都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於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北京。理由如下:
1、國民黨定都南京,主要原因是在政治上和經濟上,便於依賴帝國主義,因為南京靠近上海,而上海是帝國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剝削中國人民的中心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人民自己的國家,它依靠的是中國人民,自不一定要建都南京了。
2、北平為中國的首都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在政治上,北平位於華北老解放區內,人民力量雄厚,規模弘偉,文物集中,是世界上有名的歷史的大都市之一,且自五四以來,這里就是新文化思想的搖籃。
3、地理上,北平位於一個大平原之中,將來有足夠的擴充的餘地,在交通上是四通八達,有平沈、平綏、平漢、平滬等鐵路干線,連絡全國各地。
從各種條件看,北平實具備現代大國首都的各種資格。因此提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應以北平為首都,並改名為北京。
(9)北京憑什麼是首都擴展閱讀:
定都北京經過: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
25日凌晨6時,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乘專列抵達清華園火車站,下午赴西苑機場閱兵,受到各界民主人士的熱烈歡迎。
6月15日,中國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召開。次日,周恩來主持籌備會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會議決定在常委會領導下設立六個小組。
其中第六小組的任務是研究草擬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等方案,組長是中國著名教育家、中國民主促進會負責人馬敘倫,副組長是北平軍管會主任葉劍英,不久又增加沈雁冰任副組長,組員有張奚若、田漢、馬寅初、郭沫若、廖承志等16人。
經過4次討論,第六小組於9月14日一致提出建都北平,改名為北京。
『拾』 中國首都為什麼選擇北京
王稼祥的遠見卓識使毛澤東下決心定都北平。
1949年1月,東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長王稼祥,赴西柏坡參加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並去看望了毛澤東。
王稼祥分析認為:
1、我國首都最理想的地點應選在北平。北平位於沿海地區,屬於經濟發達圈內,而且扼守連結東北與關內的咽喉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謂今日中國的命脈之所在。
2、北平又鄰近蘇聯和蒙古,無戰爭之憂,雖然離海較近,但渤海是中國內海,有遼寧、山東兩個半島拱衛,從戰略上看也比較安全,一旦國際上有事,不至立即使京師震動。
3、北平是明清兩代的帝都,從人民群眾的心理上也樂於接受。
毛澤東非常贊同王稼祥的分析,並認為:「將首都就定在北平。蔣介石的國都在南京,他的基礎是江浙資本家。我們要把國都建在北平,我們也要在北平找到我們的基礎,這就是工人階級和廣大的勞動群眾。」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激昂地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北京,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10)北京憑什麼是首都擴展閱讀: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大地歡聲雷動。毛澤東和朱德兩位偉人一前一後,沿著城樓西側的古磚梯道,最先登上了天安門城樓。當林伯渠宣布開會後,在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樂曲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員就位。人民領袖毛澤東庄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毛澤東親手按動電鈕,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廣場上冉冉升起。與此同時,代表著54個民族的54門禮炮齊鳴28響,如報春驚雷回盪在天地間,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英勇奮斗28年,終於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
升旗之後,毛澤東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緊接著舉行了規模浩大的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慶祝活動到晚上9點多鍾結束,但歡樂的人群依然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帝國主義奴役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當家作主成為國家的主人。
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偉大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中國的歷史開辟了新的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