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參觀北大和清華,規定要哪個門進的
北京大學:校外人員可持本人身份證或護照在東側門(地鐵四號線北京大學東門站A口向西)排隊,登記入校。每日准許登記入校的時段是:8時30分至11時30分和14時至17時,登記入校不收取任何費用。
(1)北京大學哪個門可以進擴展閱讀:
兩校簡介
北京大學: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
清華大學: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㈡ 北京大學能進去參觀嗎
北京大學能進去參觀。
暑假期間每人有1次預約機會,預約成功後需要更改行程的,可以先取消預約,而後重新申請。
1.校園參觀開放時間分為兩個時段,分別是8:30—11:00與14:00—16:30。
2.校園入口:北京大學東側門是放行個人入校參觀的指定通道,位置在地鐵4號線北京大學東門站A口西北,其它校門不能通行。
3.所有參觀人員均需攜帶身份證(無身份證兒童請攜帶戶口本),以便核對信息入校。入校時,將採取實名制驗證及人臉識別相結合的模式核對放行,若一致方可准入參觀,預約名額轉讓無效。
(2)北京大學哪個門可以進擴展閱讀
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1952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並自北京城內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並,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科學、民主思想,是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基地之一。長期以來,北京大學始終與中國和中國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恰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則,而大學之所以為大也。」
㈢ 北大的正門是哪個
西邊那個,是正門,正門的意思就是有大型活動或者比較重要的人都經過的,其他人來了也大多會合影留念的地方,很復古那個,很多地方可以看到那個牌子。
然後東門和東南門都是交通比較方便,但是並不是正門,雖然大一點。
㈣ 北大正門是哪個門
北大正門是西二門,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頤和園路5號。
拓展資料:
「一進西校門,半畝方塘,一個石橋。我來的時候還有水,從(橋)底下冒下出來,那個時候看見真是心裡高興啊,一進來以後想起一首朱熹的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對於北大而言,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或者將來,西校門的地位都是極為重要的。西校門作為燕園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已經成為北大形象的重要代表,也是人們認識北大的重要窗口。如今的西校門已經不單單是師生進出的校園大門,而是已經演變為北大的象徵,蘊含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內容;進入西門,就進入了北大這塊精神的聖地,登上了這座神聖的學術殿堂。
㈤ 北大哪個門可以進
東門、東南門、西門、南門都可以,小西門不可以(因為比較小車過不去)。
不過一般除了旅遊車,北大師生的車(包括打的計程車)以外,別的車應該是不可以隨便進的吧。
㈥ 參觀北大和清華,規定要哪個門進的
1.清華大學:清華大學西門參觀專用通道進校,西門出校,未經批准禁止從其他校門進校。
清華大學校園參觀管理公告
為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科研和生活秩序,規范校園參觀活動,經2017年7月12日清華大學校園綜合治理委員會審議通過,特發布此公告。
一、清華大學為重要的教學科研單位,非旅遊景點,不向任何機構和個人收取參觀費用。
二、學校保衛處為校園參觀的統籌管理部門,並具體負責校門管理、校園秩序維護,其它相關職能部門分工負責共同做好校園參觀管理工作。
三、校園參觀開放時間為雙休日、法定節假日及學校寒暑假(具體日期見學校公告)。寒暑假集中開放期間,每周一不對外開放。如遇校內有重要活動或極端天氣(如雨雪、大風、高溫、霧霾等),暫停校園參觀。開放日入校時間為上午8:30,下午13:30;上下午截止時間根據每日進校參觀總人數動態調整。
四、參觀人員須持本人有效證件,並接受安全檢查,原則上從清華大學西門參觀專用通道進校,西門出校,未經批准禁止從其他校門進校。為保證教學科研活動正常進行,校園分為開放區域和非開放區域。非開放區域不對參觀人員開放。
五、參觀人員須遵守社會公德,愛護校園環境,遵守校園管理相關規定,不幹擾學校正常教學、科研和生活秩序。
六、禁止各類車輛違規攬客、非法經營,禁止商販兜售紀念品等各類商品;禁止任何機構和個人違規帶人進校參觀。
㈦ 北京大學的正門是哪個門為什麼有的人說是東門有的人說是西門到底是哪個門
北大正門是西二門,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5號。
西校門在燕京大學時期是燕園的唯一正門,當時門正中懸掛著由蔡元培先生手書的「燕京大學」四字匾額。1952年,北京大學遷入燕園以後,門正中也換上了「北京大學」的匾額。「北京大學」四字是根據毛澤東主席在1950年給北大校徽親筆題字放大而成的,與紅色的校門渾然一體。
