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湖鄉的鄉鎮概況
大湖鄉位於閩侯縣北部山區,南接白沙鎮,西鄰洋里鄉,北連廷坪鄉,東和羅源縣霍口鄉、福州市晉安區日溪鄉以及市農墾系統管轄的江洋農場交界,鄉政府所在地距福州67公里,是全縣唯一的老區基點鄉,總面積28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70米,森林覆蓋率達76%。轄36個黨支部(黨員931人),23個行政村(含一個畲族民族村),126個自然村,人口3.48萬,其中畲族400多人。境內唐代枯木庵樹腹碑享譽全國,雪峰山、馬嵐山、石牛山三山鍾靈,雪溪、寶溪雙溪毓秀,孕育出一方淳樸民風。長期以來,大湖人民以傳統的糧菜作物和林竹種植作為經濟支柱,在這片含3.1萬畝耕地、30.8萬畝林地的土地上,勤勞致富,建設家鄉。
境內古有百畝大湖,稱「大湖洋」(《三山志》),鄉因而得名。宋為侯官縣永安鄉嘉祥東里、嘉祥西里,懷安縣同樂東鄉施化里。元、明時一部分屬侯官永安鄉二十八都、二十九都、三十都、三十二都、三十三都,一部分屬懷安縣之都(具體不詳)。清時分屬侯官永安鄉二十八都、二十九都、三十都、三十二都、三十三都和同樂東鄉的五十三都、五十四都。雍正十三年(1735年)侯官縣丞駐此,清末屬大湖區。民國29年屬第六區,民國31年屬大湖區,民國34年為大湖鄉,民國37年為大湖鄉、雙大鄉,均屬大湖區。民國38年9月屬第九區,1956年4月為雪峰區,1958年5月設鄉,9月成立大湖人民公社。1962年10月恢復區建制,1964年9月撤區為社,1984年7月撤銷公社,恢復鄉建制,至90年代不變。
㈡ 福州到閩侯大湖鄉途徑哪些地方要具體
福州西客站-甘蔗-白沙-梧桐下-大慕溪-珍山-大坪-馬乾-郎官-大湖鄉鎮府
㈢ (急~高分求助)福州市區怎麼到閩侯大湖鄉的茶萍村
大湖挺遠的快到雪峰寺了,你可以到西客站乘中巴車到大湖,19元/全票,到茶萍時你可以叫賣票的告訴提醒一下你下車!
希望可以幫上點忙!
㈣ 想知道:福州市 從三盛國際公園到大湖鄉怎麼坐公交
果你坐公共汽車,無論是坐在站下車即到,你可以玩到大學城總閩運正常播放汽車北站的約50,我不知道多少便宜南站5。
巴士,巴士直接到正常,你需要換車,特別是,你必須看站牌,我忘了一點坐下來,在老校區在正常的蒼山,像20或汽車北站你可以乘坐校車或43路車可以正常新區(康科德區)
55路直接到醫生在大學城的公交車坐,如果你坐55路到終端直接打開48個站48正常
南站公交還不是很清楚的。我個人建議還是打
㈤ 福州市獼猴縣大湖鄉大坪村
http://ke..com/view/613477.htm
http://www.xzqh.org/quhua/35fj/0121mh.htm
閩侯縣大湖鄉大坪村離福州有60公里左右。
㈥ 閩侯縣洋里鄉,大湖鄉,延坪鄉哪個鄉離福州市區比較近
大湖鄉最近
㈦ 閩侯縣大湖鄉牆坪村橋下村梧桐里石牛山好地方
梧桐里村位於福建省閩侯縣大湖鄉牆坪村,其村所屬自然村,梧桐里自然村與橋下自然村同宗,兩村共有三千多人,陳姓,輩分字:宗-顯-親-揚(金)-名(學)-端(可)-宜...梧桐里人傑地靈,是革命老區根據地,游擊隊隊員有陳親宜.陳親發.陳親金.陳親流.村中群山圍繞,其有千年古樹,百年老房,奇妙的古廟,溪中魚兒烏龜娃娃魚繁多,山中野生眾多,風景優美,夏天是個避暑的好地方.夏天到梧桐里避暑還可以種菜`釣魚`遊玩.
梧桐里有一座名山叫《石牛山》因其石狀如牛而得名。距福州70公里,風光秀麗,素有「世外桃源」之稱,是福建省新開發的又一個旅遊避暑勝地。石牛山風景區范圍9平方公里,人文景觀有譽為「南方第一剎」,名聞全國的雪峰崇聖寺,有全國獨一無二的「樹腹碑」,還有諸天宮、志雄關、抗日紀念碑、古縣衙等景點;主峰海拔1160米,擁有卧駝峰、玉柱峰、將軍岩、登天崖、女王洞、觀日台、滑仙坡,響石溪、萬藤谷、龜龍潭、猴岩等景點36處,還有觀音、飛簾、人字等大型瀑布景觀,其中,飛簾瀑布,氣勢磅礴,為閩中罕見。目前,石牛山已建有梧桐里山莊、竹樓、土樓等,風格獨特。
石牛山主要景點分布在以將軍岩為中心的3條輻射溪谷中。
將軍岩高近百米、長約150米,形似豎立的屏風,岩下小道是通往石牛山內部的必經之道。
將軍岩向東走約500米,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峰頂長約80米,寬約1.5米的天橋,天橋突起於兩谷之間,有若天然之屏障。天橋兩旁是萬丈懸崖,陡峭險峻,頂上可走人,通過天橋可到雲霞閣,登閣眺望,壯美景色盡收眼底,若是在雲霧彌漫早晨登臨,旭日東升,遠望群峰,恰似茫茫大海中的島嶼,若沉若浮,變化無窮。
女王洞,傳說因唐朝末年朝廷腐敗,盜匪四起,為保護梧桐里人民不受侵犯,安居樂業,一位女中豪傑揭竿而起,招兵買馬,御敵安民,創下卓越的功績,這山洞就是她當年的營房。女王洞傍溪而坐,洞口寬20米,深26米,高19米,洞前有一潭,潭深數十米,水色如碧玉,潭周圍還有崩塌欲墜的怪石,似魚、似蛤。
飛簾瀑布,高28米,寬3米,瀑布中段彎曲而下,瀑珠滾滾,似一簾被風吹起的珠簾而得名,瀑布底下有一深潭狀如碧扇,清澈見底,危崖青山倒映其中,競相輝映,潭邊氣候涼爽宜人,即使盛夏季節,這里卻還是春意盎然。「石牛山」3字刻石為書法家曾江先生手筆。
萬藤谷因蒼藤古樹縱橫交錯而得名,山巒谷地,鬱郁蔥蔥,奇花異草,遍地叢生,頗有南國「西雙版納」之情調。
萬藤谷盡頭為滑仙坡,坡寬20米,坡長300米,坡面光滑,上流清泉,中鑲有清潭數個。傳說八仙赴王母娘娘壽宴歸來,在雲端看見這里風景獨秀,急急降下雲端欲覽勝景,一時心急,不小心滑入清潭,因而得名滑仙坡。
和尚洞位於懸崖峭壁上,海拔913米,和尚洞為洞中洞,由3個洞相連而成。一是僧房,一是大殿,一是經閣。和尚洞總寬70米,高12米,深12米,可以容納 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