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什麼時候成為都城
擴展閱讀
現在杭州做什麼前景好 2025-05-23 03:16:37

北京什麼時候成為都城

發布時間: 2022-05-26 12:33:40

1. 北京什麼時候成為首都

還有從明朝開始,北京作為了中國的首都。那個傳統是朱棣留下的。永樂皇帝是個好皇帝,因為當時北方戰亂嚴重,挨著蒙古。所以,「天子守國門」,對北方的政局穩定和安定團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經過明清兩代的建設,北京已經具有了相當的規模了。但是,但是的國民政府因為他的統治中心在南方,也因為南方的經濟較北方發達,所以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但是,有人說,南京沒有「王氣」,歷代在南京定都的朝代都沒長久,蔣介石也證明了這個傳說。呵呵...
1949年,解放戰爭勝利,人民解放軍進入當時的北平城,中央軍委也隨之進入。
1949年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召開,當時對於首都的提議很多:
1、延安。理由是延安是我黨的老根據地。
2、哈爾濱。這是我們解放的比較大的城市之一,有著相當好的工業基礎。李濟深等民主人士初到解放區就一直在哈爾濱。而且,與當時的蘇聯聯系緊密。
3、西安。古都,有特色。
4、南京。這是一個政治形象的問題,考慮到安全因素,未得到多數人的贊同。
5、北平。這是大多數的意見。而且,很快就得到大多數代表的同意。於是,決定定都北平,並改名北京!

2. 歷史上從什麼時候開始定都北京的

1949年9月27日。

1949年9月27日,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出席會議代表623人,一致舉手通過定都北平,並自當天起正式改北平為北京。

兩個月後,北京市的第一屆人民政府誕生了。從某種角度說,這本不是第一屆市政府。1949年元旦,北平市軍管會和政府正式宣告成立,那才是中共領導下的北平的第一屆政府。

(2)北京什麼時候成為都城擴展閱讀

人民政協誕生的偉大歷史意義在於:

首先,它標志著中國愛國統一戰線和全國人民革命大團結在組織上的最後形成,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主要機構從此產生。

其次,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奠基,為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作了全面的准備。

第三,人民政協這一組織形式體現了中華民族和衷共濟,兼收並蓄的傳統精神,它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一個光輝典範,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

3. 從古至今北京有幾次被定為都城

歷史上定都北京的朝代只有三個:(1)元朝。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第二年定都於大都(今北京)。(2)明朝。明成祖朱棣登上帝位後,為了加強北方的軍事防禦力量,1417年開始營建北京,花了三年多時間完工,公元1421年遷都至北京。(3)清朝。公元1644年,明王朝被農民軍推翻。清軍入關後,清王朝開始統治全國,隨即遷都北京。

4. 北京歷史上幾次被定為首都

北京是燕、前燕、遼、金、元、明、清和新中國8代的首都

[北京是中國七大古都(西安、洛陽、開封、杭州、南京、北京、安陽)之一,也是世界聞名的至今仍保存比較完整的古老都市。北京作為全中國的統一政治中心雖然只有700餘年的歷史,但是作為一個古老城市,以及區域性的方國都邑來說,則至少有3000餘年的歷史了。北京在古代稱薊城,先秦時期曾是燕國都城;秦為廣陽郡治所;西漢先後為燕國、幽州燕郡、廣陽國、廣陽郡治所;王莽時改廣陽國為廣有郡、薊縣為伐戎,薊城仍為治所。東漢建武十三年(37年)省廣陽國並於上谷郡,和帝永元八年(96年)復置廣陽郡,薊城又恢復為廣陽郡治所。自曹魏以下,薊城或為幽州燕郡治所,或為燕國治所。十六國時期,前燕鮮卑慕容儁還曾一度在此建都6年(352—357年)。隋大業三年(607年)廢幽州為涿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復改為幽州,治所均仍在薊城。唐代,薊城又稱幽州城。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廢幽州為范陽郡,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范陽郡為幽州,薊城仍先後為郡、州治所。遼會同元年(938年)升幽州為南京,建為陪都,又稱燕京,薊城則稱南京城或燕京城。金朝滅遼以後,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在遼南京城的基礎上,擴展其東、西、南三面,次年竣工。貞元元年(1153年),改燕京為中都,遷都於中都城。元朝滅金以後,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二月決定以金中都城東北的原遼、金離宮為中心,修築新城,次年(1267年)正月興工。至元九年(1272年)命名為大都,定為京師。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大都城基本竣工,歷時18年。明初改元大都為北平。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改北平名北京,為陪都。永樂十八年(1420年)以北京為京師,宣布遷都。清朝也將北京定為都城(1644年9月)。建國後,北京又作為首都出現在東方古國-中國。]

