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閩江寬多少
擴展閱讀
你要去北京的哪裡 2025-05-15 02:32:17

福州閩江寬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7-11 01:18:39

A. 閩江有多長

閩江

閩江福建省第一大河。發源於武夷山脈東側建寧縣均口鄉台田村嚴峰山西南坡,上游有沙溪、富屯溪和建溪3大支流。由水口鎮入福州市境,經閩清縣、閩侯縣,在淮安分為南北港,北港稱閩東,也稱台江、白龍江,南港稱烏龍江,兩江環繞南台島後匯合於馬尾港,向東北方向流經閩安峽谷,在亭江又分南北2支,繞過琅岐島,分別從長門水道和梅花水道注入台灣海峽。全長530公里,在福州市境內150公里;主要支流有安仁溪、梅溪、大目溪、大樟溪、新店溪和營前溪等。

閩江水力資源豐富,水口水電站是目前華東地區最大的水電站,裝機容量達140萬千瓦。自水口至台江河通60噸輪船,台江至馬尾港可行1000噸級船舶,馬尾港至閩江口可通萬噸輪船。閩江下游沿岸風光秀麗,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是福州市重要旅遊區之一,目前已開辟台江碼頭到閩江口一日游。

B. 閩江的流域概況

閩江水系位於東經116°23′~119°35′,北緯25°23′~28°16′之間, 閩江是全省最大河流,發源於閩贛、閩浙交界的杉嶺、武夷山、仙霞嶺等山脈,干支流流經38個縣市(浙江省境內有龍泉和慶元兩縣,福建省境內有福州、三明、永安、邵武、南平、莆田6個市和建寧、寧化、清流、長汀、連城、明溪、沙縣、泰寧、將樂、光澤、順昌、崇安、建陽、建甌、浦城、松溪、政和、大田、尤溪、漳平、屏南、古田、德化、永泰、仙游、福清、閩清、閩侯、長樂、連江等30個縣),流域面積60992平方公里,其中福建省境內59922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面積一半,水系河流總長6107公里。
上游主要在三明市,主要流經建寧縣、明溪縣、寧化縣、清流縣、永安市、三元區、梅列區、沙縣,及南平市延平區。
三明市地處福建省中部,三明境內以中低山及丘陵為主,北西部為武夷山脈,中部為玳瑁山脈,東南角依傍戴雲山脈。峰巒聳峙,低丘起伏,溪流密布,河谷與盆地錯落其間,全境地勢總體上西南部高,北東部低,海拔最高(建寧白石頂)1858米,最低50米。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519~2044毫米,溫暖濕潤,雨量充沛。三明是閩江源頭,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沙溪、金溪、尤溪。境內水源充沛,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是全國的3.5倍,全省的1.7倍。 資源豐富。擁有全國唯一的海峽兩岸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是全國南方集體林區綜合改革試驗區,享有福建「綠色寶庫」的美譽,林木品種繁多,森林覆蓋率達76.8%,是全國四個活立木蓄積量超過1億立方米的設區市之一;享有福建礦產「聚寶盆」之美稱,現已發現金屬和非金屬礦種79個。三明山川秀麗,風光獨特,旅遊資源豐富,全市擁有泰寧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2個世界級品牌和國家級、省級旅遊品牌各50多個,數量和等級名列全省前茅。主要旅遊景區有泰寧金湖,將樂玉華洞,永安桃源洞、鱗隱石林,閩湖(尤溪、大田),寧化天鵝洞,清流九龍湖,沙縣淘金山,三明市區格氏栲自然保護區、萬壽岩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大佑山、瑞雲山,尤溪九阜山,建寧金饒山、閩江源等。三明是福建省的重要工業基地,集聚了我省最大的鋼鐵、化肥、化纖、人造板、造紙、重型卡車等生產企業。路面機械、環保機械、橡塑機械等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領先地位,已形成冶金、林產加工、汽車及機械製造、礦產加工、化工、建材、紡織、生物醫葯及生物產業八大產業集群。三明已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先進製造業的重要發展區域。是福建省唯一全國加快流通產業發展試點城市,擁有汽車、林竹、農產品、金屬製品、農資等專業市場,擁有全國最大的花卉電商物流中心和海西三明現代物流園、三明城市物流園、三明「陸地港」等區域輻射力強的物流網路,初步建成連接沿海、聯動周邊的商業繁榮帶,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輻射內陸的重要節點。
