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福州資訊 » 福州院士有多少人
擴展閱讀
北京十三陵哪裡好玩 2024-04-27 16:30:42
上海老中醫哪個好 2024-04-27 16:22:48
北京有哪些專業男科 2024-04-27 16:16:49

福州院士有多少人

發布時間: 2022-07-15 12:58:17

A. 福州籍英雄故事

福州籍英雄故事:

林則徐是嘉慶十六年(1811年)進士,歷官翰林編修、江蘇按察使、東河總督、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等職。

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欽差大臣赴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虎門銷毀。

該事件被認為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戰爭爆發不久,林則徐被構陷革職,發往新疆戍邊。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獲起用,歷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雲貴總督等職,加太子太保。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則徐在奉命鎮壓拜上帝會起事途中,病逝於潮州普寧。

後世紀念

林則徐墓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馬鞍村金獅山。墓為林則徐夫婦與父、母、弟、弟媳的合葬之所。

墓前有清咸豐元年(1851年)朝廷派官員致祭時立的《御賜祭文》碑和《御賜碑文》碑。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B. 福州大學有教授職稱老師多少人

福州大學並沒有公布教授人數。
只知道:
福州大學現有教職工3161人,專任教師2050人。
共有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30人次(國家級人才72人次、省級人才258人次),
院士13人(含12名特聘講席教授)。

C. 莆田籍兩院院士名單

莆籍兩院院士名單:
1.劉思職,生物化學家、免疫化學家。195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2.林蘭英,半導體材料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3.黃維垣,有機化學家。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4.林秉南,水力學與河流動力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5.閔桂榮,工程熱物理學及空間技術專家。1991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6.陳宜瑜, 動物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7.林華寶,空間返回技術專家。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院士。
8.關傑,冶金機械專家。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9.俞永新,**檢定專家。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0.楊錦宗,精細化工專家。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1.陳森玉, 加速器物理學家。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2.洪茂椿,無機化學家。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3.林其誰,生物化學家。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4.林元培,橋梁專家。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5.周良輔,神經外科專家。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D. 中國哪個省市出生的院士人數最多

江蘇
「2008中國各省市院士排行榜」依據兩院院士的出生地、畢業院校與申報單位所在省市分為三個榜單:

在江蘇出生的兩院院士人數最多,有315人,高居全國各省市首位;上海出生的有229人,位居第二,浙江出生的有220人,位居第三。

2008中國各省市院士排行榜前十強(按出生地區) 序號 所屬地區 省市名稱 院士人數 科學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
1 華東地區 江蘇 315 202 113
2 華東地區 上海 229 127 102
3 華東地區 浙江 220 140 80
4 華北地區 北京 100 63 37
5 華東地區 福建 96 71 25
6 中南地區 湖南 92 49 43
7 華東地區 山東 90 50 40
8 中南地區 廣東 84 52 32
9 華北地區 河北 69 42 27
10 西南地區 四川 61 33 28

北京地區院校畢業的院士有461人,高居全國各省市首位,約占總數的36.88%,遙遙領先與其他地區,在全國文教資源擁有量比較中無可撼動的超強地位。上海地區院校畢業的有185人,位居第二;江蘇有116名院士,位居第三。

2008中國各省市院士排行榜(按畢業院校所在地區) 名次 所在地區 省市名稱 院士人數
1 華北地區 北京
461

2 華東地區 上海 185
3 華東地區
江蘇 116
4 東北地區 黑龍江 66
5 中南地區 湖北 49

6 東北地區 遼寧 47
7 西北地區 陝西 45
8 華東地區 山東 35
9 華東地區 浙江 32
10 東北地區 吉林 29
華北地區 天津 29

備註:僅統計1952年(含)以後畢業的兩院院士

北京地區當選的兩院院士有911人,高居全國各省市首位,可見北京作為我國政治、經濟和科教的中心,在科研實力、環境和條件上,其他省市無一能與其預期抗衡。上海有196人,位居第二;江蘇有125人,位居第三

