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大學學生有多少人啊大約每個年級,每個班呢
北京大學一共兩萬久左右 一個班二十至三十人
⑵ 北京大學有多少人
北京大學位於京城西郊,佔地2661581平方米(3992.277畝)。學校現教職工16073人,29617名各類在校學生。現有199個博士點、221個碩士點、100個本科專業,以及覆蓋139個專業的35個博士後流動站。北京大學擁有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科院院士及國家重點學科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數量均居全國高校之首。現任校黨委書記閔維方教授、校長許智宏院士。
清華大學
學院 13
系 54
本科專業 60
第二學位專業 1
國家重點學科 49
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 26
博士學位授權點 128
碩士學位授權點 170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7
教職工人數 7777
正高級職務 1304
副高級職務 1829
教師 2902
中國科學院院士 35
中國工程院院士 31
在崗博士生指導教師 851
博士後在站人員 860
在學學生人數 32152
本科生 13709
其中第二學士學位生 30
碩士生 13446
學術學位 6467
專業學位 6979
博士生 4997
外國留學生(含進修生) 1761
港澳台學生 289
實驗室 171
國家實驗室(籌) 1
國家重點實驗室 11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4
校園面積(公頃) 405.5
建築面積(萬平方米) 249.6
⑶ 清華北大每屆大概招收多少人
三千多人。
北大2017年的本科錄取人數為3362人,清華2017年本科的錄取人數為3261。由於北大清華每年招生的人數基本穩定,即便有所變化,變動也不大,2018年兩校招收的本科生總人數也就大致3300~3400人之間。
2017年,北大清華在北京的錄取率最高,為0.91%,錄取人數也最多,分別為257和296人,而在雲南的錄取率最低,為0.06%,錄取人數自然也相對較少,分別為38人和61人;而錄取人數最少的是海南,分別為24人和25人。
(3)北京大學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根據最新的調查報告可以顯示,清華在世界大學的排名是第16位,而北大排名在22位。而且對於清華北大的報考的說法也有一定的不對,不是說文科是北大的強項,理科是清華的強項。北大其實是文理兼備的,理科的錄取分數也是非常高的。清華更是注重於工科,所以應該說是文理考北大,工科上清華。
清華Sci論文有1萬多篇,北大有9000多篇排在全國第四,從這一點看,兩所學校的相差也不是特別的大。而且兩所學校的科研實力也是不相上下難分伯仲的。所以這么多年以來對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誰的實力更加厲害,一直沒有一個定論。兩所學校一直以來都是相愛相殺,互相競爭的。
⑷ 北京大學共有多少人
這位朋友,北京大學目前在校生信息:
北京大學現有普通本科學生14465人、碩士生10031人、博士生5088人。
資料來源:http://xuexiao.liuxue86.com/xuexiao/1/zaixiao
請採納,謝謝支持!
⑸ 清華和北大一共有在校生多少人
一個大學差不多就一萬多人,兩個大學至少有三萬多人。別只是估算。
⑹ 北京大學在校人數
1、北京大學現有普通本科學生14465人、碩士生10031人、博士生5088人。
2、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誕生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最早以「大學」身份及名稱而建立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制,並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農科、醫科等大學學科,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⑺ 北大每年招收新生多少人
2021年,北大共錄取4402名本科新生,其中年齡最小的新生出生於2006年,今年剛滿15周歲。今年,北大校本部錄取本科新生3003人(其中港澳台學生72人),他們分別來自全國959所中學;同時錄取了來自海外40個國家和地區的388名留學生,以及101名軟體工程第二學士學位學生。醫學部共錄取本科新生865人(其中港澳台學生15人),另錄取了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45名。
北大校本部錄取內地學生中,理工類考生佔比23.1%,文史類考生佔比15.9%,高考綜合改革省份考生(不分文理)佔比61%。男女生比例保持在6:4;錄取的少數民族學生佔比超過11%,包括維吾爾族、彝族、瑤族、布依族、錫伯族、黎族、土族、傣族、侗族、景頗族、達斡爾族、毛南族等29個少數民族。
今年,為了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勝利成果,更好地促進教育公平,北大加大專項政策力度,積極為「寒門」學子拓寬圓夢渠道,北大校本部在全國錄取國家專項計劃189人;「築夢計劃」錄取116人。今年北大校本部共錄取農村戶籍學生442人,占內地學生比例為15.1%,為近年最高。
今年北大「強基計劃」共錄取930人,其中破格入圍並最終錄取學生369人。在五大學科競賽中,獲得全國決賽二等獎(含)以上成績的同學中,有369人通過「強基計劃」錄取到北大。
「從小學起,我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正式接觸數學競賽開始,我才深入了解到數學的博大精深,數論組合里那一個個巧妙的證明都令我不禁贊嘆。也正是在那時,一個數學夢在我的心中紮根。」畢業於河南省鄭州市第一中學的仝本然通過「強基計劃」錄取到北大數學科學學院。他表示,「數學,在我看來,就是一切自然學科中最基本邏輯概念抽象出來的最嚴密完整的體系,它的每一個結論都能讓人感到踏實心安。走進北大數院,我會以更高的標准要求自己。願今日,我以北大為傲;來日,北大以我為榮。待何年歸去,談笑各爭雄。」
⑻ 北大紅樓有多少學生
差不多3萬人
1、北京大學現有普通本科學生14465人、碩士生10031人、博士生5088人。
北京大學(PekingUniversity),簡稱北大,誕生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最早以「大學」身份及名稱而建立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制,並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農科、醫科等大學學科,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⑼ 北京大學有多少個在校學生
北京大學誕生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第一個以「大學」之名創辦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北京大學由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九校聯盟(C9)及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重要成員。
主要院系有:理學部、社會科學部、信息與工程科學部、人文學部、經濟與管理學部、醫學部、跨學科部。
校園分為校本部、醫學部、昌平校區、大興校區、無錫校區和深圳研究生院6個部分,本部又稱燕園,在明清兩代是著名的皇家園林,數百年來,其基本格局與神韻依然存在。
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8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口腔醫學、葯學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5個)
國民經濟學、基礎心理學、英語語言文學、印度語言文學、天體物理、固體地球物理學、構造地質學、通信與信息系統、核技術及應用、環境科學、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內科學(腎病, 心血管病, 血液病)、兒科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外科學(骨外,泌尿外)、婦產科學、眼科學、腫瘤學、運動醫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企業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圖書館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
亞非語言文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9個)
⑽ 北大本科生一屆多少人
2020年,北大共錄取4326名本科新生。其中,北大校本部錄取本科新生2894人,包括內地普通本科生2818人、港澳台學生76人,他們分別來自全國939所中學;同時錄取了來自海外37個國家和地區的396名留學生,以及100名軟體工程第二學士學位學生。北大醫學部共錄取本科新生868人,包括內地普通本科生855人、港澳台學生13人;另錄取了24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68人。
北京大學,簡稱「北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
相關信息:
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現北京)。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自北京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並,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民主思想,是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基地之一。
長期以來,北京大學始終與中國和中國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1904年,京師大學堂管學大臣改為總理學務大臣,負責統轄全國學務,並另設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專管京師大學堂事宜。京師大學堂統轄全國教育的職能因此分離,成為單純的高等學校。
同年,進士館開學,招收了中國歷史上的最後兩屆科舉進士,即癸卯科(1903年)進士80餘名和甲辰科(1904年)進士30餘名入學。並選派首批47名學生出國留學,開中國高校派遣留學生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