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寺廟
通教寺
通教寺位於北京市東直門內針線胡同的尼僧寺廟,它的歷史可追溯到明代。它最早為明代一太監創建,清代明改建為尼寺,更名為「通教禪林」。1942年,開慧勝雨對該寺進行了擴建。將山門改為坐西朝東,又遷移寺廟周圍的居民,廟區擴大到4畝多地,還將廟更名為「通教寺」。
乘車線路:地鐵東直門站下車,或413、815路公交車
❷ 北京德勝門瓮城真武廟與護城河在明朝時有什麼歷史
明代時,在德勝門箭樓的瓮城北邊正中,曾建造了一座純正的道家廟宇,名叫"真武廟"。這座廟有些與眾不同,其他城樓的廟當時都是建在城樓的兩側,而這座真武廟卻是建在德勝門箭樓底下的正中間。
"真武"又稱"真武帝",原本是道教所奉的神,而且他曾經在眾神里的身份也極為一般。相傳,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表示他們當時建立的王朝是符合天意的,於是就把太上老君李耳奉祀為他們李氏的祖先,說太上老君是他們一家的始祖。
到了宋朝,宋太祖趙匡胤曾經附會說,他們趙家的始祖是真武大帝,因為真武帝姓趙,叫趙宣朗,而宋王朝也姓趙。
所以,宋真宗趙恆後來也仿效唐代時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倆奉祀太上老君的做法,詔封真武帝為"真武靈應真君",並開始全力推崇真武帝,從此,真武大帝的身份一下子就高了起來。
元朝時候,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又加封真武帝為"光聖仁威玄天上帝"。真武帝從此一躍而成為北方身份地位最高的天神了。
到了明朝時,明成祖朱棣也曾一度抬高真武帝,以借其美化自己。明成祖做皇帝之前是燕王,他是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奪取的皇位。
據說,朱棣打了4年仗,幾乎沒打過敗仗,一直打到南京奪取了帝位,所以他做了皇上之後,把真武神加封為"北極"、"鎮天"、"真武"、"懸天"和"上地"等,並且在全國各地,包括在他的皇宮里邊都修建了大大小小的真武廟。
在德勝門瓮城的真武廟中,奉祀有一位頦下三綹長髯、披發黑衣、腰佩寶劍、腳踏龜蛇的"真武大帝"神像。相傳當時在德勝門瓮城和安定門瓮城建真武廟,是因為人們當時覺得讓"真武大帝"看守京城北大門,比關老爺更可靠。
在當時,德勝門的這座真武廟,比多數城門廟宇都大,廟內的正門兩側各有鍾、鼓樓一座,還有幾間亭閣和道士的住房。
真武廟前的椿樹俊秀挺拔,整個環境十分迷人。樹叢灌木掩映著"之"字形台階和瓮城的雉堞。德勝門瓮城景緻秀麗、恬靜宜人,是其他瓮城所不能企及的。
古代的城防體系有城牆就必有護城河。北京的護城河有上源,有流向,護城河水是流動的,是京城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為護城河上建有許多閘、壩,以調節水量,控制流速,所以有時護城河水的流速較大,相應的該段護城河水深面寬,河流往北側通常還會連著一片大葦塘。
北京北面的護城河從西向東流經德勝門箭樓西側的松林閘。河水流到箭樓下,沖擊粗壯的橋樁,發出巨大的轟鳴聲。松林閘下水平如鏡,一到台階,河水如脫韁野馬急沖而下,形成德勝門箭樓下一道水景。
那時候,德勝門作為"軍門",守備器械的種類很多,所以城內外兵械商人雲集。在後來的德勝門外冰窖口胡同內,曾經還有一個兵器行會所建的弓箭胡同,又稱"弓箭會館",相傳該會館當時就是專營各類弓箭的。
在明朝嘉靖年間和萬曆年間,德勝門曾兩度大修,其格局規模仍然保持了之前的原貌。1628年,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親統大軍征討明朝。清太宗一行入洪山口,克遵化城,很快就由薊州直抵北京,駐營城北土城關之東,直抵德勝門。
後來,清太宗率諸貝勒王子圍繞北京城探視,許多貝勒王子當即積極請戰攻城。但清太宗深思熟慮之後下詔說,"朕仰承天眷,攻城必克。但所慮者倘失我一二良將,即得百城亦不足喜"。