2008中國各省市院士排行榜(按申報單位所在地區) 名次 所在地區 所在省市 院士人數

1 華北地區 北京 911
2 華東地區 上海 196
3 華東地區 江蘇 125
4 中南地區 湖北 67
5 東北地區
遼寧 60
6 西南地區 四川 56
7 西北地區 陝西 53
8 華北地區 天津 38

9 東北地區 吉林 35
10 華東地區 山東 34

「2008中國城市院士排行榜」依據兩院院士的出生地、畢業院校與申報單位所在城市分為三個榜單:

在上海市出生的兩院院士人數最多,有229人,高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首位;北京市有100人,位居第二;江蘇蘇州市有70人,位居第三。

2008中國城市院士排行榜前十強(按出生地區) 序號
省市名稱 城市名稱 城市類型 院士人數
1 上海 上海 直轄市 229
2 北京 北京 直轄市 100
3 江蘇 蘇州 70
4 江蘇 無錫 65
5 浙江 寧波 48
6 天津 天津 直轄市 44
7 福建 福州 省會 41
8 江蘇 常州
40
9 江蘇 南京 省會 39
浙江 紹興 39

1952年(含)以後畢業於北京市院校的兩院院士最多,有461人,高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首位;上海市有185人,位居第二;江蘇南京市有109人,位居第三。

2008中國城市院士排行榜(按畢業院校所在地區) 序號 所在省市 所在城市 城市類型 院士人數

1 北京 北京 直轄市 461
2 上海 上海 直轄市 185
3 江蘇 南京 省會 109
4 黑龍江 哈爾濱 省會 65
5 湖北 武漢 省會 48
6 陝西 西安
省會 45
7 浙江 杭州 省會 32
8 遼寧
沈陽 省會 29
天津 天津
直轄市 29
10 吉林 長春 省會 28

備註:僅統計1952年(含)以後畢業的兩院院士

北京市的當選的兩院院士人數最多,有911人,高居全國各地級以上城市首位;上海市有196人,位居第二;江蘇南京市有110人,位居第三。

2008中國城市院士排行榜(按申報單位所在地區) 名次
省市名稱 城市名稱 城市類型 院士人數
1 北京 北京 直轄市 911
2 上海 上海 直轄市 196
3 江蘇 南京 省會 110
4 湖北 武漢 省會 64
5 陝西
西安 省會 53
6 天津 天津 直轄市 38
7 吉林 長春 省會 35
8 四川 成都 省會 34
9 遼寧 沈陽 省會 32
10 湖南 長沙 省會 31

兩院院士學歷層次高,碩士以上的學歷者過半

報告顯示,1955-2007年當選的兩院院士的學歷層次較高,碩士以上學歷者占兩院院士總數的51.37%,其中博士(含副博士)學歷者占院士總數的34.12%;本、專科學歷者占總數的48.57%,另外具有中專(含)以下學歷的院士占總數的0.06%。

近四成兩院院士在國外獲得學位,美蘇海歸佔主流

兩院院士中有海外留學背景者約占院士總數的37.25%,當中約78.12%院士博士(含副博士)學位。兩院院士留學的國家主要分布於3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8中國高校院士排行榜」依據兩院院士的畢業與申報高校分為兩個榜單:

報告顯示,1952年(含)以後畢業的兩院院士分布於我國100多所高等院校,北京大學畢業的兩院院士最多,有131人,以絕對優勢高居全國高校首位;清華大學(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畢業的院士有118人,位居第二,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畢業的兩院院士校友人數遠遠領先與其他高校;復旦大學有79人,位居第三。

2008中國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1952年以後) 名次 學校名稱 所在省市 所在城市 院士人數
1 北京大學 北京 北京 131
2 清華大學(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北京 北京 118
3 復旦大學
上海 上海 79
4 南京大學 江蘇 南京 56
5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44
6 中國科技大學 安徽 合肥 41
7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上海 37
8 浙江大學
浙江 杭州 32
9 吉林大學 吉林 長春 25
同濟大學 上海 上海 25