延平區,前身是縣級南平市,地處福建省中部,東西長83公里,南北寬69公里,地貌特徵為丘陵山地,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有一江三溪(閩江、建溪、沙溪、富屯溪),七十二支流縱橫交織,水電理論蘊藏量居福建省首位。延平區「山圍八面綠,水繞兩江青」是座美麗的山城,境內有被譽為「福建廬山」、「避暑勝地」的省級風景區茫盪山、九峰山、明翠閣、雙石塔、溪源峽谷、茶洋宋窖遺址,古道三千八百坎等名勝古跡,令遊客流連忘返。名揚中外的武夷山風景區距市區僅180公里。水口電站建成後的今天,已形成延平至水口96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湖面寬闊,水平如鏡,島嶼眾多,湖光山色,景色宜人,是不可多得的有待開發的旅遊資源。
中游主要在寧德市古田縣境內,古田是千年古縣。古田人民勤勞創業,歷史上以產鐵、鑄鍋、造麯、制茶而出名,又因朱熹流寓而稱為「先賢過化之鄉」。解放前,這里是閩東游擊區,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跡。食用菌生產居世界第一,出口量為全國之冠;水力資源人均佔有量居全國之首,古田溪水電站為全國第一個地下電站;縣治歷代均在翠屏山南玉屏鎮。1958年國家建古田溪水庫,治所淹沒,遷至距舊城西南9公里的羅華鄉庄洋里另建新城鎮。境內山巒起伏,嶺谷相間,山、丘、崗、壠、盆谷、河谷錯綜復雜。石塔山雄踞西北部,天湖山綿亘於北東部,土滿山縱貫中部,形成西部、中部、北部高地和東西兩大谷地。自西向東依次為:西溪、舊鎮中山山地,平湖、湖濱、松吉古田溪谷地,炭洋、張洋、崑山中山地,鶴塘、杉洋霍口溪谷地。呈兩高兩低地勢特點。閩江沿西南部急劇下切,江畔溪流多挾澗懸瀑。其出口處在水口鎮的渡口,海拔僅10米,為全縣地勢最低點。氣候屬中亞熱帶型,夏長冬短,春秋對峙,海洋性、大陸性氣候兼之。出現榮獲全國金杯獎的湖濱密柚、名聞遐邇的西洋油柰、大橋柿丸和遍及城鄉的水蜜桃等名優特水果。
下游在福州市境內,幹流流經閩清縣、閩侯縣、倉山區、台江區、馬尾區、長樂市、連江縣。福州市是福建省省會,位於福建省中部東端,南部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北部為山地,從西南向東傾斜;西部為中低山地;東部丘陵平原相間。鷲峰、戴雲兩山脈斜切南北,閩江橫貫市區東流入海。 福州新石器時代晚期為閩族聚居地。青銅器時代,隸屬於商周;戰國為閩越諸侯國封地;秦為閩中郡;漢為閩越國都城,後立為冶縣;三國屬吳;晉為晉安郡;五代十國為閩國都城;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益王趙昰登基於福州,定為行都。元設路,明改路為府。明末,朱聿鍵即帝位,定都福州。清為府,民國為省會所在地。1933年,十九路軍發動「閩變」,於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1946年10月,正式設立福州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成立福州市人民政府。 6福州經濟形成了電子信息、紡織化纖服裝、冶金、塑膠、汽車及配件等一批年產值過百億元的重點產業集群,優勢產品逐步向高附加值的終端產品發展,產業鏈不斷延伸拓展。縣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所轄的福清、長樂兩市均躋身全國百強縣(市)行列,所轄的六縣中已有閩侯、連江、羅源等三個縣曾被評為全省經濟實力十強縣或全省經濟發展十佳縣。 福州軟體園已經成為福建省規模最大的軟體產業園區,產值超億元的企業17家,年內五期產業區將完成建設,加快打造「海峽軟體新城」,形成產業集聚群。作為全國最大的化纖、混紡紗生產基地和錦綸民用長絲切片生產基地,長樂市產能居亞洲之首。 福州茉莉花茶、長樂漳港海蚌、連江官塢海帶、永泰李果等在全國享有盛譽。福州的葉臘石、花崗石、硅砂等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其中葉臘石儲量居全國首位,著名的壽山石即為高品質葉臘石。閩江河砂是世界知名的高等級建築用砂。分布廣、水質好的優質溫泉也使福州成為全國罕有的溫泉城市。 福州依山傍海,風光秀美。全市現有鼓山、平潭海壇風景區、十八重溪、青雲山等4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青雲山、石竹山、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等3個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