所以,鑒於北京皇城當時城防的嚴密,清軍打消了立即攻城的念頭,移駐南海子,許諾與明王朝議和,並由山海關班師。
1630年,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以為攻打北京城的條件已經相當成熟,便再次率兵前往,豈料他在與明軍在德勝門經過一番激戰後最終敗走。
實際上,也有史書記載說,"德勝"兩字的意思不是打勝仗的"得勝",主要是說"道德超出別人,表明以德取勝,所以有了這個城門"。
在清朝時,德勝門有重兵把守,派章京2員,驍騎校4員,馬軍200名,由正黃旗管轄。清朝士兵們進德勝門時還要高唱"得勝歌"。傳說後來的單弦"八角鼓"就是由當時的"得勝歌"演繹而來。
1679年,北京大地震,德勝門毀壞嚴重,曾落架重修。在乾隆年間,德勝門曾再度重修,並在瓮城內西側立了一通"祈雪御制碑",人稱"德勝祈雪"。
此碑在北京的歷史上非常有名,德勝門除去在歷史上享有軍事要塞的盛譽外,"祈雪御制碑"的碑文因乾隆皇帝親筆書寫,名聲大震,更是與京城的其他八門爭雄。
1778年,由於天大旱,許多地方顆粒無收。這一年末,乾隆皇帝北行祭明陵,到德勝門處喜逢大雪紛飛,龍顏大悅,於是作御詩立"祈雪"碑碣一通,以謝天公作美,並建有黃頂碑樓。碑之高大,令其他諸門的石刻難以比擬,故人稱:"德勝祈雪",或稱"御碑亭"。
碑刻"祈雪詩"詩文道:春祀還宮內,路徑德勝門。
文皇緬高祖,渺已實無孫。
力取權弗取,德尊果是尊。
微塵郊外有,望雨復心存。
此外,碑刻還附有乾隆皇帝關於祈雪詩的部分原注,如"春祀還宮內"原註:我朝定製二月朔日坤寧宮大祈,神先期自御園還宮,每年如此。
"望雨復心存"原註:京師立冬,臘雪微沾,今歲上元前一日,得雪不成分寸。今日途間覺有輕塵,雖土脈尚潤,而早已心存望雨矣。
御碑亭為重檐黃色琉璃瓦所覆,做工特別精細。乾隆皇帝御筆碑文,字跡宛然在目。當時,在北京皇城的各城瓮內只有德勝門有石碣,蓋也奇異。
高大的"德勝祈雪"御碑亭、矮矮的花牆、濃密的椿樹和錯落有致的梯子牆,構成了當時德勝門瓮城內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另外,"德勝祈雪"碑緊靠當年的"同興德"煤棧西側,而當時,"同興德"因生意日益興隆,每到逢年過節必帶頭去"德勝祈雪"碑亭內擺放供品,以謝皇恩浩盪。
所以,"德勝祈雪"碑與"阜成梅花"、"崇文鐵龜"、"西直水紋"和"朝陽谷穗"等鎮門之物譽滿京城。往來客商、行旅見此碑無不下馬拜閱。
❸ 真武廟的介紹
深澤真武廟在當地稱為北極台,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縣城北城牆正中,始建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為四稜台形巨型土台,環四周磚砌。其基座約2160平方米,頂檯面積約1600平方米,台高14米,分三組,計45級台階,台上建 真武大殿,供奉北極紫薇星大帝。正殿三間,側殿東西各二間,殿前建有鍾樓、鼓樓。深澤城原只有東、南、西三門。北面無門。時嘉靖年間,大同人李承式做深澤令,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北城牆中部構築土台,凡數月而成,因其位於城之北,又可登高觀北極,准東西,故稱此台為北極台。台高四丈余,台基圍50餘丈。此台建成,為深澤至高點,撿拾拎衣登台者絡繹不絕,憑高遠望,田疇遼闊,村落參差,四方萬景無不在目。 土台修成,又在台上構木為閣,建真武廟(真武者,相傳為北方之神,能真正越海飛空,威鎮北國)。其廟朱梁綠瓦,檐牙高啄,使台上頓然生輝。 台下又鑿池引泉,環植楊柳,使之成為一邑勝景。鄉中父老稱北極台系一邑之文明,關一縣之科舉。
❹ 北京的著名道觀都有哪些
1、北京白雲觀
白雲觀位於北京西城區西便門外白雲觀街道。始建於唐,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聖地,名天長觀。金世宗時,引大加擴建,更名十方大天長觀,金末重建為太極宮。
參考資料:網路-道觀
❺ 真武廟屬於哪兒管轄
真武廟