從1955-2007年我國各高校申報並當選的院士人數來看,清華大學(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當選的兩院人數最多,有100人,位居全國高校首位;北京大學有71人當選兩院院士,位居第二;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當選兩院院士人數遠遠領先與其他高校。南京大學有35人,位居第三。

2008中國高校院士排行榜(按申報單位) 名次 學校名稱 所在省市 所在城市 院士人數
1 清華大學(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北京 北京 100
2 北京大學
北京 北京 71
3 南京大學
江蘇 南京 35
4 復旦大學 上海 上海 30
5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上海 24
6 浙江大學 浙江 杭州 19
7 吉林大學 吉林 長春 18
8 武漢大學 湖北 武漢 17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 北京 17
10 中國科技大學 安徽
合肥 15
中南大學 湖南 長沙 15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

E. 2021年共和國已痛失9名院士,他們都是誰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最近是清明節,就讓我們來緬懷這些為我國奮斗一生的科學家們吧。

王綬琯,出生於福建福州,天文學家、中國現代天體物理學的奠基者之一、科普教育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名譽台長。他開創了中國射電天文學觀測研究,提高了中國授時訊號精度,推動了天體測量學發展,研製出多種射電天文設備,20世紀90年代與蘇定強等提出大天區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的初步方案。

周毓麟,出生於上海,是數學家、應用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蘇聯物理數學科學副博士,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講師。主要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中的數值模擬和流體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

周又元,出生於上海,是天體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周又元主要從事類星體和活動星系核的研究,同時涉及宇宙學、宇宙大尺度結構和高能天體物理等的研究。

彭士祿,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首批及資深院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是中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沈善炯,出生於江蘇吳江,是微生物生物化學家、遺傳學家。沈善炯從事抗生素和微生物生化的研究。

謝毓元,出生於北京,是葯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葯物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謝毓元主要從事創新葯物研究。他研製出首個被國外仿製的新葯。

李京文,出生於廣西陸川縣。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經濟學家及管理學家。我國技術經濟和工程管理理論的開拓者之一,李京文較早提出了符合我國實際的工程項目技術經濟論證理論與方法,主持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京滬高速鐵路等超大型工程的技術經濟論證,為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讓我們在此為這些偉大的院士緬懷!

F. 中國有多少位福州籍的兩院院士

鄧叔群(1902~1970),著名真菌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1955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是我國森林病理學和真菌學的創始人,尤其專長於真菌學研究,精通真菌各大類群,為國際公認的有突出貢獻的真菌學家

劉崇樂(1900~1969),著名昆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作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1955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是我國利用天敵資源開展生物防治害蟲的創始人之一。在昆蟲學的人才培養及圖書文獻收藏方面卓有建樹。對我國昆蟲資源的調查、研究、利用頗有貢獻。

庄巧生(1916~ ),著名作物遺傳育種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侯縣人。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研究員。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在小麥育種中做出了系統和創新的業績

吳孟超(1927~ ),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侯縣人。現任第二軍醫大學肝膽外科研究所所長、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在國內首先提出了中國人肝臟解剖「五葉四段」新見解,現已為國外學者公認。近年又進行肝癌的基礎研究和新法治療肝癌,取得了顯著成效。

王世真(1916~ ),著名原子核醫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閩侯縣人。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首都核醫學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獲得美中核醫學會授予的核醫學「優異成就獎」金牌。他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對中國核醫學的研究與應用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鄭作新(1903~1998),著名鳥類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長樂市人。現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對我國鳥類進行系統分類的考察與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為我國鳥類學的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

唐仲璋(1905~1993),著名寄生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曾任廈門大學生物系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長期從事人、畜的寄生蟲研究,特別是對危害性較大的蠕蟲病的生物學及流行病的研究有較大貢獻。

唐崇惕(女)(1929 ~ ),著名寄生蟲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福州市人。現任廈門大學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寄生動物研究室副主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在研究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寄生蟲各種類及其生物學特點,研究病蟲的防治方法,均取得豐碩成果。

G. 福州大學出過哪些名人

1、魏可鎂

中國工程院院士,工業催化劑工程技術專家。福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2、吳新濤

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家,1966年福州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研究生畢業。