C. 閩江長多少,寬多少

長541公里,南平處寬15-20米

D. 福建閩江有多寬

閩江,中國福建省最大獨流入海(東海)河流。發源於福建、江西交界的建寧縣均口鎮。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延平區附近匯合後稱閩江。穿過沿海山脈至福州市南台島分南北兩支,至羅星塔復合為一,折向東北流出琅岐島注入東海。以沙溪為正源,全長562千米,流域面積60,992平方公里,約占福建全省面積的一半!
長541公里,南平處寬15-20米!

E. 閩江的幹流概況

閩江自西向東流入海,主流上源為沙溪,在沙溪口匯富屯溪後為幹流,至南平長20公里,習慣稱西溪。南平以下稱閩江,至長門口(連江縣)長211公里。南平以上習慣上稱上游,有沙溪和富屯溪、建溪兩條支流;南平至安仁溪口為中游,右有尤溪支流,左有古田溪支流匯入,安仁溪口以下至長門口為下游。河道至淮安分為南北港,北港經福州流向馬尾,南港右納大樟溪支流後,至馬尾於北港匯合,東流至閩安鎮峽谷後又分南北兩汊,南汊經梅花入東海,北汊經琯頭出長門後分由烏豬水道、熨斗水道、川石水道和壺江水道注入東海。若以連江縣琯頭鎮長門作為閩江長度的量算終點,以建寧縣均口鎮為源頭,則閩江主流全長為562千米。
閩江正源確定為水茜溪(寧化縣稱東溪)。水茜溪為主流沙溪的上源,發源於武夷山脈東側建寧縣均口鎮台田村嚴峰山(海拔1016.9米)西南坡。水茜溪源頭呈淺凹地形態,寬30~40米,由東北向西南呈階梯狀延伸。源頭徑流為下降泉,出自第四紀堆積層,水質類型CINa,為中性極軟水。流經張家山盆地(海拔850米)後轉向南東,河谷展寬,第四紀堆積發育,多已辟為梯田;出張家山盆地,河床沿裂點下切,形成200餘米落差;至台四盆谷,流向又轉為南西,河谷拓寬,有階地發育,在北東與北西向兩組構造控制下,寬谷與窄谷相間,多呈串珠狀;流經建寧縣、明溪縣,至寧化縣城東納入武義溪(寧化縣稱西溪)轉向南東流,初稱翠江,後稱九龍溪。九龍溪流經寧化縣、清流縣(入安砂水庫),至永安市叉溪口與文川溪匯合稱沙溪,流經三明市三元區、梅列區、沙縣,至南平市延平區沙溪口納富屯溪始稱西溪,到南平雙劍潭納建溪,以下始稱閩江。由源頭至南平雙劍潭,閩江主流長度為351千米。