5. 北京第一次作為首都的時間(朝代)

北京第一次作為首都的時間是在元朝時期。

大蒙古國成吉思汗麾下大將木華黎於嘉定八年攻下北京,遂設置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稱中都路大興府。

至元九年,中都大興府正式改名為大都路,也就是元大都。元大都成為全中國的交通中心,北到嶺北行省,東到奴兒干都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從這一時期起,北京成為中國的首都。

(5)北京什麼時候成為都城擴展閱讀:

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38%。

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北京西部為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為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最高的山峰為京西門頭溝區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最低的地面為通州區東南邊界。

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

6. 北京是什麼時候開始就成首都了

北京從春秋中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開始,就是燕國的首都,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國被強大的秦國所滅,當時北京叫做薊城,薊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據考古學家考證,當年的薊城就在現北京城區的西南部。公元938年,薊城成為遼的陪都。金於1153年遷都燕京,改名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領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東北郊築建新城。四年後這位首領即在興建中的都城內登上皇帝的寶座,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元朝。從此,北京取代了長安、洛陽、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並延續到明、清兩代。1911年10月10日,中國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潰亡,北京作為帝都的歷史到此結束。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成為新生的共和國的首都,古城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

7. 北京在哪些朝代作為過都城

北京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作為燕國都城的最早記載見於《史記》,到元、明、清三代,北京成為國都,是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北京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而這些人文古跡更是薈萃中華文化之精髓,集中華厚重底蘊之大成。宏偉的萬里長城和規模宏大的紫禁城聞名世界;頤和園、北海、香山等皇家園林的優美景緻和瑰麗建築更是令人留連忘返。而其自然風景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名山、森林、草原、溶洞、溫泉、河湖不一而足。現代化的標志摩天大廈更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北京這個古老的城市正以其新生的活力、獨特的魅力向世界發出邀請函。

北京故宮

8. 北京是從什麼時候被作為都城

北京,位於華北大平原的西北邊緣,地處平原與山地交界地帶,西、北部群山環抱,東南一帶古代為大片沼澤,後形成沖積平原。它的西南角接近太行山下,是通向華北平原的門戶;北部為燕山余脈,西北和東北可通過南口及古北口等山谷通往內蒙古高原和松遼大平原。雄偉險要的地理環境,使之成為天然的軍事要地。

古稱北京為「燕」和「薊」,司馬遷在《史記》中就有周武王封召公於燕的記載,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春秋戰國時期,薊城是「戰國七雄」

之一的燕國的都城。從秦漢到隋唐,它一直都是軍事重鎮,也是漢族和少數民族進行貿易的大都會,雖然地名更改多次,但城市的基本地理位置變動不大。

遼代稱北京為「南京」,也稱「燕京」,以之作為遼國的陪都,但北京真正成為都城,是在金朝。

金滅遼之後約30年,於貞元元年(1153年),正式將都城從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遷到北京,改稱「中都」。這是北京從軍事重鎮和貿易中心成為政治中心的轉折點,此後,元、明、清三代均以北京為首都。

金中都是在遼南京城的舊址上擴建而成的,其位置在今北京城的南部,俯瞰近似正方形,周長約15公里,每邊各有三座城門。皇帝居住的宮城位於城內中部偏西南處,呈規整的長方形。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又在城東北郊建立了離宮——大寧宮(其中心部位,在今北海公園瓊華島和團城一帶)。

9. 北京最早被定為都城是在什麼朝代

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北京一直是中國北方重鎮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又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國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10. 北京是什麼時候被定為中國首都的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更名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