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故宮的午門是按照什麼來命名的為什麼
午門意思是紫禁城的南門,古代南面為午北面為子,中軸線也稱為子午線。故宮北門神武門原名玄武門,避諱康熙的名字玄燁而改,玄武是映天上北方玄武七宿,代表北方。古代一直有用方向命名城門的傳統,比如唐朝有玄武門,朱雀門。北京紫禁城有明朝南京宮殿的影子,午門、奉天殿等等都是按照南京宮殿建造的。
從此直到清代,始終未變。「推出午門斬首」之說中的「午門」,應是皇宮的南門,也就是紫禁城的正門。所以,既然午門之名,只是元末明初才始有的,那麼,與午門相聯的「推出午門斬首」之說,當然也只能產生在此之後。這不僅可從我國宮室建築的歷史方面來論證,而且還可以從許多古代文藝作品中獲得佐證。
『貳』 請問古時候總有個午門斬首示眾,這午門究竟是個什麼地方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明代時處罰大臣的地方。
午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通高37.95米,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朝順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慶六年(1801年)再修。午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其前有端門、天安門(皇城正門)、大清門,其後有太和門。
午門斬首實際上是以訛傳訛,明代時,如果大臣觸犯了皇家的尊嚴,便以「逆鱗」之罪,被綁出午門前御道東側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象徵性的責打,後來發展到打死人,所以民間推出「午門斬首」之言流傳。其實明清皇宮門前極為森嚴,犯人斬首決非此地,而是必須押往柴市或菜市等地刑場處決的。
(2)北京午門在哪裡擴展閱讀
實際上,午門是頒發皇帝詔書,彰顯皇威的場所。皇帝在立春賜春餅;端午日賜涼糕;重陽日賜花糕;農歷十月一,頒發次年歷書的場所都是午門。每年臘月初一,要在午門舉行頒布次年歷的「頒朔」典禮。遇有重大戰爭,大軍凱旋,要在午門舉行向皇帝敬獻戰俘的「獻俘禮」。
『叄』 請問故宮的午門是哪個門
午門是紫禁城南面的城門,也是這座皇城的正門,更是紫禁城四座城門中較大的一座。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午門的平面呈「凹」字形,主城樓東、西兩側向前延伸出的城台上各有兩座方亭與中央的主樓形成呼應,形若朱雀展翅,因此午門又被稱為「五鳳樓」,同時呼應了中國歷代王朝宮殿的傳統,即南方以朱雀門為皇宮正門。
午門城樓共設有5個門通往內城,城樓中間開有三門,城台兩側還分別設有一座掖門。而位於城樓正中的這座門是皇帝出入的「御路門」,除了當朝天子,只有皇後在大婚當天乘坐喜轎入宮時,以及科舉殿試高中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出宮時可以走一次,以示皇帝給予的特殊優待。王公等出入走中間偏西的西門,文武官員走偏東的東門,城台左右轉角的掖門,只在大朝日才開啟。
午門也是皇帝經常舉辦重要儀式的地方,遇有大規模的凱旋獻俘禮,皇帝會登上午門城樓接受朝拜,盡顯皇家威儀。明代時,皇帝處罰大臣的「廷杖」也在此進行,我們在影視劇里常常聽到的「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即由「廷杖」改編而來,實際上的斬首地點是在北京的西四和菜市口。
現在午門中央城樓已辟為故宮博物院的重要展廳。
『肆』 午門在什麼方向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它得名於它的方位。
子午是中國傳統的說法,在中國的傳統方位中,子是正北,而午則是正南,所以故宮的正門被稱為午門,所以經線在中國又被稱為子午線。有的學者認為,「午門」不單單是紫禁城方向之門,它還有另外一層的意思:南方丙丁火、為紅、為赤,紫禁城「紫氣東來」,東為甲乙木,春氣由青變紫,乘立夏之長生,紫氣由正南「景門」而至<夏至>故宮。夏至太陽從北京的故宮午門左後<東北方>往南運行,正午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陽光正面輻射在平面圖呈「凹」字形的「午門」上,不偏不倚,呈抱陽禁紫之勢。天子「允執厥中」,子午線過「凹」形,禁紫氣於「凹」從「午門」入皇宮之內。
「午門」依四時夏至所設,也為夏氣<紫氣>之門,亦稱「紫陽門
『伍』 北京故宮午門簡介,40字
午門,紫禁城的南門,也是紫禁城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午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其前有端門,天安門,大清門,後有太和門。午門是紫禁城真正的南門,有軍事防禦作用。午門和端門之間有類似廣場的很大空間,推出午門斬首,應該就在這里。
『陸』 老北京紫禁城的午門是什麼地方推出午門斬首是真的
在一些影視劇、評書、演義小說中,常見到或聽到這樣的故事情節:由於某件事情,朝堂上的大臣把皇帝惹火了,皇帝大發雷霆,頒下聖旨,將“某某推出午門斬首”,殿下武士立即將其拖出殿外,去執行皇帝命令。這樣的故事片段看多了,聽慣了,久而久之,便給我們造成了一個印象:雄偉壯麗的紫禁城午門,就是明清時代,皇帝處決罪臣的去處。
事實真是如此嗎?歷史上真的存在“推出午門斬首”的事情嗎?為什麼,我們今天在午門外,難以尋覓到任何處決犯人的蛛絲馬跡呢?