沙溪於沙溪口以上流域面積為11793平方千米,占閩江流域面積19.33%,河道平均坡降0.8‰。
閩江在南平雙劍潭以上稱上游,除沙溪為幹流外,還有富屯溪和建溪。
閩江上游是山區性河流,其特點是兩岸多高山峽谷,溪流密布,流程短促,河道坡降大,河床岩石裸露,灘多流急,流經山間盆地則形成寬谷,兩者相間排列,呈串珠狀展布。主流沙溪與富屯溪、建溪在南平匯合,三溪流域面積共計41922平方千米,佔全流域的68.7%。
閩江中游是指南平市延平區到閩清縣安仁溪口的峽谷河段。這一段閩江橫切鷲峰山—戴雲山脈形成峽谷,長達97千米,比降在0.5‰以上,是福建省最長的河曲深切大峽谷。其最大支流是尤溪,其次為古田溪。
中游地段河谷狹窄,灘多水急,不利航行。坡陡加上植被受破壞,在暴雨沖刷下水土流失較為嚴重。但中游地區水力資源豐富,不僅流量大而且水位落差大,又有不少宜建水庫的優良壩址。已建成的水口電站水庫,總庫容23.4億立方米,裝機容量140萬千瓦,年發電量49.5億度,保證出力26萬千瓦,為華東地區最大的水力發電站。水庫正常蓄水位為65米(黃海基面),電站平均水頭50米,改善中遊河道的航行條件。
中游段流經南平市延平區、古田縣、閩清縣,南平至古田縣水口段長87.5公里,位於閩江中游,古稱劍溪,又名龍津、劍浦、劍江。
閩清縣安仁溪口到閩江口為下游,下長約113.7千米。河床寬度一般由400米到2000米,河床比降小,在0.1‰以下,河水流速緩慢,沉積作用占優勢,河床由中游的岩床轉為沙床為主。下游除了幾小段峽谷外,大部分屬於河漫灘曲流型河流。
安仁溪口至侯官(閩侯縣上街鎮)河段長55千米,流經閩清縣、閩侯縣,侯官至長門河段長59千米,流經倉山區、鼓樓區、台江區、馬尾區、長樂市、連江縣。閩江在侯官處開始分汊兩支:北支穿過福州市區至馬尾港稱北港;南支繞南台島南側,至江口接納大樟溪後出峽兜至馬尾稱南港(烏龍江)。南、北港匯合後折向東北,再穿過閩安峽谷(河寬由1.7千米,再次縮窄為0.6千米)至亭江又分兩支:南支梅花水道繞琅岐島南側至梅花鎮入海,主流北支長門其中被島嶼分割為四支,即烏豬水道、熨斗水道、川石水道和壺江水道分流入海;其中川石水道為主航道。

閩江口是一個陸相強潮河口,潮汐為正規半日潮型,平均潮差4.1米(琯頭);潮汐沿江上溯逐漸衰減,潮區界可抵侯官(距長門59千米),潮流界北港可抵洪山橋(距長門51千米)。