3、林惠民

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家,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82年畢業於福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研究員。

4、洪茂椿

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化學家,1978年畢業於福州大學化學系,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5、盧嘉錫

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州大學名譽校長。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福州大學副校長,是福大的創始人。

6、付賢智

中國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學校長。

7、林金明

清華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8、何志毅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助理,閩江學院新華都商學院理事長兼執行院長,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福州大學客座教授,福大77級校友。

9、黃明東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

10、陳文哲

廈門理工學院院長,82級校友,2012年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

11、王欽敏

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致公黨中央常務副主席,畢業於福州大學地礦工程專業,曾任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州大學副校長等職務。

12、陳希

中共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曾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歷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教育部副部長、遼寧省委副書記。

13、梁綺萍

福建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中共十五大、十六大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第四屆中共福建省委委員,第八屆福建省人大常委。

14、雷春美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建省委統戰部部長。

15、郭振家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建省新聞出版局局長。

16、葉雙瑜

福建省委常委、秘書長,省直機關工委書記。曾任福州大學黨委書記、福建省副省長。

17、李祖可

福建省政協副主席。

18、何明華

共青團福建省委書記。

19、陳濤

共青團福建省委副書記。

20、郭廷標

遼寧省原政協主席、黨組書記,遼寧省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省人大副主任。

21、梁建勇

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22、黃維禮

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

23、謝蘭捷

福建省交通廳廳長,1975年畢業於福州大學土建系工民建專業。

24、鄭松岩

曾任中共福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現任福建省省長助理。

25、陳為民

中共福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26、饒南湖

雲南省玉溪市市長。

27、陳景河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82年畢業於福州大學地質采礦工程系。

28、羅映南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教授級高工。

29、陳新楚

福大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軟體百強企業第24名)董事長,福大最慷慨的校友。

30、胡鋼

新大陸集團董事長兼總裁,1982年畢業於福州大學電氣系。

31、洪志銘

廣州石油化工總廠廠長。

32、王昆東

廈工集團董事長。

33、林雲

拓福集團董事長。

34、鄭振欣

福建紫金建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35、黃其森

泰禾集團董事長。

36、李躍民

福建中煙工業公司副總經理,歷任龍岩卷煙廠廠長。

37、塗揚舉

國電新疆黨組書記、副總經理。

38、陳聰聰

香港綠洲行董事長。

39、周振鶴

中國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1963畢業於福州大學礦治系。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讀研究生,師從譚其驤院士。1983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為中國首批兩名文科博士之一。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H. 福建哪個地方出名人最多

福州近現代名人輩出,有南宋愛國名相李綱,近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啟蒙思想家嚴復,文學家林紓,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海軍元老薩鎮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謙,文學家高士其、數學家陳景潤、國府主席林森、文學家鄭振鐸,化學家侯德榜,文學家冰心,華僑領袖黃乃裳等,舉不勝舉。僅宋、明、清3個朝代,福州籍進士達3632人,其中狀元7人,位居全國各州府的前列,近現代名人燦若繁星,舉不勝舉。福州又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從清朝到民國先後13任海軍總長、次長、總司令為福州人囊括。1991年,國家對近現代中國傑出專家學者所作的統計中,福州籍53人,中科院福州籍的學部委員、院士47人,均列全國各城市的前茅。
閩越有才,左海為盛。福州地靈人傑,俊采星馳,這方水土的先賢們在諸多領域「開風氣之先」,作出開創性成就而成為「中國第一人」。他們集中反映了福州人民的聰明智慧和拼搏創造,為桑梓爭光添輝。

I. 福建籍的有哪些科學家

田中群 物理化學家。廈門大學教授。1955年生於福建廈門。1982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1987年獲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現任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英國皇家化學會高級會員。

主要從事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和譜學電化學研究。獲得了多種純過渡金屬體系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光譜譜圖,證實了VIII B族過渡金屬具有弱SERS效應,並應用於燃料電池的電催化研究和不銹鋼的防腐蝕。應用不受譜儀檢測器解析度限制的時間分辨拉曼光譜技術,建立了電位平均拉曼光譜新方法。還發展了在微晶元上用電化學構造電極納米間隔的技術。設計合成了特殊形狀的納米粒子,並表徵其等離子體共振吸收在內的多種特性

