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低保最低收入標準是多少
法律分析: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准: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5元的家庭人口統稱為弱勢群體。
法律依據:《國務院關於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第四條 規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既要嚴格規范,又要從農村實際出發,採取簡便易行的方法。(一)申請、審核和審批。申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一般由戶主本人向戶籍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村民委員會受鄉(鎮)人民政府委託,也可受理申請。受鄉(鎮)人民政府委託,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村民委員會對申請人開展家庭經濟狀況調查、組織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民主評議後提出初步意見,報鄉(鎮)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要核查申請人的家庭收入,了解其家庭財產、勞動力狀況和實際生活水平,並結合村民民主評議,提出審核、審批意見。在核算申請人家庭收入時,申請人家庭按國家規定所獲得的優待撫恤金、計劃生育獎勵與扶助金以及教育、見義勇為等方面的獎勵性補助,一般不計入家庭收入,具體核算辦法由地方人民政府確定。(二)民主公示。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以及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要及時向社會公布有關信息,接受群眾監督。公示的內容重點為: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申請情況和對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民主評議意見,審核、審批意見,實際補助水平等情況。對公示沒有異議的,要按程序及時落實申請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對公示有異議的,要進行調查核實,認真處理。(三)資金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原則上按照申請人家庭年人均純收入與保障標準的差額發放,也可以在核查申請人家庭收入的基礎上,按照其家庭的困難程度和類別,分檔發放。要加快推行國庫集中支付方式,通過代理金融機構直接、及時地將最低生活保障金支付到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賬戶。(四)動態管理。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調查了解農村困難群眾的生活狀況,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保障范圍;並根據其家庭經濟狀況的變化,及時按程序辦理停發、減發或增發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手續。保障對象和補助水平變動情況都要及時向社會公示。
B. 低收入家庭政策補貼標準是什麼
法律分析:低收入家庭相關的保障是最為直接有效的為低保。城鄉低保政策規定具體因地而異一般:擁有當地常駐戶口,共同生活家庭成員,城鎮戶口的人均月收入低於245元/人,農村戶口的人均月收入低於130元/人,均可申請城鄉低保。
法律依據:《民政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低保對象認定工作的通知》 第二條 進一步規范低保對象認定條件
(一)規范戶籍認定條件。根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必須是持有非農業戶口的城市居民。在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劃分的地區,原則上可將戶籍所在地為城鎮行政區域且居住超過一定期限、不擁有承包土地、不參加農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等作為申請城市低保的戶籍條件。對於戶口不在一起的城市家庭,應首先將戶口遷移到一起,然後再申請低保。因特殊原因無法將戶口遷移到一起的,應由戶主在其戶籍所在地提出低保申請,其他家庭成員分別提供收入證明。原則上,戶籍不在本地的家庭成員應申請享受其戶籍所在地的低保待遇;特殊情況也可隨戶主一起申請享受居住地的低保待遇。申請享受居住地低保待遇的,應由其戶籍所在地鄉鎮(街道)政府或村(居)民委員會出具未享受低保待遇的證明。家庭生活確有困難,且已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年重度殘疾人,應在單獨立戶後申請低保。
(二)規范家庭財產的類別和條件。家庭財產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所擁有的有價證券、存款、房產、車輛等資產。各地應將家庭財產作為認定城市低保對象的重要依據。對於擁有大額存款、有價證券、多套房產、機動車、經營性資產等財產的家庭,各地應根據財產類型規定不同的條件,並依據這些條件來認定低保對象。
(三)規范家庭收入的類別和計算方法。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在規定期限內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包括扣除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及個人按規定繳納的社會保障性支出後的工資性收入、經營性凈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等。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低於當地低保標准,是能否享受低保待遇的基本條件。
(四)規范家庭收入的減免類型和金額。根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規定,優撫對象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的撫恤金、補助金不計入家庭收入。其他可以減免的類型如獨生子女費、孤殘兒童基本生活費等,應由當地人民政府作出明確規定。