F. 閩江的水利概況

閩江流域(省境內)水能理論蘊藏量為631.69萬千瓦,佔全省理論蘊藏量的60.3%。理論蘊藏量在1萬千瓦以上的支流62條。裝機容量500千瓦以上可開發的水電站址566處,可能開發的裝機容量462.71萬千瓦,年發電量205.82億度,佔全省可開發資源的65.7%。已建成的古田溪梯級開發4個電站,總裝機容量25.9萬千瓦,沙溪口電站裝機容量30萬千瓦,華東最大的水口電站,總裝機容量140萬千瓦。
古田溪水電站,位於中國福建省,由古田、龍亭、高洋、寶湖等4座水電站梯級組成,其一、二級電站屬古田境內,三、四級電站在閩清縣境內。古田溪系閩江支流,全長90 km,流域面積1799 km²,河道天然落差約360 m。全梯級4座水電站共利用水頭316.2 m,為天然落差的87.8%。梯級裝機12台,原總裝機容量25.9萬千瓦。經對機組的增容改造,總裝機容量已達27.6萬千瓦,設計多年平均發電量7.41億千瓦時,在福建電網中擔負著調峰、調頻、調壓和事故備用任務,除發電外,還有造林、養殖和通航效益。古田溪水電廠素有「北有豐滿,南有古田」之稱的是新中國建設的第一座地下水力發電廠(但不是我國第一座地下水力發電廠,1939年-1945年建成於貴州省桐梓縣的天門河水力發電廠是我國第一座地下水力發電廠)。古田溪梯級水電站從1951年3月一級電站主體工程引水隧洞破土動工,到1973年12月最後一台機組並網發電,工程歷時22年。
沙溪口水電站,位於福建省南平市上游的西溪上(即沙溪與富屯溪匯合口處之下游約5.5km),距市區14km。該電站距福州市13.5km,距三明市95km。電站建成後供電福建省電網。壩址控制流域面積25562平方公里,占閩江流域總面積的42%。沙溪口水電站水庫呈「丫」型,當正常蓄水位88m時,水庫面積為17.5平方公里。電站以發電為主,兼有航運、過木效益。總裝機容量30萬kW,單機容量7.5萬kW。電站設300t級船閘,除通航外,兼作放竹木用,年運輸能力為329.1萬t。電站樞紐由攔河(閘)壩、河床式發電廠房、開關站和通航建築物等組成。溢流壩位於河床中間偏左岸,最大壩高40m,電站於1980年列入國家基建計劃,1983年3月正式籌建,於1987年12月第一台機組投產發電。
水口水電站,位於福建省閩清縣境內的閩江幹流上,上游距離南平市94km,下游距離閩清縣城14km,距福州市84km。電站建成後向華東電網和福建電網供電。水口水電站壩址控制流域面積52438平方公里,占閩江全流域面積的86%。水口水電站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有航運效益的工程。水庫正常蓄水位65m,汛期(4~7月)運行限制水位61m。本電站裝機容量140萬kW,保證出力26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49.5億kW·h,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水電站。其發電效益相當於一座100萬kW的火電廠和與之配套的年產原煤240萬t的大型煤礦。樞紐由大壩、廠房、過壩建築物和溢洪道組成。主要建築物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校核。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00m,壩頂長783m。於1985年列入國家基本建設項目,開始進行施工前期准備工作。主體工程於1987年3月9日開工。