陳懿 物理化學家。南京大學教授。1933年生於福建福州。195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學系。

長期從事催化劑、介觀化學和材料方面的研究。提出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的嵌入模型,對氧化物在其載體上的分散行為做出定量的描述,解決了多晶表面上空位以及陰離子所產生屏蔽效應的計算。闡明了溶液反應合成非晶態Ni-B粒子的機理,發現了制備Ni-P合金粒子液相反應的自催化本質,改進了溶液沸點附近迴流加熱的制備方法,提出了有效避開水解作用,獲得類金屬元素含量高的Fe-B非晶合金的固相化學反應方法。近年來,在納米復合氧化物的制備及其晶格氧的活動性與粒子尺寸和催化選擇性的關聯,低維納米金屬氮化物的制備及其場發射性能等方面都取得良好進展。專著有《穆斯堡爾譜學基礎和應用》等。

姚建年 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53年生於福建晉江。1982年畢業於福建師范大學化學系,1990年獲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部碩士學位,1993年獲該校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副所長,兼任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

主要從事有機納米體系和復合薄膜的光致變色研究。實現了對有機納米體系中光化學、光物理性能的調控,將納米材料特異性研究拓展到有機小分子領域。制備了納米球、塊、線、管等有機光功能納米結構材料,實現了對其形貌的調控和保護;發現了隨粒子尺寸增大逐漸向低能端移動的分子間電荷轉移激子的限域效應;通過粒徑控制實現了吡唑啉衍生物DAP納米結構材料的發射波長的調控;運用超分子化學概念和分子組裝技術構建出納米級光致變色超薄膜;通過與貴金屬復合,使過渡金屬氧化物薄膜的光致變色效率提高5倍。提出半導體與貴金屬間Schottky結的增幅原理;還制備出厚度小於2nm的單層光致變色超薄膜。

吳碩賢 建築技術科學專家。華南理工大學教授。1947年5月生於福建泉州。1970年清華大學土木建築系建築學專業畢業,1981年、1984年先後獲清華大學碩士、博士學位。現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技術科學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物理分會副理事長,建築聲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長期從事建築與環境聲學研究。系統提出城市交通雜訊預報、模擬及防噪規劃的理論與方法;闡明聲學虛邊界原理,推導出混響場車流雜訊簡潔公式,較好地解決國際上20多年未解決的問題。完成首例將建築輔助設計軟體與聲學軟體鏈接以分析室內音質的工作。提出廳堂響度評價新指標和計算公式,用模糊集理論進行廳堂音質評價,指導並與合作者提出擴散聲場模擬新計算模型和界面聲能擴散系數的改進測量方法和計算公式;開展建築環境評價方法體系、人的行為模式和使用後評價研究,初步建立了建成環境主觀評價理論體系。承擔55座觀演與體育等建築的音質設計。

詹文龍 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55年生於福建省廈門市。1982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現代物理系。現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

主要從事低能、中能、相對論性重離子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大科學工程研製,對重離子核物理和新核素合成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在放射性束物理研究中發現了11種新核素,首次測量30多種核素的質量;成功地研製出美國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上PHENIX實驗探測器的高性能飛行時間探測器的樣機;研製成具有20世紀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蘭州放射性束流線,在此束流線上確定了一批豐質子暈核,並初步鑒別出理論預言的質子滴線外的核素25P等,促進了中國的放射性束物理實驗研究的發展。領導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研製,並為此做出了重大貢獻。

J. 中國兩院院士福建籍佔三分之一

福建籍沒這么多但也不少,院士最多的是江蘇籍院士,比第二名上海籍(大部分祖籍仍然是江蘇,因為上海自古屬於江蘇松江府,從江蘇脫離是在1927年到1929年,1959年蘇州和南通部分縣並入現在的上海)多了100多位.