各地在認定城市低保對象時,要按照戶籍條件、家庭財產條件、家庭收入條件,認真操作,嚴格把關。對破產改制企業下崗職工、城鎮集體企業未參保退休人員以及失地農民等家庭申請低保的,應及時受理申請,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城市低保救助范圍;不符合低保救助條件,但生活確有困難的,應通過臨時救助等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
C. 低收入家庭有什麼補助
可以申請低保補助。
城鄉低保政策規定具體因地而異,一般是:擁有當地常駐戶口,共同生活家庭成員,城鎮戶口的人均月收入低於245元/人,農村戶口的人均月收入低於130元/人,均可申請城鄉低保。
基本程序為:個人書面申請—村(居)核查、評議、公示—鎮(區)審核、公示—民政局審批—發放證、卡。
農村低保出新規
1、2018年我國城鄉低保平均標准分別每月487元和每年3693元,分別比上年提高15元和302元。
2、我國農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養標准分別每年6248元和4391元,分別比上年提高249元和224元。
3、一次性臨時救助補貼提升至10000元。
農村低保補貼金額加大,審核將更加嚴格,關系戶,人情戶將被徹底清除。以後送禮走後門的低保戶將行不通了,冒領、頂替低保資格的人,視具體情節嚴重程度,將被嚴肅處理,非常嚴重的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第一千零六十七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贍養費的計算。首先計運算元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子女人均月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線時,視為該子女無力向父母提供贍養費。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於最低生活保障線時,超出部分,二個子女以內的按50%計算贍養費三個子女以上的按40%計算贍養費。應付的贍養費除以被贍養人數得出付給每個被贍養人的贍養費。人民法院認定贍養費的標准包括:當地的經濟水平、被贍養人的實際需求、贍養人的經濟能力。贍養費的給付內容分六個方面:
(一)老年人基本贍養費
(二)老年人的生病治療費用
(三)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護理費用
(四)老年人的住房費用
(五)必要的精神消費支出
(六)必要的保險金費用。因此,父母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子女就應當付給贍養費,具體標准按以上規定執行。
D. 低保最低收入多少錢
法律分析:低保標准最低每年600元,最高每年2560元低保標準是低保制度的核心,是確定低保對象的依據。
法律依據:《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第十條 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按照當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費用確定、公布,並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物價變動情況適時調整。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狀況、財產狀況的認定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
E. 低收入家庭可以享受國家哪些補助
住房援助對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支援分散的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和其他收入、住房、資產符合規定的家庭,給予住房援助。城市住房援助是通過分配公共租賃住房、發放公共租賃住房的租金補貼和市場租金補貼來實現的。農村住房援助是通過重建破舊房屋和發放補助金來實施的。
特殊群體救濟基金分散扶持城鄉貧困人口(城鎮貧困人口和農村五項保險對象),按標准浮動40%。家庭中存在嚴重疾病,根據最低標准,救援標准達到35%。對於嚴重殘疾者,浮動標准為30%。戶籍政府僑務處認定的民政部門管理的傳統救濟對象和歸僑及其親屬,可以按最低生活標準的25%浮動。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含)和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按照最低生活保險標准,給予20%的流動補助。達到退休年齡的60歲以下退休人員,以及完全喪失或者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享受15%的浮動生活津貼標准。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第六條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按照當地維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費用,並適當考慮水電燃煤(燃氣)費用以及未成年人的義務教育費用確定。
直轄市、設區的市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由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會同財政、統計、物價等部門制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執行;縣(縣級市)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由縣(縣級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會同財政、統計、物價等部門制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後公布執行。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需要提高時,依照前兩款的規定重新核定。