大目溪水電站,位於閩江下游支流大目溪的閩侯縣大湖鄉大坑村,距福州市區56公里,總裝機容量1.46萬千瓦。大目溪一級水電站,集雨面積132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98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3立方米/秒。壩址以下可利用的天然落差460米。1957年,福州市建設局和省工業廳電業處聯合進行勘測。1958年10月,省水利電力廳設計院負責設計。大目溪水力發電分二級開發,第一級大壩建於大湖鄉大坑村,為徑流開發引水式電站,設計安裝4台216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年發電量2600萬千瓦時,設備利用2800小時,保證出力560千瓦。1959年,工程動工興建。大壩和廠房分別於1959年11月、8月建成。1969年9月安裝完工投入運行。二級水電站位於白沙鎮大目溪村,設計水頭220米;安裝4台3000千瓦機組。一、二級總裝機14640千瓦,實際投資1582萬元,平均每千瓦造價1080.6元。二級電站於1983年5月經過驗收,認為工程項目符合質量要求,同意移交生產。1985年全廠發電量達6525萬千瓦時,設備利用4454小時。至1990年底累計發電9億千瓦時。
玉山水電站,位於閩江建溪支流小橋溪的建甌縣玉山鄉下陽村,總裝機容量2.4萬千瓦,由建甌縣興建和管理。1965年,興建。主體工程有漿砌塊石攔河壩1座,壩高5.3米,頂長40米,引水渠道長6.53公里,壩址上游集雨面積188平方公里,為徑流開發的水電站。廠房建在小橋壩頭村上游1公里處,主廠房面積520平方米,安裝2台216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該電站由建甌縣自行組織施工,1969年12月建成發電。
安砂水電站(又名九龍湖),位於閩江支流九龍溪中游的永安市安砂鎮境內,距永安市45公里。1978年建成投產,裝機容量11.5萬千瓦,是福建電網的主力廠。1957年,上海勘測設計院對沙溪流域進行規劃,1960年提出開發九龍溪的規劃。水庫大壩1座、採用鋼筋混凝土寬縫重力壩,高92米,頂長168米,設4個溢流孔泄洪(施工中改為3孔),安裝鋼質弧形閘門,溢洪道按千年一遇設計最大泄洪量為6840立方米/秒。大壩基礎建2米厚的混凝土防滲牆,最大水平深度達50米。水庫集雨面積5184平方公里,總庫容6.4億立方米,調節庫容4.4億立方米,屬季調節水庫。
池潭水電站,位於福建省泰寧縣,是閩江支流金溪幹流的龍頭電站,也是開發金溪水能資源的第一期工程。工程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航運、養魚等綜合效益。電站裝機容量10萬千瓦,年發電量5億度。以一回220千伏和兩回110千伏電壓出線接入閩北電網。池潭工程由華東勘測設計院設計,福建省閩江水力發電工程局施工。工程於1976年5月進點籌建,1978年主體工程施工,1980年5月第一台機組發電。池潭水電站壩址地處峽谷,建築物有混凝土重力壩、壩後溢流式廠房、開關站及過木筏道等。壩頂全長253米,最大壩高78米。
蘆庵灘水電站,為池潭水電廠擴建工程,電站廠房位於泰寧縣池潭水庫大壩下游左岸約300m處,工程利用原有的池潭大壩擋水發電。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4766 平方公里,原樞紐建築物主要包括混凝土寬縫重力壩、壩後溢流廠房、壩內輸水系統、泄水底及開關站等。大壩最大壩高78 m,水庫正常蓄水位275.0 m,調節庫容6.6億立方米。蘆庵灘水電站新建樞紐建築物主要包括輸水系統、地面廠房及升壓開關站等,引水系統由豎井式進水口、引水隧洞和壓力鋼管等組成,進水口位於壩上游約160 m左岸沖溝下游側,引水隧洞長507.41m。電站擴建裝機容量50MW,年發電量10871萬kW·h。