北京市房山區廟宇
更多義項
更多圖片(1張)
真武廟位於房山區佛子庄鄉(距北京市中心 62公里)。始建於明代,距今已500多年。真武廟為三進院落,兩座大殿,分別供奉真武大帝、碧霞元君。另有四座配殿、兩座鍾樓、兩座陪樓以及十幾間山房,總建築面積三千平方米。真武廟是方圓幾十個村莊的中心廟宇,香火極盛,名揚遐邇。因道觀很有靈性,且主殿供奉真武大帝,被道教內部譽為北方「小武當」。
分享
現狀
真武廟(亦即玄武廟,昌平區),位於北京回龍觀黃土東村,該廟創建於明末清初,歷史上遊人香客雲集,香火很盛,現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昌平區保留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廟內現存前殿、後殿及左右配殿等。大殿主供真武大帝,披發跣足,端坐於殿堂之上,旁邊塑有金童、玉女。殿前有三腳龍爪紫銅香爐一座,前殿有兩位護衛大神,左側塑威武的青龍神像,右側塑勇猛的白虎神像。真武廟現為全國道教重點開放的免費宮觀。
❻ 北京有哪些大的寺廟
1、紅螺寺
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城北5公里的紅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區55公里,景區總面積800公頃,國家AAAA級旅遊區。
紅螺寺始建於東晉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明正統年間易名「護國資福禪寺」,因紅螺仙女的美妙的傳說,俗稱「紅螺寺」)。
紅螺寺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它背倚紅螺山,南照紅螺湖,山環水繞,林木豐茂,古樹參天。紅螺寺處於紅螺山山前的千畝蒼翠的古松林之中,形成一幅「碧波藏古剎」的優美的畫卷。
2、大鍾寺
大鍾寺原名覺生寺。位於海淀區北三環路聯想橋北側,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大鍾寺本為皇家佛教寺廟,於1985年辟為古鍾博物館,館內展示中、外古代鍾鈴共400多件。
大鍾寺在1996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式成為受國家保護的古跡。
3、白雲觀
白雲觀位於北京西城區西便門外白雲觀街道。始建於唐,為唐玄宗奉祀老子之聖地,名天長觀。金世宗時,引大加擴建,更名十方大天長觀,金末重建為太極宮。
白雲觀內收藏著大量的珍貴文物,最著名的有「三寶」:明版《正統道藏》、唐石雕老子坐像及元大書法家趙孟頫的《松雪道德經》石刻和《陰符經》附刻。
4、真武廟
位於房山區佛子庄鄉(距北京市中心 62公里)。始建於明代,距今已500多年。真武廟為三進院落,兩座大殿,分別供奉真武大帝、碧霞元君。
另有四座配殿、兩座、兩座陪樓以及十幾間山房,總建築面積三千平方米。真武廟是方圓幾十鍾樓個村莊的中心廟宇,香火極盛,名揚遐邇。因道觀很有靈性,且主殿供奉真武大帝,被道教內部譽為北方「小武當」。
5、碧雲寺
位於北京海淀區香山公園北側,西山余脈聚寶山東麓,是一組布局緊湊、保存完好的園林式寺廟。創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後經明、清擴建。
寺院坐西朝東,依山勢而建造。整個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進院落為主體,南北各配一組院落,院落採用各自封閉建築手法,層層殿堂依山疊起,三百多級階梯式地勢而形成的特殊布局。
❼ 北京的真武廟,真的有廟么我怎麼才能找到
真武廟的廟早沒了。只留下了真武家園、真武飯店等等···
附近還有個天寧寺,這個寺是真的有。不過叫它「寺」有點兒不確切,應該叫「庵」才對。裡面還有個實心寶塔,常有信徒圍著塔順時針繞圈。誰知道這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