(7)北京大學哪個門可以進擴展閱讀:
對於北大而言,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今天或者將來,西校門的地位都是極為重要的。西校門作為燕園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已經成為北大形象的重要代表,也是人們認識北大的重要窗口。
如今的西校門已經不單單是師生進出的校園大門,而是已經演變為北大的象徵,蘊含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內容;進入西門,就進入了北大這塊精神的聖地,登上了這座神聖的學術殿堂。
㈧ 參觀北大從哪個門進
北大有很多門,一般遊客都是從正西門進,喜歡在那拍照。南門離中關村近,東門離北大東門地鐵口近。
㈨ 北京大學正門是哪個門
北京大學的正門是西校門。
北京大學西校門是1952年北京大學與燕京大學合並成為新的北京大學之前,燕京大學主校門。由燕京大學校友於1926年集資修建,所以又稱為校友門。西校門坐東朝西,為古典三開朱漆宮門建築,高不過七八米,風格古樸、庄嚴典雅,與頤和園東宮門相似,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校門兩側有兩頭石獅。
(9)北京大學哪個門可以進擴展閱讀
北大正門向西的由來:
1919年,在新任校長司徒雷登著手籌備建設新校園之時,五四運動正在全國上下掀起新文化運動的浪潮,民族情緒空前高漲,庚子之變後痛定思痛的教會大學,衷心希望學校能夠以中國樣式建造。他們請來了有志於在這方面有所建樹的墨菲擔任新校園的總設計師。
在1920年燕園的設計中,墨菲傾注了更多的熱情。他的雄心是使燕園「成為僅次於北京紫禁城的建築傑作」。新校址的位置尚未選定,墨菲就來到了北京,和燕大校方定下了第一個詳細的規劃設計方案。
在這個方案中,校園以長方形的院落次第展開,這種布局方式既能夠輕松地被西方人理解,同時也深深地刻著中國紫禁城嚴謹宏大的印記。沿主軸線布置了主校門、主體建築圖書館-行政樓、基督教青年會館、醫務樓最後以一座高聳的寶塔收束。
墨菲對西向如此鍾情,是他作為一個西方人來自文化深處的記憶。在西方,教堂的入口多設在西側,信徒從西面進入,面向東側的聖壇。作為燕大教育者的傳教士們,恐怕在潛意識中都懷有教堂東西向空間的記憶。
所以,玉泉山塔確實是一個令墨菲喜出望外的發現,它不僅給了校園面向西山道德優美風景,還在冥冥之中成就了燕大作為一所教會學校的宗教理想。
㈩ 北京大學哪一個門可以進
北大東南門是指定遊客入口,在其他門都會被保安攔住並要求到東南門登記身份證進入。
拓展資料:
1.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誕生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最早以「大學」之名創辦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國最早的現代學制,開創了中國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農科、醫科等大學學科,是近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2. 1912年5月3日,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校,嚴復為首任校長 。1917年,蔡元培出任校長,「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把北大辦成全國學術和思想中心,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中心、五四運動策源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大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不久遷往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10月在北平復學。
3. 北大由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重點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九校聯盟 、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重要成員。
4. 截至2017年3月,學校共有實驗室157個,國家實驗室(籌)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8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6個,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2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6個,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6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3個,232個各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