閩江下游修建江海堤防160多千米,保護耕地2.2萬公頃,人口105萬人。
閩江是福建省第一大江,流域面積佔全省面積的一半,閩江全流域內如遇3天平均降雨250~300毫米,下游就會發生大洪水。民國6年(1917年),曾有有識之士提出築堤浚河的設想,但未能實施。1951年,人民政府開始著手治理閩江下游水患,在閩江下游北港的幫洲、南港的南通興建丁壩和護岸工程;烏龍江的峽兜拓寬了行洪斷面。1952年7月21日,閩江下游發生大洪水。洪水過後,省委、省政府發出「關於搶救水災的緊急指示」,福州市首先響應,從9月1日起動工興建保護城區的北港北岸防洪堤、南台島的建新南北堤和蓋山防洪堤,僅用9個月的時間基本建成。閩侯縣荊溪、上街、南嶼、南通防洪堤亦相繼於1953~1954年建成。甘蔗和竹岐防洪堤在1956年4月建成。1965年,蓋山防洪堤進行改擴建,分成蓋山南、北堤。1969年,由於北港北岸防洪堤堤線外移,改為修建鰲峰洲至魁岐九孔水閘。同時南台島的城門南、北堤和北港北岸的魁岐防洪堤相繼建成。至1970年,福州閩江下游防洪堤工程體系基本完成,共建14條防洪堤,總長107.39公里,其中:土堤103.07公里,石(砼)堤4.32公里,水閘52座93孔,涵洞40座40孔,旱閘133座166孔。據1990年統計,防洪堤工程保護區內,有人口118.18萬人,耕地20.17萬畝,鄉以上工業企業10640個,工農業總產值為83.65億元,此外,還有倉庫、大專院校用房、鐵路、機場、黨政和部隊機關用房等。 閩江上游水力資源豐富,不少河段利於航行,尤其是下遊河段,航行之利冠於福建省諸河。閩江干支流通航里程1940千米,占干支流總長2600千米的74.6%。位於閩江河口段的馬尾港及新港區,可停泊萬噸輪船,是福建省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
閩江流域各河段是福建重要的交通運輸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閩江幹流可通20~30噸機船;沙溪枯水可全線通航3~5噸木帆船。1949年通航里程為1992公里,其中通輪里程437公里;1960年發展到2959公里,其中通輪里程687公里。鐵路、公路交通的發展,水利水電閘壩礙航,到1979年,通航里程下降至1946.7公里,其中通輪只645.8公里;1985年又回升至1977.7公里,其中通輪里程736.8公里。1950年,閩江流域水運量1500噸,周轉量29.57萬噸公里;1959年增至1015萬噸和38537萬噸公里,佔全省運輸總量26.1%和12.2%,以後又逐年減少。1985年,全流域水運量已達38100萬噸。
閩江幹流南平至古田水口段長87.5公里,航道枯水水深1.2~1.5米,寬度15~20米,可通航50~60噸級輪船,葫蘆山以下可晝夜通航。下游北港為閩江主航道,設置內河二等航標(南港灣邊至馬尾段亦同),常年可通航300噸級輪、駁船,台江至馬尾段可乘潮通航1000噸級沿海貨輪。南港淮安至灣邊段,設內河三等航標,只能季節通航。
支流沙溪通航里程,從寧化縣的禾口起至南平,全長324.4公里,1965年寧化縣境內的橫鎖以上修建了水利閘壩,使40公里河段不能通航,通航里程橫鎖至南平為276.2公里。
建溪主航道崇安至南平全長197.5公里,河床系岩石、卵石,水面平均比降0.85‰。其中崇安至建甌129.1公里,枯水航道水深0.3米,航道寬度5~6米,由於修建了多處水利閘壩,將河流斬成幾段,分段通航3.5噸木帆船(現基本上不通航)。建甌城關至南平68.4公里,航道水深0.6米。1985年以後,對該段航道進行分期整治,達到了全年通航20~30噸機動船,季節性通航50噸機動船的要求。
尤溪主流從大田城關至尤溪口160公里,航道寬度8米,通4~8噸木帆船;尤溪城關至尤溪口枯水深0.8米,通3~20噸木帆船和機動船。河段上建有坂面水輪泵壩和坪寨水電閘壩。坂面水輪泵壩建有排筏道勉強可通1~4噸木帆船。坪寨水電閘壩建有船閘,可通2艘150~100噸船隊,現通8噸木帆船。
古田溪建成古田、龍亭、高洋、寶湖四級水電站。1990年,庫區航道平湖至高頭嶺、沂洋至高頭嶺,通航里程38公里,航道枯水期水深2米,寬度15~20米,通航80噸船舶。
福州港,地處福建省海岸線的中點,閩江下游的河口段,北距沙埕港125海里,南距泉州港157海里、廈門港200海里。港域自閩江口向內陸逶迤。口外與白犬、馬祖島相對,口內有川石、粗蘆、琅岐三島為天然屏障。兩岸山巒夾峙,地勢險要,上可溯閩江溝通閩江水系,下可泛海至省內外各港和世界上許多港口,自古以來便是閩江流域貨物的集散地。是中國18個樞紐港之一。
南平港,地處南平市,位於閩江上游,西溪(沙溪和富屯溪匯合後至南平段)和建溪的匯合處,是閩北交通樞紐,鐵、公、水運輸中轉站,是閩西、北物資集散地和通向福州的門戶,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港。鷹廈鐵路通過境內,外福鐵路經過港區,公路至建陽119公里,至三明87公里,至福州253公里。
蒼霞港,是福州市區的內河港,位於閩江下游北港中部、解放大橋上游的左岸,是閩北地區物資經過閩江下運的終點,外地、沿海物資進福州再水運閩江上游的起點,是福建省主要的集散中轉港。上行171.3公里至南平,下行51.4公里至閩江口。
芝城港,地處建甌縣芝城鎮,位於閩江支流建溪上游,南浦溪和松溪的匯合口,是閩北物資轉運的主要港口之一,鄰省江西、浙江交界的部分地縣物資,也由此轉運福州出口。由於陸運發展,水運基本上只剩下建甌至南平至福州的單向出口。
閩江吞吐量在1萬噸(萬人次)以上的其他河港還有:武夷港、水北港、南雅港、西濱港、雍口港、梅仙港、沈城港、坂面港、高頭嶺港、塘前港、埔上港、雙溪港、池潭港、官江港、杉城港、風崗港、溪口港、安砂港、橫口港、龍津港、嵩口港、梅溪口港、小箬港、白沙港、灣口港、水口港、莪洋港、黃田港、下雙坑港、漳湖坂港、太平港、沅口港、尤溪口港、侯官港、洪山港、灣邊港、南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