回顧既往歷史,其實無論是“推出午門杖責“,還是”推出午門斬首“,都是封建帝王殘酷無情的表現,他們既要臣子們忠心耿耿,又要臣子們順著他們說話,嚴格按照他們的意思去辦事。臣子們既受儒家思想影響,接受”忠君愛國“教育,便從忠君的角度出發,幫助帝王們去解決問題,按照盡忠的標准,某些臣子們便不畏君威,”冒死進諫“,無形之中,便逆了龍鱗,忤了聖意。”
跟皇帝過不去“,必然就”犯了罪“,廷杖褫奪了大臣們的尊嚴,斬首則要了大臣們的性命。古代的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一朝奪取功名,位列朝堂,換來榮耀,獲得特權(不用繳納農業稅、人頭稅,不用服徭役兵役),卻也過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因為“伴君如伴虎”。誰又能知道,那個龍椅寶座上坐著的人,啥時候會“天威震怒”,降罪下來呢。
『柒』 故宮中最重要的門,到底是哪一個呢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它的整體建築呈現金碧輝煌的風格,充分體現出了皇家的威嚴與堂皇,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故宮中有好多門,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代表中國國家象徵的天安門(明代稱承天門)。因此,多數人自然會認為天安門就是故宮最重要的門,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在明清兩朝時期,天安門的重要性卻遠遠比不上另一個門,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午門。
午門是頒布皇帝詔書的地方,每年的重要節日都要在午門上舉行隆重儀式宣讀皇帝詔書,比如立春賜春餅、端午日賜涼糕、重陽日賜花糕、十月一頒布歷書。
我們在電視劇中經常聽到一句台詞就是“推出午門斬首”,其實這是謠傳。午門作為紫禁城的正門,代表著國家的威嚴。即便皇帝口味再重,也不可能允許讓人在這個地方大開殺戮。事實上,明清兩朝每遇重大戰爭,當大軍得勝凱旋後,都要在午門向端坐在城樓正中間的皇帝敬獻戰俘。如果皇帝開恩,戰俘就地得到赦免;如果皇帝不開恩,戰俘將被押送至菜市口行刑。雖然午門也是一個決定戰俘生死的地方,但它卻不是殺人的場所。
『捌』 古裝劇中有」拉出午門斬首「,這個午門是什麼地方
午門也就是紫禁城的正門。所謂的午門斬首是一種以訛傳訛的說法,其真實性並不準確。明清兩代,帝王都居住在北京的故宮中,從天安門剛剛進入故宮的時候,最外面的一道門就是我們也就是紫禁城的正門,這扇門壯觀。也具有著很大的意義。午門也可以說是帝王所居住之處的正門。這樣一個地方是用來斬首的地方,這在封建迷信思想較為盛行的時代是不可能的。所以電視劇中的午門斬首也是沒有現實依據的。
古裝劇的情節不能盡信,事實上是古裝劇,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錯誤的印象,午門斬首就是其中之一。要想了解真正的古代一些風俗習慣,還是需要去翻閱正史。
『玖』 故宮的午門坐落於故宮的哪裡
午門坐落於故宮的南面。
午門(Meridian Gate)是紫禁城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通高37.95米,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朝順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慶六年(1801年)再修。
午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其前有端門、天安門(皇城正門)、大清門,其後有太和門。
『拾』 午門在乾清宮的,哪邊
午門在乾清宮的南邊。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
乾清宮,內廷後三宮,位於紫禁城內廷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