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北京知識 » 北京政法大學在哪裡

北京政法大學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6-05 18:15:23

㈠ 中國政法大學位於北京哪個

這所大學的主校區是在北京的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但是也有昌平校區的府學路27號。

㈡ 中國政法大學地址在哪裡

可以直接通過地圖上找出來,在地圖上輸入這個地址,系統自動回復你,就能看到在哪裡了。

㈢ 中國政法大學在哪裡個城市

中國政法大學在北京昌平區

㈣ 中國政法大學在哪兒

你好同學,中國政法大學目前有兩個校區,本科校區在北京市昌平區,研究生校區在北京市海淀區,如果你想了解中國政法大學法學考研情況可以私信或留言討論哦

㈤ 中國政法大學所在地在哪裡

中國政法大學位於中國的首都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法學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文學、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多個學科門類協調發展、具有鮮明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分為兩個校區,海淀校區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昌平校區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府學路27號。

㈥ 中國政法大學在哪啊

中國政法大學位於北京市,現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學科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等學科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學校還是「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2011計劃」和「111計劃」(高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直屬於國家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正致力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中國政法大學學科建設情況。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論經濟學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哲學、應用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為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其中,法學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政治學為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

證據科學入選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建設名單。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9個一級學科參評並全部上榜,其中法學進入A+檔。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政法大學——學校簡介

㈦ 北京政法大學校址在啥地方,從火車站做幾路車到

海淀校區100088 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25號、昌平校區102249 北京市昌平區府學路27號

中國政法大學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四校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學院。1954年,學校遷址至學院路;1960年成為國家確定的全國重點高校;文革中學校停辦,1978年復辦;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幹校合並,組建成立中國政法大學;1985年學校開辟昌平校區。

北京有五個火車站1、北京站2、北京東站3、北京西站4、北京南站5、北京北站

以北京站至海淀校區,

公交線路:地鐵2號線 → 地鐵13號線 → 專168路,全程約15.6公里

1、從北京站步行約500米,到達北京站

2、乘坐地鐵2號線,經過9站, 到達西直門站

3、步行約400米,換乘地鐵13號線

4、乘坐地鐵13號線,經過1站, 到達大鍾寺站

5、步行約190米,到達地鐵大鍾寺站

6、乘坐專168路,經過2站, 到達薊門橋南站

7、步行約90米,到達中國政法大學(海淀...

㈧ 中國政法大學在哪

中國政法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簡稱「法大」,位於北京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 ,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為「立格聯盟」成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政治學和法學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等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四校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學院。

1954年,學校遷址至學院路;1960年成為國家確定的全國重點高校;文革中學校停辦,1978年復辦;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幹校合並,組建成立中國政法大學;1985年學校開辟昌平校區。

截至2022年3月,中國政法大學設有昌平校區、海淀校區,教學行政用房共計173722平方米,館藏紙質文獻達246.6萬冊;學校下設19個教學單位、26個本科專業,擁有3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和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校現有在校生18143人,其中內地本科生9719人,內地研究生7642人,港澳台僑及外國留學生782人;教學科研崗教師119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