F. 福州的最低工資標準是多少
福州市2011年最低工資標准
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晉安區、馬尾區、福清市、長樂市最低工資標准為95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為10元/小時;平潭綜合實驗區、閩侯縣、連江縣為850元/月和9元/小時;閩清縣、羅源縣、永泰縣為750元/月和7.9元/小時。
G. 福州的最低工資標準是多少呢
福建省3月1日起調高最低工資標准
省政府近日下發通知,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准及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第一檔最低工資由750元/月調高為900元/月,最低一檔也調高到600元 /月,平均漲幅為24.5%。新標准3月1日起執行。 專家認為,經濟形勢回暖是上調最低工資標準的首要前提,此舉對個人、企業及全省經濟大局都是利好。
最大增幅:平潭等地加220元
之前我省執行的是2007年8月公布的標准,最低月工資分為5檔:750元、700元、650元、570元、480元。這次調整為4檔:900元、800元、700元、600元。原先廈門市6個區分列第一、第二檔,現全調為第一檔。
在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中,同樣由5檔調為4檔,分別為9.6元、8.5元、7.5元、6.5元,適用范圍與最低工資標准適用范圍一致。此次調整中,平潭、建甌、漳平等3個縣(市)增長幅度最大。在2007年標准中,這3個縣(市)適用第5檔,為每月480元,此次調到第3檔為每月700元,上調了220元,漲幅超45.8%。
我省最低工資標准 各檔最低工資(元/月)
900
思明區、湖裡區、海滄區
集美區、同安區、翔安區
800
鼓樓區、台江區、倉山區、馬尾區、晉安區、福清市、長樂市、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泉港區、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惠安縣、薌城區 、龍文區、龍海市、城廂區、涵江區、荔城區、秀嶼區
700
閩侯縣、連江縣、安溪縣、永春縣、德化縣、梅列區、三元區、永安市、沙縣、延平區、邵武市、武夷山市、新羅區、蕉城區 、福安市、福鼎市、雲霄縣、漳浦縣、詔安縣、長泰縣、東山縣、南靖縣、平和縣、華安縣 、仙游縣、建甌市、平潭縣、漳平市
600
羅源縣、閩清縣 、永泰縣、建陽市、順昌縣、浦城縣、光澤縣、松溪縣、政和縣 、大田縣、尤溪縣、將樂縣、泰寧縣、明溪縣、清流縣、寧化縣、建寧縣、長汀縣、永定縣、上杭縣、武平縣、連城縣、古田縣、屏南縣、壽寧縣、霞浦縣、周寧縣、柘榮縣
H. 福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是多少
福州市城區城市低保標准為:單人戶460元/月,多人戶430元/月;農村低保標准為:單人戶350元/月,多人戶320元/月(馬尾區農村低保標准為:單人戶460元/月,多人戶430元/月)。
I. 今天到2月8號了馬上過年了低保錢咋還不給
今天2月8號馬上過年的低保錢還沒有給的話,那麼就是要年後才給了,有可能是放假了,所以說還沒有給或者是系統延遲,所以說等待一下就好了,不用擔心的。
社保卡辦理具體如下:
一、辦理條件
符合申領條件的人員可以通過電話向申領網點預約或直接前往街道(鎮)社會保障卡申領服務網點申請辦理社會保障卡(包括學籍卡)。
申領時需攜帶身份證、戶口簿、申領表(集體戶口市民需要攜帶戶籍所在地警署或派出所開具的戶籍證明)等相關資料。
二、辦理資料
1、寫完備的社會保障卡發行注冊申請表;
2、會保障卡發行籌備情況說明;
3、合全國統一規范要求的應用領域和卡內應用文件結構(包括本地擴充的應用領域和指標);
4、照統一要求設計的卡面樣式;
5、地區社會保障卡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
6、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辦理流程
(1)首次申請辦卡的員工到市公安機關認可的第二代身份證聯網照相館拍攝數碼照,並向照相館索取《XX市社會保障卡數碼照回執》,
同時在回執上工整填寫姓名和身份證號碼,以方便辦理。已辦理過社會保障卡,但是遺失需要重新辦理的員工不需要提交數碼照回執。
(2)已辦理網上申報的企業可以直接在網上申請制證。首先列印製證清單,將需制證員工數碼照回執(遺失補辦卡不需要此回執)按所列印的制證清單的人員順序進行排列並且附於清單後,並提供員工身份證復印件,提交到社保指定的制卡窗口,交納工本費,領取制卡回執。
(3)未辦理網上申報的,企業提交員工身份證復印件、社會保障卡數碼照回執(遺失補辦卡不需要此回執),社會保障卡數碼照回執需按參保報表的順序排列,附於參保報表後。遺失社會保障卡需要重新辦理的,可以直接填寫《x市社會保障卡補辦(掛失)申請表》。
經繳費所屬徵收部門列印製證清單後,可以到社保指定的制卡窗口交納工本費,領取制卡回執。
(4)在個人繳費窗口繳費的人員,應提交身份證原件、社會保障卡數碼照相回執(已辦理過社會保障卡的不需要此項)到所屬社保機構個人繳費窗口填表並交納工本費,領取制卡回執。
無工作單位的人參加社會保險,就應當按照自由職業者參加社會保險的辦法執行,自由職業者,只能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帶上本人的身份證、失業證和2張1寸照片,到當地的社保中心的營業窗口辦理。醫療保險:辦完了養老保險手續後,帶著上述的材料和辦好的養老保險手冊,到當地的醫保中心的營業窗口辦理。按照規定正常繳納費用就可以了。
自由職業者,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為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繳費比例為20%,其中8%記入個人賬戶,退休後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
醫療保險方面,自由職業者,個體戶參保,可以選擇只建統籌基金,不建個人帳戶,按當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4.2%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也可以選擇按當地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8%繳納,建立個人帳戶!職工參加醫療保險是單位承擔6%,個人承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